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哪些

合集下载

粉尘作业可能导致哪些职业病?

粉尘作业可能导致哪些职业病?

粉尘作业可能导致哪些职业病?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粉尘作业可能导致哪些职业病?根据我国《职业病目录》,粉尘作业可导致的职业病主要有尘肺,职业性急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

另外,石棉还可导致肺癌,胸膜间皮瘤等。

一些粉尘则可引起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

什么是尘肺病?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降低劳动能力、致残和影响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

装修粉尘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室内装修粉尘主要是由于凿内墙地面、刨木屑及抛光造成的,装修产生的大量粉尘,对人的眼睛、上呼吸道、肺部等都非常有害。

粒径小于5um的粉尘,可以直接进入肺泡,把细菌带入体内。

如果装修后的废物得不到及时清理,其中的粉尘还会成为病菌的载体,传播疾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另外装修的油漆、涂料等产生的苯、甲醛等化学污染物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也会刺激呼吸道粘膜,降低人们对疾病的免疫能力。

尘肺病可以预防吗?尘肺病预防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防止有害粉尘的吸入,只要措施得当,尘肺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那么,有哪些预防措施呢?1.控制尘源、防尘降尘:尘肺的病因是吸入致病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没有粉尘或控制粉尘浓度在容许浓度之下,可以消除尘肺或明显降低尘肺的危害。

2.接尘工人的健康监护: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开展健康监护和定期的医学检查,是早期发现尘肺病人的主要手段。

早期发现病人或高危人群,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健康监护包括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的定期检查和离岗时体检,对于接尘工龄较长的工人还要按规定离岗后的随访检查。

3.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佩戴防尘护具,如防尘安全帽、防尘口罩、送风头盔、送风口罩等,讲究个人卫生,勤换工作服,勤洗澡。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MSDS)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MSDS)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MSDS)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作业可能产生噪声,对听力有损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会使听力减弱、下降,时间长可引起永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久性耳聋,并引发消化不良、呕吐、头痛、血压升高、失眠等全身性疾病。

因此,噪声有害,应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作业可能产生粉尘,对呼吸系统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吸入粉尘,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

因此,应采取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开展通风换气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等有毒气体)作业可能产生苯等有毒气体,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苯等有毒气体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都会造成损害,严重者可能致癌。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开展通风换气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温)作业可能产生高温,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引起中暑、热衰竭等疾病。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透气性好的衣服、及时补水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离辐射)作业可能产生电离辐射,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接触电离辐射,会对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者可能致癌。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服、保持距离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紫外线)作业可能产生紫外线,对皮肤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接触紫外线,会引起皮肤癌、色素性皮肤病等疾病。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涂抹防晒霜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铅烟)作业可能产生铅烟,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接触铅烟,会引起中毒、神经系统损害、贫血等疾病。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开展通风换气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醇)作业可能产生乙醇,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长时间接触乙醇,会引起中毒、神经系统损害等疾病。

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手套、保持通风等。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溴素)作业可能产生溴素,对身体有害,提请注意防护。

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1

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1

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1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为了更好的管理职业病进行培训。

下文是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欢迎阅读!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1 1、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 )、尘肺等疾病。

a.肠胃溃疡性b.局部阻塞性c.局部麻痹性d.致癌性2、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接触粉尘的职工得( )病。

a.鼻腔癌b.皮肤肿瘤c.矽肺d.食道癌3、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分为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 )。

a.刺激性粉尘b.剧毒性粉尘c.高电离性粉尘d.混合性粉尘4、下列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属于化学因素的是:( )a.真菌b.病毒c.工业毒物d.辐射5、目前我国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有( ),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b.工人接触时间肺总通气量c.粉尘浓度超标倍数6、危害度评价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 )。

a.毒理学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b.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和接触水平资料c.毒理学资料和接触水平资料d.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传染病学资料和接触水平资料7、( )能引起电光性眼炎。

a.射频辐射b.红外线c.紫外线d.激光8、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 )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

a.行政部门b.主管部门c.职业部门d.技术部门9、2002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中不包括( )。

a.石墨尘肺b.重金属尘肺c.云母尘肺d.电焊工尘肺10、生产过程中职工患有的霉菌,按其性质划分属于( )。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d.传染性因素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2 1、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分类,炸药属于( )。

a.无机性粉尘b.混合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d.化学性粉尘2、( )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的。

a.射频辐射b.红外线c.紫外线d.激光3、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分为( )。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案例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案例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案例粉尘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其直径一般小于10微米。

在许多行业和工作场所中,粉尘都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容易引发职业病。

下面列举了10个以粉尘引起的职业病案例。

1. 矿工职业病:矿工长期暴露于煤尘、石尘等粉尘环境中,易患有煤工尘肺、石尘肺等职业病。

2. 木工职业病:木工在操作木材时产生的粉尘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导致木尘肺和鼻腔过敏等职业病。

3. 面粉工职业病:面粉工长期暴露于面粉粉尘中,易患有面粉性哮喘和鼻腔过敏性疾病。

4. 铸造工职业病:铸造工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含有高浓度的金属颗粒,易患有金属尘肺和职业性过敏性鼻炎等职业病。

5. 纺织工职业病:纺织工长期暴露于纺织品纤维粉尘中,易患有棉尘肺、麻尘肺等职业病。

6. 建筑工职业病:建筑工在施工现场产生的石尘、水泥尘等粉尘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导致职业性呼吸道疾病。

7. 农民职业病:农民在耕作和收割过程中暴露于农药和农作物粉尘中,易患有农药中毒和农作物尘肺等职业病。

8. 印刷工职业病:印刷工在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油墨粉尘和溶剂挥发物容易对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损害,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

9. 石棉工职业病:石棉工长期接触石棉粉尘,易患有石棉肺和石棉病等职业病。

10. 焊工职业病:焊工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和焊接烟雾容易对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损害,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和呼吸道疾病。

这些职业病案例都是由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中所引起,给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危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粉尘引起的职业病,相关行业和企业应加强防护设施的建设,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病例。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工人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粉尘引起的职业病。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粉尘是指由固体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细小颗粒。

它们可以来自许多不同的源头,如建筑工地、工业厂房、农场、矿山等。

虽然粉尘看似微小,但危害却不可小觑。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粉尘环境会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炎症、眼睛疾病等。

因此,了解粉尘的危害及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粉尘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是最常见且最明显的。

吸入粉尘的颗粒会进入呼吸道,沉积在肺部并引发炎症反应。

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粉尘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尘肺等疾病。

尘肺是一种由矽尘、钨尘、煤尘等纤维物质引起的非特异性肺炎,其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

其次,粉尘还对皮肤产生刺激和炎症反应。

暴露于粉尘环境中,尤其是含有化学物质的粉尘,会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炎症和红斑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皮肤疾病如湿疹和过敏性皮炎。

此外,眼睛也容易受到粉尘的伤害。

尘埃进入眼睛后会引起眼睛疼痛、灼烧感、红血丝、视力模糊等症状。

长时间暴露于粉尘中,还可能导致结膜炎和角膜炎等眼部疾病。

为了预防粉尘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接触控制措施:减少接触粉尘的机会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使用密封设备和操作台,将粉尘限制在操作区域内。

减少制造粉尘的工艺和设备,可以降低粉尘污染的产生。

2.空气净化措施:使用空气过滤器和通风系统,可以帮助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

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确保空气流通,以防止粉尘积聚在空气中。

3.个体防护措施:在操作过程中,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皮肤、呼吸系统和眼睛免受粉尘的侵害。

4.定期清洁: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是预防粉尘危害的关键。

进行定期的清洁工作,包括清除地面上的堆积物和清洁设备表面的积尘等。

同时,清洗和更换过滤器等设备也很重要。

5.培训和教育: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教育,让员工了解粉尘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员工应该知道如何正确清洁粉尘以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粉尘危害。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粉尘是指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浮动和沉积形成的可见或不可见的微细颗粒。

粉尘的危害主要包括对呼吸系统、眼睛、皮肤和消化系统的刺激和损伤。

首先,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的人很容易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病、支气管炎、哮喘等。

粉尘进入呼吸道后,会在气道上形成一层黏膜,阻碍气道的通畅,导致呼吸困难。

另外,粉尘还可能含有各种有害气体、细菌和病毒,进一步加重呼吸系统的损害。

其次,粉尘对眼睛也有一定的伤害。

当粉尘进入眼睛时,会引起眼部不适,产生痛痒、烧灼感和红肿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

此外,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导致眼睛的化学性损伤。

其次,一些粉尘具有刺激性,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和损伤。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皮肤容易出现红斑、瘙痒、脱皮和湿疹等症状。

另外,一些化学性粉尘还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和湿疹等疾病。

最后,粉尘还可能通过食物或水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引起胃肠道不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些有害物质还可能对消化系统的黏膜产生刺激和损伤,导致消化系统疾病。

针对粉尘的危害,有以下几点防护措施:1.佩戴口罩:在各类粉尘场所工作时,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尘口罩。

选择防尘口罩时要根据具体工作环境和粉尘类型进行选择,确保有效过滤粉尘。

2.进行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通过通风设备将粉尘排出。

在需要清理粉尘的场所,要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

3.戴护目镜:在粉尘较大的场所工作时,应佩戴密封性良好的护目镜,避免粉尘进入眼睛。

4.着防护服:对于需要接触大量粉尘的工作环境,应选择适合的防护服,避免粉尘直接接触皮肤。

5.维持清洁环境: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扫和清理粉尘,防止粉尘沉积。

6.个人卫生:工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洗脸,避免将粉尘带入室内或摄入体内。

综上所述,粉尘的危害包括对呼吸系统、眼睛、皮肤和消化系统的刺激和损伤。

为了保护自身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戴护目镜、着防护服等,同时也要保持室内清洁和个人卫生,减少粉尘对身体的危害。

常见职业病危害统计表

常见职业病危害统计表

可立即昏迷,可致猝死。
磷及其 无机化
合物
1、慢性牙周炎、 牙本质病变(不包 职业性慢性 括龋齿) 磷中毒 2、下颌骨疾病 3、慢性肝炎 4、慢性肾炎
可经呼吸道、皮肤进入人
体,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刺
激皮肤、黏膜。表现为流
泪、咽痛、呛咳、胸闷、气
氯 急,重者呼吸困难、咳白色
或粉红色泡沫痰、口唇青
紫、昏迷、窒息。可引起皮
磷酸酯,可出现与急性中毒
相同的神经系统损害。
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
如下异常者:白细 胞计数低于 4.5×109/L; 血小板计数低于 8×1010/L; 红细胞计数男性低 于4×1012/L,女 职业性慢性 性低于 苯中毒、职 3.5×1012/L或血 业性苯所致 红蛋白定量男性低 白血病 于120g/L,女性低 于110g/L 2、造血系统疾病 如各种类型的贫 血、白细胞减少症 和粒细胞缺乏症、 血红蛋白病、血液 肿瘤以及凝血障碍 疾病等; 3、脾功能亢进
工业性氟病
1、地方性氟病 2、骨关节疾病


1、慢性肾小管-间
质性肾病
2、慢性阻塞性肺
职业性慢性 镉中毒
病 3、支气管哮喘 4、慢性间质性肺

量接触可出现蛋白尿及肾功 能损害。 可经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 进入人体。主要损害呼吸系 统,对皮肤黏膜有刺激腐蚀 作用。表现为头痛、头晕、 肼 乏力、恶心、呕吐、眼痛、 眼胀、咽痛、咳嗽,重者呼 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样 痰。可引起皮炎。
致肺癌和恶性间皮瘤。

4、伴肺功能损害
的疾病
生产性粉尘主要引起呼吸系
统的损害,作业工人在生产 石墨尘肺、
环境中长期接触不同种类的 炭黑尘肺、 1、活动性肺结核

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

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

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为了更好的管理职业病进行培训。

下文是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欢迎阅读!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11、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 )、尘肺等疾病。

A.肠胃溃疡性B.局部阻塞性C.局部麻痹性D.致癌性2、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能引起接触粉尘的职工得( )病。

A.鼻腔癌B.皮肤肿瘤C.矽肺D.食道癌3、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可分为三类: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 )。

A.刺激性粉尘B.剧毒性粉尘C.高电离性粉尘D.混合性粉尘4、下列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属于化学因素的是:( )A.真菌B.病毒C.工业毒物D.辐射5、目前我国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有( ),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容许浓度。

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B.工人接触时间肺总通气量C.粉尘浓度超标倍数6、危害度评价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 )。

A.毒理学资料和流行病学资料B.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和接触水平资料C.毒理学资料和接触水平资料D.毒理学资料、流行病学资料、传染病学资料和接触水平资料7、( )能引起电光性眼炎。

A.射频辐射B.红外线C.紫外线D.激光8、由职业性危害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职业病,由国家( )公布的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病称法定职业病。

A.行政部门B.主管部门C.职业部门D.技术部门9、2021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列出的法定尘肺中不包括( )。

A.石墨尘肺B.重金属尘肺C.云母尘肺D.电焊工尘肺10、生产过程中职工患有的霉菌,按其性质划分属于( )。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D.传染性因素职业病危害管理知识培训测试题21、根据生产性粉尘的性质分类,炸药属于( )。

A.无机性粉尘B.混合性粉尘C.有机性粉尘D.化学性粉尘2、( )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影响和对皮肤造成的。

A.射频辐射B.红外线C.紫外线D.激光3、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分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有哪些
工业生产中粉尘的产生不仅严重危害着职工的身体健康,造成
严重的职业病,而且对产品质量、环境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
1、尘肺
我国在公元10世纪北宋年代就有粉尘致病的记载。

孔平仲提出,采石人“石末伤肺”。

欧洲直至16世纪时对尘肺的本质还不了解,
概念、认识不统一。

还有人提出所谓“惰性粉尘”和“良性尘肺”
之说。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粉尘是有害的,长期吸入不同种类的
粉尘可导致不同类型的尘肺或肺部疾患。

根据多年临床观察,X线胸片检查,尸检和实验研究材料,我国
按病因将尘肺分为:
1)矽肺:因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致。

2)硅酸盐肺:由长期吸入含结合型二氧化硅(如石棉、滑石、水泥、云母等)粉尘引起。

3)炭尘肺:长期吸入煤、石墨、炭黑、活性炭等粉尘所致。

4)混合性尘肺: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桂粉尘和其他粉尘(如煤矽尘、铁矽尘等)所致。

5)金属尘肺:长期吸入某些致纤维化的金属粉尘(如铁、铝尘等)所致。

我国2002年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中共列入12种有具体病名的尘肺,即矽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陶工尘肺、铸工尘肺、电焊工尘肺和铝尘肺,以及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

2、其他呼吸系统疾患
1)粉尘沉着症:某些生产性粉尘如锡、钡、铁、锑尘,沉积于肺部后,可引起一般性异物反应,并继发轻度的肺间质非胶原型纤维增生,但肺泡结构保留,脱离接尘作业后,病变并不进展甚至会逐渐减轻,X线阴影消失。

2)有机粉尘所致呼吸系统疾患:吸入棉、亚麻、大麻等粉尘可引起棉尘症;吸入被真菌、细菌或血清蛋白等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引起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吸入被细菌内毒素污染的有机粉尘也
可引起有机粉尘毒性综合征;吸入聚氯乙婦、人造纤维粉尘可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3)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3、局部作用
粉尘对呼吸道黏膜可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引起鼻炎、咽炎、气管炎等。

刺激性强的粉尘(如铬酸盐尘等)还可引起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金属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粉尘堵塞皮肤的毛囊、汗腺开口可引起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4、中毒作用
吸入铅、砷、锰等粉尘可在呼吸道黏膜很快溶解吸收,导致中毒。

5、肿瘤
吸人石棉、放射性矿物质、镍、铬酸盐粉尘等可致肺部肿瘤或其他部位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