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课文解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信、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弱小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课文朗读与生字词学习1. 课文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人物的情感。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2课时:课文解析与小组讨论1.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3课时:角色扮演与表演1. 角色分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进行角色分配。
2. 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角色扮演。
3. 表演展示: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与合作能力。
第4课时:课文主题与价值观讨论1.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传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价值观讨论: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关爱弱小的价值观。
第5课时:课后作业与总结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我不是最弱小的》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相关的人物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和表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每个人都要关爱他人,尤其是弱者。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的课件或黑板。
2. 课文朗读录音。
3. 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案例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的作者和背景。
1.2 学生齐读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2. 感知课文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朗读训练3.1 学生跟读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3.2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4. 理解课文4.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特别是课文中表达的主题思想。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进行互动交流。
5. 实践与应用5.1 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5.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全班交流分享。
6.2 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关爱他人、尊重弱者的故事或案例,下节课分享。
7. 布置作业7.1 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7.2 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尊重弱者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要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教案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提问的习惯。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品质。
(2)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弱者。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分析主人公萨沙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点。
5. 练习巩固:(1)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2)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进行仿写。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主人公萨沙的性格特点及价值观。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课堂讨论、汇报中的表现。
四、教学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的家庭作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写一篇小练笔。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第2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学生齐读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主人公萨沙的行为动机。
(2)学生讨论:萨沙为什么要把花瓶放在窗台上?他为什么会哭?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萨沙的行为中,学习关爱他人、尊重弱者的品质。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小学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弱者,关爱他人的品质。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关爱他人、尊重弱者的品质。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总结课文主题。
(2)组间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2)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5.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选取课文中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确保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关爱他人、尊重弱者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语文素养的提升等方面。
人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人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萨沙和小作者的内心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描写、叙述等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
(3)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学会与人相处。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萨沙和小作者的内心情感。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课时安排本课安排2课时完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作品。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自己最弱小的时刻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2)布置课后作业:阅读类似题材的短文,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引导讨论: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2. 深入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萨沙和小作者的内心情感。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珍惜友谊,学会与人相处。
4.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短文。
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交流等方式,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3)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懂得关爱弱小者。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3)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关爱弱小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小组讨论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2)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最弱小的?最弱小的人或物有什么特点?”(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画出生字词,并跟同桌交流。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巩固记忆。
3. 合作学习①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②课文中发生了哪些事情?主人公是如何处理的?③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道理?(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最感动的地方。
(2)学生分享感动之处,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情感。
5. 实践运用(1)教师出示情景题,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人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人教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自信、勇敢的品质。
2.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树立自信。
三、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得舒适、轻松,便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入《我不是最弱小的》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举例说明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讨论课文中所传达的道理。
4.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课文内容对自己的启示。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自信,做最弱小的那一个。
五、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勇敢面对困难的日记。
(3)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合作意识。
6.2 作业评价: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反思: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喜爱程度,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语文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课文、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道理。
2. 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课文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让学生齐读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
2.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3.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最弱小的”代表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道理。
5.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第二课时:1.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 教师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4.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学生书写心得体会,分享自己的感悟。
第三课时:1. 学生齐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如“最弱小的”代表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道理。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4.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学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四课时:1.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情感。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4.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学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教材分析】 7我不是最弱小的本课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这句话是文章的题眼,课文所叙述的故事就落脚在这句话上: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保护最弱小的,因为我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物。
【学生分析】乐于助人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重要的一条,在生活中,我们不断地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但如何关心帮助人却没有固定的模式。
【课型】新授【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情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教学重点】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1、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方法】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5再读一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写字: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分组学习--全班交流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3范写,重点指导: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1默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2. 过渡: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议悟情: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
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
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出示句子: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
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
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看看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学生自由读4-9段。
(1)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出示: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2)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练习读这三句话。
自由读,指名读(3)重点指导第三句问话:萨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7、8段,标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
学生自由读画。
假如你就是萨沙,现在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2、找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用括号标出来。
【感受蔷薇花的娇艳动人和无力娇弱的特点。
】1、出示野蔷薇的两幅图片:请你看看这两幅图,文中哪句话描写的是这幅图上的蔷薇花。
【片段一】:课件出示:"( 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 出示句子和图片: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朵怎样的你野蔷薇?生:这是一朵粉红色的蔷薇花。
师:一阵风吹过,你们又看到一朵什么样的蔷薇花?生:我看到了一朵随风舞动的蔷薇花。
师:你们又闻到了什么?3生:我闻到了蔷薇花的香味很浓。
师:课文中用哪个词语来形容的?生:芬芳扑鼻【师:"芬芳"都有草字头,表示草本植物散发出来的香气。
再读读这个词,说说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蔷薇花特别香?(芬芳扑鼻)】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这朵野蔷薇花的美丽吗?(娇艳动人)出示图片文字,感情朗读,读出花儿的娇艳动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出示:(粉红色)的野蔷薇很美丽,你能试着读出她娇艳动人的美丽吗?(指名读-齐读)过渡语:突然雷声大作【出示打雷的音效】,刚刚还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成这样。
自由读第二句话。
【片段二】:"(大雨已经打掉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 此时,你的眼前是一朵怎样的蔷薇花?请用句子中的一个词语形容(娇嫩))比较句子。
大雨已经打掉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大雨已经打掉两片蔷薇花瓣,花儿垂着头,显得有些娇嫩。
【不能突出表现雨中蔷薇花的娇嫩、柔弱的样子】三、感受萨沙弱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野蔷薇在雨中更加娇嫩。
【出示一家人图片】请你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只有萨沙穿着雨衣)。
是呀,妈妈把雨衣给了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却有自己的想法,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
指名读三次对话,同时边读边出示三次对话,订正。
4过渡:要想理解人物的心理,我们就要到人物的对话中去体会。
我们先来看看萨沙和妈妈的第一次对话;指名读要想知道人物说话的语气,有时候"提示语"也能帮助我们。
出示句子:萨沙不解地问:"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妈妈回答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理解"不解":不理解,不明白。
【萨沙不理解什么?(妈妈和托利亚为什么把雨衣给自己】(1)理解第一次对话:联系上文:不理解妈妈和哥哥为什么把雨衣给自己,指名读。
同时出示:妈妈赶紧从背包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板书:妈妈--哥哥--萨沙【出示图片:一家人的图片,在每个人的眼里,谁是弱小的】学习方法:你们看,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2)出示幻灯: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旁的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了萨沙。
从这"一拿一递一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萨沙一家人对萨沙的关心保护让我感动,在妈妈和哥哥的眼里萨沙是最弱小的,一家人都懂得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其实,这件雨衣的背后传递的就是一份(对弱小者的关心和呵护)。
妈妈是怎么说: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理解"应该":理所当然理解朗读:读出萨沙对妈妈和托利亚的做法感到不理解的语气。
指名读。
分角色朗读。
(2)理解第二次对话:我们从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中知道了萨沙心理的想法,那么请你自己读一读他和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读懂萨沙心理是怎么想的吗?【预设引导:萨沙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不相信自己是弱小的),出示(不相信)】(萨沙不相信家人为什么认为自己最弱小,他不甘弱小)板书:不甘弱小)理解分角色朗读。
过渡语:小结板书:我们从人物的对话中理解了萨沙不理解、不相信自己是弱小 5篇三:7.《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认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出示生词认读。
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4、读句子。
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的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三、写字:1出示我会写的字,请你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怎样用,比一比谁的记法最巧。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范写,重点指导:弱:提示两个点、提的写法。
末:先与未比较再写芬芳:草字头的横不要太长,两竖下方略向内斜,写出呼应感,芬字的撇捺要舒展,芳字的中横要写长。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
5展示,交流评价。
四、作业: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课:谁知道弱小是什么意思呢?2. 过渡:外国有一个小男孩叫萨沙,虽然他才五岁,但是他也不愿意做一个弱小的人,并且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再读读这个故事。
二、读议悟情:1自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夏天的一个周末,五岁的萨沙和哥哥托利亚,跟父母一起到森林中去玩。
那里盛开着美丽的铃兰花。
突然,萨沙发现了一丛――野蔷薇。
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正当野蔷薇美美地开着时,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了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妈妈赶紧从背包里拿出雨衣递给身边的托利亚,哥哥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了弟弟萨沙。
可是5岁的萨沙对妈妈和哥哥的这一做法感到很不理解,于是萨沙和妈妈之间就进行了一场对话。
请大家读读3--9自然段,4、自由读3-9自然段。
(1)萨沙一共说了几句话?出示: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2)自由读读这三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练习读这三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