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顾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地图白皮书
赛迪顾问-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地图白皮书

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地图白皮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HK08235)前言研究目的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引领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演进方向,也正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赛迪顾问结合多年来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研究积累,以专业化的视角,从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入手,综合研究了超算中心、IDC、灾备中心、网络国际出口的布局特征和发展特点,对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演进趋势进行了分析。
为中央政府统筹布局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决策支撑,为地方政府及行业企业参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依据。
主要结论1、行业主管部门在云计算基础设施统筹布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管部门在超算中心、国际网络出口的布局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力,而且这些部门还将决定着未来重大云计算基础设施的统筹布局。
因此应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积极推动本地区纳入国家云计算基础设施总体布局当中。
2、地方政府正在成为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主要推动者。
各地政府通过政企联合、官产学研一体化运作,积极推进本地区IDC、灾备中心等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基础1设施分布格局将产生重大变化。
3、大国大市场优势明显,云计算基础设施潜在需求巨大。
无论是人口基数,还是网民规模我国都是全球第一,随着两化融合、三网融合、物联网等应用的纵深推进,潜在需求巨大。
各地区、各行业有根据自身发展加快新一代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在动力。
4、云计算基础设施总体向富能源、高纬度地区加快转移。
目前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虽然主要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但面临着土地、能源、成本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由于云计算带来的IT应用模式变革以及传统模式下面临的能耗、成本等压力,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基础设施产业将呈现总体向富能源、高纬度地区转移趋势。
5、理性务实地推动区域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
由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运维成本高等特点。
赛迪顾问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地图白皮书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地图白皮书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前言一、研究目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卫星及其应用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在分析国内卫星应用产业分布特征及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卫星应用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卫星应用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主要结论1、中国卫星产业空间布局呈现两大特点(1)中国卫星应用产业集聚发展初现雏形,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各区域主要城市正在积极布局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
(2)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城市发展特点是以省会发达城市为主导,同时其他产业新兴城市纷纷布局卫星应用产业,抢抓产业发展机遇。
2、中国卫星应用产业空间演变呈现出三大趋势(1)产业整体朝产学研资源强市汇聚: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对一个地区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区位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要求较高。
未来5-10年,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将持续以上海、南京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北京、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地区,以及中西部已具备较强产业基础的西安等地发展。
(2)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逐步向经济发达城市延伸:如东部沿海经济发展的城市,沈阳、青岛、常州、宁波等城市以及内陆省会城市,如武汉、成都、合肥等城市。
(3)卫星通信和遥感应用市场逐步向偏远和灾害多的区域转移:对于社会公益化需求特点更浓的卫星通信和遥感业,其发展趋势主要受到应用和政策导向的影响。
由于卫星通信和卫星遥感主要运用在自然灾害监测、农林监测、海洋观测等政府应急保障系统上,卫星通信和遥感应用市场逐步向偏远和灾害多的区域转移。
第一章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区域分布特征一、产业集聚发展初现雏形图1 中国卫星应用产业主要分布区资料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5从2010年中国各地区卫星应用产业主要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已经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各区域主要城市正在积极布局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并呈现以下特征:1、雄厚的产业基础支撑产业快速发展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具有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知识技术密集等特征,而雄厚的科研实力、较强的产业集群、完善的产业配套等条件是支持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赛迪顾问发布北斗与光电产业地图白皮书

赛迪顾问发布北斗与光电产业地图白皮书
佚名
【期刊名称】《数字通信世界》
【年(卷),期】2011(000)009
【摘要】近日,赛迪顾问《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光电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发布,这两份白皮书分别概括了中国北斗和光电产业的区域分布特征,介绍了重点区域/城市的北斗与光电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北斗与光电产业的空间演变趋势,同时对中国北斗与光电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策略建议。
【总页数】1页(P6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67.1
【相关文献】
1.赛迪顾问发布北斗导航产业、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地图白皮书 [J], 小文
2.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之移动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地图白皮书在京发布 [J],
3.赛迪顾问新能源产业地图白皮书在京发布 [J],
4.赛迪顾问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与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在京发布 [J],
5.赛迪顾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地图白皮书》在京发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赛迪顾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地图白皮书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地图白皮书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前言一、研究目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其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赛迪顾问在分析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分布特征及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地理信息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主要结论1、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布局呈现两大特点(1)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
(2)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省会城市及沿海城市,并呈现“一带一组团”的分布特征,即沿海产业带,以及以湖北、陕西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组团。
2、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演变呈现三大趋势(1)产业整体呈现“强者愈强,扩散发展”的演变趋势。
北京、武汉、西安等产业发展强势地区凭借其产业集群、科研等优势,仍将是未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领先地区。
同时,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海南、云南等地也纷纷着手建立地理信息产业园,推动当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2)以北斗导航系统为契机重构导航产业格局。
2011年12月27日起,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
按照国家规划部署,全国正在围绕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城市建立4个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运营中心,这些地区正着手建立以推动北斗导航系统产业化为主题的产业基地。
同时,南京、长沙、石家庄、胶州、郑州、成都、中山等地区也纷纷根据自己的产业基础,布局北斗导航产业。
全国各地都将广泛地产生庞大的市场需求,使得运营服务行业空间分布分散。
第一章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一、形成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总体格局2011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过千亿元,从产业布局来看,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
赛迪顾问-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地图白皮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HK08235)前言一、研究目的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总称,是中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
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等突出特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和整体经济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承担了“替代进口”的使命。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加快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现代化是推动工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战略转变的重要途径。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总结国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布特点、发展经验,分析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产力布局,并对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希望能够为国家和地方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主要结论1、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五大产业集聚区,其中环渤海、长三角地区是产业发展核心,中部、东北部、西部以及珠三角地区基于自身产业基础发展迅速。
2、基地建设加快。
在国家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等有关部委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正逐步形成。
其中,与高端装备产业相关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有14家,主要分布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西部、华中、东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3、中国高端装备产业的空间布局尚在发展之中,已有的核心集聚区域正呈现一定程度的扩散。
未来装备制造的重点新兴城市将不断涌现,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区域分工将在各区域性产业集群中得到体现;中西部地区在政策扶持下,依托其资源优势将加速发展。
4、地方政府应抓住高端装备产业空间布局特点,从资源集聚、配套环境和产业供应链条方面入手,为高端装备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发展特色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基地。
第一章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区域分布特征一、初步形成两核多中心的空间格局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显示出初步集聚特征,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已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东北和珠三角为两翼,以四川和陕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为支撑,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版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二O 一六年三月、八前言201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亚洲成为最重要的市场,工业机器人继续保持产销国高度集中态势,各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产品日益模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技术发展呈现人机协作、自主化、信息化、网络化四大趋势。
201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产业集聚初步形成,本土企业快速成长,创新创业热潮推动产业蓬勃发展,新企业和新产品不断涌现。
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中低端为主、企业成本压力大、自主品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值此2016中国(东莞)国际机器人领袖峰会召开之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写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全面梳理全球和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近况,对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的重点应用、企业发展、政策环境及相应特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归纳总结。
在提出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2016年的产业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发展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White Paper of the Chinese Robot Industry目录一、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1)(一)........................ 产业规模 1(二)........................ 区域分布 21、日本 (2)2、美国 (3)3、韩国 (3)4、德国 (4)(三)........................ 主要特点 51、工业机器人产销国高度集中 (5)2、亚洲成为最重要市场 (5)3、各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 (6)4、产品向模块化等方向发展 (7)5、技术发展呈现四大趋势 (7)二、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9)(一)............................. 产业规模9(二)............................. 区域分布101、长三角地区实力雄厚,发展水平较高...... 10.2、珠三角地区控制系统占有优势,市场应用空间大 (11)3、环渤海地区科研实力较强,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明显..11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White Paper of the Chinese Robot Industry4、中西部地区借助外部科技资源,发展势头强劲•• (11)(三).................... 典型机器人产业园121、 ....................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122、常州武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 (3)3、 .................... 芜湖机器人产业园154、哈南工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园 (16)(四).............................. 主要特点171、本土企业快速成长 (17)2、外企加速在我国布局 (18)3、本体企业业务盈利能力较低 (19)4、创新创业热潮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19..三、国内外重点应用 (20)(一)........................... 工业机器人20(二)........................... 服务机器人21四、国内外企业发展状况 (24)(一)总体发展状况 (24)1、发达国家企业占据工业机器人市场绝大份额 (24)2、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 (24)3、国内互联网企业积极进军服务机器人领域 (25)(二)国外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27)1、工业机器人 (27)2、服务机器人 (3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White Paper of the Chinese Robot Industry3、关键零部件 (35)(三)国内主要企业发展状况 (38)1、工业机器人 (38)2、服务机器人 (41)3、关键零部件 (43)五、国内外机器人产业政策环境 (46)(一)主要国家和地区政策 (46)1、美国 (46)2、欧盟 (46)3、日本 (47)4、韩国 (48)(二)我国及地方产业政策 (48)1、国家相关政策 (48)2、地方相关政策 (50)六、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52)(一).................................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52(二)................................. 产品以中低端为主52(三)................................. 企业成本压力大53(四)................................... 自主品牌认可度不咼53(五)...................................... 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 (54)七、201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展望 (55)(一)全球机器人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55)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White Paper of the Chinese Robot Industry(二)..........................................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56)(三)................. 行业标准制定工作稳步推进56(四).................................... 创新中心建设有望加速57(五).................. 应用领域和区域不断扩展57八、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8)(一).....................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58(二).....................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58(三)..................... 深入开展示范应用59(四)..................... 集中突破重点产品59(五).....................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59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White Paper of the Chinese Robot Industry 「、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一)产业规模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需求大幅增加。
地理信息产业蓝皮书 2023

地理信息产业蓝皮书 2023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信息化的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在过去的几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地理信息行业在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本文将对地理信息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
一、地理信息产业的现状地理信息产业是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分析和应用的产业。
目前,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农业农村现代化、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
同时,地理信息产业还在促进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在硬件设备方面,地理信息采集设备、测绘仪器设备、摄影测量设备等技术设备不断升级,为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软件应用方面,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遥感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为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应用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地理信息可以提供详细的地理数据和空间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环境保护方面,地理信息可以实时监测环境污染源,为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地理信息可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升农田资源利用效率。
在交通运输方面,地理信息可以实现车辆定位导航、交通拥堵监测等功能,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二、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地理信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适应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地理信息产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
首先,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地理信息的数据安全问题是当前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各类敏感数据也暴露于风险之中。
因此,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完善数据加密和防护机制,成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赛迪顾问-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地图白皮书

前言一、研究目的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中国自有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迅速建设以及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产业集聚的巨大合力。
正值“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赛迪顾问在总结其他GNSS系统的产业分布特点、发展成功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北斗系统目前的产业分布特征,对中国自主的北斗导航卫星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北斗导航卫星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二、主要结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整体规模不大,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2010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整体规模达60亿元,仅占中国GNSS产业的6%左右。
2、根据赛迪顾问不完全统计,中国从事北斗产品生产和研发的企业约200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比例较小,且分布在十几个省市,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
3、在一批重点城市及优势企业的带动下,北斗导航产业现已具备“星星点火”的势头;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地积极推进发展下,在企业的踊跃参与下,北斗导航产业已形成“加速燎原”之势,迅速向全国发展蔓延。
4、未来中国北斗卫星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1)产业整体分布发展,由重点区域拓展全国。
由于北斗产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必须首先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重点区域进行培育,以起到示范探索的作用。
因此,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将首先呈现出“重点区域先行发展”的态势,且这种局面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得以保持。
(2)产业上游聚焦发展,地域分工进一步明确。
目前北斗产业发展较快的区域都是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地区的产业底蕴和区域优势将不断显现,赋予了这些地区更加突出的产业特征,使得各区域分工进一步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地图白皮书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一、研究目的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其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赛迪顾问在分析国内地理信息产业分布特征及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地理信息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主要结论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布局呈现两大特点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省会城市及沿海城市,并呈现“一带一组团”的分布特征,即沿海产业带,以及以湖北、陕西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组团。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空间演变呈现三大趋势
()产业整体呈现“强者愈强,扩散发展”的演变趋势。
北京、武汉、西安等产业发展强势地区凭借其产业集群、科研等优势,仍将是未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领先地区。
同时,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海南、云南等地也纷纷着手建立地理信息产业园,推动当地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以北斗导航系统为契机重构导航产业格局。
年月日起,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试运行服务。
按照国家规划部署,全国正在围绕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城市建立个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运营中心,这些地区正着手建立以推动北斗导航系统产业化为主题的产业基地。
同时,南京、长沙、石家庄、胶州、郑州、成都、中山等地区也纷纷根据自己的产业基础,布局北斗导航产业。
()产业区域分工进一步明晰。
在地理信息产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地区,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