吉林省通化市第十三中学七年级语文寒假验收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寒假验收试题(答案不全) 新人教版

吉林省通化市第七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验收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8分,每空2分)1.水何澹澹,。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问渠那得清如许,。
5.我寄愁心与明月,。
6. ,青山郭外斜。
7.《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表现西湖之春到处充满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是,。
8.《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的的诗句是,。
9.《天净沙·秋思》中道出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10.《浣溪沙》中“,。
”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整,宛如天成。
二、文言文阅读:(42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文学常识填空:(20分,每空2分)(1)孔子,名,字,时期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家,学派的创始人。
(2)《论语》是由编撰而成,以体为主。
与《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2分,每个2分)(1)人不知而不愠.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学而不思则罔. (4)择其善.者而从之(5)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6)温故.而知新3.翻译下列句子:(6分,每个3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4.请结合实际说说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寒假作业七年语文考试卷含答案.doc

寒假作业七年语文考试卷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l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司空见贯 心有余季 兴致勃勃 虔诚B.孔武有力 棱角分明 力倦神疲 哀悼C.喜不自胜 笑容可拘 名负其实 峰拥D.旁若无人 汉马功劳 消声匿迹 戏虐【答案】B难度:偏难 知识点:词语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憧憬未来(向往) 不能自已(已经) 乳臭未干(臭气)B 、望洋兴叹(发出) 含辛茹苦(吃) 呼朋引伴(招引)C 、乐以教和(和谐相处) 怨天尤人(责怪) 猝不及防(突然,出人意料)D 、言简意赅(完备) 汗马功劳(马累得出汗) 趋之如归(小步急走)【答案】 A难度:偏难 知识点:词语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陈老师讲起课来,声音先抑后扬,我们都爱听。
B 、部分日本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中国钓鱼岛”的历史图片,歪曲报道历史事实真相。
C 、2006年以来,由于城市人口增多,商品房炙手可热,房价居高不下。
D 、“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答案】D难度:偏难 知识点:成语(熟语)5.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中国客家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在客家流行歌曲颁奖盛典现场,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答案】C难度:偏难 知识点:病句辨析6.对下列语文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筝》一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朱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家,散文作家。
《济南的冬天》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C.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社会活动家,她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叙述了莎利文老师对她的教育和影响,描述了自己在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生活态度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2017·黄石)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收敛蜷曲中流砥柱养精蓄锐B . 恻隐慰籍略胜一筹天仑之乐C . 窒息哂笑进退为谷一杯黄土D . 彷徨污秽锋芒必露忘乎所以2. (2分) (2020九下·剑河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现代汉语中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 . “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
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 . “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 . “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 (2分) (2017八上·高阳期末)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紧扣藤野先生来刻划,行文缜密,结构严谨。
B . 《我的母亲》作者胡适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现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
C . 郦道元的《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描写三峡自然风貌的语句动静相生,情景交融,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D . 李白《行路难》(其一)诗中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二、默写 (共1题;共8分)4. (8分) (2017七下·临淄期中) 补全下列诗句。
(1)山际见来烟,________。
(2) ________,上有黄鹂深树鸣。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4)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
吉林省通化市七年级语文寒假验收试题新人教版

吉林省通化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验收试题一古诗文默写。
(30分)(1) 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3) ______ ,云从窗里出。
(吴均《山中杂诗》)(4)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5)峨眉山月半轮秋, ______ 。
(李白《峨眉山月歌》)(6)《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7)《钱塘湖春行》中写春花春草情态的诗句是,。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用拟人手法用明月寄情的诗句是,。
(9)《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诗句是,。
(10)《天净沙秋思》中直抒游子羁旅之思的句子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小题。
(24分)《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1、常识填空。
(4分)《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字仲尼,()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参考人教版1.①诠②憧③裨④危⑤浏⑥纳⑦昧⑧坠2.错别字湖荧宣泄改正糊萤喧卸3.C4.D5.B6.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要求符合语境,句式基本相同,比喻恰当。
)7. C8. A9.例:“留着、留着” “一只一只”,强调不停的留、不停的叠这些动作,表现诗人的执拗劲,由此寄托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10. “不灰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思念的浓烈,而且表达了思念必将通过纸船传递给母亲的执著信念; “每天”既让人感受到叠纸船次数之多,又表现作者对母亲思念之持久和浓烈。
(意思对即可)11.①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
②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
③阅读带来的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
12.母亲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我”,“我”对读书的痴迷影响了女儿;读书不但充盈了“我”一家三代人的心灵,而且还给予“我们”内心极大的快乐;读书让“我”一家三代人的生命得以浸润。
13.词语运用生动形象、准确到位,如“时时”表达出对读书的渴望是一种常态;“饥饿”形象地描绘出对书的强烈渴求。
“如蚁附膻”“蚕吞桑叶”“蜂儿采蜜”运用比喻手法,把“我”读书时如饥似渴的情态刻画得生动形象、淋漓尽致。
14.回忆了“我”青少年时代一次买书的经历,表达了“我”对书的钟爱之情,喜欢的书买不到,有一种失落感,就像失去一个至爱的朋友一样,所以心中才有一种说不出的疼痛。
15. “我”觉得能通过自己的影响,让读书成为女儿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成为生存之需求,继而快乐其生命,润泽其生命,这便是“我”的成就。
16.答案略。
(可举例说明阅读带给自己的影响,或谈某一部文学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启发等。
)寒假第二天1.①瑕②踌③绚④熙⑤锱铢⑥胜⑦qiè ⑧ tiǎn2.错别字粼篇竣迹改正嶙翩峻际3.①我只躲到你的怀里②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③宁信度,无自信也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⑤海日生残夜次北固山下⑥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⑦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4. C5.B6.提示:注意称呼、内容陈述、诚意、口语化等,语句通顺。
通化市通化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通化市通化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1分)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差使(chāi)呜咽(yàn)拭干(shì)晶莹(yíng)B . 蹒跚(pán)踉跄(niàng)奔丧(sāng)惺忪(sōng)C . 迂腐(yū )踌躇(chú )焕发(huàn)帖(tiě)子D . 嶙峋(lín )赋闲(fù )祈祷(qí )匀称(chèn)2. (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凛洌簇拥鞭僻入里恍如隔世B . 矫健恭唯受益匪浅无睱顾及C . 取缔狼藉心无旁骛融会贯通D . 撷取腥臊断章取意力挽狂斓3. (2分) (2018九下·江都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王小波是当代较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B . 在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C . 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不应该自己妄自菲薄。
D .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4. (2分)(2018·深圳模拟)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 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C .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 . “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初一寒假期末考试卷语文

初一寒假期末考试卷语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语法用法正确的是()A. 结实的树木B. 结实的棵树木C. 结实的树木们D. 老虎很结实答案:A. 结实的树木2. “天人合一”的典故最早见于()A. 《庄子》B. 《楚辞》C. 《论语》D. 《左传》答案:A. 《庄子》3. 下列成语中,意思最接近“海枯石烂”的是()A. 迫在眉睫B. 无能为力C. 水落石出D. 铁树开花答案:C. 水落石出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 “你好吗”?B. 你好,“吗?”C. 你好,吗?D. 你好吗?答案:D. 你好吗?5. 名篇《孟子》的作者是()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B. 孟子6. “对牛弹琴”的典故最早见于()A. 《庄子》B. 《楚辞》C. 《论语》D. 《列子》答案:C. 《论语》7. “飞黄腾达”的典故最早见于()A. 《庄子》B. 《楚辞》C. 《左传》D. 《史记》答案:D. 《史记》8. 下列作品中,是我国古代经典戏曲的是()A. 《西游记》B. 《三国演义》C. 《红楼梦》D. 《儿女英雄传》答案:D. 《儿女英雄传》9. “慢慢变老,向阳而生”是下列哪个字的字义()?A. 朝阳B. 电机C. 蛇D. 螺丝刀答案:A. 朝阳10.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出自哪位名家之手()?A. 杜牧B. 杜甫C. 陆游D. 苏轼答案:B. 杜甫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一步一个脚印”的成语中,所缺少的词语是______。
答案:山越2. “破釜沉舟”的典故发生在______。
答案:楚汉之战3.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下半句是______。
答案:寸金难买寸光阴4. “三顾茅庐”的故事中,茅庐指的是______。
答案:诸葛亮家5. “百闻不如一见”出自______的著作。
答案:《论语》三、名句配对(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______。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寒假学习质量检测卷2

初一语文第二学期寒假学习质量检测卷2(出卷:城北初中来晓峰,王瑛)(考试时刻:110分,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题(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濯.洗(zhuó)孪.生(ruán)踉踉跄跄.(qiàng)B、消灭..(shùn)头晕目眩.(xuàn)..(mǐn)瞬时C、滑稽.(jī)宁静(bì)忍俊不禁.(jīn)D、酝酿.(liàng)梦寐.(meì)擎.天撼地(qíng)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渊搏矍铄臭名昭著迥然不同B、涉猎奢侈众志城成俏无声息C、狡洁憎恶张冠李戴麻木不人D、坚强高大潜滋暗长与日俱增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杭州既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如此雅致的美,又不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如此的的美。
(2)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碧绿的湖水着漂亮的妄图。
(3)如锦的花海、腾飞的巨龙、的明珠,2001个红灯笼……演绎出APEC合作进程前景光明的主题。
A、火红飘动雪亮B、妩媚闪耀晶亮C、大气荡漾辉煌D、粗犷摇荡明亮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烟花随着乐曲的节拍一朵朵在夜空绽放,与湖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
B、在“西湖狂欢节”的游行队伍中,飒爽英姿....的武警铜管乐手和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拉开了狂欢节的序幕。
C、通过神经细胞支配,乌贼就可为所欲为....地把躯体的颜色变换得和周围环境一模一样。
D、我们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地奔腾在社会主义大道上。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高原,。
她的枝条是古铜色的,一如藏民古铜色的脸庞;犹如冈底斯山脚下黑色的岩石。
高原的风雪不仅仅改变了她的形象,也重新塑造了她的个性和品行。
A、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细小低矮是她的树干B、见到最多的是杨柳细小低矮是她的树干C、见到最多的是杨柳她的树干是细小而低矮的D、杨柳是见到最多的树种她的树干是细小而低矮的6、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3分)A、有一句闻名的格言:“真理产生于一百个句号之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通化市第十三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寒假验收试题一、诗歌默写(30分)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_______________。
3.万籁此都寂,____________________。
4.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7.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观沧海》中作者借助大海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伟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次北固山下》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27分)《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填空:(5分)孔子名____, 字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 家,____ 家。
2.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思而不学则殆.()传.不习乎()3.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其含义。
(4分)4.《〈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四个即可)(4分)5. 用原文回答:(4分)(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2)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6.如何理解曾子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6分)三、现代文阅读(33分)教你生病儿子比我高了。
一天,我看他打蔫,就习惯地摸摸他的头。
他一偏脑袋,表示不喜欢被爱抚。
但我在这一瞬的触摸中,知道他在发烧。
“你病了。
”我说。
“噢,这感觉就是病了。
我还以为我是睡觉少了呢。
妈妈,我该吃点什么药?”他问。
孩子一向很少患病,居然连得病的滋味都忘了。
我刚想到家里专储药品的柜里找体温表,突然怔住。
因为我当过许多年的医生,孩子生病,一般都是自己在家就治了,他几乎没有去过医院。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学会生病。
”我说。
“生病还得学吗?我这不是已经病了吗?”他大吃一惊。
“我的意思是你必须学会生病以后怎么办。
”我说。
“我早就知道生病以后怎么办。
找你。
”他成竹在胸。
“假如我不在呢?”“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最终找不到我呢?”“那我就……就找我爸。
”也许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是一种残忍。
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
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生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爸呢?”“那我就忍着。
你们早晚反正会回家。
”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一分钟是一分钟。
得了病以后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你的意思是让我今天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虽然在病中,孩子依然聪敏。
“正是。
”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扶着脑门说,不知道是虚弱还是思考。
“你到外面去‘打的’,然后到医院。
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本……”我说。
“什么本?”他不解。
“就是病历本。
然后到内科,先到分号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
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
叫你化验你就到化验室去,要先划价,后交费。
等化验结果的时候,要竖起耳朵,不要叫到了你的名字没听清……”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妈妈,你不要说了。
”儿子哑着嗓子说。
我的心立刻软了。
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着你上医院。
”他挣开手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是说我要去找一支笔,把你说的这个过程记下来,我好照着办。
”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
从他刚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虽说很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
我虽然知道医院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虽然我几乎可以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如果寻找什么适宜做看病锻炼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
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叫他独自去看病。
万一他以后遇到独自生病的时候,一切再说吧。
我只要这一刻他在我身边!终于,走廊上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只是较平日有些拖沓。
我开了门,倚在门上。
“我已经学会了看病。
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
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
不过,也没有什么。
”儿子骄傲地宣布。
又补充说:“你让我记的那张纸,有的地方顺序不对。
”我看着他,勇气渐渐回到心里。
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
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包括生病在内的许多苦难。
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
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有胜于无。
1.给加点字注上拼音。
(5分)按图索骥.()忐忑..不安()拖沓.( ) 打蔫.()2.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4分)3.文章开头介绍“儿子比我高了”有什么作用?(4分)4.“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作用?(4分)5.从这件事看,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5分)6.“我知道自己将要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这句话中的两个“磨练”分别是什么含义?(6分)7. 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启示,结合自已的实际谈一谈。
(5分)四、名著阅读(10分)这个假期同学们一定都按照假期读书要求开展了“快乐阅读”活动,在你阅读《鲁滨孙漂流记》、《西游记》、《昆虫记》时,获得了阅读的快乐,同时陶冶了情操,启迪了智慧。
《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____________《西游记》中最难忘的故事情节____________这三部名著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____________,喜欢这部作品(或作品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