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发热的治疗

合集下载

夏秋母猪产后热防治

夏秋母猪产后热防治

补充营养物质
提供均衡的饲料
确保饲料中营养物质全面、均衡,以满足母猪的生产需求。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增强免疫力
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提高母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 险。
05
治疗方案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通过降低体表温度来达到 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可以将冰块或 凉水浸泡的毛巾敷在母猪的腹部和乳 房部位,以降低体表温度,缓解热应 激。
夏秋母猪产后热防治
2023-11-12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发病原因 • 临床症状 • 防治措施 • 治疗方案 • 预防建议
01
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夏秋母猪产后热是指母猪在产后的高温发热症状,通常在分娩后的1-3天内出 现。
症状
母猪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乳房肿胀、乳汁分泌减少等症状 ,严重时可能导致母猪死亡。
02
发病原因
饲养管理不当
01
02
03
饲料保存不当
饲料发生霉变或过期,导 致母猪摄入不良营养,从 而引发 不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 ,导致母猪体质虚弱,容 易感染疾病。
饲养环境恶劣
圈舍通风不良,空气污浊 ,居住环境差,母猪容易 生病。
环境卫生不良
圈舍消毒不彻底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夏秋季节应增加圈舍清洁次数,保持圈舍干燥, 避免母猪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
合理调整饲养密度
根据圈舍面积和环境条件合理安排母猪饲养密度 ,避免过度拥挤。
均衡营养
保证母猪饲料营养全面、均衡,特别是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补充,以增强母猪的免疫力。
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

母猪产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母猪产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母猪产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摘要】母猪产后疾病是养殖中常见的问题,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产后恶露异常症状包括发热、乳房疼痛等,应及时清洁和消毒,避免感染。

乳汁淤积及乳癖可通过按摩、热敷等方法加快恢复。

子宫蓄脓症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避免扩散及影响生殖功能。

产后急性乳房炎需及时排除病因,采取适当的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母猪产后疾病可采取药物治疗、保暖,保持干燥等综合措施。

母猪产后健康对于繁殖产后能力、猪仔成活率等都至关重要,养殖户应及时观察母猪的身体状况,确保产后健康。

有效的治疗和综合管理可以降低母猪产后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母猪、产后疾病、恶露异常、乳汁淤积、乳癖、子宫蓄脓症、急性乳房炎、治疗方法、健康保持、预防措施1. 引言1.1 母猪产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母猪在产后期间容易出现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不仅会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还会导致母猪健康状况恶化。

了解母猪产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恶露异常症状是母猪产后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恶露不畅、颜色异常等,处理方法包括清洁分娩室、补充搀料等。

乳汁淤积及乳癖是另一个常见问题,需要及时按摩、热敷等来缓解症状。

子宫蓄脓症是一种严重的产后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产后急性乳房炎则需要注射抗生素等药物来控制病情。

治疗母猪产后疾病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做好产后检查,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保持母猪的健康是确保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

只有确保母猪在产后期间健康,才能保证后续的繁殖工作顺利进行。

母猪产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为母猪的健康保驾护航。

2. 正文2.1 产后恶露异常症状及处理产后恶露是指母猪产后阴道内流出的含有血液、残余胎盘等物质的液体,属于正常的产后生理现象。

有时候母猪的产后恶露会出现异常情况,表现为颜色异常、气味异常或者持续时间过长等症状。

以下是常见的产后恶露异常症状及处理方法:1. 颜色异常:正常的产后恶露颜色为淡红色或浅褐色,但如果出现暗红色、黑色或者黄色等异常颜色,可能是由于子宫内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

母猪产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母猪产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母猪产后疾病及其治疗方法母猪是养猪场的重要生产工具,产后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繁殖效率,还会引起经济损失。

常见产后疾病包括产后应激综合征、产后瘫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

本文将就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阐述。

一、产后应激综合征产后应激综合征是母猪因分娩所致应激反应过度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和行为改变的病理状态。

主要症状包括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便秘、乳汁分泌减少等。

病因: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受到生理应激,体内应激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和其他疾病。

治疗方法:提高猪舍环境卫生,保持牲畜舒适。

饲喂富含营养的饲料,增加猪的免疫力。

同时,可采用给予抗生素和抗炎药物,以及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药物缓解症状。

二、产后瘫痪产后瘫痪是母猪在分娩后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瘫痪现象,使得母猪无法正常行动,进食和排泄等生理功能都受到影响。

病因:产后瘫痪的病因多种多样,常常由于长时间躺卧、孕期饮水过少、粗饲料过多或者环境温度过低等原因引起。

治疗方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强养护,给予营养丰富的饲料,镇痛等药物治疗以及针灸等物理治疗方案都可以选择。

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是母猪在分娩后由子宫的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主要症状为高烧、食欲不振、流脓等。

病因:母猪在分娩后生殖道易受感染,而且由于子宫内细菌易繁殖,常常导致子宫内膜炎。

治疗方法:病情严重的,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将受感染的细胞彻底切除,然后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进行抗炎治疗。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预防发生疾病发生。

四、乳房炎乳房炎是母猪在哺乳期由于乳腺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表现为乳房肿胀、发热、乳汁发黄、异味等症状。

病因:乳腺组织易遭细菌感染,而泌乳时未经杀菌,常常引起乳房炎。

治疗方法: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及时换乳器和处理奶头以防止细菌感染。

通过温暖和按摩等物理方法促进牛奶的流出,以降低乳房肿胀。

同时,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以加快炎症的消退。

母猪产后热发病特点及防治

母猪产后热发病特点及防治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62 ·2021.120 引言母猪产后热典型症状是高热、采食量逐渐下降。

产后热发生后,会对母猪泌乳能力和生殖能力产生严重影响,造成泌乳能力下降,乳汁品质降低。

轻者会造成母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停止生长发育,成为僵猪,使养殖场淘汰率显著升高。

严重的会造成腹泻症状,诊断不及时很容易引发批量死亡。

考虑到母猪产后热的危害性,需要掌握该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并进行认真细致的诊断,明确具体病原,然后采取对症有效措施防控,降低养殖成本支出,也能保证仔猪吃上初乳、吃足初乳,有利于仔猪健康生长。

1 发病特点母猪产后热疾病是指母猪在生产1~3 d 内,体温突然升高,不能正常采食,精神状态逐渐变差的一种疾病。

出现临床症状后,患病猪的体温迅速升高到41 ℃,高热不退,有时升高到42 ℃,采食欲望显著下降,精神萎靡不振,乳汁分泌量显著下降,乳汁品质变差,甚至会停止泌乳,造成哺乳仔猪无法获得充足的优质乳汁,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引发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造成繁殖母猪和哺乳仔猪死亡率升高。

近年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发展过程中,母猪产后热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总体发病率在10%左右。

从发病季节方向,夏季产后热发病率要高于冬季。

依据繁殖母猪生产后产后热的具体症状可以将其划分为子宫炎型、乳房型、便秘型及混合型4种类型。

这4种类型的统一发病特点是体温显著升高,精神状态变差,不能正常呼吸,泌乳能力下降,母猪身体逐渐消瘦,排出粪便干硬,尿液呈现赤黄色。

母猪产后热疾病多是因为圈舍和用具卫生较差,污染物较多,应激因素较多,母猪在生产过程中产道受到病原菌的严重污染,继发感染出现炎症病变。

中医学认为母猪分娩后气血虚亏。

正气不足。

母猪在盛夏季节分别是由于外界气候炎热,母猪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燥热之邪趁机侵入机体与内热相互作用,造成患病猪体温升高,高热不退,最后伤及消化,胃阴不足,大小便不通,热毒郁结在乳房组织中,最终造成乳房胀痛。

母猪产后热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母猪产后热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0年第2期 吉林畜牧兽医19·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母猪产后热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措施尹显彬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镇畜牧兽医站,吉林长春 1305151 母猪产后热的发病特点母猪的产后热是指母猪在生产1~3 d 之后出现的以高热、不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在发病期间,母猪的体温升高到41 ℃左右,而且食欲也会大大减少,甚至萎靡不振,导致乳液的分泌量下降,最终造成仔猪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严重时还会出现腹泻的现象,从而导致母猪和仔猪的死亡。

近几年来,母猪产后热的病例越来越多,从当地的发病情况来看,其发病率大约在10%左右,一般夏天的产后热发病率会相较冬天来说提高很多。

依据母猪在病情复发时所出现的状况和特征,可以将母猪产后热的症状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子宫炎型、乳房炎型、便秘型以及混合型,这四种类型最统一的发病特点就是体温升高到42 ℃左右,精神状态不佳,会有抑郁的现象,食欲断绝,呼吸不畅甚至会比较急促,仔猪日渐消瘦,母猪大便出现干燥症状,尿液色黄量微。

2 母猪产后热的症状及防治措施2.1 子宫炎型产后热子宫炎型产后热其主要发病特点发生在母猪产仔48 h 之后,母猪的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也会大大下降,分泌乳液的量减少且所分泌的乳汁相对较稀薄,阴道中也会排出类似白色豆腐渣样的脓性分泌物,在母猪侧向俯卧时会像水滴一样往下流。

对母猪产后热的治疗原则是对症下药,对于子宫炎型的产后热最先应该注射安痛定注射液20 mL 左右,或者肌肉注射盐酸地塞米松磷酸钾10 mL,坚持3 d,每天注射2次;另外进行阿奇霉素、氟苯尼考混悬注射液,根据母猪重量的不同进行不同量的注射,一般来说注射0.1 mL/kg,在注射完24 h 之后再追加一次用药。

2.2 乳房炎型产后热乳房炎型产后热是发生在产仔36 h 后,这时患病母猪的食欲和精神都不佳,母猪的母性大大下降,而且还会将自己整个身体俯卧到地上,用小腹压着乳头,不让仔猪吮吸乳头。

怎样防治母猪产后热

怎样防治母猪产后热

2 3 治 疗 体 会 .
项目
蛋 白 质

检 查结 果
1 4 0 8
项目
硝 酸 盐
检查结果

检 查结 果

o H
白 细 胞
红 细 胞
65 .

一 -
酮体
胆 红 素
尿 胆 元



葡 萄 糖
以后 持续 I周 使 用 肾 脏 处 方 粮 及 保 ’ 物 。一 周 后 电 肾药 话回访, 该猫 体 况 良好 . 欲 、 尿 等 恢 复 正 常 。 食 排
l 流 行 特 点
该 病 一年 四季 均 可 发 生 . 以炎 热 的 夏 季 和 寒 冷 的冬 天 但 多发 ,经产 母 猪 较初 产 母 猪 发 生 率 高 . 产 母 猪 常 常 以 子宫 经 炎、 房炎混合感染 , 分 老龄母猪高 热 , 有严重感 染 . 乳 部 患 经 治疗 , 亡率 较 低 , 淘 汰率 较 高 。发 生 产 后严 重感 染 的 . 死 但 往 往在 产 前 2 ~3d减 食或 不 食 。 现 奶 头 红 肿 时 , 示 产 后 发 出 预
(0 c ( > 0 Ⅺ 0 0 (" c峙 c0 c c ,c . c - 。 0
表 5 血 清生 化 检 查 结 果
项目
§ 转氧酶 碱性磷醴酶
站景
2 50 3 00
参考值
1 ~6 L 0 40U/ :2 7 8U 【 、3 J
项目 结果
病重 . 疗 难 度 大 。 治
3 3 子宫 炎 。用 催 产 素 4 u 皮 下 注 射 . . 0I 同时 静 注 l %磺 0 胺 嘧 啶 钠 2 0 ml1次 / , 0 , [ 连用 2 。 { ~3d

夏秋母猪产后热的防治

夏秋母猪产后热的防治

腹泻
部分母猪在产后可能出现腹泻症状,大便稀溏,次数增 多。
乳房炎与产道炎症
乳房炎
母猪产后的乳房炎发病率较高,乳房红肿 、发热、疼痛,乳汁排出不畅。
产道炎症
母猪产后可能出现产道炎症,表现为阴道 分泌物增多、有异味。
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验室诊断
通过采集病猪的血液、尿液、乳汁等样品进行实验室 检查,以确诊疾病。
对未来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研究方向
未来对于夏秋母猪产后热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针对新型病原菌的认知和防治方法,以及如何提高母猪的抵抗力, 减少病原菌的感染。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对于夏秋母猪产后热的治疗和预防也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例如,可以利 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母猪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同时,也可 以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编辑等方法,对母猪的基因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其抵抗力和适应性。
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导致产道损伤或感染,进而引发产后热。
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
01
02
03
饲养密度过高
饲养密度过高可能导致空 气流通不畅,增加母猪感 染病原菌的机会,从而引 发产后热。
卫生条件差
卫生条件差可能导致病原 菌滋生,增加母猪感染的 机会,进而引发产后热。
应激因素
如运输、环境变化等应激 因素可能导致母猪免疫力 下降,从而容易感染病原 菌,引发产后热。
03
临床症状与诊断
发热与精神不振
发热
母猪在产后出现高热,体温升高至39.5℃ 以上,甚至可高达41℃。
VS
精神不振
母猪表现出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等 症状。
食欲减退与呕吐
要点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热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猪产后热

2017年第4期(总第197期)母猪产后热又名产褥热,多发生于母猪产仔后1~3日内,亦有产仔后1周内发病者,以厌食、乳房炎、高热为主要症状。

及时用药可治愈,但母猪一旦患过该病后在下次产仔后常易再发病,且由于该病易造成母猪产奶量急剧下降,母病及子,母猪一旦发生该病会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仔猪死亡,给养猪户带来较重损失。

1流行特点猪产后热发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中都有可能发生,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冬季和夏季,常由于防寒降温措施不到位,发病较多。

在发病猪群中,二胎以上的母猪比第一次生产的母猪有着比较高的患病率,相比较于冬天和夏天来说,夏天是患病率最高的季节。

经产母猪发病率比较高,有产后热发病史的再次分娩很容易发病,而且经产母猪发病后还很容易继发乳房炎,给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年龄较大的母猪,感染后死亡率虽低,但由于繁殖性能受到影响,淘汰率很高。

2发病原因2.1环境因素是导致母猪产后热的主要因素,如圈舍透风、采光、天气、消毒等,这些环境因素会使得病原体更容易侵害到母猪的体内,导致患病的几率增加。

2.2母猪体质因素致病,母猪分娩后多气耗血损,正气不支,极易外感六淫,如盛夏燥热之邪乘虚入侵,与内热搏结而呈现体温升高,皮温不整气血营卫俱虚,热毒蕴积机体并伤及脾胃,继而烁血伤津,口鼻乏泽则阴亏,胃阴不足则不食,枢机不利则大小便不通,热毒郁结则乳络气机不畅,故乳房红肿热痛。

2.3在母猪生产的过程中,胎儿体型过大,在生产中造成产道损伤、胎衣不下等产科疾病,引起细菌的感染导致母猪患病。

3临床症状母猪发病1-2d 后,体温升高可达41℃,呼吸急促,畏寒颤栗;几乎不食、粪便呈球形,较硬;拒绝仔猪哺乳,乳房呈红色,触诊乳房肿胀;阴道有臭味、脓性分泌物流出;环视猪舍,发现粪便较多,母猪自由活动空间较小,无取暖设施。

4治疗措施 4.1中药治疗4.1.1血虚发热型母猪低热不退,贪饮,盗汗,舌质淡红,苔薄,脉细数无力。

治疗原则为补益气血,养阴清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猪产后发热的治疗
母猪产后热
母猪产后1-3天内,由产道或子宫细菌感染而引起体温过高。

轻则低烧,精神尚好;重则体温41℃以上,精神沉郁,不食,卧地不起,寒战,阴道中有脓性分泌物流出。

在治疗上可用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杀菌、消炎、退烧;用脑垂体后叶激素促子宫收缩,排出子宫内容物。

也可结合中药方治疗。

五、母猪产后瘫痪:本病是母猪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急性、神经障碍性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

(一)、病因:病因目前尚不太清楚。

一般认为是由于血糖、血钙骤然减少,产后血压降低等原因,致使大脑皮层发生机能性障碍。

也可能是饲料的钙磷比例失调造成的。

(二)、症状:精神萎靡,一切反射变弱,甚至消失。

食欲显著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且少,以后停止排粪尿。

站立困难或不能站立,或呈昏睡状态。

乳汁很少或无乳。

有时病猪伏卧,不让仔猪吃奶。

(三)、治疗:
1、用硫酸钠或硫酸镁缓泻剂或温肥皂水灌肠,清除直肠内蓄粪;同时静注10%葡萄糖酸钙50-150ml。

2、用草把或粗布磨擦病猪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机能的恢复。

3、增垫褥草,经常翻动病猪,防止发生褥疮。

4、对仔猪寄养或喂人工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