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收藏家
刘文奇与他的珍藏书画(续二)

刘文奇与他的珍藏书画(续二)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5年第12期刘文奇,中国收藏家协会与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
主要收藏近现代国画、书法珍品(他曾在本刊登2014年第六期、第八期登载过部分名家书画藏品)。
他身居福建(南靖)土楼,对土楼文化艺术品兴趣浓厚。
近年来,他也收藏了部分当代原创写实土楼油画和其他书画作品。
谢稚柳《青绿山水画》纸本设色规格:81.5×46cm款识:茂强同志属丁卯壮暮翁稚柳钤印:稚柳壮暮生注:上款“茂强”即谢茂强,原上海延安饭店车队指导员。
徐悲鸿《青松猫石图》纸本设色:立轴款识:王申夏悲鸿钤印:徐悲鸿(白)东海王孙(白)徐悲鸿(朱)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
中国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他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
徐悲鸿笔下的动物,融入西方写实手法,开启了中国绘画的新阶段。
他擅长绘马,还工于画猫,他从小就对猫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笔下的猫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刘大为《丰收图》纸本设色:中堂规格:137.5×70cm款识:丰收图丙戌初雪大为作钤印:大为印寄情书画翁同龢书法纸本:立轴规格:31.5×134.5cm款识:壬辰(1892年)秋日翁同龢钤印:翁同印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
近代书法艺术家、政治家。
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
石银坤《云水谣》布面油画2013年作规格:73.5×136cm石银坤《牵牛》布面油画2010年作规格:100×130cm石银坤:福建土楼土生土长的当代土楼画家。
他悟性很高,有很强的形象识记能力,造型再现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自幼爱好书法、剪纸、绘画等艺术活动,尤其喜欢土楼房舍风景写生。
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以后,他创作大量收藏级的写实土楼油画作品。
他吸取西画光影优点,结合国画写意精神,用颜料色彩传递情感,展现中国土楼神奇独特的魅力,创作出凸显西方油画特色、又适合传统审美习惯的中国当代写实土楼油画作品。
寿山石-工艺美术大师

寿山石雕刻名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共十一位,两位已故。
)郭懋介1924年生,福建福州人,又名茂介,字石卿。
师从林友竹,擅长人物圆雕及浮雕、薄意,兼工篆刻、书画,以雕刻薄意而著称,作品题材广泛,技法上得师法而有新意,文学艺术底蕴深厚,艺术境界高远,融诗书画篆于一炉。
曾多次应邀赴海外展览,作品深得海内外收藏家青睐。
2002年寿山石雕作品《羲之爱鹅》获中国华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
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民间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特级名艺人。
现任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顾问。
林元康 1925年生,福建福州人,早年跟随堂兄林元庆学习石雕,后又拜林友竹、周宝庭、郭功森为师,擅长人物、山水雕刻,以艺术处理简洁著称。
在人物的刻画中以传统八仙题材最具特色,作品构图饱满,技艺精湛。
1975年合作创作的作品《长征组雕》中的作品《韶山冲》作品以立体的笔调,再现了毛泽东故乡的山山水水,得到高度赞赏。
作品作品《铁拐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
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
冯久和别名求和,1928年生,福建福州人。
17岁从艺于名艺人黄恒颂先生,早年继承师法以雕刻动物为主,其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他在寿山石雕界声名鹊起,后来又涉足花鸟。
70年代初,冯先生从石雕厂分配到雕刻艺术研究所以花果篮这一题材而名重艺坛。
擅刻动物、花鸟、群猪神态而蜚声海内外。
曾应邀前往日本、新加坡、香港进行技术表演。
冯大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市寿山石研究会会员、福州市特级名艺人、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研究所副所长。
曾获福建省、福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1978年被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作品获全国、省、市工艺美术作品大赛奖项。
古钱收藏家的介绍

古钱收藏家的介绍古钱币市场已经红火了十几年,未来总的趋势是不会发生转变的。
那么你们知道著名的古钱收藏家有什么人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古钱收藏家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古钱收藏家的介绍:张瑞刚张瑞刚,1947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
大专学历,电气工程师,已退休。
赤峰钱币学会会员,网名阿骨打保机。
1986年黑龙江商学院油库电气设计专修班毕业。
1993年赤峰电大现代工程师再教育专修班毕业。
张瑞刚爱好古钱,始于童年。
张家祖上清代来到关外赤峰,解放后已是旺族大户人家。
童年的张瑞刚,经常接触家中存留的古钱和一些古旧小物件,并逐渐喜欢上这些小玩意,尤其对古钱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从小学到中学期间,他已收藏古钱二百余枚(不包括成串的清代钱币),其中多为清代大钱,战国刀币、布币及历代传世品。
这些古钱币绝大多数是从本家及亲属家中搜罗得到。
刀币、布币基本都是在土产公司收购站工作的本家婶子赠送的。
1966年,“”开始以后,张瑞刚被迫停止了古钱收藏。
1982年初,已经上中学的外甥从江苏常州来赤峰太姥姥家过春节,向我的奶奶(外甥的太姥姥)索要了两枚咸丰大钱,并向张瑞刚要了几枚战国刀币、布币,外甥说南方喜欢古钱收藏的人很多。
外甥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张瑞刚再次收藏古钱的欲望,使他从此也走上了古钱收藏的不归之路。
1984年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古钱币收藏热潮。
由于赤峰地处大辽腹地,经常有全国各地的钱币爱好者来赤峰寻觅辽钱,推动了赤峰地区的钱币收藏活动,培养锻炼出很多具有收藏鉴赏能力的钱币爱好者。
已故的辽宁钱币学会副秘书长吴振强就是从赤峰成长起来的钱币收藏家。
辽宁小有名气的锦州藏家高俊武当时也经常来赤峰淘宝交流。
通过古钱收藏交流,张瑞刚结识了全国各地的众多泉友,其中有上海的藏家施志民、陈旻声(《中国钱币大辞典》编撰人之一、台湾《钱币世界》顾问)、杨州刘世明、河南洛阳蒋理等等。
通过泉友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不但增进了泉友间的友情,同时也提高了张瑞刚的古钱收藏鉴赏能力。
王世襄

29.王世襄王世襄,字畅安,男,汉族,北京人,祖籍福建福州。
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38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士学位。
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
1947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
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生平王世襄(1914.5.25-2009.11.28),号畅安。
男,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
汉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鉴赏家、学者。
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
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从专门来华的荷兰王国约翰·佛利苏王子手中,接过旨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思想家进行交流的荷兰克劳斯亲王最高荣誉奖,从而成为获得该最高荣誉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系,获学士学位。
1941年毕业于该校研究院,获硕士学位。
是年冬去川西李庄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驻平津区办事处任助理代表,清理追还抗战时期被敌伪劫夺之文物。
一年中,经过侦察调查,奔走交涉,追还、征购数批文物,总数达2000余件,一律由故宫博物院接收保管。
1946年底任中国驻日本代表团第四组专员,负责调查交涉归还文物事宜。
次年初追还被劫夺的原中央图书馆所藏善本图书106箱,由日本横滨押运到上海,经郑振铎派员接收。
旋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
1948年6月,被派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博物馆一年。
期满后,拒绝了弗利尔美术馆、匹兹堡大学的聘请,返回故宫任原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故宫陈列部主任,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因对“三反”后的处理有意见,被错划为右派。
地契收藏的乐趣

访福建地契收藏家张祖仁我国地契在宋代就开始出现,名称“地符”现代还未还发现有“地符”的原件。
明代全国开始了土地清理工作,建立了一套与封建土地私有制相适应的土地管理制度。
这些地契传世品少,是珍稀品张祖仁。
在2005年就收藏了一张“明万历地契”这张地契纸张已发黄,张祖仁先生说在福州台江古玩店用高价格买到,现在可以说难得一见的珍稀品。
清代的地契,承袭了明朝旧制,在丈量时,重新编制地籍簿册,并向田业主签发丈量执照、加强了赋税征管的力度,张祖仁就收藏了清代十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400多张,另还有白契300多张,尤其以清早期地契如顺治、康熙、乾隆、雍正、宣统、洪宪元年等最难收集到,如雍正和宣统,洪宪由于统治时间较短,这些地契数量极少,可以说清代地契的“珍稀品”,民国时期,国民党政府颁布的《土地法》。
用立法的形式进一步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些地契由于贴有税票收到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张祖仁这类地契也收藏300多张,各式各样、五花八门,新中国初期,共产党领导的政府,颁布了《土地法》,分田地、斗地主,此时期的地契以解放初期和苏维埃政府的土地证,文革土地证最为珍贵,尤其有毛主席画像的土地证就深受藏家关注、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土地政策、毛泽东主席曾发出“以粮为刚“说明的土地的重要性,尤其是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为了加强对土地经营和使用的管理、各地人民政府的土地,所有人和使用人颁布了土地使用证,《农村集体承包经营权证书》,地契可以说是中国的特色。
1982年1月全国统一在全国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引户”的双包制,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
清代地契有绝卖契、活卖契、回赎契、交换契、租约、典约和分家析产的分类,总称“契券”。
“书契”具有法律效力,这些地契由清政府盖章认可,白契是人之间的交换买卖,基本上税粮照丈过户办纳,两愿非逼,恐后无凭,立此文契为照,中间人,执笔人均签字画押,如起讼事,官府不予认可,官方地契必须由买卖双方携带白契到官府缴纳契税,输过户手续。
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徐邦达古书画鉴定方法研究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徐邦达(1900-1992),字东亭,号有为,福建闽侯人,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画家、历史学家、文化名人、收藏家。
徐邦达以其卓越的书画造诣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享誉海内外,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其研究方法和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
书画鉴定作为古代文化艺术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鉴定方法和技巧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学术交流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目前在书画鉴定领域,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例如:鉴定方法的缺乏、鉴定标准的不统一、技术手段的限制等,严重制约了古代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仅损害了文化艺术市场的形象和信誉,也限制了学术交流和探索的广度和深度。
因此,本研究选取徐邦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探讨书画鉴定的方法和技巧,为古代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文化艺术市场的发展、学术交流和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对徐邦达的生平和学术成就进行概述和分析,探讨其影响和贡献,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和背景。
2.对徐邦达的书画鉴定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如利用光学显微镜、照相技术、颜色测量仪等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古代书画的横竖撇捺、笔画密度、笔触回旋等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比较和鉴别等。
3.对国内外关于书画鉴定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梳理,归纳出其主要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总结出当前书画鉴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基于徐邦达的书画鉴定方法和理论,结合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书画鉴定的方法和技巧,提出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促进书画鉴定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为古代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文化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学术交流和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福建“十大”私人藏馆

福建“十大“古玩藏馆名家福建私人藏馆,名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福建的收藏界是掀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福建民间收藏由于改革和博物馆的重视,鼓励和支持,使它不断走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福建的收藏界也具有一定的水平。
他们的收藏拥有一定的数量、规模也深受市民的欢迎,张金清、陈华棣、李振华、梁桂元、黄天发、方秀纲、陈志福、郭雄,于成安、张祖仁、等知名收藏家,现分以下来说:一、张金清民俗收藏馆张金清,福建古玩商会副会长,民俗馆依附于市博物馆支持,在博物馆内展出他收藏20多年的各种民俗藏品,如人类各种,生活床具用品等近千件,特别有100件奇石多家媒体相继作了报道,张金清独树一帜,收藏事迹在福建省从藏家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等十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他的收藏事迹。
二、方秀纲瓷器收藏馆方秀纲瓷器收藏馆依附于福州市博物馆支持,在福州于山风景区办馆,他本人对陶瓷古玩痴迷,跑地摊、交朋友共收集到陶瓷产品近千件,平时省吃俭用,不嗜烟酒,将全部收入投入文化艺术品的收藏,成为福州第一家个人古瓷珍藏馆对外开放,福建电视台、福州晚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他的收藏事迹。
三、李振华从事收藏活动20多年现已集得中外火花8万多种数十万枚,90年代开始独辟一门收集“文革”时期生产的毛泽东塑像,现已集得毛泽东肖像300多件,已创办毛泽东肖像馆,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多次报道过,其事迹收入《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四、陈华棣电话卡收藏馆陈华棣电话卡收藏馆创办于福州鼓山文武学校内,他本人是中华民间集卡协会秘书长,《集卡特览》主编,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主藏中国及世界早,中期各种电话卡和各种电话机、手机,现有中外电话卡5万多枚,多次参加全国各省市卡展,并多次获奖,并与卡友共同创办《集卡博览》《福建收藏研究》等刊物十多家电视台,媒体报道过他的收藏事迹,在福建收藏界享有较高的势力和威望。
五、梁桂元钟表收藏室梁桂元福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自1980年开始收藏,主藏古钟表,现藏古钟表近几千架,各式古钟200多架,其中不乏珍贵的古钟,挂钟古船钟等,有伯爵、劳力士等名贵古董表及“欧米茄”系列,“梅花”系列等手表700多架,《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等多次报道“梁桂元的钟表世界”“钟声表音奏古韵”等钟表收藏成为福建第一人。
中国10大收藏家

中国十大“红色毛泽东收藏家知名毛泽东像章收藏家中国毛泽东收藏私人藏馆,,不断走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国的红色收藏界也具有一定的水平。
他们的收藏拥有一定的数量、规模也深受市民的欢迎,知名收藏家有自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入录第一位收藏毛泽东像章“世界之最”纪录以来,我国毛泽东像章收藏队伍逐年壮大,并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全国知名毛泽东像章收藏家。
下面这八位收藏家各具特色。
其收藏特色亦可成为收藏一绝——四川王安廷。
十多年前以21579枚毛泽东像章的拥有量,第一个成为毛泽东像章拥有量最多的人,被收录入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位成都退休老工人以此为基础,成立我国第一家毛泽东像章研究会,建立第一个毛泽东像章家庭博览室,创办第一份全国毛泽东像章专题小报(内部油印)。
四川刘启正。
内江棉纺厂退休工人,号称拥有26万枚毛泽东像章,30年间为此花去10万元购章款,终于四前以23万多枚之量,入选最新纪录的“毛泽东像章世界最大个人收藏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最大愿望是:将其巨藏之章选送入藏品量达10亿件、全球最大的美国史密林尼博物馆。
广东黄润权。
珠海电台记者,以精品意识为宗旨,自1958年珍藏其父四野军功章至今,其珍世故有逾一万枚毛泽东像章精品,如全国拥有量最多的毛泽东与林彪题材章61个品种,国内最小型的0.25厘米毛泽东像章等,及墨、皮、石、梅花鹿骨、象牙、纯金、贝壳等55种材质,先后五次举办精品展览。
贵州周继厚。
号称拥有10万余枚、5000多个品种毛泽东像章,规格由1.3至40厘米,其拥有最早的一枚像章为1952年上海金店生产的银质毛泽东像章,现为“中华毛泽东像章收藏研究会”秘书长,主编《收藏研究报》,编著有《毛泽东像章之谜》一书,原为山区小学青年教师,现为技工学校教师。
湖北陈昌君。
号称拥有10万多枚毛泽东纪念章,七年前在家乡武昌开办国内最在规模的“毛泽东像章城”,展列数十种材质抟泽东像章,供收藏爱好者参观、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州收藏人物辞海》
福建私人藏馆,,使它不断走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福州的收藏界也具有一定的水平。
他们的收藏拥有一定的数量、规模也深受市民的欢迎,黄开振、陈华棣、李振华、梁桂元、、黄天发,方秀纲、林建忠、于成安、张祖仁、洪清等知名收藏家,现分以下来说:
一、林建忠石收藏馆
林建忠忠民俗馆依附于福州市,展出他收藏20多年的各种福州寿山石藏品,如人类各种,生活床具用品等近千件,特别有一件寿山石“通天塔”多家媒体相继作了报道,林建忠忠独树一帜,收藏事迹在福建省从藏家中享有很高的威望,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等十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他的收藏事迹。
二、方秀纲瓷器收藏馆
方秀纲瓷器收藏馆依附于福州市博物馆支持,在福州于山风景区办馆,他本人对陶瓷古玩痴迷,跑地摊、交朋友共收集到陶瓷产品近千件,平时省吃俭用,不嗜烟酒,将全部收入投入文化艺术品的收藏,成为福州第一家个人古瓷珍藏馆对外开放,福建电视台、福州晚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他的收藏事迹。
三、李振华毛泽东塑像馆
李振华从事收藏活动20多年现已集得中外火花8万多种数十万枚,90年代开始独辟一门收集“文革”时期生产的毛泽东塑像,现已集得毛泽东肖像300多件,已创办毛泽东肖像馆,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多次报道过,其事迹收入《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四、陈华棣电话卡收藏馆
陈华棣电话卡收藏馆创办于福州鼓山文武学校内,他本人是中华民间集卡协会秘书长,《集卡特览》主编,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长、主藏中国及世界早,中期各种电话卡和各种电话机、手机,现有中外电话卡5万多枚,多次参加全国各省市卡展,并多次获奖,并与卡友共同创办《集卡博览》《福建收藏研究》等刊物十多家电视台,媒体报道过他的收藏事迹,在福建收藏界享有较高的势力和威望。
五、梁桂元钟表收藏室
梁桂元福建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自1980年开始收藏,主藏古钟表,现藏古钟表近几千架,各式古钟200多架,其中不乏珍贵的古钟,挂钟古船钟等,有伯爵、劳力士等名贵古董表及“欧米茄”系列,“梅花”系列等手表700多架,《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等多次报道“梁桂元的钟表世界”“钟声表音奏古韵”等钟表收藏成为福建第一人。
六、黄开振家庭博物馆
黄开振福建收藏家协会荣誉会长,福建花卉盆景协会会长,寿山石研究会副会长,黄开振自五十年代开始涉足收藏,收藏品有古董字画、花卉盆景、中外瓷器、寿山石、毛泽东像章系列等十大类藏品,特别是毛泽东像章的收藏,精品较多,中央省市领导,文化名人曾先后临临参观指导,并赋诗题词,赠书留念收藏报道见诸于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福建日报、福建画报、香港大公报,菲律宾大公报,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均报道过,出版《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均报道过,共收藏业绩之收录《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等辞典。
七、于成安“抗战”收藏馆
于成安,三十年来,从事抗战实物文化收藏,现收到近千件抗战实物,被媒体誉为“福建收藏抗战实物第一人,办展以来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福州日报、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多次报道过他的收藏事迹,他办展的费用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用微薄的工资积攒下来的,在古玩市场,花鸟市场,一点点淘来收藏精神令人感动。
八、张祖仁红色收藏品收藏馆
张祖仁,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福州收藏家协会秘书长,主藏体育和红色文献资料,兼藏鲁迅文献资料,孔子文献资料,抗战文献资料,古董钟,古铜镜,古书籍等十多门类,以发现全国最小铜镜和最小砚台响誉收藏界收藏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刘少奇,抗战文献、鸟类标本,孔子等文献资料,以及瓷器先后在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建省博物院,福州市博物馆多次参展,并多次在自己家中办起鲁迅文献资料纪念展,毛泽东文献资料纪念展,周恩来文献资料纪念展,体育藏品收藏展轰动省内外,尤其是体育收藏品展,共展出3万6千册藏品20多家媒体报道过他的收藏事迹。
名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收藏家大辞典》等被誉为“红色收藏家”,《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福建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省市多家电视台都报道了他的业绩。
九、洪清年历卡收藏馆
洪清是著名、收藏家,他收藏内容丰富,包括:年历,古书籍、毛泽东像章系列、民俗收藏品,名扬海内外。
他收藏了瓷器引起福州藏界的关注,时省吃俭用,不嗜烟酒。
在收藏界也有较高的声誉,成为福州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
十多家名人词典都报道他的收藏事迹,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作为收藏界大家向海内外做了宣传,
十、古锁收藏家黄天发
,福建收藏家协会付会长,,从中学时代起,开始集邮,专著《集锁知识汇编》,重点收集清代民国邮票,兼集钱币、寿山石、字画、古籍、民俗物件,有多篇集藏文章刊登中外报纸杂志,、香港凤凰台、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福州晚报曾报道过他集藏活动,集卡收藏在福建享有较高的声誉。
综上所述,十位收藏家特殊的经历和活动成为福州收藏界的热点人物,当然,福州收藏界许许多多名家,由于某种原因从不显山露水尽管藏品众多,上档次,只是没有向新闻媒体透露,以上所写十位藏家只是福州的精英部分,挂一漏万在所难免,请读者见谅。
作者:福州收藏家张镜论通讯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排尾邮编:35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