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制度一、工作目标为有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健康,提高人口素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母婴传播的发生。
2. 综合干预:针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各个环节,采取药物治疗、孕期监测、新生儿预防等措施,实现综合干预。
3. 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母婴传播预防工作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 人文关怀:关注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生活和心理需求,提供人文关怀和支持。
三、工作措施1.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普及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提高全社会对母婴传播的认识。
2. 孕期监测:为所有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服务,确保早发现、早干预。
3. 药物治疗: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提供相应的药物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4. 新生儿预防:为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提供预防措施,如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等。
5. 综合干预:为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提供综合干预服务,包括心理支持、生活援助等。
6. 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母婴传播预防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准确、及时上报。
7. 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预防工作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业务水平。
四、组织管理1. 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工作。
2.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立母婴传播预防工作科室,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3. 建立母婴传播预防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职责。
4. 定期对母婴传播预防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五、保障措施1. 政策保障: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母婴传播预防工作的落实。
2. 经费保障:各级政府应将母婴传播预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保障孕产妇和婴幼儿健康的重要任务。
下面是一个针对这些传染病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孕产妇艾滋病防控1. 建立健全孕产妇艾滋病筛查制度。
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对HIV感染阳性的孕妇,应给予艾滋病病毒抑制治疗,有效降低垂直传播风险。
2. 促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服务的普及。
为艾滋病感染孕妇提供全垂直传播阻断服务包括: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剖宫产、人工喂养等。
3. 开展孕产妇艾滋病教育宣传活动。
通过组织妇女群体座谈、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孕产妇艾滋病防控知识,提高孕产妇对艾滋病防控的认识和意识。
二、加强梅毒防控1. 建立梅毒筛查制度。
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梅毒筛查。
对梅毒感染的孕妇,应给予及时治疗,以防止垂直传播。
2. 加强梅毒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孕产妇普及梅毒的传播途径、危害及防控方法,提高孕妇对梅毒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注重梅毒孕产妇的咨询和辅导工作。
对于患有梅毒的孕妇,提供相关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她们积极配合治疗,并指导其避免传染给胎儿。
三、加强乙肝母婴传播防控1. 推行孕产妇乙肝筛查制度。
所有孕妇在产前检查时都应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
对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应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2. 鼓励孕产妇乙肝母婴传播阻断。
提倡乙肝病毒携带孕妇选择剖宫产,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
3. 加强孕产妇乙肝病毒感染的监测。
对孕产妇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者,防止病毒传播。
四、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1. 建立健全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监测系统。
定期对孕产妇进行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测和监测工作,及时获取疫情信息,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对实施方案效果的评估。
定期评估实施方案的效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加强监督和管理1. 建立健全相关责任机构和工作组织。
艾滋病、梅毒母婴阻断实施方案

郸妇幼医健东字[2022]18号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 ㈠总体目标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㈡具体目标1.建立健全适合我乡实际情况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XX 县第X 医疗 健康服务集团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和服务模式。
2.育龄妇女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
3.提供相应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4.孕产妇孕期和产时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检测率分别达到80%和100%以上,婚前保健人群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100%。
5.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应用比例分别达到90%以上。
6.梅毒感染孕产妇接受规范诊疗的比例达到85%以上。
7.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达到90%以上。
8.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满18月龄艾滋病检测率达到80%以上,其中6月龄内婴儿HIV感染早期诊断的比例达到60%以上。
9.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接受规范诊疗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12月龄随访率达到80%以上。
1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达到100%。
11.儿童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感染率控制在5%以下。
二、策略(一)开展社会动员,促进广泛参与。
利用媒体宣传、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群众性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为感染者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支持,减少歧视,营造良好的综合防治氛围。
(二)整合服务资源,提高干预效果。
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产妇提供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干预服务。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及效果

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以及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妊娠期梅毒患者20例,并采取措施对患者以及新生儿进行治疗、干预、随访,观察和分析干预效果。
结果20例患者均接受干预治疗,2例选择引产,14例均足月分娩,4例早产胎儿死亡;在对患者及新生儿进行治疗和干预后,10例新生儿检查阴性,4例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检查阳性,治疗后转为阴性。
结论对孕产妇进行梅毒检查能够及时检查出患病孕妇,以便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和阻断梅毒母婴传播,降低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
关键词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效果梅毒是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1]。
近年来,妊娠期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2]。
目前控制妊娠期梅毒发生率,确保孕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是我国卫生事业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3]。
梅毒会通过母婴传播给胎儿,进而给胎儿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的危害。
对此,要对孕期妇女进行尽早的产前检查,及时检出梅毒患者,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提升人口素质。
本次研究选取2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并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和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大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妊娠期梅毒患者20例,均经过专业临床梅毒诊断确诊。
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5.32±1.83)岁,孕周11~42周。
1. 2 方法对20例妊娠期梅毒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和随访观察,并且认真做好资料、信息的记录和整理分析。
具体干预措施如下:①孕期干预:对于早孕期和孕晚期患者要对其进行3个月的抗梅治疗,主要治疗方法是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G,方法:80万U/d,肌内注射,治疗周期为1个疗程。
并且在治疗期间要对孕妇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检测,保证孕妇的身体符合妊娠标准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正常进行。
检出梅毒阳性的患者如果正处在孕中期,那么要在患者的孕中期和孕晚期的3个月分别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同样是采用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方法。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实施方案为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提高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知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提供全面、规范的母婴保健服务。
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包括婚前、孕前、孕期、产时和产后等全周期的保健服务,确保各项干预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三)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率。
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和综合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
二、工作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渠道,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二)提供全面、规范的母婴保健服务。
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包括婚前咨询、孕前检查、孕期保健、产时干预和产后随访等全周期的母婴保健服务。
(三)加强孕期筛查。
为所有孕产妇提供早期、多次的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确保及时发现感染孕产妇。
(四)规范治疗和干预。
对感染孕产妇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五)加强儿童随访和免疫接种。
对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和免疫接种,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六)加强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感染孕产妇个案信息登记和管理制度,加强数据质量和干预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三、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加大经费投入。
确保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的经费投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培训和队伍建设。
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总结

预防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预防艾梅乙母婴传播总结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工程工作总结为进步广阔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
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效劳,最大程度的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安康程度,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施行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获得了一定的工作效果,现将2022年上半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建立组织机构,领导管理到位为了实在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管理,我院成立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工作目的和各部门工作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在我院全面启动了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全年考核目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及督导工作。
二、加强人员培训,进步效劳才能我院严格按照卫生局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的培训要求,召开了全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人员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包括艾滋病、梅毒和乙肝防治的知识及相关政策、执业暴露的防护等;通过培训,进步了医务人员的业务程度和效劳才能,标准了相应的医疗行为;培训人员达 20人。
同时派出院内相关科室骨干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2022年至今共派出2人参加县级培训。
三、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为增强我乡广阔群众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进步知晓率,我院印发宣传材料2000余份,在卫生院宣传栏广泛宣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知晓率。
孕期承受咨询率为100%,在我院承受产前保健效劳的孕妇中全部承受了产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所有承受检测的孕产妇中未发现患有艾滋病和梅毒阳性者,共有1名乙肝阳性孕妇。
2022年度上半年〔2022年10月—2022年3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程宣传咨询人数121人;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成效 1、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组织构造,加大工作开展力度,全院预防预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日益完善。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医院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为提高人群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认识,为孕产妇提供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防治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改善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一)提高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5%以上。
(二)提高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确保用药率达到90%以上。
(三)提高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0%以上。
(四)提高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确保检测率达到90%以上。
(五)提高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确保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六)提高孕产妇对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确保知晓率达到90%以上。
二、工作策略(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治意识。
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孕产妇及家属的防治意识。
(三)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加强监测,提高检测质量。
建立健全监测网络,提高检测质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五)加强干预,提高用药率。
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实施抗病毒治疗,提高用药率,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六)加强随访,提高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
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实施定期随访,提高儿童早期诊断检测率。
(七)加强信息管理,提高数据质量。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2024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
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传播,有效保护母婴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降低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2. 原则:科学、公平、合理、可行。
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提高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筛查率:加强孕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
2. 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艾滋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水平。
3. 推广和普及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艾滋病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提供艾滋病感染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加强对艾滋病感染的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爱服务。
5. 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进行自愿咨询和测试:鼓励艾滋病病毒感染孕妇进行自愿咨询和测试,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四、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加强孕妇梅毒感染的筛查和治疗工作:建立完善的孕妇梅毒感染筛查和治疗机制,提高筛查率和治疗率。
2. 定期进行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临床医生和护士等医疗服务人员的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
3. 推广和普及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梅毒感染垂直传播防治知识,提高孕妇和家庭成员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意识。
4. 提供梅毒感染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加强对梅毒感染的孕妇和婴儿的医疗和社会支持,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关爱服务。
5. 鼓励孕妇自愿接受梅毒检测:鼓励孕妇自愿接受梅毒检测,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和支持服务。
五、预防乙肝母婴传播实施方案1. 提高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筛查率:加强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的筛查工作,提高筛查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9-22T14:57:33.0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1期作者:张欣赵鑫亮杨雯涵韩静张帼峻[导读] 研究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
1.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2.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161006;
3.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4.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5.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161006 摘要:目的:研究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
方法:将我院治疗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研究组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妊娠结局。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妊娠梅毒患者实施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降低梅毒母婴传播,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关键词:梅毒;预防措施;母婴传播;妊娠结局
梅毒是性传播疾病,统计表明近几年妊娠期梅毒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先天性梅毒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控制妊娠期梅毒发生率,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健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梅毒会通过母婴传播给胎儿,给胎儿生长发育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尽早的产前检查、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有重要意义。
本文应用对比分析法对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与效果进行了探讨,详细情况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妊娠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患有梅毒,患者的年龄在22岁-3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08±1.08)岁,患者的孕周在11周-41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0.04±3.08)周。
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p>0.05),组间有对比分析价值。
1.2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苄星青霉素注射,每次注射剂量在240万U之间,每周一次肌肉注射,连续应用2-3周。
如果患者存在青霉素过敏情况,可改为口服红霉素进行治疗,每次剂量为500mg,每天4次。
患者配偶应根据情况进行对应的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实施日常护理,a、与患者积极沟通,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让患者更好配合治疗;b、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鼓励患者配偶一同接受治疗,提高疾病治愈率。
患者分娩应在隔离房中进行,需要剖宫产的患者应避免阴道损伤,防止发生病原体传播【1】。
患者护理应选择一次性物品。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率、早产率以及新生儿感染情况,并纳入统计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得到的数据应用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x2比较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用(%)表示,t检验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仪,用( ±s)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较大,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系统性、慢性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妊娠期梅毒对母婴健康危害较大。
妊娠期梅毒患者必须做好有效的干预、治疗工作,避免发生母婴传播,有效降低胎儿感染率、早产率、死胎率。
梅毒对胎儿与产妇的健康均存在较大威胁,梅毒的潜伏性强,晚期梅毒临床症状也不明显【2】,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梅毒诊断难度。
梅毒必须通过血清学检查确诊,确诊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
尽早接受干预治疗能有效预防母婴传播,早发现、早治疗是妊娠期梅毒干预治疗的原则。
梅毒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严格选择药物,苄星青霉素是长效青霉素【3】,作用与青霉素相同,但是该要的吸收更慢,药效维持时间更长。
对于青霉素过敏患者可服用红霉素代替青霉素进行治疗。
此次研究,研究组在新生儿出生率、新生儿感染率、早产儿发生率以及死胎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规范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确保产妇与新生儿生命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梅毒除了通过阴道擦伤、胎盘传播外,还能通过乳汁传播,因此梅毒患者不可进行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妊娠梅毒对患者本身与妊娠结果有严重危害,针对妊娠梅毒进行规范性的预防的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将梅毒母婴传播率,确保患者与胎儿健康,进而提升产科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荣莲,陈起燕,陈烈平等.妊娠合并梅毒患者的母婴传播规律与干预方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7):438-442.
[2]陈国菊,刘跃,刘江波等.妊娠梅毒母婴传播干预后不良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4):321-323,331.
[3]王婷婷,徐阳,李战战等.梅毒感染孕产妇中HIV的感染率及合并梅毒感染对HIV母婴传播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6,50(11):1001-1007.
第一作者简介:张欣,女,1979年9月出生,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