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合集5篇)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合集5篇)第一篇:《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附篇目: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五、阅读下列材料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 请回答:(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六、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C)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1.下列关于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还在于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C.埃德加·斯诺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西行漫记》)D.1936年,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2.请写出《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中最喜欢(敬佩)的红军,并简要说说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
最喜欢(敬佩)的红军:这个人物带给你的启示、感受:1.D 2。
略3.名著阅读。
(4 分)材料1 他是在红色区城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一一胡愈之材料2 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这些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一本书。
(1)材料中的“他”是谁? (2 分)(2 )“他”写成的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 曾易名叫什么? (2 分)3.略4.名著阅读。
4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________(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和考察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的真实情况。
①埃德加·斯诺②纪实③西北革命根据地④共产党和红军5.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含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及练习题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红星在西方语境中指下层民众参加的,造旧世界反的民主革命,《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一、选择题1.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D )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
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D)1936A、51周年B、61周年C、71周年D、81周年4.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强化突破卷(部编版原卷版)

《红星照耀中国》强化突破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6分)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A.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B.这部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
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西方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
C.在陕北,埃德加·斯诺采访的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除毛泽东外,还有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刘志丹、徐海东等。
D.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西安事变。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6分)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斯诺在陕北生活了4个月,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邓发、徐海东等中共高层领导,采访了广大官兵,亲身体会了苏区老百姓拥护中国共产党、军民团结一致抗日的蓬勃气象。
C.第二次见他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
文段中“他”是毛泽东。
D.苏维埃政府的“四巨头”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
3.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6分)A.在“大渡河英雄”这一节中,林彪在彝族的总首领面前同他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他们两人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B.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起绰号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是向季邦。
C.斯诺在红军剧团看第二个节目是《丰收舞》,由剧社的十几个女孩子优美地演出。
初二年上册《红星照耀中国》题目集锦

示例一: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是因为作者用纪实手法忠实地描绘了中国红色区域的真实情况。(3分)例如,作者深入根据地,经过大量访谈,客观记录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人们了解了他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3分)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红小鬼”)
摘录中,“喜欢”一词写出了红军的魅力。请结合你对《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说说这种魅力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示例:①红军有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如周恩来对民族解放事业矢志不渝,鞠躬尽瘁,北伐时去上海准备起义的他毫无经验,唯一的武器是他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他义无反顾。②红军能为人民谋幸福,如红军在苏区实行土改,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赋予人民以权利和自由,让苏区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③红军有高尚的精神品质,如毛泽东质朴纯真、真诚;朱德沉默谦虚、爱护下属;彭德怀乐观爽朗、吃苦耐劳等。(答出两点即可)
3.请你结合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收获和体会,总结阅读纪实作品的读书方法,传授给学校文学社的其他同学。(6分)
示例:①通过阅读序言,浏览目录,跳读正文,迅速获得对作品整体印象;②边读边注意做摘记、写提要,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线索等;③抓住作者记录事实过程中穿插的分析和评论,体会和辨别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④从作品中获得启发,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答出三点即可)
初二年上册《红星照耀中国》题目集锦
1、有人说:“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请你从《红星照耀中国》的人物中任选一位,并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八上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练习参考答案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2.时间3.朱德4.江西瑞金5.重新分配土地6.西安事变7.敌疲我打8.中国工农红军9.鲁迅宋庆龄10.根据斯诺的采访路线,补全下图。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解析】“作品态度不褒不贬”表述有误,作品含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2.(×)【解析】该作品没有体现“及时性”。
3.(√)4.(×)【解析】“鄂豫皖根据地”表述有误,应该是“西北根据地”。
5.(×)【解析】“红色窑工”是徐海东,“教育委员”是徐特立。
6.(√)7.(×)【解析】这些都是朱德的经历。
8.(×)【解析】红军的大部分是青年农民和工人,只有极少部分是商人。
9.(×)【解析】表述夸大,《红星照耀中国》主要记述作者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虽然第1次向世界介绍了长征,但并没有“全方位记录”。
10.(√)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D2.A【解答】根据原著“我们在黎明之前离开西安府,那一度是“金城汤池”的高大木头城门在我们的军事通行证魔力前面霍地打了开来,拖着门上的链条铛铛作响。
在熹微的晨光中,军用大卡车隆隆驶过飞机场,当时每天都有飞机从那个机场起飞,到红军防线上空去侦察和轰炸。
”可知,“红色的大门”是指“红军与国民党的分界线”。
3.A【解析】A选项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B选项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C选项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胜利分别发生在1937年和1938年;D选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生在1936年12月。
4.B【解答】ACD.正确。
B.有误,作者这样评价周恩来:“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语文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选择题

语文八年级上册红星照耀中国选择题《红星照耀中国》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展示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和兴旺发达的面貌。
下面我们来逐段分析相关选择题。
第一部分:绪论1. 2019年10月1日,我们庆祝的是()的岁月。
A.新中国成立70周年。
B.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C.辛亥革命109周年。
D.南京大屠杀81周年。
答案:A2.阅读全文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通过()等进行叙述。
A.历史事件B.历史背景C.文化发展D.历史人物答案:A第二部分:新中国的诞生1. 《歌唱祖国》这首诗表达了()。
A.热爱祖国,爱国主义情感。
B.激情澎湃,自豪感。
C.讴歌新中国,国家自豪感。
D.歌颂祖国美好景色。
答案:A2.红星照耀中国,是()的象征。
A.光明与希望B.困难与挫折C.国家统一D.共产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A第三部分:新中国的国土和政权安定1. “我们的手创造了新中国。
”这句话表达了()。
A.中国人民团结一心、集体努力、为国家繁荣和发展做出的贡献。
B.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统一不懈努力。
C.新中国在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和变化。
D.新中国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答案:A2. “苦难与幸福同伴。
”这句话意味着()。
A.新中国经历了痛苦和幸福的矛盾过程。
B.新中国的幸福来之不易,需要付出努力。
C.新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困难和挫折。
D.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坚持和奋斗。
答案:A第四部分: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1. “我们生长在和平幸福的国度。
”这句话说明()。
A.新中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争和灾难。
C.中国社会在建设中人民幸福生活。
D.中国人民在和平中感受到了幸福。
答案:A2. “少年们啊,挺起你们的腰吧!”这句话表明()。
A.新中国的发展需要年轻人的努力。
B.年轻人应该为国家贡献力量。
C.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
D.年轻人应该充满自信和斗志。
答案:A第五部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1. “我们的国家独立自主。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复习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题复习《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书中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红星照耀中国》特指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有明显的赞誉意味。
红星照耀中国主要人物分析姓名出身外貌(原文)性格毛泽东出身农民,父亲原是一个贫农,克勤克俭,后来渐渐富裕起来。
父亲管教严格,母亲是个心地善良的妇女。
为人慷慨厚道,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可怜穷人。
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
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他是一个生活简朴;刻苦努力,精明博学;勇于反抗,勇敢无畏;质朴纯真,真诚老实,平易近人;自尊心极强的人。
周恩来大官僚家庭。
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母亲不同凡俗,是个博览群书的妇女。
他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他是一个温和文雅;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不折不挠;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
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朱德出生于1886年四川仪陇县马鞍场村子里,是穷苦的佃农。
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
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
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
他是一个天性温和、爱护部下、平易近人;爱好广泛;负责,诚实可靠;聪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人。
贺龙他的父亲是哥老会的一个领袖,把名望传给了贺龙,因此贺龙在年轻时就闻名湖南全省。
(宴会上面对枪声面不改色)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星照耀中国》常考题目及答案
一、《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西行漫记)。
二、《红星照耀中国》内容概括:
本书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三、《红星照耀中国》中“红星”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四、《红星照耀中国》共12篇,附篇目: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三篇在保安第四篇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第五篇长征第六篇红星在西北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五、阅读下列材料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
请回答: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
)
(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
(3)“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和平解决。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
六、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C )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七、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C)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八、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
答:第一:毛主席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第二: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第三: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第四: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第五: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九、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
答: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十、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答:过程:在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遭拒绝的情况下, 张学良, 杨虎城两位将军,于 1936 年 12月 12 日,发动" 兵谏" ,在西安拘捕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主张。
中共中央以民族大义为重,派周恩来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合作,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条件,使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十一、
《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对彭德怀印象?
答:(1)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表现了他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
(2)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作者是很欣赏的。
(3)“兔子一般窜了出去”,抢先到达山顶,不仅表现彭德怀身体健康、动作敏捷,还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统率大军的指挥员不失活泼、天真的个性。
十二、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列举四人)
答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十三、“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周恩来)。
十四、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个人的成长轨迹),他是(毛泽东),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周恩来),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八一起义),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中。
十五、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的(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朱作其),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老李),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会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