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题
林业经济管理试卷

一名词解释
林业管理体制
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再生产
林业现代化
产业政策及其核心
土地所有权
林业生产布局
工业人工林
森林认证
二、填空题:
(1
种方法。
(2
(3)林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并非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开始存在,它的形
(4)根据我国《森林法》规定,
(5)林业“三定”
(6;;森林
(7)林业现代化基本内容包括
(8
(9)森林认证内容主要包括:;。
(10)狭义的社会林业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1)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12)世界主要森林经营理论包括:;;(13)我国林业生产布局原则是:;;;;;
3、问答题
(1)比较国有林区、集体林区、南方集体林区,国有林、集体林
(2)中国林业六大工程
(3)简述环境性林业资源的供求特征。
(4)林地资源的经济特征
(5)林业生产结构的内容和决定因素
(6)我国林业生产结构的发展趋势?
(7)工业人工林及其特征
(8)现阶段我国林业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
4计算题:
(1)某公司于2005年租用某村林地50亩,租金为100元/亩,当年进行了整地、造林,共投入费用为120元/亩,第二年进行幼林抚育投入劳务等费用50元/亩,2007年又已投入30元/亩。
2007年底该公司有一机会欲转让此林地,试问以什么总价转让较为适宜?(设年利率为5%)
(2)第(1)列和第(2)列是龄级和每公顷的立木蓄积生长情况,假设造成林成本200元/公顷,每年管理费用20元/公顷,立木价格为P=100元/立方米,利率为5%,求林地收益最大化下的最佳轮伐期和林地期望值?。
林业经济管理

林业经济管理名词解释:1.林业:林业是培育、经营、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的事业,及时提供木材和其他多种林产品的生产事业,又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环境公益事业,既包括物质生产,又包括非物质生产。
2.林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是研究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指对林业经济活动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3.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是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4. 林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5.林价:林价是指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包括木材价值、林木产品价值和生态效益价值。
林地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6.林业经营:林业经营指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营活动,森林资源师林业经营的基础。
7.林分:林分指内部特征他体移植并且与邻近地段林木有明显区别的一片林木。
8.社会林业:社会林业是公众林业,是社会普通成员直接参与其中并从中获得利益的林业。
9.森林成熟:森林成熟是指一片林相相对一致的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时的状态,这是的森林年龄成为森林成熟龄。
10.林业企业:林业企业是指为适应市场需要,在森林资源再生产基础上,依法经营、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从事培育、抱回、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及相关经营活动的经济实体。
11.林木资产:林木资产是林业经营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活立木价值,是营林生产的产品和在产品,不同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12.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总称,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13.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就是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将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沙画、盐碱化、石漠化严重的的耕地以及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的停止耕种,因地制宜,造林种草,恢复植被。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本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课程代码 232313)一、解释解释:1.小班2.森林永续利用3.森林成熟4.信息5.法正林6.择伐周期7.森林调整8.自然成熟9.林班10.工艺成熟二、单项选择题。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 J.C.K. Gayer ⑵ G.L. Hartig ⑶ Endres ⑷ J.C. Hundeshagen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 1200万m3⑵ 24万m3⑶ 12万m3⑷ 120万m3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
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12.1% ⑵20.36%⑶16.55% ⑷37.5%6. 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⑴ 林场—营林区—林班 ⑵ 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 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 ⑷ 林场—营林区—小班 7. 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
⑴2u Z V un ⨯= ⑵Z u V un ⨯= ⑶ 22Z u Z V u un -⨯= ⑷22Z u Z V u u n +⨯= 8. 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使用( )。
(1)一阶段设计 (2)两阶段设计 (3)三阶段设计 (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
⑴54年 ⑵55年 ⑶56年 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 )五大林种。
森林经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1、简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orest Resource Management)即为森林经理学(Forest Management),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其目的也就是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具体来说就是: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永续利用。
任务:1、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调查)2、森林资源的分析与评价3、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规划4、森林资源信息管理2、辨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林业、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永续利用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按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中科院牛元文认为此种提法只考虑代际之间,没有考虑区域之间,故定义中应包含:既满足某区域的需要又不对其它区域的发展构成危害,即某区域的发展不损害其它区域的发展。
可持续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林业。
或: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多资源需求的林业。
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是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概念森林永续利用:对森林利用有两种形式:直接与间接利用,即有形、无形产品利用。
现代林业对森林永续利用的理解为:(教材第3页)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这一概念强调几点:①概念中包含了三大效益;②经营活动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森林资源的扩大再生产;③需要一定的空间范围,这一范围不是指全国、省,而是指基层林业生产单位,即林业局、林场等。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

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林业?林业的特点有哪些?答:林业是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的主要特点是:(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
第一章1.什么是林业发展战略?试阐述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措施。
答:林业发展战略是从林业生产的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林业战略目标,总体地研究林业发展过程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2.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林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是一种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其主要内容包括:(1)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
(2)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
(4)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2.如何理解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和公共性?答:森林资源有多种用途。
但当选择一种用途后,则必须放弃其他用途。
由于一项资源在用于某一方面用途时,就不能同时用于其他方面,这就决定了在某一方面的所得正是因为放弃了用于其他方面的机会而产生的。
因此,被放弃的其他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应作为被选方案及其得到收益的机会成本。
或者说,所放弃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当从被选方案所获得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这就是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森林资源的公共性又称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森林资源的非排他性是指“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由谁来得到它”,或者说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人,或者排他的成本太高以致排他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完整word版)林业经济管理学复习题

绪论:林业定义:(1)林业是直接经营森林资源的物质生产部门;(2)林业不只是向林地索取森林资源及其其他林产品并进行加工利用,而且还要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功能,使其为社会提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林业的特点:1、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生产活动的风险性;3、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果的多样性;4、经营的社会性。
试分析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对象与特点:研究对象:研究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特点:①综合性②实践性林业经济管理的研究方法有哪些:①总体研究法②比较研究法③动态研究法④定性定量研究方法森林经营的社会性:森林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和生长的自然性、效益的多样性、经营的风险性和社会性成为林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第一章:国际湿地日:2月2日旧中国的林业发展概况:1840鸦片战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中日甲午战争;1912中华民国农林部发布《东三省国有林发放规则》;1937-1945抗日期间日本的掠夺社会主义的林业发展历程: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林业(1949-1952);2、对林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时期(1953-1957);3、严重挫折时期的林业(1958-1976);4、恢复、振兴林业时期(1977之后)。
林业三大体系: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
林业建设的战略重点: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3、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4、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5、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6、切实保障木材供应7大力发展木本粮油8、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
林业建设的重要经验:1、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前提2、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3、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4、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根本宗旨5、坚持把实施重点工程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途径6、坚持把依法治林和科技兴林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7、坚持把国际合作作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甘肃农大林业经济管理试卷

2011-1012学年林业经济管理末考试卷一、单选题(1*10分)1.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B)[P85]A100万元B1000万元C500万元D2000万元2.据第六次清查表明我国森林覆盖率为?(C)A19.54% B18.33% C20.36% D26.62%3.林业企业生产管理中的设备,指原价在()以上且使用寿命在(C)以上?[P140] A200,一年B500,两年C500,一年D200,两年4.我国在()提出“普遍护林、护山、大力造林、育林合理采伐利用木材”的建设林业的方针(B)[P9]A1949年B1953-1957 C1958-1976年D1977年5.森林土地资源是指郁闭度在()以上的乔木林地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C)[P27]A0.1 B0.7 C0.2 D0.66.单位面积木材蓄计量的计算公式为V=[(V1+V2+K1)/K3]*K2,其中V1为被评价林地疏密度为0.1的(C)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P38]A幼龄林B中龄林C成熟林D过熟林7.1903年英国标准委员会首创世界第一个用于符合标准的标志为(C)[P139]A ISO BGB CBS DZBB8.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能是(A)[P97]A.计划B激励C协调D创新9 如何计算全资金利润率?(B)[P181]A投入/产出B利润/资金 C 利润/投入D投入/资金10.以下哪种林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法不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A)[P201] A投资回收期B净现值法C收益—成本率D内部收益率二、多选题(3*5分)1.林业发展战略包括(ABCD)[P16]A战略指导思想B战略目标C战略重点D战略措施2.森林资源包括(ACD)[P27]A森林生物资源B森林水体资源C森林土地资源D森林环境资源3.林价的主要计算方法(ABD)[P44]A实际成本法B倒扣成本法C净现值法D投入利润率法4.资产所需具备的基本特征为(ABCD)[P128]A经济资源B为特定的法律经济主体所拥有或实施有效控制的C能用货币计量D能带来收益5.林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经济效益差额指标包括(BC)[P180]A资金利用水平指标B纯收入指标C利润指标D资金产出率指标三、名词解释(3*5分)1.林业经济管理[P3]: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林业经济学考试题及答案

林业经济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林业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B. 森林资源的保护C.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D. 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答案:C2. 林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A. 周期短B. 投资大,周期长C. 投资小,周期短D. 周期不定答案:B3. 林业经济学中,森林资源的分类不包括()。
A. 经济林B. 用材林C. 观赏林D. 工业原料林答案:C4.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要求()。
A. 森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B. 森林资源的最小化利用C. 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D. 森林资源的无限制开发答案:C5. 林业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A. 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B. 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C. 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分析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林业生产中,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包括()。
A. 森林防火B. 病虫害防治C. 过度采伐D. 森林更新答案:C7. 林业经济学中,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分析主要关注()。
A. 森林资源的直接经济效益B. 森林资源的间接经济效益C. 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林业生产中,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目标是()。
A. 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B. 保护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C. 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林业经济学中,森林资源的分类依据是()。
A. 森林资源的用途B. 森林资源的地理位置C. 森林资源的所有权D. 森林资源的保护级别答案:A10. 林业生产中,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
A. 相互独立的B. 相互矛盾的C. 相互促进的D. 相互制约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林业经济学研究的森林资源包括()。
A. 经济林B. 用材林C. 观赏林D. 工业原料林E. 以上都是答案:E2. 林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包括()。
A. 投资大B. 周期长C. 风险高D. 收益稳定E. 以上都是答案:BCE3. 林业经济学中,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林业:林业是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目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林业的特点:1、生长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2、生产活动的风险性;3、经营成果成熟期的多样性和效果的多样性;4、经营的社会性林业锦江国际管理的学科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第一章:国际湿地日:2月2日防止荒漠化干旱日:6月17日林业三大体系: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林业建设的战略重点:答: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2、建设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3、治理和改善荒漠生态系统4、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5、严格保护生物多样性6、切实保障木材供应7大力发展木本粮油8、积极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当理解为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林业的五大转变:答:1、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2、由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3、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4、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5、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世界林业未来发展特点:答:1、林业产业形态发生变化2、林业功能将转变3、林业的政策性加强4、林业国际化趋势增强5、强调林业的国家行为6、林业日益社会化第二章:中国森林资源变化的特点:答:1、森林面积持续增长2、森林蓄积稳步增加3、森林质量有所改善4、林种结构渐趋合理5、非公有制林业成效凸显对中国森林资源现状的评价:答:1、森林资源贫乏,属少林国家2、森林类型多样,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匀3、用材林成熟林蓄积量持续减少,可利用森林面临枯竭4、有林地面积逆转严重5、林地生产力低下,森林质量不高6、人工林面积大、发展快,但质量有待提高7、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答:1、天然林保护工程2、退耕怀林工程3、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4、“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第三章:林业制度的构成:国家制定的正式规则、社会认为的非正式规则、实施机制林权的概念:是林业政策的核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林权的主体:是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林权的客体:是指向具体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他的法律特征包括:1、林木、林地属于生产资料2、森林、林木、林地是可分物3、森林、林木、林地属于限制转物林权的特点:答:1、林权客体的关联性2、林权的特殊约束性3、林权的外部性4、林权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5、林权计量的困难性林业“三定”:指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第四章:森林资源的分类:按起源分:天然林资源、人工林资源、人工天然林资源、天然次生林资源按物质结构层次分:林地资源、林木资源、林区野生植物资源、林区野生动物资源、林区微生物资源、森林环境资源林地资源的经济属性:林地资源生产性、林地资源有限性、地域性和不可替代性、开发利用的可选择性、生产经营的排他性、使用效益的多样性林价的概念:广义:指森林资源价值的货币表现。
包括1、森林主产品——木材的价格,2、森林的非木产品——由森林群落的存在而产生各种动、植物及微生物产品的价值,3、森林多种生态防护功能和社会效益的价值。
侠义:指林地上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指森林具有的生态效用性总和,包括森林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固碳持氧、净化大气、消除噪音、减轻水旱灾、保护野生生物、增加旅游效益等。
(叙述题)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评价的理论依据:答:1、森林资源协同发展理论2、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3、公共性理论:又称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4、外部性理论:指某些经济活动能影响他人的福利,而这种影响不能通过市场来买卖。
看书104页第五章:林业经营的特点(从生产角度看):1、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力作用的独立性2、林业经营成果和相应效益的多样性3、林业经营的公益性从林业经济管理角度看:1、天然林和人工林共存2、人工培育森林生产时间长,资金周转慢3、森林资源可能再生4、可以充分而有效的利用自然力5、林业经济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6、林业是具有三种产业属性的产业体系林业分工论:主张局部上分而治之、整体上合而为之把林业分为:商品林业、公益林业和兼容性林业生态林业的经营方针: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效益最佳生态林业将森林资源划分为三大类:1、环境资源林,2、工业人工林,3、山地综合林林业经营:经营主体:进行经济决策,实施经营措施、对经营成果承担责任的单位。
经营客体:生产活动的物质要素或经营对象。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答:1、保持土地健康,实现持续的生态系统2、在土地可持续能力的范围内,满足人们依赖森林生态系统得到食物、燃料、住所、生活和思想经历需求3、对社区、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4、寻求人类和森林资源之间和谐的途径,通过平等的跨越地区之间、世代之间和不同利益团体之间的协调,使森林的经营不仅满足当代人对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且为后代人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保障第六章:企业的概念:是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依法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并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经济实体。
企业的特征:赢利性、自主性、风险性、市场性。
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法人)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依据公司法规定,由股东出资成立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经典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管理的主体:企业的领导和全体职工企业管理的客观对象: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管理的目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最佳的资源配置保证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统一协调,以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目的企业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创新:是通过创造和革新达到更高目标的创造性活动,是管理的基本职能。
林业企业的全面综合管理主要包括:答:1、以满足社会需要、实现经营目的为目标的全面计划管理2、以发展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的全面质量管理3、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国家与企业收益为目标的全面经济核算4、以调动职工积极性、开发人才为目标的全面人事与劳动管理林业企业管理的特点:答:1、林业生产过程的多样性2、林业各生产过程的周期长短不一3、营林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不一致性4、林业生产过程的地域分散性5、林业生产过程效益的二重性第七章:人力资源: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地域内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和人力资源的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德、能、勤、绩人力资源开发的四个基本途径:人力投入、人力配置、人力发展、人力资源的激励人力资源开发的三个评价:对事不对人的岗位评价;对人不对事的人员素质评价;对人与事相结合,侧重于结果的绩效评价。
林业企业资金运动: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回、分配林木资产的基本特点:答:1、林木资产存在的依附性2、林木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3、林木资产生产的周期性4、林木资产效用的多样性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较长、单价值较高而且在使用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的资产流动资产的特点:1、流动性大,占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2、具有波动性,数量和需求都不断变化3、容易变化性无形资产的概念:无实物性、高效性、排他性、不确定性林业技术:指在林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劳动手段、劳动方法、技能、生物技术、工艺技术、管理技术、生产资源的组合和利用方式的总称第八章林业产业:为保护、培育、经营和利用森林资源,向社会提供林产品和森林服务的兼具公益事业性质和物质产品生产性质的事业林业第一产业:包括林木质林产品和非林木质林产品生产第二产业:包括林木质林产品和非林木质林产品的加工制造业第三产业:包括森林生态服务业、森林旅游服务业和其他森林服务业非木质林产品:果实、饮料、调料、工业原料、林木种子等林产品市场的构成要素: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影响林产品定价的因素:成本因素、市场需求、竞争因素、政策因素、定价目标市场调查:以商品的购买者和市场经销的各组合要素为对象,运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所有情报和信息资料,从而掌握市场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企业经营活动市场调查的原则: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经济性、科学性市场调查的步骤:答:1、调查准备阶段。
2、正式调查阶段。
3、调查结果处理阶段。
市场预测: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诸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预见其发展趋势,掌握市场供求变化的规律,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林产品市场分析:细分、定位策略市场的依据:地理依据、用户类别、心理因素、经济因素、行尾因素、爱益细分市场营销的四个时期:1.初级阶段2.应用阶段3.形成发展阶段4.成熟阶段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