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早期国家的形成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2.1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2.1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1.2.1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早期国家与社会”是该册的开篇,涵盖了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等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1.2.1节“早期国家与社会”,主要介绍古代埃及文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素质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知识和新概念充满好奇。他们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质疑和批判。
在行为习惯方面,八年级的学生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学习任务;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有待提高,容易拖延和偷懒。对于课程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对于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需要教师进行更多的指导和监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指导,确保课堂秩序和活动效果。
2.教学方法:在讲解知识点时,需要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3.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需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进步。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古代埃及文明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初中历史人教版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分析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分析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版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分析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早期国家形成的原因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2. 掌握初中历史人教版相关知识点。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初中历史人教版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三、教学过程:I. 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副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并猜测主题。

2.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II. 概念解释(20分钟)1. 教师给出“早期国家”的定义,并与学生一同讨论。

2. 学生针对“社会变革”的概念,进行自由交流。

3. 教师总结并明确概念。

III. 早期国家的产生(30分钟)1. 教师介绍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如气候变化、人口增长、农业发展等因素。

2. 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原因并进行讨论。

3.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早期国家的共同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IV. 社会变革的影响(4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诞生对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列举出社会变革带来的变化。

3. 教师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V. 拓展延伸(20分钟)1. 学生进行类比思考,探究早期国家形成与现代国家的关系。

2.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对已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3.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报告,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概念解释和教材阅读环节,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基础,学生能够对早期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拓展延伸环节也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初中历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历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历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夏商西周的兴亡和西周的分封制。

三、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个朝代?下面你就学这些内容。

【自主预习】结合课文学习以下内容(一)夏朝1、禹死后,谁继承了王位?这标志着什么?2、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什么?它的统治中心在哪里?都城何处?3、夏朝有哪些国家机构?实质是什么?4、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二)商朝1、夏朝什么时候灭亡?被谁灭亡?2、商汤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他重用哪个大臣勤政,很快使商朝强大起来?3、商朝又叫什么名称?“盘庚迁殷”的原因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4、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国君?使用什么酷刑?(三)西周1、周国位于什么流域?国君是谁?任用什么人使国力强盛?2、“牧野大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对阵的双方是谁?结果是什么?3、西周什么时候由谁建立?都城何处?(四)分封制1、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目的是什么?分封的主要对象是谁?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封制的实行起到了什么作用?【合作探究】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巩固练习】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启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人称为“殷朝”,与此有关的事件是()A、商汤灭夏B、牧野大战C、盘庚迁殷D、武王伐纣3、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教案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掌握
1.知道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基本情况,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作
用。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家天下”,
3.知道夏朝与商朝恩华的主要代表——二里头遗址和殷墟的考
古成果。

4夏商西周三朝更替的史实和末代君王的腐朽残暴统治,兴旺与统治者的关系。

5、从夏商西周王朝的“家天下”统治观念,西周建立分封制并
明确森严的等级制度,认识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其建立的意义。

重点:归纳夏商西周三产更替的史实,简述分封制
难点:理解“家天下”的基本含义,明确贵族等级制度的层级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及夏朝的疆域
“禅让制”和“世袭制”
3.国之初——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
教师点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8页的“材料研读”,思考以下内容:
(1)“天下”是什么,“天下为公”“天下为家”中“公”和“家”指什么?
(2)什么是“家天下”?
二、商汤灭夏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商王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商朝为何又叫“殷商”?
(2)商朝是如何灭亡的?
【视频】:牧野之战
2.夏朝的灭亡
三、武王伐纣
经历了牧野之战周军占领了商都,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那么建立了自己王朝的周武王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呢?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探究】西周的灭亡。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早期国家的形成》教案(重点资料).doc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早期国家的形成》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二单元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城市的出现、王权的神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早期军队与刑法的功能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形成与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通过学习古代王权、等级制度和维护工具,理解人类早期社会冲突的根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王权的至高无上和残酷性,对广大被统治阶级的境遇能抱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关怀学#科#网Z#X#X#K]通过对城市等文明标志物的了解,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意识,认识到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人类早期城市遗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并能够尝试着比较古代和现代城市在景观上的异同点。

通过学习早期国家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使学生能够学会从印度种姓制、中国分封制度等现象分析出制度背后所涵盖的社会阶级分化本质。

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等具体资料的方式运用,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君主、军队和刑法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作用3、知识目标乌尔、摩亨佐·达罗、二里头等城市遗址;埃及法老和金字塔,大禹和九鼎;古埃及的社会等级,印度的种姓制,商朝的阶级划分;古代军队,《汉谟拉比法典》,夏商的刑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城市、王权、阶级等如何体现出国家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难点:王位世袭制、种姓制等抽象概念。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提问:有谁知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后回答:国家。

过渡:国家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呢?从而导出新课学习。

2、城市开始出现①阅读课本,以“城墙、宫殿、公共设施、街市、作坊、神庙”六个关键词为例,并结合图册P10,尝试描述下列城市遗址当时的风貌:西亚的乌尔城;印度的摩亨佐·达罗;夏商的二里头遗址。

②结合初一所学关于现代城市功能社区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比较:古代城市同现代城市,有什么异同点?③拓展活动:设计并描画一幅你心目中的城市想象图,并准备一段精彩、精准的导游词,带领同学们超时空旅游你的城市。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2)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3)认识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2)运用比较法,了解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3)运用史料分析法,探讨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3)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及其与文明的关系;(2)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比较分析;(3)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及其当代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2)提问:什么是早期国家?它与文明有何关系?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条件;(2)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关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介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内容,比较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2)分享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分析早期国家发展的规律;(2)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发展规律。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

历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设计

历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历史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历史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教学内容:(1) 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与原因。

(2) 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3) 早期国家的经济发展。

(4) 早期国家的文化特点。

(5) 早期国家的发展趋势。

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早期国家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早期国家的发展趋势。

4.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挂图或图片。

5.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早期国家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早期国家的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点。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早期国家的发展趋势。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6.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二、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与原因1. 讲解农业革命的背景与原因,强调其对早期国家产生的重要性。

2. 分析土地私有制和阶级分化的形成过程,解释其对国家产生的影响。

3. 讲解国家形成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条件,让学生了解国家产生的多方面原因。

三、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1. 介绍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类型,如君主制、贵族制等。

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3. 讲解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政治制度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四、早期国家的经济发展1. 讲解农业经济的特点和早期国家的农业生产方式。

2. 分析手工业和商业在早期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2. 使学生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2.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早期国家发展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产生的内在逻辑。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世界历史》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图表、视频等。

3. 参考资料:收集有关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相关论文、书籍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2. 讲解:详细讲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早期国家发展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产生的内在逻辑。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及其影响进行讨论。

5.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通过书面测试或口头提问,评估学生对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关键信息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2. 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早期国家的历史氛围。

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例如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深入探讨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讨论表现,分析他们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早期国家的形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城市的出现、王权的神圣、社会的阶级分化和早期军队与刑法的功能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形成与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通过学习古代王权、等级制度和维护工具,理解人类早期社会冲突的根源,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王权的至高无上和残酷性,对广大被统治阶级的境遇能抱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关怀。

通过对城市等文明标志物的了解,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主体的意识,认识到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人类早期城市遗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并能够尝试着比较古代和现代城市在景观上的异同点。

通过学习早期国家不同阶层人们的遭遇和地位,使学生能够学会从印度种姓制、中国分封制度等现象分析出制度背后所涵盖的社会阶级分化本质。

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等具体资料的方式运用,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君主、军队和刑法在早期国家形成时期的作用。

3、知识目标
乌尔、摩亨佐·达罗、二里头等城市遗址;埃及法老和金字塔,大禹和九鼎;古埃及的社会等级,印度的种姓制,商朝的阶级划分;古代军队,《汉谟拉比法典》,夏商的刑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城市、王权、阶级等如何体现出国家是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2、难点:王位世袭制、种姓制等抽象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提问:有谁知道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后回答:国家。

过渡:国家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呢?从而导出新课学习。

城市开始出现
①阅读课本,以“城墙、宫殿、公共设施、街市、作坊、神庙”六个关键词为例,并结合
图册,尝试描述下列城市遗址当时的风貌:
西亚的乌尔城;印度的摩亨佐·达罗;夏商的二里头遗址。

②结合初一所学关于现代城市功能社区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比较:古代城市同现代城市,有什么异同点?
③拓展活动:设计并描画一幅你心目中的城市想象图,并准备一段精彩、精准的导游词,带领同学们超时空旅游你的城市
2、王权神圣
①古埃及:
a. 埃及国王为什么称“法老”?住大房子、宫殿的人。

b. 他们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人神合一处;死而复生处;权威和地位的象征。

c. 课本图2-12上的面具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权威、地位之高。

②中国夏朝:禹和启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和扩大王权?(知识补充:九州、九鼎)
③拓展思考:如果你是古代某一国的君主,你会借用神的权力来辅佐治国吗?这种方法放在今日世界还能行得通吗?会出现何种情形?
3、分化的社会
①阅读课本,感受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生活和境遇的天壤之别。

并思考:
a. 古代埃及社会分乘哪几个等级?
b. 古代印度社会等级制度叫什么?各等级具体称呼?相互间有什么样的义务和权利?
c. 在商朝社会,哪些人是统治阶级?哪些人是被统治阶级?
②拓展思考:有人认为夏商的奴隶制社会生活不如史前时代人们的平等生活好;有人认为夏商社会比史前的氏族部落进步多了。

你怎么看这两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4、军队与刑法
①阅读课本了解古代军队概况,补充介绍古代埃及或夏商战争事例。

②思考:军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发挥什么作用?维护统治,巩固王权,开疆拓土。

③拓展活动——模拟法庭:演示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时代的法庭场景,由同学分别扮演法官、奴隶主、自由民、奴隶等角色,表演课本P34的相关条文。

明白法律是为统治服务的工具。

④结合《汉谟拉比法典》条文和图2-21的商朝刑罚,思考:
古代法律精神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非人性化;不平等性。

5、小结新课
为什么说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