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专用纸实验一刺激强度、频率对肌肉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2.观察组织的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3.观察组织反应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阈强度、阈刺激、最大刺激等概念,理解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点4.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从而了解强直收缩的机制二、实验对象蛙或蟾蜍三、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蛙板、玻璃板、蛙钉、刺蛙针、粗剪刀、组织剪、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放污碟和棉线等),任氏液,烧杯,滴管,锌铜弓,双凹夹,铁架台,张力换能器,肌动器(肌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破坏蛙脑和脊髓取蛙一只用自来水洗净,一手握蛙,小指和无名指夹住两后肢,用拇指按压背部,中指放在胸腹部,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另一只手持刺蛙针沿枕骨正中线向脊柱端触划,当触到凹陷处即为枕骨大孔。
刺蛙针可由此垂直刺入枕骨大孔,再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而后退针至皮下,针尖向右刺入椎管并上下搅动以破坏脊髓。
当蛙四肢松软、下颌呼吸消失、反射消失则表示其脑和脊髓被完全毁坏,否则应重复以上操作。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在蛙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2cm处用粗剪刀剪断脊柱,一手握双后肢,使蛙的头与内脏自然下垂,一手持粗剪刀,沿两侧将蛙的头、前肢和内脏全部剪除并置于放污碟内,仅保留蛙的双后肢、腰骶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丛(呈淡黄色)。
3.剥离皮肤一手持镊子夹住蛙脊柱端(注意镊子不要触及神经),另一手捏住其上的皮肤边缘,向下剥掉蛙的皮肤,然后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烧杯中备用。
将手及使用过的手术器械洗净,防止蛙皮肤的分泌物可能对神经肌肉组织造成影响4.分离双后肢用镊子从背位夹住脊柱将标本提起,用粗剪刀剪去向上突出的骶尾骨(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再沿正中线将脊柱分为两半,并从耻骨联合剪开双后肢,最后将分离的双后肢浸入盛有任氏液的烧杯中。
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实验名称: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同组姓名:实验日期:成绩:教师:一、实验结果(一)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刺激为单刺激时,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刺激时,骨骼肌无反应(不收缩),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刺激时,肌肉开始收缩,刺激强度超过阈刺激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逐渐增强,当到达顶刺激时,肌肉收缩幅度达到最大,此时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强而增强。
刺激为串刺激,当刺激频率低时,由于两次刺激之间肌肉部分处于舒张状态,因此产生的肌张力曲线呈震荡波形即骨骼肌发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当频率高时,两次刺激之间肌肉部分处于收缩状态因此产生的肌张力曲线呈直线即骨骼肌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二)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单收缩:图1当电压为,频率为5时,牛蛙骨骼肌开始出现收缩,故此时为牛蛙骨骼肌的阈刺激姓名:学号:图2频率5不变时,当电压为时,收缩还未达到最高峰,当刺激增大到和时,骨骼肌收缩幅度相同,这说明当频率为5,电压为时,骨骼肌收缩已达到最高峰,故此时的刺激为顶刺激。
复合收缩:图3图4电压为3V,当频率为7时,牛蛙骨骼肌出现了不完全强直收缩;当频率为12时,出现了完全强直收缩。
二、分析与讨论1.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能引起腓肠肌收缩的最小值(阈值)是,小于阈值的为阈下刺激,大于阈值的为阈上刺激。
如图,收缩强度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当达到时,收缩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加,所以为最大刺激。
2.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
如图(2)所示,当连续刺激时间间隔不同,会出现不同图像。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学会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实验原理。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出现到被试做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实验中,通常通过测量被试在接收到刺激后做出反应的时间来确定反应时。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反映出被试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对刺激的处理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计时器。
2. 反应时实验器材。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仪器设置好,确保计时器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被试接收到刺激后,立即做出反应,记录下反应时。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实验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对反应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出了一组反应时的数据。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反应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的强度、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刺激的种类等。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刺激强度越大,被试的反应时越短;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越高,反应时越短;不同种类的刺激对反应时也有不同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了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对刺激的处理方式和速度,对于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XXX,XXX出版社,XXXX年。
2. 《实验心理学》,XXX,XXX出版社,XXXX年。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1.5倍行距,小标题加黑;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实验名称: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同组姓名:实验日期:室温:替换这里气压:替换这里成绩:教师:一、实验结果(一)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单刺激强度为0.09V时,肌肉不发生收缩,当刺激为0.10V,即阈刺激时,肌肉发生收缩。
所以阈刺激为0.10V。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幅度增大。
单刺激强度增加到0.15V,即顶刺激时,刺激增大,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变化。
所以顶刺激为0.15V。
当双刺激强度从5增加到8时,肌肉收缩反应从不完全强直收缩转变为完全强直收缩,因此完全强直收缩的点位8.二、分析与讨论1.在固定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应该做到松紧适合,否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当过于紧的时候,刺激后在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反应会偏大,而如果想当宽松,信息采集系统则采集不到刺激后的反应;2.一次刺激完后应该让标本做一定时间的休息,否则会对结果产生影响;3.为了让标本保持它的活性,依然要不是的添加任氏液;三、结论这只牛蛙的阈刺激强度为0.10V,顶刺激强度为0.15V。
完全强直收缩在双刺激时为8;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的收缩力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如果刺激强度小于阈刺激强度,不能引起肌肉兴奋收缩;当刺激强度达到最适强度时,肌肉发生最大强度的收缩,当继续增大刺激强度时,肌肉的收缩强度不再增大;双刺激刺激坐骨神经也会有类似单刺激的正比现象,不过是肌肉的收缩逐渐从不完全强直收缩到完全强直收缩,这是因为连续刺激时,后来的每个刺激都可能总是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结束之前。
不同刺激强度及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和肌松作用实验报告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影响药物的局麻作用及肌松作用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观察电刺激强度的变化对骨路肌收缩张力的影响,理解阈刺激、阈上刺激和最大刺激的概念。
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了解单收缩、强直收缩的产生机制及其意义。
3.观察普鲁卡因的传导麻醉作用,分析药物作用机制。
4.观察琥珀胆碱的肌松作用,掌握除极化型肌松药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蟾蜍2.器材:蛙类手术器械1套,培养皿,铁支架,肌动器,张力换能器,锌铜弓,滴管,丝线,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3.药品:任氏液,普鲁卡因溶液,琥珀胆碱溶液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标本制备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1)破坏脑和脊髓:找到枕骨大孔处,将刺蛙针刺入1~2mm,分别捣损脑组织和脊髓。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沿骶骨两侧剪开腹壁,剪除全部躯干及内脏组织,在骶髂关节水平前1~1.5cm处剪断脊柱。
3)剥皮,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4)清洗:将手及用过的剪子,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
5)分离双后肢:沿脊柱和骨盆的正中线将脊柱分为两半,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侧大腿,将分离的另一半后肢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
6)制备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I.分离坐骨神经:用玻璃针沿脊柱侧游离坐骨神经腹腔部;沿坐骨神经沟,用玻璃针剥离坐骨神经大腿部,分离至腘窝。
II.分离腓肠肌:结扎腓肠肌跟腱,剪短跟腱,减去周围组织,保留腓肠肌起始点与骨的联系。
III.游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2、标本安放将标本的股骨固定在肌动器上,坐骨神经轻放在肌动器电极上,用任氏液保持局部湿润;腓肠肌跟腱用线扎紧并与张力换能器相连3、仪器实验1)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I.选择“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系统进入信号记录状态,刺激模式可采用自动幅度调节。
II.给予神经一个最小的单刺激,逐渐增加刺激强度,找出刚能引起肌肉出现微小收缩的刺激强度(阈强度)。
牛蛙肌肉反应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2. 观察牛蛙肌肉在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下的反应特点。
3. 分析刺激强度、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探讨强直收缩的机制。
二、实验对象与器材1. 实验对象:牛蛙(青蛙)1只。
2. 实验器材:蛙板、玻璃板、蛙钉、刺蛙针、粗剪刀、组织剪、眼科剪、镊子、玻璃分针、放污碟和棉线等;任氏液、烧杯、滴管、锌铜弓、双凹夹、铁架台、张力换能器、肌动器(肌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牛蛙标本:将牛蛙用酒精消毒,取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任氏液冲洗干净。
2. 制备肌槽:将肌槽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于肌槽中,用玻璃分针固定。
3. 连接信号采集系统:将张力换能器与肌动器连接,通过肌动器将肌肉收缩力转换为电信号。
4. 设置刺激参数:设定刺激强度和频率,分别为阈强度、阈刺激、最大刺激和不同频率。
5. 进行实验:依次改变刺激强度和频率,观察牛蛙肌肉的反应,记录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收缩时间和肌肉疲劳情况。
6. 分析结果:分析刺激强度、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探讨强直收缩的机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逐渐增大,当达到阈刺激时,肌肉开始收缩;当刺激强度超过最大刺激时,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增大。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在较低刺激频率下,肌肉收缩幅度逐渐增大;当刺激频率超过一定阈值时,肌肉收缩幅度减小,甚至出现肌肉疲劳现象。
3. 强直收缩的机制:当刺激频率较高时,肌肉收缩时间短于刺激间隔时间,导致肌肉无法完全松弛,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五、实验结论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牛蛙肌肉收缩有显著影响,阈强度、阈刺激、最大刺激和不同频率对肌肉收缩具有重要作用。
2. 强直收缩是肌肉在较高刺激频率下产生的一种现象,其机制可能与肌肉无法完全松弛有关。
3. 本实验为生理心理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理心理学实验技能。
实验二-刺激强度和频率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模板

4.将神经干放入屏蔽盒之前,用刀片轻刮引 导电极,以保证电极和神经干密切接触。
5.制作标本过程中,切勿伤及神经干及其分 支,避免牵拉和其它不良刺激,
6.实验过程中,应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 以保持湿润,使其保持良好的兴奋性。
7.每次刺激标本以后,必须让肌肉休息1-2 分钟,以防标本疲劳。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破坏脑脊髓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皮及分离下肢 (4)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仪器连接
1.固定标本 2.仪器连接: (1)开启微机及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的
电源。 (2)将张力换能器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
统的通道1连接,刺激电极与刺激输出连接。
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有效刺激实验原理一条骨骼肌纤维全或无allornone达到阈值肌纤维收缩超过阈值收缩力不增加一块骨骼肌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力的大小与刺激强度成正比阈下刺激无肌肉兴奋收缩刺激强度最适强度最适强度收缩力不增加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数值少数兴奋性最高的肌纤维产生收缩肌纤维被兴奋数肌肉收缩力所有的肌纤维均兴奋肌肉收缩反应最大由许多骨骼肌纤维组成的不同的肌纤维兴奋性不同2
threshol
阈刺激
<
阈上刺激
有效刺激
一条骨骼肌纤维
达到阈值 超过阈值
肌纤维收缩 收缩力不增加
“全或无” (all-or-none)
由许多骨骼肌 纤维组成的 不同的肌纤
维兴奋性不同
一块骨骼肌
一定范围内,肌肉收缩力 的大小与刺激强度成正比
阈下刺激
刺激强度达到 一定的数值
无肌肉兴奋收缩
少数兴奋性最高的 肌纤维产生收缩
刺激强度
最适强度 >最适强度
【最新精选】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姓名:学号: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实验名称: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同组姓名:实验日期:室温:气压:成绩:教师:一、实验结果(一)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图一图三不完全强直收缩图四完全强直收缩二、分析与讨论分析:(一)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维的兴奋性大小各不相同,不同的刺激强度刺激腓肠肌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1、阈刺激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只有当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时,才能引起肌肉收缩,这个最小刺激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
此时只是少数兴奋性较高的肌纤维产生了收缩。
由图一可知,当电压强度为0.19V时,肌肉表现为不收缩;而当用0.20V的电压强度刺激时,肌肉发生收缩反应。
由此可得,阈刺激强度为0.20V。
2、顶刺激达到阈强度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肌纤维被兴奋,肌肉的收缩也逐步增大。
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个强度时,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也不再随之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顶刺激。
此时骨胳肌中所有的肌纤维都产生了兴奋。
由图二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也随之增大,当达到0.28V后,肌肉收缩强度便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由此可得,顶刺激强度为0.28V。
不同的刺激频率可使骨骼肌出现不同的收缩形式。
骨骼肌机械收缩反应时程比不应期长,增加刺激频率可以出现机械收缩的融合。
1、单收缩肌组织对于一个短促的阈上强度的刺激,先是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出现一次肌肉机械收缩,称为单收缩。
若刺激频率较低,刺激间的时间间隔大于肌肉缩短期和舒张期的时间,则肌肉出现一连串的单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实验报告
课程:机能实验基础医学院系级班姓名:学号:
组员:
【实验目的】
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
深入理解骨骼肌的收缩强度与刺激大小的关系及其机制。
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
【实验动物】
蟾蜍(蛙)
【实验药品】
任氏液
【实验步骤】
一、标本的制备
1.破坏脑和脊髓一手持蛙,一手持金属探针在蟾蜍枕骨大孔凹陷处刺入椎管,再向上插入颅腔并左右搅动,以彻底捣毁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然后将金属探针退至枕骨大孔皮下,将针尖转向朝下插入椎管中并上下移动捣毁脊髓。
此时蟾蜍出现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蟾蜍中枢神经系统已被完全破坏,否则重复上述操作。
2.剥离皮肤剥离一侧下肢自大腿根部起的全部皮肤,然后将蟾蜍固定于蛙板上。
3.分离神经于肱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分离坐骨神经,并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4.分离腓肠肌在同侧小腿腓肠肌处分离肌腱,并穿一丝线结扎,在结扎处下方间断肌腱,用剪刀沿腓肠肌两侧剪开筋膜,游离出腓肠肌。
5.标本固定在蟾蜍下肢膝关节旁用蛙足钉固定,以保证腓肠肌收缩的正常记录。
二、仪器及标本的连接
1.连接换能器将腓肠肌跟腱上的丝线连接于张力换能器的应变片上;调整换成器的高度,使肌肉处于自然拉长的状态(不宜过紧过松)。
2.将保护电极钩在已分离出的坐骨神经上,并保证神经与电极接触良好。
如下图
三、仪器设置
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在“实验模块”中选择“肌肉神经实验”-“刺激强度与反应关系”。
【实验结果】
【实验讨论】
【实验结论】
完成报告:2019年10月18日批改报告:年月日
教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