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废”管理制度
三废管理规章制度

三废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三废管理工作,保护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涉及三废管理的工作。
第三条三废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具体措施包括分类收集、合理处理、资源化利用。
第四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三废管理体系,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三废分类、减量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五条本单位应当做好三废监测工作,定期对三废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六条本单位应当做好三废的排放和排放源的合法性管理,确保排放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第七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三废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第二章三废分类管理第八条本单位应当制定三废分类管理办法,明确不同种类三废的处理方式和标准。
第九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三废的分类收集和储存管理,设置明确的三废储存区域,并定期清理,确保不发生混装混存。
第十条本单位应当建立三废数据管理制度,对三废产生、流向、处理等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和汇总,形成完整的数据报告。
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三废的危险性评估,对有害三废采取特殊处理措施,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第十二条本单位应当开展对三废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探索三废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和途径。
第三章三废处理管理第十三条本单位应当建立三废处理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程序和责任人员。
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选用合法、安全的处理方式,对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类三废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三废处理过程的监督和检测,确保处理过程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第十六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三废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设施的运行状况,确保设施安全可靠。
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当加强对三废处置效果的评估,定期进行效果评估和改进,提高处理效率和质量。
第四章三废资源化利用第十八条本单位应当积极推进三废资源化利用工作,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将三废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三废管理制度_三废管理制度规定

三废管理制度_三废管理制度规定三废管理制度篇1各实验室有毒、腐蚀性等废液(物)必须在实验室处理后才准排放,未经处理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或垃圾箱内。
1、实验室有毒、剧毒、强酸、强碱等实验废液(物),分别设置强碱中和缸、毒物处理缸,专作有害废液(物)处理。
2、有机溶剂应尽量回收处理再次利用,不能回收的要收集贮存,定期交三废管理人员处理。
3、含放射性废液(物)必须贮存在规定容器内保存到10个半衰期后再排出或掩埋。
4、严格贯彻国家环保法规,认真执行三废处理各项规定,严禁超标准排放。
5、某些化学性毒物的排放步骤:(一) 废气的处理:①集中式排气用于食品、水质、放射防护理化检验产生酸蒸气的消解样品处理室。
当样品用强酸消解有机质、蒸干挥发浓缩处理过程,需经排气净化设备方可排出室外。
②少量散发的有毒气体。
如精密仪器室,在原子吸收仪室火焰部分安排排气抽风罩,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③大量有毒气体需经过吸收处理,然后才能排出室外。
④可燃性有毒物可用于燃烧中供给充分的氧气使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 废水(液)的`处理:①废水的综合处理方法:调节废水的PH为3-4,呈明显酸性后,加入铁粉,搅拌半小时,再用碱将废水PH调至9左右,继续搅拌10分钟,再加入高分子混凝剂,进行混凝后产生沉淀,上层清液可排放,其沉淀物收集后,再按废渣方法处理。
②含酚废液的处理:高浓度的酚可用乙酸丁酯萃取,重蒸馏回收,低浓度的含酚废液,可投入次氯酸钠或漂白粉使酚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③氰废液的处理:氰化物的浓溶液,先以碱调至PH10以上,加入次氯酸钠,使氰化物氧化分解,氰化物稀溶液,先以碱调至PH10以上,再加上几克高锰酸钾(以3%计)使其氧化分解。
④含铬废液的处理:实验室铬酸溶液如失效变绿,可浓缩冷却后加高锰酸钾粉末氧化,用砂蕊漏斗滤去氧化锰沉淀后再用、失效的废洗液可用废铁屑还原残留Cr(六价)到Cr为三价,再用碱液或石灰中和使其生成低毒Cr(OH)3 沉淀。
检修、清洗、置换、取样环节“三废”管理制度

检修、清洗、置换、取样环节“三废”管理制度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管理水平,企业应建立并严格执行“三废”管理制度。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 检修: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
检修工作应建立台账,记录检修时间、方法和效果,做到定期检修、责任落实。
2. 清洗:对生产设备、管道系统进行定期清洗,清除附着在表面的污垢和沉积物,减少废水、废气的产生。
清洗过程中应使用环保清洁剂,并记录清洗时间和效果。
3. 置换:对于不能有效清洗的生产设备、管道系统,应及时置换,以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
置换工作应有相应的计划,并记录置换时间和置换前后的废水、废气排放量。
4. 取样:对废水、废气进行定期取样分析,确保排放符合标准要求。
取样工作应建立取样点位,定期进行取样分析,并记录分析结果。
如发现超标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改。
以上是“三废”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环节,企业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补充和完善。
同时,制度的执行需要全员参与,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第 1 页共 1 页。
公司三废排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公司环境保护工作,防治环境污染,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以下简称“三废”)排放管理。
第三条公司将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关于“三废”排放的法律法规,确保“三废”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要求。
第四条公司建立健全“三废”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全过程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三废”排放量。
第二章废水排放管理第五条公司废水排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源头控制,减少废水产生;(二)分类收集,合理处理;(三)达标排放,确保水环境安全。
第六条公司应设置专门的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废水在排放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七条公司应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八条公司应加强对废水排放的监测,建立废水排放台账,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废水排放情况。
第三章废气排放管理第九条公司废气排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源头控制,减少废气产生;(二)净化处理,确保达标排放;(三)循环利用,降低排放量。
第十条公司应设置废气净化处理设施,确保废气在排放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公司应定期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维护、检修,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第十二条公司应加强对废气排放的监测,建立废气排放台账,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废气排放情况。
第四章固体废物管理第十三条公司固体废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分类收集,分类存放;(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三)达标处置,确保固体废物安全。
第十四条公司应设置固体废物收集、暂存设施,确保固体废物在收集、暂存过程中不污染环境。
第十五条公司应定期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处理,优先考虑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量。
第十六条公司应定期对固体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测,确保处置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第十七条公司设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负责“三废”排放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检修、清洗、置换、取样环节“三废”管理制度

检修、清洗、置换、取样环节“三废”管理制度【引言】对于各类企业来说,合理有效地管理和处理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其中,检修、清洗、置换和取样等环节是三废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经验,对这些环节的“三废”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检修环节的“三废”管理】1. 目标与原则:(1)目标:减少或避免因检修活动而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2)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资源化利用、依法管理。
2. 废气管理:(1)减少排放:优先采用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清洗剂、润滑剂等,合理调整工艺流程,减少废气的产生和排放。
(2)收集与处理:对于不可避免的废气,设立排气口,通过排气系统进行收集和处理,如净化、吸收等。
(3)监测与报告:建立监测系统,对废气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并记录,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排放情况。
3. 废水管理:(1)减少排放:尽量选择无需使用水的检修工艺,合理使用水源,减少废水的产生。
(2)集中处理:将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
(3)回用与循环:对可以回收利用的废水,应考虑进行处理后回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 固体废物管理:(1)减量化:采用有效措施减少产生的固体废物量,如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工具设备、减少拆卸件等。
(2)分类收集:将产生的固体废物按类别进行分类,设立专门的固体废物容器收集,并进行有效密封。
(3)安全处置:将固体废物交由专业的废物处理企业进行处置,避免不合法倾倒和环境污染。
【清洗环节的“三废”管理】1. 目标与原则:(1)目标:减少或避免因清洗活动而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2)原则:节约优先、防控为主、资源化利用、依法管理。
2. 废气管理:(1)减少排放:选用低挥发性、低污染的清洗剂,优化清洗工艺,减少废气的产生。
(2)密闭操作:在清洗过程中采用密闭或局部排风设备,防止废气外溢,确保室内环境安全。
“三废”管理制度

“三废”管理制度一、绪论三废是指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其中包括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
这些废弃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对三废的管理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三废管理制度,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二、废气管理制度1. 废气排放标准将各种工业废气按照其污染程度分为不同等级,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
对于高污染废气,应要求企业采取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确保废气排放浓度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
2. 废气治理措施对于产生大量废气的企业,应要求其安装和使用废气治理设备,如除尘装置、脱硫装置、脱氮装置等,以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3. 废气监测与报告企业应建立废气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和记录废气排放情况,并上报相关部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废气排放的监管,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和整改要求。
三、废水管理制度1. 废水排放标准制定废水排放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废水给予相应的限值,以保证企业废水排放的合理和安全。
2. 废水处理设备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建设和使用废水处理设备,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如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3. 废水监测与报告企业应建立废水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和记录废水排放情况,并上报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废水排放的监管,对不合格排放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四、固体废物管理制度1. 固体废物分类管理将不同类型的固体废物分为可回收、可储存和可处置三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可回收废物应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可储存废物应采取储存措施,并定期进行监测和检查;可处置废物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和使用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焚烧厂、垃圾填埋场等,对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和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废物回收利用加强对废物回收利用行业的规范和管理,鼓励企业进行废物资源化利用,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济奖励,以提高回收利用率。
三废处理管理制度(经典)

三废处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对“三废”(废气、废水、废固体)的治理和管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制定本《三废处理管理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部门和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三废”处理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
第四条“三废”处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要求,实施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
第五条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三废”处理的第一责任人,应组织部门内的“三废”处理工作,并确保合规运行。
第六条企业应制定“三废”处理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章废气处理管理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废气排放监测系统,监测废气排放浓度、排放量等数据,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
第八条废气排放点应设置有效的排气设施,如排气罩、排气管道等,并保持其畅通无堵塞。
第九条对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如利用吸收剂、吸附剂等进行净化处理,确保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废气排放设施的维护保养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更换设备,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在废气处理过程中,应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防护意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第三章废水处理管理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
第十三条废水排放点应设置沉淀池、调节池、生化池等处理设施,经过适当的处理后才能排放。
第十四条对于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中和、沉淀、吸附、生物处理等,确保废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洁设备,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废水排放过程中,应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和防护意识,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第四章废固体处理管理第十七条企业应制定废固体分类、收集和处置方案,明确废固体的处理方式和责任人。
检修、清洗、置换、取样环节“三废”管理制度

检修、清洗、置换、取样环节“三废”管理制度《检修、清洗、置换、取样环节“三废”管理制度》是一项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在检修、清洗、置换和取样环节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政策和制度。
该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内容:
1. 管理目的:明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和控制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责任分工:确定各个岗位和部门在三废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
3. 排放标准:制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标准,确保排放物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
4. 检修、清洗、置换和取样过程:规定检修、清洗、置换和取样过程中对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方式和措施。
5. 废物收集和储存:规定废物的收集和储存方式,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6. 废物处置和利用:规定废物的处置和利用方式,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减量化。
7. 监测和报告:规定对废物的排放和处理进行定期监测和报告,确保企业的三废管理达到标准要求。
8. 处罚和奖励措施:对违反三废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对符合标准的行为进行奖励。
通过实施《检修、清洗、置换、取样环节“三废”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有效控制和管理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银山药业
“三废”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内部“三废”的管理,降低“三废”对环境的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2.定义
“三废”:是指废气、废水及固体危险废弃物的总称。
3.废气
3.1安环部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3.2禁止在厂区焚烧、掩埋固体垃圾及其它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各单位有责任教育其职工遵守上述规定。
3.3挥发性原料、产品的储存必须采用密闭设施,储罐必须设置呼吸阀、压力调节装置。
4.废水
4.1合理安排生产,对产生废水污染的工艺、设备逐步进行调整和技术改造,例如清洗用水用于下次相同产品的生产等。
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4.2技术中心产生的废液要统一收集处理,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
4.3严禁向公司排水系统偷排废水、废酸、废碱或带有药物的各类物质。
4.4安环部应当按规定统计企业拥有的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资料。
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较大改变时,应当及时更新。
4.5工厂实现雨污分流,生产污水不得通过雨水管道直接排放。
4.6对生产和设备检修中产生的废酸液、废碱液、残液或有机溶剂,必须做到本厂分档、循环套用于生产,或者经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利用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4.7工厂所有废水通过污水管道集中排入园区污水处理站。
5.固体危险废物
5.1产生固体危险废物的工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5.2应当根据公司的经济、技术条件对产生的工业固体危险废物积极回收利用。
5.3不能再利用的废旧桶要及时处理,并且要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理。
5.4各车间应当将固体垃圾分类处理,可回收利用的集中利用,不可回收利用的危险废物由相关班组装袋称重、贴上环保部门印制的标签并记录每天的产废数量,由车间主任记录每日固废报表,定期将报表上交给环保相关负责人,环保负责人及时做好固废台账以便环保部门核查。
5.5严禁将沾有农药、矿物油的废旧劳保随意乱扔乱放,废旧劳保必须交还相关工厂后勤管理人员,以旧换新,相关管理人员将劳保收集装袋称重、贴上环保部门印制的标签集中存放并记录每月的产废重量,环保负责人及时做好固废台账以便环保部门核查。
5.6生活垃圾需在指定地点倾倒,做好垃圾分类,及时清理,禁止随意扔撒或堆放各种固体垃圾。
5.7安环部应及时和有危险废弃物处置资质的单位联系清运处置危险
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