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是一种热带蔬菜,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霉病的侵害,使得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甚至死亡。
本文将介绍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1.气候因素影响。
高温多湿的夏季是黄瓜霜霉病的高发期。
此时空气中的湿度大,黄瓜叶片上的水分滞留时间长,加上高温,为霜霉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种植条件不佳。
黄瓜生长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不良,使得植株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菌的入侵。
3.土壤污染。
种植黄瓜的土壤中存在病原菌,会影响到黄瓜的生长发育,造成黄瓜霜霉病的发生。
4.不适当的施肥。
过度或适量过低的施肥,会使得黄瓜植株营养失衡,养分不均衡,导致免疫力下降,病害易于发生。
1.选择抗病品种。
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选择一些抗病品种,能够有效降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率。
2.控制温度湿度。
在夏季高温多湿的时期,需要注意增强黄瓜植株的通风条件,保持适度温度、湿度,避免黄瓜叶片长时间处于湿润状态,从而防止霜霉病的发生。
3.清除病源。
对于发现病株,需要及时拔除并烧毁,以免病害在田间扩散。
4.注意施肥。
合理施肥是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掌握施肥的时机、施肥量及肥料种类,避免产生养分不均衡的现象。
5.喷药防治。
在黄瓜生长期中,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方式,利用杀菌剂进行喷药。
在正常的化学喷药过程中,需要注意化学杀菌剂的安全使用。
综上所述,针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可以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技术,有效降低黄瓜霜霉病的发生率。
同时,这些技术和措施的使用需要注意方法科学,避免产生不当使用的现象。
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严格执行各种防治措施,确保果蔬卫生质量,并最大程度降低防治成本。
黄瓜霜霉病的症状及综合防治和治疗

防治方法
根据病情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用药安全
注意用药安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
监测与预警
加强病情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 措施控制病害的扩散。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风
温度和湿度的配合
在温度和湿度配合适宜的条件下,霜 霉病容易发生和流行。例如,在春季 和秋季,当温度适中且连续阴雨天气 时,霜霉病容易大发生。
大风会加速病原菌的传播,扩大病害 的侵染范围。
03
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01
02
03
04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霜霉病有较好抗性的黄 瓜品种,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
使用无病种子,或用种子重量 0.3%的瑞毒霉锰锌拌种,或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03
清洁田园
清除前茬作物病残体,带出田外 深埋或烧毁。
02
培育无病壮苗
育苗温室与生产温室分开,并定 期熏蒸,彻底消毒。
04
轮作换茬
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
药物治疗
01
烟雾法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 次250克,隔9~11天熏1次,连续或 交替使用2~3次。
防治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
防治效果评估主要通过比较防治 前后的病情指数、发病率、产量 等指标来进行。
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田间调查、实验室检测 等方法,对防治效果进行定量和 定性评估。
评估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得出防治措 施的有效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等 方面的结论。
注意事项
防治时期
选择在发病初期或发病高峰前进行防治,以 提高防治效果。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种植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天气条件:高温多湿的气候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
在夏季或雨季,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霜霉菌的繁殖和传播。
雨水和水分过多也容易造成病原菌在黄瓜叶面上生长孳生。
2. 黄瓜品种:不同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品种对霜霉病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害侵袭。
3. 土壤条件:土壤湿度过大、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量等都会导致病菌繁殖和病害爆发。
连作黄瓜也容易造成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
综合防治技术包括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综合防治技术:1. 良好的田间管理: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种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草地清理,及时清除田间茎叶等枯萎杂物,减少霜霉菌的存活源。
保持田间通风良好,控制湿度,避免病菌传播。
2. 病害监测: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
特别是在高温多湿的天气下,加强监测,提前发现病害,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措施。
3. 病害防治药物喷洒: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使用有效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喷洒,如苯酰甲基、氟吡呋星等。
但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剂量,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防止药害。
4.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防治菌进行防治,如三唑酮霉菌、链霉菌等。
可以使用这些生物制剂进行喷洒,抑制霜霉病的发生。
生物制剂使用时应注意药剂保存时间和浓度。
5. 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调整氮、磷、钾的比例,避免氮肥过量,尽量减少病菌生长的环境。
6. 覆盖防治:使用农用地膜或覆膜进行掩护,减少霜霉病的侵染。
及时清除霜霉病叶片,减少侵染源。
7. 移栽时间调整:合理调整黄瓜的移栽时间,避免高温多湿的天气。
综合防治霜霉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规范操作,坚持长期防治,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发生。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黄瓜霜霉病是瓜类蔬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病,常在1~2周内使全田黄瓜枯萎,引起早衰。
除危害黄瓜外,还可危害丝瓜、南瓜、甜瓜、冬瓜等。
一、症状识别主要侵害叶片,在黄瓜生长出5~6片真叶时开始出现此病,由下往上蔓延发展。
发病初期叶背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半透明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受叶脉限制而形成淡褐色多角形病斑。
潮湿时叶片背面病斑处长出紫黑色霉层,湿度越大,霉层越厚,干燥时霉状物消失,病斑干枯易碎,在高温干燥条件下,可抑制病情发展。
病情严重时病斑连成大块,整个叶片黄褐干枯,甚至全株枯死。
露地黄瓜病斑较小。
二、综合防治1.抗病品种选用及消毒。
选用津杂3号,津研2号、4号,津春4号等,将种子用多菌灵500倍液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用0.5克增产菌可湿性粉剂拌种250~300克。
2.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培育壮苗,采用小高畦或地膜覆盖栽培,深沟窄畦、高埂栽培,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与瓜类蔬菜3~5年轮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初期多中耕。
发现中心病株出现病斑时应立即摘除,采收后将病株集中烧毁。
3.将温湿度控制在适于黄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范围内。
防止叶片结露,加强通风排湿管理。
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结果后适当多浇水,不要大水漫灌,夜间、阴雨天不灌水。
4.增加营养。
补施二氧化碳气肥或生长后期叶面喷施0.1%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或叶面用喷施宝。
还可用1∶1∶100尿素、葡萄糖水溶液喷洒4次。
5.植物杀菌。
用尖椒、生姜或紫皮大蒜各250倍液混合喷洒,3天1次,连喷2次。
6.烟雾熏蒸。
用45%百菌清烟熏剂每667平方米250克,于发病前傍晚将温室密闭,把烟熏剂均匀分成5~6处,用暗火点燃,烟熏一夜,每7天左右烟熏一次。
7.喷粉防治。
大棚内可用10%防霉灵粉剂或5%百菌清粉,每667平方米500克喷粉,喷后闭棚1小时后才可放风,7~10天1次,共喷5~6次。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方法

VS
在发病高峰期前,定期喷洒保护性 杀菌剂,预防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防治效果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菜农对霜霉病的认识和防治技术 水平。
定期组织技术讲座或培训班,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经验 。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化学药 剂
发病前预防性药剂的使用
百菌清
喷洒百菌清可以有效地预防霜霉病的发作,减少病 原菌的数量。
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是一种保护性杀菌剂,喷洒后可形成一层 保护膜,抑制病原菌的侵入。
丙森锌
丙森锌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霜霉病的杀菌剂,可抑 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发病初期及时治疗性药剂的使用
光照控制
总结词
光照控制对防治黄瓜霜霉病同光合作用,提高其抗病能力 。一般来说,每天的光照时间应保持在10小时以上, 光照强度应在3000-4000勒克斯之间。在阴天或雨天 时,可以通过增加人工光照来补充光照不足的问题。同 时,要保持棚膜清洁,避免杂物遮挡阳光。
将植物提取物制成乳油或可湿性粉剂等制剂 ,在黄瓜叶片上喷洒,以预防和控制病害的
发生。
生物工程方法的应用
基因工程的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黄瓜 品种中,培育出抗霜霉病的黄瓜新品种, 从根本上解决黄瓜霜霉病的问题。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
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设计和制造具有特 定功能的抗菌蛋白质,以杀灭或抑制病原 菌的生长和繁殖,为防治黄瓜霜霉病提供 新的途径。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方法
2023-11-05
目录
• 黄瓜霜霉病的基本信息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农业措施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化学药剂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物理防治方法 • 防治黄瓜霜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防治

黄瓜霜霉病发生及其防治1、黄瓜霜霉病发生规律黄瓜霜霉病是一种重要的黄瓜病害,在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
其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科。
该病菌在适宜发病条件下,流行速度快、发病重,给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主要危害黄瓜叶片,春秋两季是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水浸状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逐步发展为不规则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的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有时连接成片,叶缘卷缩干枯,以致整株枯萎,只有顶部几片新叶无病斑。
黄瓜霜霉病菌通过产生孢子囊、游动孢子或卵孢子进行繁殖,孢子囊呈卵圆或椭圆形,浅灰或紫红色,成熟的孢子囊从孢囊梗上脱落,随风或水滴飞溅传播。
孢子囊在寄主植物叶表面需水膜才能萌发,萌发通常是间接的:孢子囊在水中释放游动孢子,游动孢子游向气孔并定殖,失去鞭毛形成胞囊,然后从胞囊长出芽管,穿透气孔到达叶组织,在叶片气孔腔的菌丝上产生附着胞,这种气孔穿透是此类病菌常见的穿透机制,直接穿透是罕见的。
2、防治措施由于病菌繁殖速度较快,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一旦发生很难防治,生产中主要利用化学杀菌剂进行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以化学防治和生态调控为主,其他防治方法为辅的防治措施。
2.1选育抗病品种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和季节选用不同的抗病品种,不仅能适当提高作物产量,还能改善果实品质、一定程度上减轻霜霉病的危害。
2.2 农业防治一些好的农田管理措施对黄瓜霜霉病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发病或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
采用药剂拌种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将苗床消毒,培育无病的壮苗;及时清除收获后田间遗留的病残体,减少田间残留的病原体数量;提高耕作水平,将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套种;尽量选择地势高、排水好、通风好的地块种植,并适度调整作物的播种期以及降低植株的种植密度,这些措施均可相对降低叶片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科学施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等。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黄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但是在种植过程中,黄瓜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
霜霉病不仅会严重影响黄瓜的生长和产量,还会导致瓜果变质,给种植者带来经济损失。
那么,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是什么?又应该如何进行综合防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1. 湿度过高:霜霉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下繁殖较快,所以高湿度是霜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在雨季或者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中,霜霉病的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
2. 温度适宜:霜霉病菌在15-25摄氏度之间适宜生长,所以这个温度范围内的气候条件也是霜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密度过大:黄瓜植株密度过大会导致通风不良,空气流通不畅,增加植株间的湿度,这也是霜霉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综合防治技术:1. 合理施肥:在黄瓜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可以通过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元素,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2. 合理密植:合理的植株密度有助于增加植株之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植株之间的湿度,有利于霜霉病的防控。
3. 剪除病叶:一旦发现植株出现霜霉病症状,要及时将患病叶片剪除,防止病害的扩散。
被剪除的病叶要及时焚烧,不要留在地里,以免病害再次传播。
5. 使用生物防治剂:可以采用一些生物防治剂来防治霜霉病,比如三环唑等化学农药,或者秋水仙碱等绿色防治产品,这些产品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6. 选择抗病品种:在黄瓜的种植过程中,应该选择抗病品种,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7. 合理灌溉: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避免过量灌溉导致植株之间湿度增加,增加病害的发生。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综合的防治技术,从而控制病害的发生,提高黄瓜的产量和质量。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不能置之不理

病害发生的时期
幼苗期
黄瓜幼苗期生长较弱,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袭,因此幼苗期 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时期。
开花期至结果期
在黄瓜的开花期和结果期,植株的生长活力较为旺盛,但同时也是病原菌传播 和侵染的高峰期,因此这一时期也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关键时期。
03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策略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策略
THANK YOU
请注意,对于黄瓜霜霉病的防治,农民和园艺工 作者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 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和浇水等,以减轻病害的 发生和损失。
02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规律
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气流传播
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气流进 行传播,借助风力将病原菌孢子飘散 到健康植株上,进而引发感染。
水滴传播
病原菌孢子也可通过水滴传播,当病 原菌孢子存在于土壤或植株表面时, 水滴的形成和移动可将孢子带入黄瓜 叶片,造成病害的扩散。
病害发生的环境因素
温度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度密切相 关,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助于病原 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增加病害 发生的风险。
湿度
高湿度环境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 重要因素,湿度较高的条件下有 利于病原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 促进病害的发展。
叶背霉层
叶背病斑上长出灰白色至 灰黑色的霉层,这是病原 菌的子实体。
叶片枯死
严重感染时,叶片病斑连 片,导致叶片枯死。
病害影响
生长受阻:黄瓜霜霉病导致叶片枯死,影响黄瓜 的正常生长。
品质下降:受病害影响的黄瓜果实表面可能出现 病斑,影响果实的商品价值。
产量减少:病害严重发生时,黄瓜果实发育不良 ,产量显著降低。
黄瓜霜霉病的防治不能置之不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大,要选较 抗病的品种。
②选用健壮无病幼苗: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定植时严格淘 汰病苗。
③选地:露地栽培时,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 植。
④生态防治:改革耕作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⑤科学施肥:施足基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⑥高温闷棚:一般在中午密闭大棚两小时,使植株上部温度
二、病原菌
• 病菌的孢子囊梗无色,单生或2—4根束生,从气孔伸出, 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 囊卵形或柠檬形,顶端具乳状突起,单胞,淡褐色。孢子 囊可萌发长出芽管,或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变为圆形 休止孢子,萌发芽管,侵入寄主。卵孢子球形,黄色,表 面有瘤状突起。
三、侵染循环
五、防治措施
1、防治技术
• 黄瓜霜霉病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预防的时期根据温湿度条 件而定。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进行 预防。方法可采用喷洒保护性药剂或采用烟熏剂、粉尘等进 行预防、烟雾剂以45﹪的百菌清烟雾剂效果较好。
2、植保要点
(1)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注意增强通风,降低 空气湿度。
四、发病条件
• 霜霉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黄瓜霜霉病病原为 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该病菌的孢 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生 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 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湿度为83%以上。 这个条件正符合日光温室黄瓜生育条件,所以 极容易发病。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 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 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 易受侵染发病。
病菌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传播。也可由南方随季风 而传播来。夏季可通过气流、雨水传播。在北方,黄瓜霜 霉病是从温室传到大棚,又传到春季露地黄瓜上,再传到 秋季露地黄瓜上,最后又传回到温室黄瓜上。
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 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 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 流行适温为 20~ 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 85%以上。该 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跑马干”,一旦有了 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 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
• 注:大蒜油苗期使用减半,5-7ml。
谢谢观看!
达到44-46℃,不要超过48℃,可杀死棚内的霜霉菌,每 隔7天进行1次,2-3次后,可基本控制病情的发展。
4、药剂防治
• 要注意及时喷药保护和防治。预防时,在病害发 生前,(霜贝尔) 30—50ml+(沃丰素)25ml+大蒜 油15ml兑水30斤定期喷雾。治疗方案,发病初期: (霜贝尔)50-7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兑水 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 发病中后期:(霜贝尔)70-100ml+大蒜油15ml+(沃 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 制后改为预防。
黄瓜霜霉病
正常植株与病害植株
一、黄瓜霜霉病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也可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在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在子叶上出现褪绿斑 点,扩展后变成黄褐色不规则的病斑,湿度大时背面产生 灰黑色霉层,病情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成株期发病多 先由中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下部叶片扩展,最后除顶 部几片小叶外,整株叶片发病。叶片发病,初时出现水浸 状浅绿色斑点,扩展很快,1~2天内因扩展受叶脉限制而 出现多角形水浸状病斑,尤以早晨水浸状多角病斑十分明 显,中午稍隐退,反复1~2天,水浸状病斑开始变黄褐色, 此时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出现灰黑色霉层;病重时,叶片布 满病斑,病斑互相连片,致使叶片边缘卷缩干枯,最后叶 片枯黄而死,叶片易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