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0-2011北京各区高三语文模拟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这句词的意思是,在这即将别离的时刻, 只有一醉才能暂时解除心中的忧愁 (2分,解说词句,要点:“醉”、“解除 忧愁”)。 作者借醉解愁,突出了离愁之重,表达了 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分,解说主旨,要点:“离愁之重”、 “深厚情谊”)。
②本诗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合诗句 说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②本诗蕴含的情感深沉而复杂,请结 合诗句说出诗人表达了哪些情感。 (4分)
②要点: 八年外放、一再受挫、饱经颠沛的沉郁感慨; 得到面陈素志机会、看到实现理想希望的兴 奋; 岁月蹉跎、壮志难酬、前途渺茫的沉痛哀伤。
朝阳一模
眼儿媚 无名氏 •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 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 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 ②请简要分析“直待醉时休”一句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②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4分) 诗中刻画了鹊、燕等众鸟来去纷扰,衔木筑巢, 甘于平庸,只为私利的形象,(1分) 与不畏艰难,立志填海的精卫形象(1分)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反衬出(1分,“对 比”“反衬”“衬托”皆可)精卫的伟大, 表达了作者意志坚决,坚毅不拔,为理想勇于献 身的追求。(1分) 【评分参考】 ①鹊燕形象解说1分。②精卫形象解说1分。 ③艺术手法1分。④分析主旨1分。⑤意思对即可。
石景山期末泊 公 安 县 陆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 注: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八年 前,诗人曾经乘船经过湖北公安入蜀,在北临秦 关的前线任职并参与战事。但不久便被调往成都, 后又免职。淳熙五年,诗人又被起用,不久奉诏 到临安廷对。此诗便是诗人赴临安途中所写。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0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东城区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4题。
(共12分)感遇(其十一)陈子昂吾爱鬼谷子①,青溪②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注择:①鬼谷子,战国时楚人,通晓纵横捭阖之术,智见卓绝。
②青溪:山名,指鬼谷子隐居之处。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赞叹鬼谷子隐居山林,用幽静的环境映衬出其人高远绝俗的风貌。
B.三四句一放一收,“志在济时”与“藏身云间”的矛盾为读者设置了悬念。
C.“七雄”四句写出鬼谷子处于争斗不已的乱世,却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D.末二句是作者对自己虽欲经世兼济,但更向往隐逸自在的人生观的宣示。
13.陈子昂的感遇诗体现了他的“兴寄”主张,即比兴、寄托,要求诗歌创作在审美意象中隐含深层思想,下列诗句符合该主张的一项是(3分)A.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王物《江亭夜月送别二首》)B.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王维《陇头吟》)C.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其十二)》)D.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14.“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祸”指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磨灭成尘埃。
”这是陈子昂的《感遇(其三十五) 》,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感遇(其十一)》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加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2021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21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2021东城期末(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
(共12分)早发渔浦潭【1】孟浩然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2】。
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注释:【1】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
时诗人在此处漫游。
【2】水獭捕鱼为食,常捕鱼陈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
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
C.诗人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
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
14.“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B.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韩愈《湘中》)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
(徐祯卿《送萧若愚》)15.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早发李郢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
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
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13.A(3分)14.A(3分)15.参考答案:《早发渔浦潭》:描绘了早晨渔浦潭及作者江上早行所见景象,明朗开阔,活泼有生机,表达了诗人旅途之闲淡悠然及对美丽江景的喜爱与置身自然的喜悦。
《早发》:描绘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栈及周边的景象,凄清萧瑟,荒芜冷寂,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独寂寞及对家乡的思念。
2021西城期末(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
(共12分)偶来顾炎武①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②老一丘。
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③无求。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教考联接)

诗歌鉴赏汇编(2024全国各地模拟试题)(修订)考教结合课内比较阅读5练0112024届高三第二次T8联考】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15〜16题。
夜坐(其二)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①席,髻年②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③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④若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注】①周史:原谓周朝的史官,老子李聃即曾任周王朝的柱下史,此处诗人以贤者在下位的老子自况。
②较(IiS)年:幼童时期。
③拜将成仙:拜将,这里指韩信得到登坛拜将的殊荣;成仙,这里暗指张良在功成名就后,转而追求神仙修炼之术。
④禅关:喻指清王朝所施行的严苛思想统治和束缚人才的种种清规戒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一睨人材海内空”与诗人的《已亥杂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异曲同工,都表现了人才不得重用的悲哀。
B.“壮岁”“髻年”两句先言壮年再言幼年,颠倒时序,强调自己之所以身居类似老子的高位,得益于早年葆有的魏晋风骨。
C.颈联巧借典故,表达自己虽有超出韩信居功拜将、张良功后“成仙”的理想抱负,此刻只能将才华寄托在诗文之中。
D.本诗抒情兼以议事,刚柔并济,兼融壮怀与哀怨;语言精练又意蕴丰富,如“惜”“外”“万一”等词就值得反复咀嚼。
16.这首诗和庄子的《庖丁解牛》都用到了“若然”这一象声词,但在文中的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简要分析。
(6分)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骑,害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0212024届新高考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台城游D贺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裳笺②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壁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驾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④,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t三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注】①本词作于宋哲宗年间,贺铸时任管界巡检,是一个供人驱遣的武官。
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之 诗歌鉴赏

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之诗歌鉴赏海淀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6~19题。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辛弃疾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着儿曹,锳锳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注】,记余戏语。
【注释】靴纹绉面:北宋田元均任三司使,曾对人说:“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16.根据词意,解说“烈日秋霜”的含意。
(3分)17.本词下阙虽未有“辛”字,却“辛味”十足,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所蕴含的“辛味”。
(6分)18.本词“戏赋辛字”,妙趣横生,请任选一个角度对词中之“妙趣”加以赏析。
(6分)19.辛氏“忠肝义胆”这种精神品格在我国古代语文中多有体现,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达他老当益壮,渴望报效国家的赤诚之心;《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颂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岳阳楼记》“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则反映出范仲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5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3分)“烈日秋霜”比喻辛氏家族世代传承的刚烈正直的精神品格。
(意思对即可)17.(6分)评分要点:(1)结合诗句(2分),(2)具体分析诗句中所含“辛味”(说出一点得2分,说出两点得4分)示例:下片头两句暗写辛家人刚烈正直、不谄媚权贵,世间荣华富贵从不曾到辛氏家门,语含辛酸,也含有对钻营之徒的辛辣讽刺;结尾句劝诫茂嘉弟不要玷辱辛家刚直忠义的家风,其中包含对官场谄媚风气的辛辣讽刺。
(意思对即可)18.(6分)评分要点:结合诗句、明确角度(如:遣词造句、表现手法、题材选取、语言风格等,2分),分析准确具体(2分),点明效果(妙趣)(2分)。
北京市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附答案)

2020年(11区)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一、2020年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3题(12分)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1】沈约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2】有时浊,清济【3】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纷吾【4】隔嚣滓,宁假濯衣巾?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注释:【1】本篇作于沈约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
【2】沧浪:水名。
《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3】清济:水名。
《战国策·燕策》:“齐有清济、浊河”。
【4】纷吾:我。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外放为官,途经新安江看到眼前之景,回顾往事,心怀落寞给友人写下此诗。
B.“洞澈”两句,作者写新安江清浅可鉴,无论是冬天还是春天,水面都皎如明镜。
C.自“沧浪”句以下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句又回到写景,看似突兀却具匠心。
D.本诗表面上赞美新安江,言语之间颇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感。
12.“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一句,以树影和游鱼在江水中清晰可见,侧面写出江水之“清”。
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罗邺《梅花》)B.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李颀《琴歌》)C.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D.秋气不惊堂内燕,夕阳还恋路旁鸦。
(龚自珍《逆旅题壁》)13.李白被“赐金返还”离开京城后,曾在新安江下游作《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同样是临江抒怀,这首诗和沈诗在景情关系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共8分)①祖国江山多姿多彩,引无数诗人为之挥毫。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9 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2019 东城高三期末三、本大题共4 小题,共20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 题。
(共12 分)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叶梦得霜降碧天静,秋事【2 】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
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
【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
【3 】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 “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 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15.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16.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 ì, 纠缠)人”。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6 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共8 分)①诗仙李白想象瑰奇,他诗中的意象常带有奇特的神话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北京市各区2020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1)

北京市各区2020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5月高三年级抽样测试语文试题第Ⅱ卷(共120分)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10分)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2)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4分)(3)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4分)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5月高三年级抽样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2.(10分)(1)(2分)C(东风“浩荡”“强劲”错。
“东风”句,表现的是春风的轻柔、友好。
)(2)(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
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
(各2分)(3)(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
(1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1分)(其它答法,答合诗意即可)北京市海淀区2020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语文)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
(5分)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且其子至恶也商咄至美也彼以至美不如至恶尤乎爱也故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矣(取材于《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③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北京各区高三二模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东城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
千年调①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
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
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吾使丰隆②前导,叫开阊阖③。
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
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
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
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④。
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
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⑤。
注释:①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
其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去职,隐居于江西铅山。
②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③阊阖:指传说中西边的天门。
④此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之典。
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掠地,成为晋国实权派。
⑤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
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
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的语言。
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石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与惊喜。
17.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8.①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
(3分)②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述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6分)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辛弃疾借赵简子之典寄寓希望自己被重视,得以施展抱负的理想;曾皙借“浴乎②《千年调》词人以月起笔,开篇写道“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
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它可以起到渲染气氛,触发情感的作用,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去来江口守空船,”;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苏轼《前赤壁赋》中的“月出于东山之上,”。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16.(3分)D 17.(3分)C18.①(3分)仙境名称:太虚幻境人物:晴雯、袭人、香菱、宝钗、黛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妙玉、熙凤、巧姐、李纨、可卿以上十五人中任选两位即可。
②(6分)答案示例描写的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的仙界与日月辉映,炫目辉煌;神仙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列队欢迎诗人的到来,场面盛大热烈。
仙境在最高潮处倏然消失,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
《千年调》描写仙界宴饮的欢乐和天帝对词人的赏赐,词人虽受到盛情款待,却依然主动回到的人间。
抒发的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对名山大川的向往表达对权贵的反抗和对高洁傲岸人格的向往。
《千年调》表达诗人希望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对祖国、现实的深深眷恋。
评分标准:仙界描写:4分。
仙界特点2分,离开仙界方式2分。
抒发情感:2分。
未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19.(6分)①风乎舞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绕船月明江水寒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徘徊于斗牛之间西城二模海淀二模朝阳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7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①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注: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14.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15.“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B.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C.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都门秋思》)D.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16.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
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
”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
”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4分)17.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8分)诗人在抒发情感、表达情怀时常常会运用典故。
杜甫在《蜀相》一诗中,用“①,②”,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借廉颇自比,“③,④”,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陆游在《书愤》中,借用檀道济的故事,“⑤,⑥”,写出了壮志未酬的苦闷;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⑦,⑧。
孔子云:何陋之有?”说明主人因为“德馨”,所以陋室不陋。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4.(3分)A15.(3分)A16.(4分)(白诗和辛词作比较说明,各2分)答案示例一:白诗直接抒情,一二两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作类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的愁苦。
答案示例二:两诗虽然都借动物来写愁,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
白诗三四两句无疑而问,说你白鹭没有愁苦为什么满头垂丝,借此说明自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这就比较直接;辛词下片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17.(8分)①出师未捷身先死②长使英雄泪满襟③廉颇老矣④尚能饭否⑤塞上长城空自许⑥镜中衰鬓已先斑⑦南阳诸葛庐⑧西蜀子云亭丰台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5~18题。
(18分)早春【唐】刘长卿①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
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
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
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
【注】①刘长卿,字文房,工于诗。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一夜微雨,江南春回,一派生机盎然,但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
B.颔联写作者微妙的心理变化,本已惊叹时节变换不停,又恐惧时间流逝催人衰老。
C.尾联进一步抒情,人事变迁,长期客居在外,这种辗转流离之苦叫人怎能禁受。
D.全诗开篇写早春之美,收笔时却已触及人生苦痛,情感自然转化,行文跌宕生姿。
16.刘长卿《早春》“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两句,伤春感怀。
下面诗句与此两句内涵最一致的一项是(3分)A.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曦。
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
(【唐】刘威《早春》)B.听鸟闻归雁,看花识早梅。
生涯知几日,更被一年催。
(【唐】畅诸《早春》)C.一种和风至,千花未放妍。
草心并柳眼,长是被恩先。
(【唐】李中《早春》)D.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
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唐】储嗣宗《早春》)17.古人对刘长卿的诗曾评价道:“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
”“兴在象外”,即指不再拘泥于诗中一花一草的细微意象,而是指向诗外的无穷境界,追求“象外”之美,“有余味不尽之妙”。
请分别赏析刘长卿的《早春》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象外之兴。
(6分)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刘长卿《早春》写春雨夜来,杜甫《春夜喜雨》也写了春雨夜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
”②刘长卿《早春》感叹“花无百日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身世也有类似诗句:“______,______。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③刘长卿《早春》感叹“作客十年来”,杜甫《登高》也有类似感叹:“____,____。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本大题共4道小题,共18分。
15.A【解析】“丝毫不含有诗人热爱春色之情”概括不准确。
16. B【解析】“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
”这两句借物抒情,是在伤春,悲叹光阴易逝,时不再来,人生短促——人可以醉饮千场,但花无百日开期,转瞬即逝;人生亦如花开花落,生命短促。
17.《早春》的象外之兴:《早春》本写春色之美,春色本来喜人(“象”1分),但从颔联“本惊时不住”开始,诗人却转而伤春,从“花无百日开”中感到了岁月的无情,感叹时光易逝,光阴虚度(“兴”2分)。
《逢雪宿芙蓉馆主人》的象外之兴:《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诗人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象”1分),写出了风雪之夜,天气的严寒,旅人的孤独,以及茅屋的清贫(“兴”2分)。
(注:《逢雪宿芙蓉馆主人》是小学三年级学过的,见人教版第五册。
考查十二年语文学习积累。
)【评分标准】分别写出诗歌中的“象”1分,“兴”2分,共6分。
18.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③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评分标准】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房山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6~18小题。
别薛华①王勃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王勃因作《檄英王鸡》,被高宗怒逐出府,从此不得重用。
在巴蜀游历时遇到朋友薛华,本诗作于王勃为薛华送别之时。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作者运用叠字“送送”“遑遑”,富有音韵美,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B.颈联既有对薛华的劝慰,又有自慰之意,具有“涸辙之鲋,相濡以沫”的情意。
C.尾联作者采用实写的手法,既表明怀友之诚,也告诉对方,我亦深知你对我思念之切。
D.本诗运用洗练的语言,创造出生动的形象、鲜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思。
17.送别诗往往侧重于抒发作者的离愁别绪,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这种情感的一项是(3分)A.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王昌龄《送魏二》)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