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全息投影发展现状及行业报告

全息投影发展现状及行业报告

全息投影发展现状及行业报告
全息投影技术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通过使用高能激光将图像投影到空气中形成三维图像的技术。

近年来,全息投影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升级,并且在传感器、透镜和显示屏技术方面也越来越成熟。

这些技术的成熟程度,提高了全息投影的分辨率和显示效果,使其更加逼真,也更加符合用户需求。

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

最初主要应用于展示娱乐领域,如演唱会、舞台演出、音乐会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全息投影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医疗行业的手术辅助、教育行业的虚拟教室等。

此外,全息投影在商业宣传、展览、会议等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家用智能投影市场方面,全息投影机已经成为诸多年轻消费者的标配。

根据鲸参谋电商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2022年京东平台投影机的年度总销量超220万件,同比去年增长%;此外,京东平台投影机今年的年度销额累计超5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

同时,2022年4月-2022年11月,在天猫平台上投影机的销量累计超300万件,销售额累计超56亿元。

其中,极米品牌在投影机领域整体销售成绩位列第一,全年总销量超47万件,总销售额超18亿元。

总的来说,全息投影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的广泛,全息投影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与实现第一章绪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全息三维显示技术逐渐变得日益重要。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是一种生产和显示三维图像的过程,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军事、教育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实现情况。

第二章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2.1 原理和发展历史全息三维显示技术是基于全息术原理发展而来的。

全息术是一种从三维空间中获取、存储和呈现物体光学信息的方法。

在全息术中,由物体反射的光束被分成自然的波前和波后两个部分,然后利用镜面反射,把其中的一个部分光束从相应的表面中分开,通过光电效应产生干涉条纹。

干涉条纹记录了光波的相位和振幅信息,从而可以还原出三维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形成全息三维图像。

2.2 核心技术及其应用领域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关键技术包括全息记录和再现设备、全息材料和全息图像处理算法。

全息记录和再现设备是实现全息三维显示过程的基础,其中包括全息照相机、全息立体成像光源和全息显像装置等。

全息材料是记录全息图像所需的材料,通常是银盐或高分子复合物等。

全息图像处理算法是为了提高全息图像的清晰度和层次感,在全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医学、生物学、军事、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和娱乐等。

在医学领域,全息三维显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体解剖学和疾病诊断等方面。

在其他领域,全息三维显示技术被用于模拟和分析燃烧过程、研究流体力学和模拟地震等自然灾害等。

第三章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实现3.1 设计和制作全息照相机全息照相机是实现全息三维显示的关键设备之一。

全息照相机的制作需要依据光学原理进行设计和制作。

全息照相机的制作分为五个步骤:制作初始参考光束、制作样品全息、制作参考光束和样品全息相遇的母盘、全息聚焦、复制。

其中,全息聚焦是制作全息照相机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3.2 制作全息材料全息材料是实现全息三维显示的关键材料之一。

全息材料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可散射成份和波长选择的光敏成份。

2024年全息投影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全息投影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全息投影市场分析现状介绍全息投影是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能够将物体以全息形式呈现给观众。

自从首次出现以来,全息投影技术在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分析全息投影市场的现状,探讨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全息投影市场在过去几年中蓬勃发展,主要受益于技术进步和消费者对新奇体验的需求。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的数据,全息投影市场在2019年的规模达到了X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亿元。

这一可观的市场规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竞争格局目前,全息投影市场存在多家主要竞争对手,包括HoloTech、Leia Inc.、Looking Glass Factory等。

这些公司都致力于开发全息投影技术,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HoloTech是全息投影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娱乐、广告等领域。

公司拥有先进的全息投影技术和优质的研发团队,致力于不断创新和提升用户体验。

Leia Inc.专注于全息显示屏的研发和生产,其产品在汽车、智能手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公司凭借其技术优势和丰富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市场上保持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Looking Glass Factory则专注于消费者级全息显示设备的研发和生产。

该公司的全息显示设备非常适合个人用户和小型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全息投影市场将继续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

以下是未来全息投影市场的发展趋势:1.技术升级:全息投影技术将不断升级,实现更高的分辨率、更真实的显示效果,以及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

2.应用拓展:全息投影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如医疗、教育、商务等。

全息投影技术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多样。

3.价格下降: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能的提升,全息投影设备的价格将逐渐下降,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4.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对全息投影技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娱乐和媒体领域。

全息投影显示技术原理及其未来可行性验证

全息投影显示技术原理及其未来可行性验证

全息投影显示技术原理及其未来可行性验证摘要:全息投影显示技术是一种通过激光光束形成的三维影像,以在空气中重建物体的方式呈现真实感的图像。

本文将介绍全息投影显示技术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并探讨其未来的可行性验证。

引言:在当今科技的井喷时代,人们对于显示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平面显示设备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真实感和沉浸式体验的要求。

而全息投影显示技术则能够通过光的干涉与衍射实现真实感的图像呈现,使人们感觉到身临其境的画面,因此备受瞩目。

一、全息投影显示技术的原理全息投影显示技术的原理基于激光的相干性和光的干涉与衍射效应。

当一束激光与物体相交时,光会在物体表面产生折射、反射和散射,这些光的信息会被记录下来。

记录下的光束称为参考光束。

同时,在物体表面上放置一个用于参考光束记录的光敏材料,光会被记录在其上,形成全息图。

接下来,当激光束通过全息图时,它会产生与原始物体相等的光场分布。

这样,人眼就能够看到一个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影像。

二、全息投影显示技术的工作方式全息投影显示技术的工作方式主要分为三个步骤:捕捉、记录和再现。

1. 捕捉:使用特殊的摄像设备来捕捉物体的光场信息。

这些设备可以捕捉到所有光的方向和振幅。

利用这些光场信息,可以准确地记录下物体的三维形状和纹理。

2. 记录:将捕捉到的光场信息记录在光敏材料上形成全息图。

这是一个关键步骤,需要选用合适的光敏材料和捕捉设备以保证记录的质量。

3. 再现:当激光光束通过全息图时,它会重建出原始物体的光场分布,从而形成真实感的三维影像。

人眼通过观察激光与物体交互之后的光场,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图像。

三、全息投影显示技术的未来可行性验证尽管全息投影显示技术在科幻电影中频繁出现,但真正商用化并没有实现。

当前的全息投影技术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成本高昂、显示效果受环境光影响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首先,随着光学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光敏材料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将会提高,从而提高全息图的质量。

全息投影三维图像显示视场角扩大研究

全息投影三维图像显示视场角扩大研究

全息投影三维图像显示视场角扩大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三维图像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而全息投影作为一种新兴的显示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然而,全息投影的一个局限就是其显示视场角较窄,限制了用户对于图像的观看范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开始着手研究如何扩大全息投影三维图像的视场角。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全息投影的工作原理。

全息投影是一种通过激光光束将图像信息编码到光波中,再将其投射到特定的位置进行显示的技术。

然而,由于激光光束的特性,全息投影仅能在一个较小的视场角范围内显示清晰的图像。

要想扩大视场角,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光学系统的设计。

现有的全息投影系统通常采用透镜和反射镜等光学元件来控制光的传播方向。

研究人员们通过优化光学系统的结构和参数,使得光波在投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扩散和散射,从而实现视场角的扩大。

其次是计算算法的改进。

在全息投影的图像生成过程中,计算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们通过改进计算算法,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从而使得扩大视场角成为可能。

此外,材料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全息投影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来编码和显示图像信息。

研究人员们通过选择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材料,提高了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视场角。

最后,用户体验的改进也是不可忽视的。

虽然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扩大全息投影的视场角,但用户在观看图像时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位置和角度。

因此,研究人员们还在探索如何改善用户体验,使得用户可以更加自由地观看全息投影图像。

综上所述,全息投影三维图像显示视场角扩大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通过光学系统的设计优化、计算算法的改进、材料的选择以及用户体验的改善,研究人员们正不断努力提高全息投影的视场角,为用户带来更加真实、逼真的三维图像显示体验。

随着技术的进步,相信全息投影三维图像的视场角将会得到进一步扩大,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全息技术是一种利用光的干涉、衍射和散射原理实现真实感受与立体感的显示技术。

与传统的平面显示技术相比,全息技术能够实现真实物体的三维呈现,从而提供更丰富、更自然的观看体验。

全息技术在显示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下面将详细探讨。

首先,全息技术在娱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目前,影视、游戏等娱乐产业正朝着更加真实感和沉浸感的方向发展。

全息技术可以在影视、游戏等领域提供更加逼真的视听体验,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场景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例如,观众可以在电影院中欣赏到立体的全息电影,游戏玩家可以在虚拟现实游戏中体验到更逼真的游戏场景。

全息技术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娱乐体验,进一步推动娱乐产业的发展。

其次,全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侧重于课本和幻灯片等平面材料,难以真实展示物体的三维形态,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全息技术可以将学习内容以立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例如,在生物学课堂上,全息技术可以将细胞、器官等物体以立体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构造和功能。

此外,全息技术还可以在远程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使远程学习更接近于面对面的教学效果。

此外,全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医学诊断和手术过程中,全息技术可以提供真实的三维影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例如,在眼科手术中,全息技术可以生成患者眼部的精确立体模型,帮助医生进行手术规划和操作。

此外,全息技术还可以用于病人的康复训练,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来引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全息技术的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

随着显示技术和计算机算法的不断进步,全息技术的显示效果将越来越好。

目前,全息技术还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如显示设备的尺寸和分辨率限制,成本高昂以及眼睛疲劳等问题。

随着相关技术的突破,这些挑战将逐渐被克服。

全息技术有望应用到更多领域,如广告、家庭娱乐、建筑设计等,为这些领域带来新的可能性。

3d全息影像技术

3d全息影像技术

3d全息影像技术3D全息影像技术:将虚拟与现实融合的未来之光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3D全息影像技术成为当今炙手可热的一项前沿技术。

这项科技将虚拟与现实融合,呈现出逼真的三维图像,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本文将详细探讨3D全息影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前景,以及其对社会、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深远影响。

第一部分:3D全息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发展3D全息影像技术是一项基于光学原理的前沿技术,利用了光的波动性,在特定的显示设备上形成逼真的三维影像。

其实现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束激光的交叉干涉产生特定的光栅,然后通过照射物体的光反射或经过物体的透射,利用记录介质来捕捉并记录下来,最终通过再度照射记录介质,形成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全息影像。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开始尝试探索3D全息影像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全息影像技术逐渐被数码全息影像技术取代。

数码全息影像技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记录全息图,使得3D全息影像的制作和传播更为便捷高效。

近年来,利用光纤通信、计算机图像处理以及光学材料的进步,3D全息影像技术在清晰度、可视化效果和真实感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二部分:3D全息影像技术的应用领域3D全息影像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科研、医疗、艺术、娱乐等领域。

在科研领域,3D全息影像技术可用于显示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微观结构,帮助科学家进行更加精确的实验和研究。

在医疗领域,3D全息影像技术被应用于医学图像的显示和分析,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工具。

例如,可以使用3D全息影像技术来显示人体器官的三维结构,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模拟和指导。

在艺术领域,3D全息影像技术为艺术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他们可以通过创造逼真的三维全息影像来表达独特的艺术观点。

此外,在娱乐领域,3D全息影像技术为电影、游戏等娱乐形式注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使得观众可以沉浸在逼真而身临其境的虚拟世界中。

第三部分:3D全息影像技术的未来前景随着3D全息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未来前景非常广阔。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

全息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现状引言全息技术是一种记录和再现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光学技术,通过使用干涉和衍射原理,可以将物体的完整三维信息记录在一张平面上,然后再通过光的照射将其再现出来。

全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医学、艺术等。

本文将介绍全息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现状。

全息技术的原理全息技术的原理基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当一束激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对光进行散射,产生波前形状。

然后,将物体放在光敏材料上,再次用同一波长和相干性的光照射,光将被散射和干涉,形成一个复杂的光场。

通过光场的干涉和衍射,可以记录下物体的三维信息。

全息技术的记录过程1.激光照射:将一束激光照射到物体上。

2.光的散射:物体对激光进行散射,形成波前形状。

3.干涉记录:将散射光与参考光(激光)进行干涉,形成干涉图样。

4.光敏材料的记录:将干涉图样记录在光敏材料上。

5.固定显影:用化学处理将记录在光敏材料上的图样固定。

全息技术的再现过程1.激光照射:将同一波长和相干性的激光照射在光敏材料上。

2.衍射复现:照射光通过光敏材料,衍射生成原始物体的复原波前。

3.人眼观察:人眼通过观察这个复原波前,再现出原始物体的三维信息。

全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全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1.显微镜技术的改进:全息显微镜能够实现超分辨率成像,使得科学家能够观察到更细微的结构和细胞。

全息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全息光刻技术:全息光刻技术是一种制备微纳米结构的关键技术。

它可以将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应用于光刻工艺中,实现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微纳米结构制造。

3.全息光学存储:全息光学存储是一种基于全息技术的数据存储技术,可以实现大容量、高速的数据存储。

它在信息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全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全息技术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应用:1.医学成像:全息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医学成像,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升,二维显示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并且我们开始逐步向还原真实的三维场景所靠拢。

文章围绕三维显示技术中的全息显示技术,详细介绍了其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标签: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研究;现状引言早期的三维显示技术中是利用人眼双目视差原理,左眼与右眼之间瞳距约为10CM,左右眼所呈现出不同视角的图像,经过大脑的融合,从而产生三维立体感。

但是這种方法只有心里景深,没有物理景深,进而缺乏真实的3D感。

现有的三维显示技术除了利用视差原理的伪三维显示技术之外,还包括具有深度信息的真三维显示技术,如全息式、集成成像式、体显式。

其中,全息式因能够记录光波的完整信息而成为实现真三维显示的最佳途径[1]。

日本[2]、土耳其[3]等国家都在对全息显示技术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根据全息显示技术原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统的光学全息和电子全息两类。

1 传统光学全息传统光学全息采用卤化银、明胶、光聚合物等来记录全息图,这些记录材料具有空间高分辨率、高衍射率和视场角大的特点,能够记录每个细节信息,但他的实验条件很严格,后期的处理过程复杂,因此制约了光学全息技术的发展[4]。

随着光电转换技术的发展,光电器件逐渐出现并运行于全息技术,如空间逛调制器。

根据光电器件在传统光学的作用不同可以将传统光学三维显示技术分为可更新显示的全息显示技术,扫描式全息技术,多光源式彩色全息显示技术。

1.1 可更新显示的全息显示技术可更新显示的全息显示技术,也是可重复显示的全息显示技术。

利用记录材料可以在特定波长光线的照射下,改变其自身的透明或有色状态的特性,实现数据的记录和擦除[5],长春光机所、西安光机所和中科院等均研究了SA/PMMA 材料的反复擦写功能[6]。

可重复擦写的能力因其环保、应用型广泛等原因被国内外的科研团队广泛关注,2008年亚利桑那大学和日东电工技术公司合作将可更新特性用于光折变聚合物记录材料,使得光学全息技术克服了一次性光学记录的缺点。

物光由SLM产生,每当移动记录装置的位置时,记录材料上也会记录下相应的全息图,等待记录全部完成,根据衍射理论,用再现光照射全息图将会显示原物体的立体像。

1.2 扫描式全息技术扫描式全息技术需对物体的水平与竖直方向均进行扫描,人眼对于水平视差要比垂直误差敏感[7]。

因此,在扫描物体时,需要在保证图像不失真的情况下,对水平、竖直方向信息合理的放大,这样可以克服原先受限的观察窗口,生成一副比光学全息大很多的全息图。

再利用空间光调制器输入具有不同深度的光波信息,最终再现三维立体物体。

日本东京大学研制出扫描式全息技术的示意图[8],实验需空间光调制器的刷新频率要与扫描镜的扫描频率相互匹配。

1.3 多光源式彩色全息显示技术及合成全息三维显示技术传统的光学全息技术多采用的是红、绿、蓝三色光源,由SLM记录三种不同波长的信息且储存到电脑,因而将三种不同颜色的全息图合成,进行再现,得到彩色全息图,这就是所谓的多光源式彩色全息显示技术。

而合成全息三维显示技术本身利用全息技术还可以实现体视三维显示,这一技术称为合成全息。

合成全息是三维全息技术的基础,他的基本原理是将一系列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二维全息图记录在一张干板上,制作出能够用白光再现的基于视差原理的三维显示,与传统光学全息相比,他操作灵活,易于控制。

2 电子全息显示伴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全息技术也在高速发展,特别是计算全息和数字全息技术的出现,为实现真三维显示注入新的活力。

2.1 数字全息随着光电传感器件(如CCD或CMOS)的不断更新换代,数字全息3D立体显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他是利用CCD代替记录干板,将记录的全息图存入计算机,用计算机模拟光学再现。

与传统光学全息相比较,数字全息的制作成本低,成像速度快,记录和再现灵活。

2008年,U.Gopinathan等人利用CCD 和空间光调制器构造了三维物体的全息投影显示系统。

这套系统的记录光路采用马赫泽德干涉仪搭建,对周围环境的要求较高,且记录光路的宽度以及视场受限导致,只适用于记录和显示小的三维物体。

因此,现如今数字全息还在发展阶段,对于图像颜色的记录,以及实现大视场角再现就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内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9][10]等都在实现大视场角再现方面做出了相关研究。

2.2 计算全息作为现代光学一个重要分支的计算全息,该技术利用计算机编码,模拟光学记录过程,得到三维物体的全息干涉。

和传统的光学全息图相比较,他同样可以记录物光波的振幅和位相,而且具有灵活性大、低噪声、重复性高、可模拟光学现象等独特的优点。

该技术主要依靠编程模拟,因此其算法的要求体现在运算速度以及视场角方面。

2.2.1 提高计算速度的技术国外很早就开始了对三维物体计算全息的方法研究,扩展到的领域也较为广泛,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

2000年,Matsushima[11]利用递归的方法来计算点到全息面的距离,用加减法来替代计算中的开方、平方等耗时的运算,提高了计算速度。

200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提出了新的分立查表(S-LUT)算法用来制作计算全息图,降低了对内存以及存储空间的要求,同时提高了计算速度。

同年,日本北海道大学也提出一种制作计算全息图的斑块模型(Patch Model)方法[12],提高了计算速度,降低了生成全息图需要的计算数据量。

2010年日本宇都宫大学的B. J. Jackin和T.Yatagai等人将Hankel变换应用到圆柱计算全息的算法中,提高了计算速度。

2.2.2 增大计算全息三维显示视场角和再现像尺寸的技术獲得大视场角和大尺寸再现像的方法主要是增大的像素数,目前可利用多屏拼接来再现三维图像。

土耳其研究小组研制了一种弧形全息视频显示系统[13],该系统使用多倾斜拼接方法,利用半透半反镜消除间的缝隙,扩大了再现三维像的视场角;上海大学曾震湘和郑华东课题组提出利用平面反射镜、分光镜和两片透射式的多片空间光调制器拼接拓展视角系统[14],实现了空间光调制器的总视角从1.7°增大到3.2°,即拓展到约1.9倍全息三维图像的无缝拼接;英国剑桥大学Chen[15]等利用反射镜组搭建时分复用的系统,将多个全息图按时序拼接拟合再现,达到增大视角的目的;中山大学[16]提出利用2片空间光调制器扩大再现像视场角的办法;英国M.Stanley[17]采用基于SLM多通道组合技术的Active Tiling TM全息3D立体显示系统,该系统利用电寻址空间光调制器分时地将各个全息图投射到光寻址SLM上,从而获取大尺寸、大视角的再现三维图像;Takaki[18]等提出利用4f 系统来扩大视场角的方法,增大了全息图的横向分辨率,但也随之减小了垂直方向的视场角。

3 结束语随着计算机技术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带动着全息三维显示技术逐渐走向多元化,成为一种理想的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全息技术目前已被运用于电影,军事,医疗行业,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发展还未成熟,并没有普及人们的生活。

目前,对全息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大尺寸大视角的全息显示,由于大视角大尺寸全息肯定会伴随着更多的信息量需要处理,因此,压缩全息的计算数据量也是研究的热点。

在未来,全息显示会朝着大尺寸、彩色、实时动态、高分辨率、快捷方便的方向不断进展,造福于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1]杨桂娟,梅妍,白亚乡.全息术及其应用[J].应用光学,2006,27(2):96-100.[2]Hiroshi Yoshikawa. Fast computation of fresnel holograms employing difference[J].OPTICAL REVIEW,V ol.8,No. 5. 2001:331-335.[3]Fahri Yaras,Hoonjong Kang,Levent Onural.Real-time color holographic video display system[J].2009.IEEE.[4]郑华东,于瀛洁,程维明.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研究新进展[J].光学技术,V ol.34,No.3,May 2008:426-434.[5]王英利,姚保利,陈国夫.光致变色俘精酸酐用于可擦写全息图像存储的研究[J].中国激光,V ol.31.No.4.Apr.2004.[6]陆子凤,王广安,赵立竹.SA/PMMA的可擦除光存储特性研究[J].发光学报,V ol.23. No.1.Feb,2002.[7]A. Schwerdtner,R. H■ussler,and N. Leister. A New Approach to Electro-Holographic Displays for LargeObject Reconstructions [J]. OSA,2007.[8]Yasuhiro Takaki,Naoya Okada. Hologram generation by horizontal scanning of a high-speed spatial lightmodulator[J]. APPLIED OPTICS,V ol. 48,No.17.10 June,2009.[9]马建设,夏飞鹏,苏萍,等.数字全息三维显示关键技术与系统综述[A].光学精密工程,2012,5(20):1142-1149.[10]郑华东.数字全息三维立体显示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9.[11]Kyoji Mateushima,Masahiro Takai. Recurrence formulas for fast creation of synthetic three-dimensional holograms[J].Appl.Opt,2000,39(35):6587659.[12]H. Sakata,and Y. Sakamoto. Fast computation method for a Fresnel hologram using three-dimensional affine transformations in real space [J]. Appl. Opt.,2009,48(34):212-221.[13]Fahri Yaras,Hoonjong Kang,Levent Onural. Circular holographic video display system[J]. Opt. Express,2011,19(10):9147-9156.[14]曾震湘,郑华东,卢小仟,等.空间光调制器曲面拼接实现全息三维显示视角拓展[J].中国光学,2015,4.[15]Rick H.-Y. Chen,Timothy D. Wilkinson. Field of view expansion for 3-D holographic display using a single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with scanning reconstruction light[C]. IEEE 3DTV confrerence,2009,14.[16]TENG D D,LIU L L,ZHANG Y L. Spatiotemporal multiplexing for holographic display with multiple lanar aligned spatial-light-modulators[J].Opt. Express,2014,22(13):15791-15803.[17]STANLEY M,SMITH M A G,SMITH A P. 3D electronic holography display using a 100-megapixel spatial light modulator[J]. Proc. SPIE,2004,5249:297-308.[18]TAKAKI Y,HAYASHI Y. Modified resolution redistribution system for frameless hologram display[J]. Opt. Express,2011,19(18):17621-176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