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七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

合集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2节台湾省 (共25张PPT)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2节台湾省 (共25张PPT)

第二节 台湾省
(1)经济发展: 加工贸易实现经济起飞,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新竹科学园区被称为“台湾的硅谷”
3、经济:
(2)主要工业:(在地图册中找出台湾的主要工业) 新竹、台中、台南
(3)经济特点: 台湾地狭人稀,资源和市场有限,经济发展必须 依靠对外贸易,因此台湾的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以出口导向型为主)模式:进口——加工 ——出口
_3__5_0_0_0__平方千米。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钓鱼岛 第二节 台湾省
基隆 台北

澎湖列岛
湾 岛
高雄
第二节 台湾省
2、阅读教材69页,结合地图,找出台湾的海陆位置 和纬度位置
(1)海陆位置:东北临东海、东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 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邻;多优良海港, 如基隆、高雄有利于祖国大陆和其他国 家进行海上交往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本节知识小结
第二节 台湾省

湾 省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首都北京课件

中国地图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一节首都北京课件
交 通 位 置——
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 —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 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 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 海只有150千米。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778年的 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 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名称先后称 为蓟城、燕都、燕京、涿郡、幽州、南 京、中都、大都、京师、顺天府、北平、 北京等。
遵旨
考察中。。。
朝议
陛下,臣等经过考察认为北平可为大明 都城,理由有: 1、北平位于 1 平原西北,北面为 2 山 西面为 3 山,北控山险,南依平原。
2、北平气候四季分 明,夏季 4,冬季
5,气候适宜。
3、北平乃是 6 、7、8、三朝都城,为 著名古都。
4、北平有 9河10河, 水量丰富,可为水源。
贞元元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 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 南。此后元朝、明朝、清朝的都城均建 立于此。与西安、洛阳、南京并称中国 “四大古都”,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 界上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地形
北京西部为西 山,北部为燕 山,东南部为 低缓的平原, 整个地势呈西 北高、东南低 的趋势。
判断河流流向,说出北京地势的特点
探讨:
从地理位置、 战略地位、 经济区位等 的角度分析 北京作为我 国首都的好 处……
海 陆 位 置 ——华北平原北部边缘,背 靠群山,面向渤海
经纬度位置——大致位于北纬40度, 东经116度;
北平乃陛下龙兴之地, 臣奏请陛下迁都北平。
北平 应天
话说平常若有忤逆朱棣之意者,不是 凌迟处死就是夷灭N(N≤10)族, 但此次却只是怒目而视,似乎有赞许 之意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

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将主要学习中图版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与太阳系、大气圈、水循环、气候、自然灾害等。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圈四部分组成的。

其中,地幔占地球体积的84%,地壳与地核分别占1%和15%。

地壳和地幔被称为岩圈,它们由岩石构成。

地幔和地核被称为球圈,它们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二、地球与太阳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行星,它绕着太阳旋转,同时也自转。

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近似于一个椭圆形。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这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三、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表面上的气体层,它主要由氮气、氧气和水蒸气组成。

大气圈的厚度大约为500千米。

大气圈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四、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表面径流等过程。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的重要过程,但也会带来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五、气候气候是指区域内长期的天气状况。

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大气循环等。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六、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现象引起的损害人类生命和财产的不良事件。

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风暴潮、洪水、干旱、沙尘暴等。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加强防护和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地理中图版的知识点简介。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掌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保护地球和人类。

七年级下中图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下中图版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下中图版地理知识点中图版七年级下地理知识点地球与地球的运动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也是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地球每自转一周为一天;公转是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运动,地球每公转一周为一年。

地球环境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地球有三个大气圈:大气层、臭氧层和电离层。

大气层对人类有保护作用,能吸收部分紫外线和宇宙线等有害物质。

但同时,人类活动也对大气层造成了严重影响,排放的工业废气和交通尾气中含有大量有害气体,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臭氧层的破坏也对人类造成了极大影响,会导致皮肤癌等疾病。

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淡水和咸水。

淡水是指可用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水,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地方。

南北极冰帽是地球上储存最多淡水的地方。

但现在人类活动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等问题已经愈发严重,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

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分布广泛,但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某些地区。

岩石和矿物资源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开采和利用这些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威胁,例如煤炭和石油的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地球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地球上的植被和动物资源丰富多样,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野生的植被和动物遭到了破坏,导致了物种灭绝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因此,保护野生植物和动物资源,推广环保理念,成为当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我们必须加强对地球的保护和治理,保护地球资源,推进环境保护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家园。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不断更新,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例如矿产资源)。

2.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存在于江河、淡水湖泊、积雪、冰川和地下水等形式。

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时间分配不均匀,夏秋多,冬春少;空间分布不平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为解决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可以进行调水工程。

为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修建水库,在丰水期蓄水,在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包括华北和西北地区。

南水北调工程是将长江水调往华北和西北的一项工程,其中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运河输送至天津和北京,可调水量最大;中线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自流供水至北京和天津;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至黄河上游,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水质最好。

节水措施包括农业用水的喷灌、滴灌,工业用水的循环使用和污水达标排放,以及生活用水的一水多用。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1.我国土地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包括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和高寒荒漠主要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五位。

山地多,平地少。

后备耕地资源匮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我国的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王民主编)《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2、读图分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举例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用景观图直接感受重要地理边界两侧的差异。

2、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中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有明显的差异。

你也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的许多差异,但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限在哪里吗?21教育网络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秦岭和淮河,或许在那里可以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一)秦岭—淮河线1. 秦岭—淮河线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

(如图)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拓展延伸:秦岭的“贡献”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

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

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其下游分别流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公里。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展示图片:秦岭北麓冬季景观和秦岭南麓冬季景观。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读图,秦岭—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来自海洋的湿气流北上,与秦岭隆起相遇,使秦岭以南容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

版本七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

版本七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

版本七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2012年版本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为咸水,淡水只占%,而且%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 教学课件目录
0002页 0055页 0138页 0246页 0309页 0396页 0509页 0578页 0610页 0676页 0750页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 第一节 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二节 台湾省 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分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 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台湾省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 旅游方案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节 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 和饮食的影响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 影响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四节 交通运输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节 首都北京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版本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为咸水,淡水只占%,而且%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内陆地区)。

2、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因地制宜: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东南部特点: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

(种植业)在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

(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

(小麦、棉花)4、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山地地区。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畜牧业分布:西北部,草场广布。

(内蒙古盛产三河马、三河牛)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土地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后备资源不足。

3、解决办法: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第三节工业p20—p26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1、煤炭资源——“工业的粮食”。

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省。

(“煤海”——山西,煤炭储量占全国1/3)2、石油——“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

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

(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大油田)3、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分布: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大。

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主要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

(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内河运输与祖国内陆联系)三、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1、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类型:电子和信息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4、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5、影响因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交通运输p27—p33一、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运载量运价速度灵活性铁路 2 2 2 2公路 4 3 3 1水路 1 1 4 4航空 3 4 1 3二、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

(管道)2、铁路分布格局: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3、公路发展比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高速公路,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航空以首都北京为中心。

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交通运输网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三、交通运输网的作用“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车“拉”来的城市—石家庄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p41一、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2、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扰和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无论造型、结构,还是材料、功能,都有其独特的风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③八大菜系:山东菜系、四川菜系、江苏菜系、浙江菜系、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湖南菜系、安徽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着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宫爆鸡丁”、“麻婆豆腐”等。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5、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如:贵州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6、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竹木,建造竹楼;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42—p47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2、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西班牙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①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②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3、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p48—p531、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行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4、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内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5、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小小针线包。

④照相机、胶卷(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

⑤足够的钱(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第一节北京一、地理位置:1 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面积1。

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北京的自然理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气候: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北京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