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在植物保护的应用 PPT课件
分子生物学在植物保护的应用 PPT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利用分子生物学研制转基因抗虫作物
•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的转基因抗虫植物是生物学技术在害虫 防治中应用最成功的例子。
• 国内外已有很多实验室把Bt毒蛋白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 等分别导入烟草、番茄、马铃薯、玉米、芥菜、水稻等多种作物。
——蚜虫天敌,为正确地引进天敌,控制蚜虫为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用,同时指出RAPD技术可用于区分关系近缘的天敌昆虫,在利用天 敌控制害虫方面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
5、分子生物学在昆虫分类鉴定的应用
• 应用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RFLP技术、 RAPD技术,SSCP和DSCP技术、DNA条形码。
• 从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应用技术到效能评价都已利用了分子生 物学手段,最突出的是重组病毒和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修饰微生物杀 虫剂的研究,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生物农药固有活性和克服不 利的环境因子、扩展寄主范围的研究等。
例子:
• 采用质粒修饰与交换技术开发的新型Bt杀虫剂Foil、Condor和 Cutlass;利用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开发的新型Bt杀虫剂RavenOF和 CrymaxWDG。
• Raymond(1991)用此技术研究了库蚊(Culexpipiens)对有效磷农药抗 性产生和扩散的机制,证明导致库蚊抗性产生的酯酶B2基因的扩散 具有单一起源,并通过迁飞扩散到不同地区。
2、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良微生物杀虫 剂
•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为菌株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开发 新的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现已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一代杀虫 防病重组微生物的研究开发已取得显著的进展。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一)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一)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
教学内容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植物虫害学基础知识
•植物防治技术和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或电子课件
•植物保护相关教材
•实验器材和样本
•讲义和笔记纸
教学目标
•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植物虫害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植物防治技术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设计说明
本课件旨在通过理论知识和实例案例,向学生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方法。
通过参与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1.导入:引出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和挑战,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
趣。
2.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植物病原体的分类和特征
–植物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
–植物免疫和抗病机制
3.植物虫害学基础知识:
–主要植物虫害分类和形态特征
–植物虫害的生活史和危害程度
–植物虫害的监测与控制方法
4.植物防治技术和方法: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原理与应用
–绿色植物保护方法的推广与实施
5.总结与讨论:复习重点知识,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鼓励他们
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课后反思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讲解和互动,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但由于时间和资源限制,实践操作的环节相对较少,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加强实践和案例分析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应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目,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植物保护技术PPT-01

喷粉 喷雾 药剂有 灭扫利 氯氟菊酯
人工挖沟灭虫
沟内可喷洒敌杀死
保护鸟类
人工抓杀
麦类黏虫
黏虫
属鳞翅目,夜蛾科,我
分布 范围 国除新疆和西藏尚无报 道外,全国其他地区均 有分布。 主要为害麦类、谷子、 玉米、水稻、糜子等, 发生严重年份,也能为 害豆类、棉花和蔬菜等, 属杂食性害虫。 幼虫咬食叶片,一、二 令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 孔,三令后才形成缺刻, 为害 五、六令达暴食期,严 特点 重时将叶片吃光成为光 秆,造成严重减产,甚 至绝收。
为害 作物
成虫
幼虫
生活习性
补充营养
取食花蜜及蚜虫等分泌的蜜露,对糖醋液趋性强。可有其诱蛾 测报。
成虫昼伏夜出
白天隐藏于草丛等处,夜晚出来活动、交尾、取食和产卵。
远距离醋液
诱蛾灭卵 谷草把
麦田:三令幼虫25-30头/m2; 谷子:5头/ m2; 高梁、玉米:20-30头/百株
《植物保护》PPT课件

《植物保护》PPT课件•植物保护概述•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与技术•植物检疫与法规制度目录•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保护•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植物保护挑战与对策01植物保护概述定义与重要性定义植物保护是研究如何保护植物免受有害生物(如病害、虫害、杂草等)的侵害,以及如何在受到侵害后恢复其健康状态的一门科学。
重要性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石,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保护不仅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还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古代时期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了一些朴素的植物保护经验,如轮作、间作等。
近代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保护逐渐从经验走向科学,出现了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等分支学科。
现代时期植物保护学科不断完善,研究手段日益先进,如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为植物保护开辟了新途径。
•目标:通过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有害生物对植物的危害,保障植物健康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任务研究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培养专业的植物保护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植物保护挑战。
02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常见植物病虫害类型病害类型包括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如锈病、霜霉病、黑斑病等。
虫害类型包括咀嚼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等,如蚜虫、蚧壳虫、红蜘蛛等。
注意观察植物的异常症状,如变色、坏死、畸形等,以及害虫的形态特征。
观察症状识别病原掌握发生规律通过实验室检测或专业机构鉴定,确定病害的病原类型。
了解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流行条件,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030201病虫害识别方法与技巧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诊断流程包括现场调查、症状识别、病原鉴定和综合分析等步骤。
注意事项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排除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异常症状,如药害、肥害等;同时,要结合植物的生长环境、品种特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3植物病虫害防治策略与技术农业防治策略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选用具有抗病、抗虫特性的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分子生物学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应用植物种质资源是指用于植物遗传改良和开发新品种的植物基因池。
保护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保障人类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DNA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评估、种间杂交检测、品种鉴定、基因克隆和转基因等方面。
这些应用为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DNA指纹图谱构建DNA指纹图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DNA序列的遗传特征,通过建立DNA指纹图谱来进行种质资源的鉴定和分类。
通过DNA指纹图谱可以对不同基因型的植物进行鉴定和区分,也可以对基因型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判定。
这有助于合理引进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并为保护和开发植物资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遗传多样性评估遗传多样性是指种群内和种群间遗传变异的程度和分布,可以通过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评估。
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有RAPD、SSR、AFLP等。
通过构建遗传图谱对植物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估可以了解不同种质资源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为植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种间杂交检测通过DNA分子标记对杂交种进行鉴定,有助于识别未知物种的亲缘关系,鉴别不明真伪品种,提高品种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种间杂交育种时,可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育种材料进行筛选和区分,加快育种进程。
品种鉴定品种鉴定是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品种检测和鉴定。
品种鉴定结果对植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品种鉴定可以保障育种成果及优良品种的权益,判定抗病性、抗逆性、野外生产性状等目标性状与遗传背景的关系,制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策略。
基因克隆和转基因基因克隆是对植物种质资源进行基因研究的关键技术,它可以揭示植物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理。
基于基因克隆的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开发基因标记,为植物种质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基因资源。
植物保护技术ppt课件

抗性品种选育与推广
抗性品种选育
利用现代育种技术,选育具有抗病虫 性状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 能力。
抗性品种推广
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将 抗性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普及到广大 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 量。
04
生物防治技术与应用
生物防治原理及优势
原理
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引入或培养天敌、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等有益生物,控制有害 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关注社会影响,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认识 和意识。
方法论
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形成
综合防治体系。
成功案例分享与启示
案例一
某地果园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成功控 制害虫数量,提高了水果产量和质量 。
案例二
某农场采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 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 性。
常见病虫害类型及特征
病害类型
包括真菌病、细菌病、病毒病等,常 导致植物叶片黄化、枯萎、畸形等症 状。
虫害类型
主要有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它们 吸食植物汁液,造成植物生长不良、 叶片卷曲、变色等现象。
诊断方法与技巧
80%
观察症状
根据植物受害部位的症状,如变 色、坏死、畸形等,进行初步判 断。
100%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识别病原
通过实验室检测或专业机构鉴定 ,确定病害的病原类型。
80%
调查分析
了解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传播 途径等,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 据。
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症状相似
不同病虫害可能引起相似症状,容易造成混淆。
经验不足
缺乏诊断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准确判断。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二)

植物保护技术课件(二)植物保护技术课件教学内容•植物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常见的植物病害和虫害•植物保护技术的方法和措施•植物保护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教学准备•PowerPoint软件或其他演示工具•讲解稿或笔记•小黑板或白板•图例、图表或模型等辅助教具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熟悉常见的植物病害和虫害的特征和危害•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方法和措施•强调植物保护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性设计说明•本课件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图例和图表等辅助教具来直观、生动地介绍植物保护的相关内容。
•每个章节通过简洁明了的标题进行分隔,便于学生跟随和理解。
•在介绍常见的植物病害和虫害时,结合实际案例,增加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应用能力。
•强调植物保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1.导入植物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概述植物保护的定义和重要性。
2.讲解常见的植物病害和虫害–介绍常见的植物病害和虫害的特征、传播途径和危害等信息,利用图表和图例进行直观展示,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解析。
3.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方法和措施–分别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和措施,强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4.强调植物保护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通过教学引导和案例讲解,重点强调植物保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5.总结和讨论–对整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进行讨论,加深对植物保护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教学的效果,总结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反馈。
•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评估和反思,寻找改进的空间。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提供相应的解答或帮助,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注意:文章内不可出现html字符,也不可出现网址、图片及电话号码等内容。
《植物保护》PPT课件(2024)

深耕细作
深耕可以破坏害虫的越冬场所 ,减少害虫数量;细作可以改 善土壤结构,提高植株的抗病 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和灌 溉,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12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寄 生蜂、捕食螨等,控制
害虫数量。
2024/1/30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 金杆菌、白僵菌等,防
生长。
化学防治
在必要时,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 农药,控制病虫害的蔓延和危害
。
2024/1/30
31
林业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保护策略
营造混交林
通过营造混交林,提高林分多样性,增强林木的抗逆性和抵御病 虫害的能力。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鸟类等自然敌害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化学农药的 使用。
抚育管理
加强抚育管理,及时修枝、间伐,改善林分通风透光条件,提高 林木生长势和抵抗力。
植物检疫的意义
2024/1/30
03
04
05
防止危险性病、虫、杂 草传播蔓延,保护农业 、林业生产安全;
促进农产品贸易,保障 农业可持续发展;
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保 护生物多样性。
17
植物检疫的程序与方法
申报与受理
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构申报,提交相关单证和资料;
2024/1/30
检验与鉴定
植物检疫机构对申报的植物及其产品实施检验,包括现场检 验、实验室检验等;
品质变劣
影响植物产品的口感、色泽和 营养价值。
生态失衡
破坏生态平衡,引发其他生物 的连锁反应。
2024/1/30
10
03
植物病虫害防治技
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 分子生态学从基因水平上研究生物之间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关系,对于掌握害虫的种群迁移和扩散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防 治对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 目前,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中主要用于: • 进行个体遗传标记,以鉴别亲缘关系并研究生殖策略; • 研究种群间迁移扩散关系; • 研究种群内遗传变异程度和种群遗传分化程度; • 进行天敌昆虫品系标识和鉴定,以及进行害虫生物型鉴别。 • Roehrdanz等(1993)用RAPD技术标识了不同地理起源的北美瓢虫—
• 研究昆虫抗药性机理,解决抗性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工具。通过近年来
在分子水平对抗性基因的许多研究,目前对抗性机理的分子基础已 逐渐有所了解。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例子:
• 芮昌辉等(1996)利用RAPD技术分析了棉铃虫对三氟氯氰菊酯抗性 的遗传方式,通过筛选出的3个随机引物在R和S两亲本之间共扩增 出47条DNA带,其中差异带达27条;初步筛选出与抗三氟氯氰菊酯有 关的RAPD分子标记3个,即OKG4-1300、OPG6-1450、OPG8-535它 们能同时出现于R亲本和正反交F1代中,而在S亲本中不出现,与抗 药性遗传方式的测定结果一致,证明了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 从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应用技术到效能评价都已利用了分子生 物学手段,最突出的是重组病毒和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修饰微生物杀 虫剂的研究,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生物农药固有活性和克服不 利的环境因子、扩展寄主范围的研究等。
例子:
• 采用质粒修饰与交换技术开发的新型Bt杀虫剂Foil、Condor和 Cutlass;利用基因体外重组技术开发的新型Bt杀虫剂RavenOF和 CrymaxWDG。
目录:
• 1、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害虫抗药性的研究 • 2、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良微生物杀虫剂 • 3、利用分子生物学研制转基因抗虫作物 • 4、分子生物学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 5、分子生物学在昆虫分类鉴定的应用 • 6、分子生物学对植物病毒的鉴定与分类
1、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害虫抗药性的研 究
• Raymond(1991)用此技术研究了库蚊(Culexpipiens)对有效磷农药抗 性产生和扩散的机制,证明导致库蚊抗性产生的酯酶B2基因的扩散 具有单一起源,并通过迁飞扩散到不同地区。
2、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良微生物杀虫 剂
•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为菌株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开发 新的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现已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一代杀虫 防病重组微生物的研究开发已取得显著的进展。
• 利用基因转移与生物微囊技术开发的杀虫荧光假单胞菌菌剂MVP、 M-Trak和M-Peril等。
3、利用分子生物学研制转基因抗虫作物
•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的转基因抗虫植物是生物学技术在害虫 防治中应用最成功的例子。
• 国内外已有很多实验室把Bt毒蛋白基因、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 等分别导入烟草、番茄、马铃薯、玉米、芥菜、水稻等分类
• 其中应用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酸杂交、P C R、序列分 析、指纹图谱及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
——蚜虫天敌,为正确地引进天敌,控制蚜虫为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用,同时指出RAPD技术可用于区分关系近缘的天敌昆虫,在利用天 敌控制害虫方面有着巨大的经济意义。
5、分子生物学在昆虫分类鉴定的应用
• 应用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RFLP技术、 RAPD技术,SSCP和DSCP技术、DNA条形码。
分子生物学在植物保护的 应用
•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高新技术,对于提升植物保护 学科的水平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 本PPT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害虫抗药性的研究,改良微生物杀 虫剂,研制转基因抗虫作物及其在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昆虫分 类鉴定,植物病毒鉴定和分类6个方面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