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4章

合集下载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讲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第三节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中国共产党促成国共合作的努力:(1)西湖会议: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

会议决定在孙中山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以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中共三大(识记1)(按选择理解)1923年6月,三大在广州召开。

会议内容: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强调,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中共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国民党方面: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政府、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于1923年元旦发表《中国国民党宣言》,强调革命必须依靠民众,表明他实现了从依靠地方军阀到依靠广大民众的转变。

1月26日,孙中山同苏俄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宣言》,正式确立联俄政策。

孙中山还吸收共产党人参与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3.国民党一大(识记2)及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形式(领会1)(按简答题理解)●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 以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灵魂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2)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D5.D6.C7.B8.A9.B 10.B11.B 12.C 13.A 14.C 15.C16.D 17.A 18.A 19.D 20.B21.B 22.C 23. A 24.D 25.D26.D 27.B 28.A 29.D 30.B31.C 32.C 33.D 34.D 35.A36.B 37.A 38.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AD4.CD5.ACD6.ABD7.ABCD8.ABCD9.ABC 10.ABCD11.A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CD16.BCD 17.ABC三、简答题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

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

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

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

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四章

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2)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不可避免会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上存在弱点: 在思想认识上: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 性。
在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偏向。
(3)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对西 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怀疑的原因:
1.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向外国学习的过程经 历了三个阶段:
(3)辛亥革命既成功有失败,中国先进分子 从制度层面推进到文化层面——观念形态的革命: 文化→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 所以从路径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步为科技进步, 第二部由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 第三步科技进步加政治改革加思想解放。
军阀势力的异常的特点:
一是在军阀手里本是国家统治工具的 武装,军队变成了私有之物; 二是私有的武装、军队又分割地方, 形成了私有的地盘,没有无军队的和地盘 的军阀。因此,军阀统治的实质是实力之 下的武制,它比寻常的封建统治更带有动 乱性和黑暗性。
2.中国的出路是什么?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 须根本改造国民性。因为‚我们多 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 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 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 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
3.对五四运动的评价
第一、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 生、工人和广大市民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 运动,不仅规模之大遍及全国,而且斗争方式 是崭新的。 第二、在五四运动中,爱国的青年学生起 到了先锋作用。 第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4.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二讲

毛泽东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 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 马克思主义者了。”
第三种: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代表人物:董必武、吴玉章等 )
他们是在学习十月革命成功的经验、总结辛亥革命 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并走向马克思主义的。 吴玉章就说过:历次斗争的失败,驱使他对中国革命 的道路问题进行新的思考。他回忆说:“通过十月革命 和五四运动的教育,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 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 纪元,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打开了世界资本主义的一个缺口,证 明了资本主义不是永世长存的,从而给世界人民 展现了一种新的新的希望和前景。它对中国的影 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原因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的 先进分子的转向(从西方转向东方、从欧美转向俄国、从资 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1949年写了一段这样的论述:“十月革命一声 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 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 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 这就是结论。” 当时的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持某种怀疑态度了(教材100页)
关于党的成立意义——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自学)
1、制定中国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2、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第一次工运) 3、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思考题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当今坚持马克 思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库第四章

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库第四章

第四章一、判断题1. 北洋军阀的建立者是袁世凯。

(是)2.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是中央政权。

(非)3.新文化运动始于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非)4.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提出者是胡适。

(非)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之一“德先生”指的是民主。

(是)6.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全盘反对传统文化的斗士。

(非)7.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

(是)8.十月革命是推动中国先进人士在思想上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关键因素。

(是)9.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非)10.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是)11.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是)13.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

(是)14.中共一大于1921年7月1日在上海召开。

(非)15.中共一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非)16.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采用了群众路线的斗争方法。

(非)17.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的合作方式是党外合作。

(是)18.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非)19.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是)20.中国国民党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非)二、单选题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 )A、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D、陈独秀成为北大文科学长2.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 B )A、陈独秀B、胡适C、鲁迅D、刘半农3.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是(C)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A、民主与科学B、提供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自强求富5. 下列观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的是( B)A、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B、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应该否定C、“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 D、封建礼教是“吃人的礼教”,其流毒“不减于洪水猛兽”6.中国人是从(D )后开始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四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四
⊙提倡新文学,倡导白话文,可以注入新的
内容和新的精神。
(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由于领导者们的世界观属于资产阶 级的范畴,还不懂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认识世界,“五四” 前的新文化运动有着严重的缺陷。
⊙只局限于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之中,没有同广大工
农群众相结合,减低了这场运动的实际效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 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 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 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1949)
DEMOCRACY--民主 SCIENCE--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 期
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 旧文学 性 质
分期标准:十月革命 后 期
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 主义(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 的胜利》)
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后期: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 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 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 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 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 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 新文艺。
——鲁迅《拿来主义》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本 主义的方案产生了怀疑了呢?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 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的黑暗,热切的向青年提出6点希望,号召青年们 向腐朽的封建意识进行斗争。
② 代 表 人 物
李大钊1916年间回国,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和 《今》等文,激励进步青年不断改造自已,追求进步,顽强战 斗,冲决历史上的一切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催促青春 中国的诞生。 他热情洋溢地号召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 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以后,他又发表《孔子与宪法》、 《自然的伦理与孔子》等文,有力地回击尊孔复古逆流。

第四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四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四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 )。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2. 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B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3.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C )。

A.脱离广大人民群众B.一定程度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D.没有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4.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D )。

A.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5. 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C )。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建立、五四运动6. 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C )。

A.废除“二十一条” B.还我青岛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7. 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B )。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C.五卅运动时期 D.一二·九运动时期8.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张国焘 D.毛泽东9.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B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辛亥革命10. 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到第四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到第四章总结)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军事侵略1840年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中法新约》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归英属香港境内”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81年《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定议定书共割去7万平方公里领土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后由中国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向英国索赔2100万元,广州赎城费600万元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中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1895年中国向日本赔偿23150万两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各国赔款总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共计9.82亿两,还有各地赔款2000万两。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5口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又开放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改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为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1860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陆路方面,开放伊犁和尔为商。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一)
1.识记:
(1)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笼罩着中国大地。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利用封建专制思想禁锢民众的头脑,尊孔的复古逆流甚嚣尘上,一部分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开始从思想文化方面反思辛亥革命,认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一个彻底的思想文化革命。

在这种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五四运动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2.领会:
(1)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1) 给予中国人民“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 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推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 以十月革命胜利的实施昭示这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4) 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2)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1) 发生在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 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3) 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二)
1.识记:
(1)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在李大钊等的影响和当时形式的推动下,一批爱国的进步青年逐步划清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成为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人物。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

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

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推动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最早组织——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

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寿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

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天平、谭值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此外,在日本、法国也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3)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寿、李达三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中共二大
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9个决议案。

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党的二大宣言通过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基本功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党的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提出了“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发的任务;强调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

(群众路线的方法)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领会:
(1)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1) 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则和正确方向。

2) 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注意的理论。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在当时还没有明确提出这个命题。

3) 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李大钊主张知识分子要忠于民众、作民众的先驱,要到民间去,向农村去。

(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
工人运动方面: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

在各地党组织和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宣传、组织和领导下,中国工人运动掀起第一个高潮。

这次高潮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持续13各月,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87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

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为要求增加工资举行罢工。

1922年9月,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安源路矿1.7万工人举行大罢工。

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工人为成立总工会举行了总同盟罢工。

2月7日,北京政府调动军警镇压罢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后,各地的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部遭封闭,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农门运动方面: 1921年9月,沈定一等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开展反抗地主压迫与剥削的斗争。

1922年6月,彭湃在家乡广东省海丰县从事农民运动。

1923年1月,海丰县总农会正式成立,彭湃任会长,会员达10万人。

农民组织农民开始减租运动,同土豪劣绅进行斗争。

1923年3月,毛泽东在主持湘区区委工作时,注重开展农民运动,参加农会的会员达10万余人。

这种新式的农会和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是不曾有过的。

(三)
(1)中共三大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

中国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宣言对三民主义做了新的阐释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北伐战争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遣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北伐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北洋军阀。

(4)中共四大
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

四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

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要求。

2.领会: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
证治基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组织形式:按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的条件下,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以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国民革命的兴起
国共合作的形成实现了革命力量的大联合,以广州为中心、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迅速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