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老虎的先生》课文解析
课题∶猫是老虎的先生

40 猫是老虎的先生一、教材分析《猫是老虎的先生》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虎和猫的故事:老虎请猫教它本领,猫教了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
老虎以为自己学到了所有的本领,便想扑杀比自己本领强的猫,成为林中最强的角色。
早有防备的猫跳上树,老虎只能在树下干瞪眼,原来,猫还没有教给它上树的本领。
鲁迅先生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诫善良的人们要小心防备那些心怀鬼胎、心术不正的人。
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听祖母将这个故事;第二部分写“我”的想法。
在教学中,重点可放在故事上的讲述和想象上,让学生从中明理。
二、学情分析我班的学生在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中,对文字已有较好的感悟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文字。
他们愿意在课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想象力颇为丰富。
我准备通过语言的引导,情景的诱导,设计质疑、解疑等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和快乐。
让学生在故事中想象,故事中体验,故事中悟情,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5个,积累有关词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课文中关于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那些心术不正的人。
初步了解鲁迅其人。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质疑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1、生字认识5个,知道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教学难点:质疑并释疑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猫老虎(运用多媒体)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猫和老虎吗?你们知道吗?猫曾经是老虎的先生,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卖人寻味的故事呢!补齐课题题,学生齐读课题。
(运用黑板)2、师:课题中的先生还能换哪些词语?3、介绍作者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预习课文(课件出示)预习要求2、检查自学效果(1)开火车读词语猜谜师傅趾爪爬搔声角色传授侥幸眼睁睁侥幸的“侥”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小朋友词语读得很好,那课文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接龙读课文,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并把它读错的地方用铅笔打上记号。
打造有趣、有效的阅读课: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

打造有趣、有效的阅读课: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在三年级的阅读课上,选取一篇有趣的故事《猫是老虎的先生》,设计一节富有趣味性和有效性的阅读课,既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又能够带动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以下是我设计的故事阅读课。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次阅读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猫是老虎的先生》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只猫被误认为是老虎的先生,遭到了一些讥讽和嘲笑,最终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敬仰。
课堂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2.训练学生们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过程:先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一下本次课的故事背景和主题,引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2.生词学习(10分钟)过程:针对本次课的生词,老师将分别介绍它们的意思及在文章中的用法,学生们进行跟读、造句和记忆。
生词:瞎说、僵硬、冷不丁、蔑视3.故事阅读(20分钟)过程:老师带领学生们按照预设的速度和节奏,朗读故事,并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引导学生们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内容说给集体听。
4.思考与讨论(15分钟)过程: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回答一些问题并进行讨论。
问题:1)为什么猫要装成老虎的先生?结果如何?2)从故事的结尾可以得出什么启示?5.评价与自我反思(10分钟)过程: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
并要求学生们思考今天课程学习的过程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下自己的自我反思并留给老师。
三、教学体会本次阅读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富有趣味性和有效性,确实带动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们的自主思考和交流,也增强了学生们的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继续探索如何打造更加有趣、有效的阅读课,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让孩子从阅读中受益终生: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

作为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家长,我们都知道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阅读的习惯,这对他们的智力发展和未来的学习、职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如何让孩子从读中受益终生?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今天,我将介绍一种教学方法——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帮助。
一、教材介绍《猫是老虎的先生》是一本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的小说,作者是法国作家加缪。
这本书通过讲述猫、老虎和动物们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权利、诚信和友谊等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念。
这本书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语言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故事内容,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2.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模仿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了解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而了解社会中的不同价值观念。
三、教学重点:1.辅导学生读准、读流畅、读标点。
2.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词汇、语句和段落意义。
3.通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引导他们理解现代社会中的不同价值观念。
四、教学内容设计1.教学前期准备在教学前期,我们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我们需要在班级内布置海报,宣传该教学活动并引导同学们培养质疑精神。
需要针对性地准备一些阅读材料,比如报纸、杂志、课外读物等,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相关训练在正式展开教学活动之前,我们需要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训练。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短文,并帮助学生理解短文中的词汇、语句和段落意义。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教学实例接下来,我们将以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的教学为例,介绍具体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课前导入在课前导入时,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比如速读、扫读、逐字阅读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文字之美,进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步:朗读和分析故事在第二步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朗读故事内容,并辅导学生读准、读流畅、读标点。
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内容和故事情节。
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信成长

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信成长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理解文本细节信息,并展开归纳总结;2.学生能够模仿对话形式,表演出本文中的人物,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合作、分享等活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促进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1.文本的意义理解与主旨把握;2.对话模拟与语言表达;3.活动设计及促进团队交流。
三、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教学法、模拟对话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开篇导入(6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猫和老虎的图片,在引入本篇章的主题——猫与老虎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穿越到一个虚幻的世界:如果你是这只小猫,面对这只身体巨大的老虎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进入感性、体验式阅读状态。
2.慢速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慢速阅读,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本大意与一些关键词汇。
同时,由教师横向比对论述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读”,并要求学生通过思考与对比,精确定位到文本的真正意义。
3.对话模拟(15分钟)以集体形式,由教师提供对话框架,通过学生两两搭配,模拟文章中人物间交流的场景,让学生体验与感受人物情感的传递。
此环节不仅可以拓展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对于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加深印象。
4.团队协作(20分钟)教师划分小组,每组分别定义一些“情景”,如猫与老鼠、猫与小鸟等等,让学生以各自所在小组中的身份出现,结合本文中猫与老虎之间的关系和交流,进行角色扮演,并在此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想象天赋,和团队协作意识。
5.分享与讨论(10分钟)小组汇报各自协作出的成果,让每个组都可以学习彼此的想法,分享经验,总结经历。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具备自我反思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6.课程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总结,评价,指出重点及难点,强化教学效果,在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和对陌生词汇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自我表达。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个人表演的形式,来评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谜趾搔授侥”5个生字,积累词组“猜谜、眼睁睁、传授、侥幸”,辨析形近字“趾—扯,挣—睁,侥—绕,断—继”,能正确使用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中讲述的这个故事的内容。
3、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防心术不正,居心叵测的人。
4、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巩固复习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关于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出示猫和老虎图片)在你的印象中,猫是怎样的?那老虎呢?在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里,猫和老虎的关系可不同一般。
(板书课题)齐读。
这里的“先生”指的是什么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就知道课文中用了另一个词解释,那就是——师傅(板书)读好这个词(单独读时是第四声,连成词时读轻声)2、课文中,课题后面有个①代表什么意思?打开书,读读注释,你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鲁迅吗?3、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讲鲁迅小时的故事,文中第一人称“我”指的就是鲁迅。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鲁迅的童年生活丰富多彩。
在一个夏天的夜晚,鲁迅在干什么呢?出示: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躺在一株大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
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谜”的写法,形声字。
指名读。
2、指导朗读句子:3、就在这悠闲、惬意的时候,平静被打破,忽然——出示: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1)先请你自己来读读这句话,特别注意读准红色显示的两个词语的读音。
2)指名读句子重点开火车正音:趾爪、爬搔3)你知道这出现的是什么吗?怎么知道的?4)这只猫下树了吗?从哪个词看出?(随声而下)结合这句句子,这里“随声而下”的声指的是……(趾爪的爬搔声)三、品词品句,深入理解第二节。
过渡:猫究竟是不是老虎的先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节,并找一找答案,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猫是老虎的先生》说课稿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猫是老虎的先生》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与教学目标教材背景《猫是老虎的先生》是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猫勇敢面对困难,最终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得到大家的认可的故事,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与情节–能正确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敢担当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自觉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并能正确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教学难点•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理解并表达课文中的主题与寓意。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课文朗读通过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情境再现通过教师模仿课文中的猫受到威胁、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分析课文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描写、语言符号等要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讨论学习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个人观点,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创设情境设计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让学生自己去创设一个小故事情境,展示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教学过程步骤一:课前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通过简单的问候与互动,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然后,教师进行前置知识的激活提问,引导学生回想起自己面对困难时的经历。
步骤二:课文朗读(10分钟)教师组织全班集体朗读课文《猫是老虎的先生》,重点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同时边朗读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
步骤三:情境再现(10分钟)教师模仿课文中小猫受到威胁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勇敢面对困难的经历。
步骤四: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描写技巧等要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描写小猫勇敢面对困难的语言符号。
培养孩子的情感素: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教案设计

培养孩子的情感素质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爱心等积极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而三年级《猫是老虎的先生》这篇课文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可以通过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文化中的“虎”和“猫”的神话故事。
(2)了解《猫是老虎的先生》的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勇敢尝试。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心,关注弱势群体,热爱生命。
二、教学内容1.课文阅读:《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讲解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2.文学欣赏:传统文化中的猫和虎通过讲解中华文化中的猫和虎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3.情感教育:培养同情心和爱心通过讨论课文中猫和老虎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培养同情心和爱心。
4.思维拓展: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模拟猫和老虎的角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教师讲解中华文化中的猫和虎的神话故事、课文的故事情节时,采用讲授法,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问题导入法在讲解每一个问题的答案之前,教师可以先用问题导入法,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给出回答,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小组讨论法在进行情感教育环节时,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猫和老虎的关系,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猫和虎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动物的形象,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听讲教学:讲解中华文化中的猫和虎的神话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动物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
3.阅读课文:《猫是老虎的先生》(1)第一遍阅读:学生自己阅读。
(2)第二遍阅读: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并解释文章细节。
《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

《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猫是老虎的先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生字7个,积累有关的词组,辨析形近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关于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3、连续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是质疑问难的习惯。
4、使同学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谨防那些心术不正的人。
初步了解鲁迅其人。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文中关于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难点】连续巩固同学的质疑问难的习惯,理解课文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发情趣,引出课题。
1、由课外学问引入课题。
⑴ 出示:猫老虎⑴ 请同学说说他们眼中的猫和老虎。
⑴ 补充课题:猫是老虎的先生(先生就是老师、师傅的意思。
)2、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进行小组学习)⑴ 四人小组学习生字。
⑴ 相互沟通:“侥”、“瑟”的读音指导;“覆”的结构笔画指导。
⑴ 指名朗读生字。
二、朗读感受1、初读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⑴ 自由朗读课文。
⑴ 相互沟通感受。
(留意进行说话训练)2、再读课文,思索: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动笔圈画)⑴ 轻声朗读课文。
⑴ 相互沟通。
(留意进行说话训练)3、读通课文,解决问题。
⑴ 分节朗读课文。
⑴解决字词方面的问题。
⑴解决句子方面的问题。
⑴解决课文内容的问题。
三、积累语言材料。
1、朗读记诵课文其次小节。
2、完成课后练习2,把文中有关猫的故事记住,并有声有色地讲给大家听。
3、依据解释,让大家了解鲁迅。
四、学问力量的迁移。
1、完成课后练习“词句活动室”的第一题。
2、试着完成课后练习“词句活动室”的其次题。
3、依据课后解释制作资料卡。
五、拓展阅读、丰富想象。
1、给课文换题目。
2、续编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是老虎的先生》课文解析
《猫是老虎的先生》摘至《朝花夕拾》散文集。
这个故事给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童话般的生活情趣,同时猫的单纯、善良与老虎的反叛形成对比。
这两个动物形象是儿童文学中非常可爱的的两个形象,他们之间的斗争不是善与恶的决斗,而是充满了趣味。
但是,文章并不是一开始就直接讲这个故事。
文章的开头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其乐融融的画面:夏夜,我和祖母在一株大树下乘凉。
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说,仅有这一点就够吸引人了。
但不仅如此,祖孙两人的动作与神态更加让人心旷神怡:我躺在桌上,祖母要芭蕉扇,讲故事。
生活的情趣,祖孙之间的人情味,从这幅画面中油然而生。
猫和老虎是第一个画面,但是这个画面并不是突然蹦出。
作者用了一个高超的手法引出第二个画面,这个手法就是从树上发出来爬搔声。
这个爬骚声来至幽暗的树上,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带有一种悠远的神秘感,由此引出的故事也是同样的神秘莫测。
接着,一句“你知道吗?猫是老虎的先生。
”引出了第二个画面中的故事。
这句话充满了悬念:谁都知道老虎不知比猫厉害多少倍,猫怎么会是老虎的先生呢?接下来才一气呵成地把故事讲出来。
短短的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曲折:先是老虎以为全学会了,突然袭击猫,然后猫竟然爬上树从容地躲过这次劫难。
故事的这两个曲折传递出一种紧张气氛,但这种气氛并非使人恐怖,而是给人以幽默感。
文章的最后一段继续增加了这种幽默感。
“这是侥幸的”,“侥幸”是什么意思?侥幸意味着猫之所以能躲过一劫完全是偶然的,是它的运气好,而不是因为它故意留了一手。
文章接着进一步解释说,侥幸的关键是老虎太性急了。
经这短短两句话的点化,故事的幽默感与趣味性更加鲜明。
文章的最后两句话回到现实,不仅与前面提到的爬骚声呼应,而且若无其事地作出了一个神奇的想象:从树上爬下一只老虎。
给人的感觉是可怕的吗?不,充满童年趣味的吓唬。
总之,文章的作者通过两个画面,故事的点染,高超的转换和呼应技巧,写出了充满童贞的生活情趣,也启发我们一些生活道理:善良的人对坏人要小心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