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摘要课堂教学的方法中,提问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常是老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回答,因此也称为问答法。
提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思维得到开发,能够真正对知识融会贯通。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提问法经常被使用,而老师提问的技巧也多种多样,例如趣味提问法、发散提问法、悬念提问法以及铺垫提问法等等,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提问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技巧On the Questioning Technique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Zhang ShumingAbstract Among the methods of classroom instruction,ques-tioning method is a commonly used ually the teach-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questions,while the student is respon-sible for answering,also known as a question and answer method.The questions aim of the thinking of the students have been developed,able to really connect knowledge.Questioning method is often used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the teacher asks a question of a variety of tech-niques,such as Fun questioning method,divergent questioning method,suspense questioning method and bedding questioning method,so this article by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questioning techniques to analyze,to find the question us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hinking.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mathematics;questioning techniquesAuthor's addressShuyangQianjiMiddleSchool,223600,Suqian,Jiangsu,China课堂提问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老师如果能够抓住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那么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知识的学习以及潜能的激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所以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更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而引导之法,贵在善问。
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易产生疑问之处,精心设计问题,选择恰当的提问形式,就能引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提问也是师生互动的最基础形式,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而决定提问效果的根本因素在于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
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和评价的方法。
现在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回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小学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会积极举手回答。
2.中学阶段。
这个阶段只有部分学生会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举手的大部分是成绩较好的学生。
3.大学阶段。
这个阶段学生基本不会举手回答问题。
那么在我们中学数学教学中是不是只叫那些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呢?当然不是,在我们的提问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提问内容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根据教学内容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基础性问题,基础性(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51页)问题相对比较简单,适合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正确的情况下应加以表扬,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要给予鼓励,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兴趣。
2.难度适中问题,此类问题当然应该多给那些水平中等的学生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积极融入课堂活动,当然教师也应多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
3.难度较大问题、这类问题应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回答,当然他们的答案不一定正确,教师可以加以引导、补充,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
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

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数学课堂的提问技巧提问是一种课堂教学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途径。
完美地运用提问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趣味。
从教学需求来看,提问主要有复习巩固知识、激发兴趣、提醒学生注意、锻炼学生思维的功能,根据教学需求来提问,可以使课堂提问有的放矢,起到调节课堂气氛、控制教学节奏的作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提问也是一门艺术,只有适时、合理、恰当地提问,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否则提问可能变成课堂的累赘,拖累课堂,使教学效果南辕北辙,偏离课堂教学目标。
首先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然后依据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设置问题,最后才发问。
因此提高提问的艺术性必须结合提问的目的来衡量。
一、复习巩固型提问的技巧复习巩固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技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依据,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认真回忆前面的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熟练应用,为本节课的的奠定良好的基础。
复习巩固提问有以下特性:1、基础性:复习的重点是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依据,属于最基础的内容,所以复习提问一定基础的定理、公式、概念、法规等。
2、全面性:数学课堂要面对全体学生,是对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不是培优辅导,所以复习一定要面对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的提高服务。
3、留白性:复习要求学生充分回忆旧的知识,要给学生回顾的过程,允许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所以复习提问一定要有充足的留白时间,让学生完成对旧知识的梳理。
二、激发兴趣型提问的技巧激发兴趣提问的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因此激发兴趣提问一定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从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新事物、有一定困难但难度不大的事物所吸引。
激发兴趣提问有以下特点:1、新颖性:中学生的学习不像成人的学习,有功利意识、实际应用意识,他们的学习还有一定的被动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另外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更容易受到新生事物的吸引,所以激发兴趣的提问要有新意,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问 技 巧
2 2 3 0 0 1 ) 这样就可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使 他 们积极动脑 , 精 神 始 终 处 于兴 奋 激 昂 的 状 态 , 极 大 地 提 高 课 堂 教学效率 。 三、 培养思维 , 巧妙 运 用 综合 法和 分 析 法 提 问 综 合 法 和 分 析 法 是 数 学 思 维 的 两 大 思 想 方法 。一 道 题 拿 到手 后 往 往 不 是一 下 子 就 能 解 决 .一 般 要 进 行 深 入 细 致 的 探 索 和研 究 , 这 往 往 对 学 生 的 思 维 和 探 索 精 神 有很 大 的 帮 助 。 对 于这 些 题 目老 师 不 能 为 解 题 而 讲 题 . 要 明 白教 育 的实 质 。 要 通 过 这 些题 目培 养 同 学 们 的 思 维 能 力 和探 索精 神 ,所 以 提 问 时 可 以用 综 合 法 问 同 学 们 由 已知 条 件 能得 到 哪 些 结 论 .引 导 学 生发 散 思 维 , 开启学生智 慧的火花 , 再 问 哪些 结论 对 我 们 解 决 问题 有 帮 助 。 再从结论人手问要解问题可以有哪几种途径 , 引 导学生逐步探 究 , 学 会 探 究 的方 法 , 锻炼思 维能力 , 从 而 达 到 教 育 教 学 的 目的 。 四、 面 向全 体 , 提 问 要 有 广 泛 性 和 层 次 性 要 想 增强 课 堂 教 学 效 果 , 调 动 每 一 个 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 课 堂 提 问 应尽 可 能 面 广 。 更 不 能 只 盯 住 几 个 同学 提 问 . 只 为 了 那 几 个 成 绩 好 的 同 学 提 问 .否 则 必 然会 让 另 一 部 分 同学 受 到 冷落 . 削弱 他 们 数 学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认 为 提 问 的 问 题 与 他 们 无 关, 从 而不 开动 脑 筋 思 考 . 影 响 教学 的 整 体 效 果 。 比如 在 证 明 上 述 题 目 中 的 AA C N A MC B 时 ,可 以将 三 角 形 全 等 的三 个 条 件 让 层 次 不 同 的 三 个 同学 来 回答 .这 样 既 增 强 了提 问 的 广 泛性和层次性 . 又让 所 有 同 学 自然 而 然 地 参 与其 中 . 使 每 一 个 同 学 都 在 课 堂 上 找 到 了 自 己的 位 置 。 五、 拓 宽视 野 , 提 问要 注 意 巧 妙 引 申 提 问 时 注 意 巧 妙 引 申 能发 散 学 生 的 思 维 。加 深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 理 解 ,让 学 生 更 好 地 接受 所 学 的 新 知 识 。 比 如在 求 证 :顺 次 连 接 四边 形 各 边 中点 所 得 到 的 四边 形 是 平 行 四边 形 后, 引 申提 出 : 连 接 什 么样 的 四 边 形 四边 中点 所 得 到 的 四 边 形 是矩形 ? 是菱形? 是 正方 形 ? 连 接 等 腰 梯 形 各 边 中 点 所 得 到 的 四边 形 是 什 么 四边 形 ? 为什么? 这 样 可 以加 深 学 生 对 中 点 四 边
数学教学中提问技巧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要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我觉得提问的技巧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它不仅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而且是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手段之一,所以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技巧,从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和开启学生智能出发,这对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提问的有效性原则有效提问是指教师通过一堂课的教学提问之后,班上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提问的技巧往往会影响到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的提问要注重启发性和有效性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对于课堂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层次性原则学生的智力、基础和知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接受的知识程度和水平也不尽相同。
实际教学中,我按照学力测试的数学成绩,或通过个别座谈和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调查摸底,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智力能力进行分类。
在课堂上,我有针对地提问,比较难的有挑战性的题目就提问优秀的同学;一般性的题目就提问中等的同学;比较基础的简单题目就提问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这样各得其所,使得成绩较好的学生学得有兴趣,基础一般的同学能够接受,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掉队。
3.适时性原则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提问到底,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知识点的适当视角进行提问。
当有学生不认真听课时,提问还可以及时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4.适度性原则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提问太多,使得学生无法认真有效地思考问题,只能敷衍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其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合理地设计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
5.激励性原则激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4 0 ) 24 0
、
二 有 效 提 问 的 方 法
学 生 的智 慧 潜 能 如 宝 藏 一 样 需 要 开 采 、需 要 激 发 , 知 识 “ 即是 力 量 , 法 即 是 智 慧 ” 方 。美 国哈 佛 儿 童 教 育 学 家 尼普 斯 坦 说 : 子 的 表 现 不 如 父 母 的意 , 师 觉 得 孩 子 教 不 会 , 实 这 孩 老 其 是 因 为 大人 还 没 有 找 到 正 确 的 方 法 激 活 孩 子 的 智 慧 潜 能 , 只 要 用 对 方 法 . 使最 顽 劣 的孩 子 , 是 可 以 教好 的 。 即 也 要想激发 学生在课堂 上的学习热情 ,有一定 的学 习方 式和技 巧 . 尼普斯坦教授 经过长期研 究 , . 提出如下一些行 之有效 的办法 。 善问“ 字诀” 办法 , “ 字诀” : 十 的 这 十 是 假 : 是 以 “ 如 … … ” 方 式 和学 生 问 答 学 习 ; 就 假 的 例: 即是 多 举 例 ; 比: 比较 知 识 和 知识 间的 异 同 ; 替 : 学 生 多 想有 什 么 是 可 以替 代 的 ; 让 除 : 这 样 的公 式 启发 : 除 了 … …还 有 什 么 ? ” 用 “ 可 : 能 会 怎 么样 ; 可 想 : 学 生 想各 种 各 样 的 情况 ; 让 组 : 不 同 的 知识 组 合 在 一起 会 如 何 ; 把 六 : 是 “ 何 ” 讨 策 略 , 为何 、 人 、 时 、 事 、 就 六 检 即 何 何 何 何 处、 如何 。 类 : 是 多 和学 生 类 推 各 种 可 能 。 就 三 、 效 提 问 并 学会 倾 听 有 有效 提 问需要 使 问题 保持 一定 的开放 性 。当教 师 的提 问缺 乏 基本 的 开放性 时 . 不仅 不 能给 教学 带来 生机 , 而会 给 课 堂教 反 学 带来 满 堂问 的干 扰 , 堂 问与 满堂 灌相 比 , 满 虽然 形式 上 学 生参 与 到教 学 中 , 但本 质 上是 一致 的 , 不 承认 学 生是 可 以 自主 学 习 都 的人 . 没有 从 根本上 变革 学生 被动 接受 的传统 教学 模式 。
中学数学提问设计技巧

浅析中学数学提问的设计技巧【摘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落实,课堂提问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课堂提问是主要的课堂交流活动,是增强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和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掌握大量与新课程有关的教学策略,以课堂提问为突破口,改变传统学习方式,提倡以弘扬学生自主性为宗旨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原则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方法,它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是公元十五世纪苏格拉底研究教学法的基础(谈话法),是现实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
因而,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课堂提问的概念“问题”(problem)是指一个人在有目的待追求而尚未找到适当手段时所感到的心理困惑。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的发展历史也一再印证了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
由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的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起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创新思维的目的。
课堂提问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和思考空间的大小。
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
”可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的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的登上知识的殿堂。
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
初中数学学习的深度思考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学习的深度思考技巧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初中数学教育不再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深度思考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其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的过程。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深度思考技巧呢?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深度思考的源泉。
教师应当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的好奇心。
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深度思考的核心。
教师应当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证明题、逻辑推理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深度思考的开始。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解代数方程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方程的解是这样的?”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变换方程的形式、观察方程的性质等方法,来自己解决问题。
四、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深度思考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两种函数的性质、图像等,从而提高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深度思考的动力。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尝试新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这种创新精神,并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势,来提高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学习的深度思考技巧的培养,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发表时间:2010-11-05T11:40:39.190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胡华良[导读]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胡华良(内江十二中四川内江641106)【摘要】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提问时需要做到:有效性、针对性、启发性、注意方
法、多倾听、适当的激励和表扬。
我们注意探索提问的技巧,用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找到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就可以做一名富有效率的受人爱戴的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数学;教学;提问;技巧数学是一门特别需要思考和分析能力的科学。
思考和分析能力,我们又只能在数学教学去努力培养。
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提问在教学中已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技巧,尤其是在当今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
所谓“提问”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知识,围绕一定范围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对学生提问,再由学生回答。
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那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提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的肤浅看法。
1.有效性原则最初的有效教学,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
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
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地接收知识”。
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焦急的询问:“听清楚了吗?”、“听懂了吗?”,好像学习倒成了一种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有效地提问就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以达到提问的目的,体现提问的有效性。
2.针对性原则提问是有它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否则,就会大大地降低你的课堂效率,所以,我们提问前要弄清楚:提这个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有多少学生能够回答,可能得到解决些什么样的答案,错误原因何在,如何纠错,与该问题相关的知识或方法有哪些,等等;因此,我们绝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盲目地提问;而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问。
3.启发性原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出的问题可能需要有所暗示,以启发学生思考。
如果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再次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尽可能自觉地加以纠正,教师所提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思考,对学生有所启发。
4.提问要注意方法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就是力量,方法就是智慧。
”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时,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老师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去激活孩子的智慧和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
例如,我们在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就可以这样提问:假如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互相垂直,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若改为“邻边相等”呢?除了边的改变,还可以怎样改变条件(比如角、对角线等),使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变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有些什么样的具体改变?把这些条件组合起来,形成的特殊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
这样的有效提问,发散了学生思维空间,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5.提问后要学会倾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问题一般会保持一定的开放性。
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
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会丢失自己,迷失自己的方向——大人们为我设计的道路,总是让我迷路。
退一步说,毕竟学生的许多想法和点子都是有道理的呀,你不仔细倾听,怎么能了解学生呢?。
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
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
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
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
6.适当的激励和表扬教师不只是教授知识,更要传播人生的信念。
当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后,无论其答案正确与否,都应适当地给与学生适当的鼓励或表扬,哪怕他的答案一无是处。
只有这样,你以后的提问,才会得到积极响应,你在课堂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充分的信任感。
7.做一名富有效率的教师人类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尤其是书本和网络资源的出现,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
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
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导向者”时,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发现者”和“建构者”。
为了使我们的授课更加富有效率,我们在课后还得有反思。
也就是还得多对自己提问:这堂课的得失在哪里?下一次我会怎样改进?
总之,虽然教学无定法,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遁,提问没有一套现成的办法,但也得注意一些基本技巧。
愿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继承先辈们的宝贵遗产的同时,努力探索,多多实践,注意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振兴国家的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