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N总线的温度监测系统

合集下载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智能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智能温度采集系统设计
自动 控制 技 术 、 能 检 智 测技术 的教 学与 应
用研 究 。
De i n o srbu e m pe a ur e s rng S se sg fDiti t d Te r t e M a u i y tm Ba e n CAN sdo BusI elg n de ntli e tNo
0 引 言
近年来 , 随着 现 代 工业 现 场 及 物 资 储存 企 业
规 模 的不 断扩 大 , 需 测 定 温度 的监 控 点 越 来 越 所
智 能化 工 业 控 制 网 络 J A 总线 作 为有 效 支 。C N 持 分布 式控 制 的多主 串行 现场 总线 之 一 ,以其 检
牛 广 文 ( 9 7 ) 16 一 , 男 , 级工程 师 , 高 主
总线 的分 布式 温度 检测 系统。采用微控制器 PC 6 87、A I 1F 7 C N总线控 制器 MC 2 1 、 P 5 5 温 度传感器 D 1 B 0 C N收发器 8 C 5 S8 2 、A 2 2 0作为现场温度采集 的智能节点 , 通过 C N总线 A 网络和 C N总线适配卡 P I 9 1 A C 一 80实现上位 P c机 与现场节点的数据通信 。设计 了各 部分 的硬件 电路及 检测 系统软件 。系统结构简 洁 、 容方便 、 扩 可靠性 高 , 具有一 定的工 程实用价值 。
t e t l g n o e n o t C wa c iv d t r u h C we n i el e tn d sa dh s P sa he e o g AN u ewok a d a a trc r C 一9 . Had a e n i h b sn t r n d p e a d P I 8 0 1 r w r i tr c ic i o a h s ci n wa e in d n t i b ss h o t a e o a u n y tm a n rd c d Th n e f e c ru t f c e t sd s e ,o h s a i ,t e s f r fme s r g s s a e o g w i e w si t u e . e o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监控系统
驱 动器 8C 5 、 离器 件 பைடு நூலகம் 3 2 20 隔 N17以 及 一 些 必 要 的
器电 路 上 可 划 分 为 C U、 AN 总 线 接 口电 路 、 P C
R 4 5通信 接 口电 路 、 时 时 钟 电路 、 储 器 电 S8 实 存 路 , 警 电路 , 晶显示 器 和键 盘 电路 、 工程 师 报 液 与
20 0 8年第 5 期
( ) A 总线 接 口电路 2C N
C AN 总线接 口电路 是 整 个 系统 实 现 通 信 的
接 口, 系统各个 节点和节点控制器是通过该接 口接 入 C AN总线 网络 的 。从 电路 功能 上来 说 , 部分 该 电路主要 由 C N 总线控制 器 s A O O C N 总线 A J lO 、A
工程技术
武汉 船舶 职业技 术学 院学报
20 年 第 5 08 期
基于 C AN 总 线 的温 度 监 控 系统
戴 明
( 锡 商业职 业技 术 学院 , 苏无锡 无 江
摘 要
24 5) 1 1 3
综述 了 C AN 总线 产 生 和 发 展 过 程 , 括 了 C 概 AN 总 线 优 于 其 它 现 场 总 线 的 特 点 , 合 生 产 中 温 度 监 控 的 实 际 结
站通信 接 口电路 。各 部分 电路组 成整个 节点 控制
器的 电路系 统框 图如 2所示 。
报警电 路
实 时时钟
外 围电路组成 。电路原理 图如 图 3 示 。 所 节 点控 制器 与工 程 师站 互 联 的方 式 很 多 , 工
程 中应 该设计 几 种可 选 方 案 , 于 系统 能够 连 接 便
能力 ; 有 异 常报警 能 力 ; 具 具有 良好 的人 机 界面 ; 具有 与工程 师站 通 信 的能 力 ; 有 接 收各 智 能节 具 点 的温度数 据 , 根 据 系统 设 定 值进 行 相 应 地处 并 理 , 后计 算 出 控制 量 , 形 成 系统 通 信 数 据 格 然 并 式, 过 C 通 AN 总线 控制 智 能节 点 的行 为的 能力 ;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控制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控制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控制系统前言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总线又称控制器局域网是Bosch 公司, 在现代汽车技术中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极高的可靠性独特灵活的设计和低廉的价格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现场控制智能大厦小区安防交通工具医疗仪器环境监控等众多领域CAN, 已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CAN。

总线规范已被ISO 国际标准组织制订为国际标准,CAN 协议也是建立在国际标准组织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基础上的,主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用户可在其基础上开发适合系统实际需要的应用层通信协议,但由于CAN 总线极高的可靠性从而使应用层通信协议得以大大简化。

CAN总线的物理层是将ECU连接至总线的驱动电路。

ECU的总数将受限于总线上的电气负荷。

物理层定义了物理数据在总线上各节点间的传输过程,主要是连接介质、线路电气特性、数据的编码/解码、位定时和同步的实施标准。

控制器局域网CAN是目前为止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少数现场总线之一。

CAN 网络可以采用多主方式工作。

它采用非破坏性的总线仲裁技术,其控制和信号传输采用短帧结构,因而具有低耦合性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它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同轴光纤或电缆,选择十分灵活;每帧信息都有CRC校验及其它检错措施,因此数据出错率极低,可靠性较高;当其传输的信息出错严重时,节点可以自动断开与总线的联系,以使其总线上其它的操作不受影响。

虽然目前USB、PCI等总线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大量应用的测试微机及工控机中,用的最多的还是ISA总线。

ISA总线具有16位数据宽度,其最高工作频率为8MHz,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16MB/s,地址总线有24条,可寻址16MB 的地址单元,其总线信号分为5类,分别为数据线、控制线、地址线、电源线和时钟线。

控制器局域网CAN属于现场总线的范畴,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串行通信网络。

基于CAN总线的皮带机滚筒轴承温度监测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皮带机滚筒轴承温度监测系统

皮带 机输 送系 统是 焦炭专 业 化泊位 生产 系统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滚 筒在 皮 带 机 系统 中起 到驱 动 及 而
1 系统 硬 件 结构
本 系 统对 由 9个塔 和 1 皮 带 组成 的传输 系 2条 统 中的 7 个 滚筒 1 6 8 5 个轴 承进 行 实时监 测 , 并利 用 计 算 机技术 对所 采集 的数 据进 行管 理分 析 。 系统 通 过 在滚 筒 的轴 承 中埋 设 温 度传 感 器 , 将 轴 承 运 行 的 温度 状 态 实 时 传 递 给 现 场 数 据 采 集 模 块 ; 据 采集 模 块 通 过 C 数 AN 总 线 网络 将 数 据 传 递 到 中控室 的计 算机 工作 站 。 中控 室工作 站 的系统 监
了系统结构和主要 功能 , 并对硬件 和软件 的 实现 方法作 了相应说明 。系统操作方便 , 能价格 比高, 性 具有较 高的可靠性 。
关 键 词 : AN; C 温度 监 测 ; 场 总线 ; 制 现 控 中圈 分 类 号 : 9 . U6 3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49 9 (0 6 0 —0 60 1 0 —5 2 2 0 )20 1 —3
f e s p e e t d a d t e d sg fh r wa e a d s fwa e i a s e o s r t d Th r c ie i d c t s t a e ti r s n e n h e i n o a d r n o t r s l o d m n t a e . e p a tc n ia e h t t i s s e f a u e o a t e s e s p r t n a d h g e i b l y h s y t m e t r s c mp c n s , a y o e a i n i h r l i t . o a i Ke r s CAN y wo d : BUS;e e a u e mo io i g; e tc n e o ; o lr t mp r t r n t rn b l o v y r r l e

[完整版]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检测系统毕业论文

[完整版]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检测系统毕业论文

[完整版]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检测系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之二(1)毕业设计(论文)专业:题目: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检测系统作者姓名:导师及职称:导师所在单位:2021年 6 月 16 日-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021 届专业学生姓名: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检测系统英文:The Temperature Monitor System Based on CAN BusⅡ 原始资料[1] 李华,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8[2]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 ] 王树勋,王朝玉,张新发MCS-51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开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4 ] 张凤登现场总线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21[5 ] 饶云涛,邹继军,郑勇芸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1.6[6 ] 程希明,CAN现场总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案[J] 自动化仪表,2021:21-25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内容1、课题研究的意义由于CAN总线具有多主方式工作、非破坏总线仲裁、直接通讯距离远、通信介质灵活、性价比高等特点,其应用范围目前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扩展到了机械工业、纺织机械、农业机械、机器人、数控机床、家用电器等领域发展。

CAN已经形成了国际标准,并已被公认为集中最有前途的现场总线之一。

对于CAN总线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此次毕业设计研究的内容是基于CAN总线的温度检测系统利用AT89S51单片机、SJA1000CAN控制器设计开发基于智能节点的CAN网络,实时监测各个节点状态并发送状态信息。

3、提交的成果:(1)毕业设计(论文)正文;(2)原理图及主程序;(3)一篇引用的外文文献及其译文;(4)10篇主要参考文献的题录及摘要。

基于CAN总线的农业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基于CAN总线的农业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业、 G P S导航 、 精 密播 种 机 监 控 、 农 业 灌 溉 等 方 面都 有 了相 当充分 的应 用 。 国外 约 翰 迪 尔 、 凯斯纽荷 兰 、 克 拉斯 等 一 些 企 业 运 用 农 机 I S O 1 1 7 8 3协 议 的 C A N 总
措施 , 从 而保 证 了信 息 传 输 的真 实 可 靠 性 ; C A N总 线 上 一个 节 点 出错关 闭 不 影 响其 他 节 点 信 息 传输 ; 同轴
2 0 1 3年 6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6期
基于 C A N 总 线 的 农 业 温 度 监 测 系 统 设 计
田辉 辉 ,王 熙
1 6 3 3 1 9)
( 黑 龙 江八 一 农 垦 大学 精 准农 业 技 术研 究 中心 ,黑 龙江 大 庆

要 : 为 了满 足 数 字农 业 的需 求 , 设 计 了一 种 基 于 C A N 总线 的农 业 温度 监 测 系 统 , 主要 包 括 智 能节 点和 上 位
框 图如 图 1所示 。 整个 系 统实 现 了智 能 节 点 温度 采 集 、 L E D 实 时显
利 用 现有 的一 些 开发 工具 。
C A N总线 的 开 发 与 应 用 也 越 来 越 受 到 我 国众 多
高校 、 科 研 机构 和企 业 的重 视 , 如 中 国农业 大 学 、 沈
收 稿 日期 :2 0 1 2 — 0 5 - 0 6
2 系统 整 体 设 计
本 系统 主要 分 为终 端 智 能 节 点 、 C A N物 理 总 线 、 C A N总线 适 配 器 和 上 位 计 算 机 部 分 等 。该 系 统 整 体
阳 自动 化研 究 所 、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等 。 同 时 , 在 农 用 机械 、 温室 大 棚 以及 节水 滴 灌 等信 息 传输 方 面 ,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监控系统

基于CAN总线的温度监控系统

l丝 l 塑 丝 l l 丝
图 1 温度监控 系统框图

21 8 2 8 . P C1 F 5 0 J
j I
冷 却 等 。 然该 模 块 是 系统 的一 个 组 成 部分 , 它也 可 以独 立 工 虽 但
作, 即在 系 统 其 它部 分 停 止 工 作 的 情 况 下 , 自动 温 度 监 控 模 块 仍
别 适 合 工 业 领 域 [。 同 时还 具 备 了 U B接 口和 以太 网接 E , 1 ] S l 方
各 个 分 节 点 采 用 P C侣 F 5 O单 片 机 控 制 , l 5 0内 部 l 28 PC2 8
集 成 3 K 的 F s 、 5 的 S A 、 持 P 和 S I 线 、 嵌 2 l h1 K a R M 支 C P总 内
摘 要
介 绍 了一 个基 于 C AN 总线 的 温 度监 控 系统 。 每 个 分 节 点采 用 P Cl F 5 0单 片机 进 行 采 集和 控 制 温度 , 节 点 采 用 l 8 28 主
N P公 司的 L C2 7 X P 4 8作 为微 控 制 器 。利 用 C N 总线 将 各 个 温 度 采 集 点 与 主 节 点 连接 起 来 , 系统 不 仅 具 有 基 本 的 温度 A 使 监控 功 能 , 可进 行 集 中监 控 、 还 参数 设 置 、 据 管理 、 表 打 印 等操 作 。 数 报
1 O位的 A D转换 器 、 / 捕捉/ 比较/ WM( P 模块 、 P CP ) 增强 型 U — S
关 键 词 : AN总 线 , P 2 7 PC1 F 5 0, 度控 制 C L C 4 8, I 8 2 8 温
Ab ta t sr c

基于组态的CAN总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组态的CAN总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基于组态的CAN总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专业自动化学生姓名张帅班级B自动化082学号0810603201完成日期2012.01盐城工学院电气学院目录1 概述 (1)1.1 温度控制的发展状况 (1)1.2 温度控制完成的功能 (1)2 方案设计 (2)2.1 iCAN-6202模块简介 (2)2.2 热电偶 (3)2.3 iCAN-2404模块 (6)2.4 CAN接口卡 (8)3 CAN总线技术基础与温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9)4 基于MCGS的HMI设计 (11)4.1 人机界面 (12)4.2 人机界面产品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4.3 人机界面产品的特点 (12)5 人机界面设计 (13)6 心得体会 (15)7 参考文献 (16)基于组态的CAN总线温度控制系统设计1概述温度是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的物理量,温度的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积极的意义。

很多行业中都有大量的用电加热设备,如用于加热的电烤箱,用于融化金属的坩埚电阻炉及各种不同用途的温度箱等,采用单片机对它们进行控制步进具有控制方便、简单、灵活性大的特点,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

因此,智能化温度控制技术正被广泛地采用。

本温度设计以CAN总线为基础,采用iCAN模块采集和控制信号。

iCAN模块集成了转换电路、单片机、CAN控制器、CAN接发器等,其中转换电路包括I/V(V/I)电路,ADC(DAC)。

CAN模块的采用,大大地使接线简单化。

1.1 温度控制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测温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是现代温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流方向。

特别是近年来,温度控制系统已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温度控制一直是一个未开发的领域,却又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个实际问题。

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与实际意义。

温度是科学技术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离不开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控制器局部网(CAN—C0NTROLLER AREA NET的RK)是BOSCH公司为现代汽车应用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由于其卓越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多种控制设备、交通工具、医疗仪器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等众多部门。

其总线规范已成为国际标准,被公认为几种最有前途的总线之一。

本文综述了CAN总线产生和发过程,概括了CAN总线优于其它现场总线的特点,结合生产中温度监控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将CAN总线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设想。

给出了基于CAN总线的温度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楼宇温度测控系统。

以STC89C52RD单片机为核心,利用CAN总线技术和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组建了智能楼宇温度测控系统的节点及网络架构,给出了系统总体结构和关键的软件流程。

测试结果表明,房间温度控制能满足设计要求,具有结构简洁、节能、实时性好及可靠性高等优点。

关键词:现场总线,温度传感器,节点,网络架构IA CAN network based temperature monitoringsystemABSTRACT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C0NTROLLER AREA NET's RK) is a BOSCH company is the leading moder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launched a multi-host the local network, because of its superior performanc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automation, variety of control equipment, transport, medical equipment and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many other sectors. The bus specification has become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recognized as some of the most promising of the bu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AN bus, CAN bu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superior to other field bus, temperature monitoring with the production of the actual demand, put forward a CAN bu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of the idea. CAN bu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design, design of a CAN bus base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s. The STC89C52RD microcontroller as the core, the use of CAN bus technology and the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set up a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intelligent building node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gives the overall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key software proces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om temperature control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with a simple structure, energy, real good, and reliability.Keywords: field bus, temperature sensors, nodes, network architecture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第2章现场总线CAN原理概述 (2)2.1 CAN总线产生和发展 (3)2.2 CAN总线的概述 (4)2.3 CAN总线的特点 (4)2.4 CAN总线组织的基本规则 (6)第3章温度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8)3.1 系统要求 (8)3.1.1 系统功能要求 (8)3.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8)3.3 关键器件的选择 (9)3.3.1 SJA1000芯片简介 (10)3.3.1.1 SJA1000芯片特性 (10)3.3.1.2 SJA1000内部结构 (10)3.3.2 AT89C52单片机简介 (12)3.3.3 CAN总线收发器82C250芯片简介 (13)3.3.4 6N137光电耦合器 (14)第4章系统的硬件设计 (16)4.1 CAN通信电路设计 (16)4.2 智能温度节点设计 (18)4.3 外围电路硬件设计 (19)4.3.1 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19)4.3.1.1 DS18B20的特点 (19)4.3.1.2 DS18B20使用注意事项 (20)第5章系统的软件设计 (21)5.1 系统的软件设计 (21)5.2 上位机的软件设计 (21)5.2.1 CAN信息的接收 (22)III5.3 下位机的软件设计 (23)5.3.1 温度测控软件设计 (23)5.3.2 调温设备控制软件设计 (24)5.4 CAN的初始化程序设计 (24)5.5 数字温度传感器的软件设计 (25)结论 (27)参考文献 (28)致谢 (30)IV第1章绪论近年来,现场总线以其全开放、全分散、全数字化,集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于一体而已成为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在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它能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参数进行测量、信号转换、控制和显示,把多个测量控制仪表或计算机作为网络节点,并通过双绞线、通讯电缆等传输媒介进行信息的高速双向传输,构成一个全数字化、全开放、多点测试和可靠通信的智能化工业控制网络。

CAN总线作为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的多主串行现场总线之一,以其检错能力强、通讯硬件接口简单、通讯介质选择灵活、可靠性高、实时性强、价格低等特点而被受现场设备互连的青睐,广泛应用于汽车自动化、楼宇自控、工业控制等领域。

针对工业现场被控对象地域分布广、实时性、快速性要求较高的需求,为提高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的效率、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因此,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时性好的分布式温度检测系统设计。

本文应用CAN总线技术和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设计了智能楼宇温度测控系统。

1第2章现场总线CAN原理概述现场总线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最底层的一种总线型拓扑的网络。

它实现现场仪表或现场设备的互连,是现场通信网络与控制系统的集成。

早期的自动控制系统是基于模拟信号和一对一的物理连接。

模拟信号不仅精度低,而且抗干扰能力差:一对一结构造成了系统接线复杂、工程周期长、安装和维护费用高且困难:随着微处理器技术、通信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系统逐渐地采用了数字化的现场仪表和现场设备。

同时,数字设备的成本也越来越低。

因此,就对现场仪表和现场设备的互连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场总线就在这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应运而生。

现场总线是一种实现和维护成本低廉而又能经受工业现场环境的通信系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短短20多年中,现场总线经历了概念提出、标准制定和软硬件产品的研制,已经出现了好几种现场总线技术走向成熟并且得到了推广和广泛地应用。

下面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现场总线:1.基金会现场总线(FF)1994年,由ISPF和World FIP北美分会联合成立了现场总线基金会。

该基金会集众家之长,致力于开发出国际上统一的现场总线协议,即基金会现场总线(Foundation Field bus,缩写FF)。

该总线主要用于过程自动化。

2.PROFIBUS1986年,德国开始制定PROFIBUS标准。

1990年完成了PROFIBUS-F湖S和PROFIBUS-DP协议的制定工作,1994年又制定了用于过程自动化的PROFIBUS-PA通信协议,可实现总线供电与本质安全防爆。

3.Lon WorksLon Works 是由美国Echelon公司推出并由它与摩托罗拉、东芝公司共同倡导,于1990年正式公布而形成的。

Lon Works技术采用的Lon Talk协议被封装在称之为Neuron 的神经元芯片中得以实现。

该总线主要用于智能和家庭自动化。

4.HARTHART是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的缩写。

是由Rosemount公司开发并得到80多家著名仪表公司的支持,于1993年成立了HART通信基金会。

它是一种模2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混合的通信协议。

能利用总线供电,可满足本质安全防爆要求,并可组成由手持编程器与管理系统主机作为设备的双主设备系统。

此外还有本文所要研究和应用的CAN(Control Area Network)总线。

在本次课题设计中,我们对CAN总线协议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并且设计了一个验证性的实验系统,即基于CAN总线的温度监控系统。

2.1 CAN总线产生和发展控制器局部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BOSCH公司为现代汽车应用领先推出的一种多主机局部网,由于其卓越性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多种控制设备、交通工具、医疗仪器以及建筑、环境控制等众多部门。

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及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已成为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一个分支,并取得了巨大进步。

由于对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高要求,工业控制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控制面向多元化,系统面向分散化,即负载分散、功能分散、危险分散和地域分散。

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这类系统是以微型机为核心,将5c技术--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显示技术)和CHANGE(转换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