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造景艺术手法
园林构图中景观艺术表现手法造景

图3-31 蜿蜒的曲径增加了游园的时间和空间
三、实景与虚景
5.地形空间 6.山石空间
图3-32 假山虚实空间的交替变化
三、实景与虚景
(二)其他园林要素虚实空间的塑造 1.光影 2.香气 3.声音 4.云雾
四、框景与夹景
(一)框景
图3-33 利用树木的枝干作为取景框
四、框景与夹景
(二)夹景
图3-34 夹景手法在园林中应用
2.邻借 3.应时而借
图3-40 西湖十景的断桥残雪是典型的因时而借
七、内景与借景
4.仰借 5.俯借 (二)借景手法 1.开辟赏景透视线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 3.借虚景
八、季相造景
图3-41 济南红叶谷彩叶树种的季相造景
★ 实例分析
1.颐和园借西山之景分析
图3-42 颐和园借西山之景
★ 实例分析
项目二
园林构图中景观艺术表现手法
一、主配手法 二、抑景与扬景 三、实景与虚景
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框景与夹景
五、前景与背景 六、漏景与添景
七、内景与借景
八、季相造景 ★ 实例分析
★ 实训
一、主配手法
(一)抬高或降低主景法
图3-28 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塑
一、主配手法
(二)轴线布景法 (三)透景线焦点法 (四)对比法
2.利用洞门框景分析
图3-43 洞门作为取景的画框
★ 实训
一、实训题目 二、实训目的 三、实训区的选择要求 四、资料提供 五、成果要求 六、评分标准
五、前景与背景
图3-35 墙面作为背景衬托前面的树木山石
六、漏景与添景
(一)漏景
图3-36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
六、漏景与添景
中国园林艺术造景手法

中国园林艺术造景手法
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造景手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园林艺术造景手法:
1. 借景法:利用远处的山水景观或其他自然元素作为园林的背景,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景观设计,将远景融入到园林中,形成一种虚实结合、天人合一的美感。
2. 围合法:通过围墙、屏风、廊架等围合结构,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同时起到隔离、保护和营造私密感的作用。
围合法可以使园林空间更具层次感和封闭性。
3. 对景法:通过布置景观元素,使其在园林中形成对称、镜像或呼应的效果。
对景法可以营造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使园林空间更具有秩序感和统一性。
4. 拟景法:通过人工手法模拟自然景观,如人工山石、人工水景等,使其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达到仿真的效果。
拟景法可以创造出一种自然、生动的园林景观,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5. 点景法:在园林中布置一些独立的景点,如亭台、假山、花坛等,
通过点缀的方式增加景观的亮点和趣味性。
点景法可以使园林更具有趣味和变化,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6. 曲径通幽法:通过曲折的路径和环境营造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使人在园林中感受到一种探索和惊喜。
曲径通幽法可以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给人以探险的体验。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园林艺术造景手法,实际上中国园林艺术还有很多其他的手法和技巧,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风格。
在园林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场地条件和设计要求,灵活运用这些手法,创造出美丽、富有意境的园林景观。
园林造景手法

园林造景手法园林造景是一种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由形式组合、植被布置和多种元素的调和组合所构成。
在园林建筑中,造景是给空间带来景观效果的关键因素。
由于它的多样性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园林造景手法在建筑空间装饰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常见的园林造景手法及其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
一、景观建构景观建构是指在园林建筑中使用各种建筑元素,如栏杆、柱子、墙壁等,以及植物、水体、岩石等材料,将其组合起来,创造出各种景观效果。
景观建构分为高低层次建构和静动建构,它们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经常带来令人赞叹的效果。
1、高低层次建构高低层次建构是指通过利用景观中的组成元素,给予垂直空间景观效果,以表现空间层次感。
通常,树木、小桥、喷泉等植物、水体、建筑物及其组合,形成不同层次的景观,以营造自然美感。
2、静动建构静动建构是指通过利用空间中的建筑元素,以及植物、水体等,来表现动态空间景观效果。
它通常是通过行走的过程中,不断变换的景象或形式,表现出一种风景画卷般的空间艺术效果。
二、植物布置植物布置是指将不同的树木、花卉等植物按照一定的空间规划,以及利用形式、位置和植物的色彩等元素,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植物布置的原则是丰富空间的植物景观,使其充满活力。
1、形式布置形式布置是指将植物按照一定的形式和比例,编排出纵横相间的图案。
这种方法可以使单一的植物元素形成富有张力的景观,为空间增添节奏性和美感。
2、水平布置水平布置是指把植物按照一定的水平比例进行编排,使空间有一定的立体感和张力感。
这种布置方法可以使植物的景观更为丰富,增强空间的美感。
三、艺术道具艺术道具是指利用石头、陶瓷、金属器物、雕塑等材料,以及照明设备等,创造出梦幻般的景观效果。
这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现园林景观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1、水景布置水景布置是指利用石头、陶瓷等材料,以及照明设施,创造出景观水池和水流,来凸显空间的美感。
水景布置可以增强景观的富有刺激性感受,为空间点缀出一幅精彩的景观画卷。
园林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

七、借景→1.近借与远借
近借是指借取邻近空间的景物。 例如,苏州拙政园西部原为补园,与拙 政园中部分别为两座园林,补园主人在 假山上建造宜两亭,邻借拙政园中部之 景,一亭尽收两家春色。
七、借景→1.近借与远借
远借是指借取远处的景物。例 如,苏州拙政园远借北寺塔, 北京颐和园远借玉泉山之塔及 西山之景。
五、夹景与对景
夹景是指利用建筑、山石、围墙、树木等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从而突出空间 端部景物的造景手法。夹景可以增加园景的深远感,也可引导游人视线。
六、抑景与扬景
中国传统造园历来有欲扬 先抑的做法,将最好的景 色藏在后面。欲扬先抑的 主要方式是在园林中运用 障景、隔景等手法,引导 游人到达开阔的园林空间, 让游人产生一种“山重水 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的感觉,使园林显得 更有艺术魅力。
七、借景→2.应时而借
应时而借是指利用时间的周期变化,借取一日 或四季之中的佳景。例如,春借红桃绿柳,夏 借荷塘莲香,秋借枫叶菊峥,冬借傲霜飞雪等。
八、点景
我国古代的造园家善于抓住 景物的特点,并结合周围环 境,作出意境深远、诗意浓 厚的题咏,其形式有匾额、 对联、石碑、石刻等。题名、 题咏能够对景观起到画龙点 睛的作用,增加诗情画意之 感,给人以艺术联想,丰富 景观的欣赏内。
园林景观设计
一、主景与配景
园林中必须有主景与配景之分。主景是全园的重点与核心,往往体现园林的 功能与主题,是全园视线集中的焦点。配景是指园林中除主景之外的景物, 主要对主景起衬托作用,是主景的延伸和补充。
一、主景与配景→1.主景升高
主景升高会相对地使视点降低,在仰视主景时,可以简洁明朗的蓝天远山为背景, 使主景的造型、轮廓更加鲜明、突出,如湖北武汉的黄鹤楼。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
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园林造景手法

园林造景手法
1、集中装饰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植物的群落特点放在植物中心处,并紧密结合起来,使景色更加美观,布置成一片绿意盎然,十分漂亮。
2、散布装饰法:就是把植物布置在合适的位置,而不在一块,夹
杂着就散布开来,这样就可以 was randomly scattered on the site to create more scenery.
3、空间雕刻法:就是建筑布置的位置和布局的决策,更加的讲究
位置和形式的安排,来达到改变景象布局的目的。
4、平面装饰法:这种手法将许多相似的植物放到一起,形成视觉
的表面层,模拟绿色的景观氛围来提升空间的整洁度和绿色环境的合
理性,以此来创造出平坦绿油油的景致。
5、全景方法:这种园林造景方法,就是用自然景观来表现其完整
的美景,并将所有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立体的空间,把子景深入
融合在大景中,从而形成给人深刻感受的景象。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园林常见造景手法

园林常见造景手法
园林常见造景手法,是指园林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技巧和手法,可以使园林更加美观、丰富多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造景手法:
1. 草木搭配:通过搭配不同的草木,可以让园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作用。
2. 石材运用:在园林中运用石材可以增加景观层次,美化园林,同时也可以起到防水、防腐等作用。
3. 水景打造:在园林中打造水景,如池塘、喷泉等,可以增加园林的灵动性、生动性,同时也可以起到降温、增湿等作用。
4. 色彩搭配:通过搭配不同的植物颜色,可以增加园林的色彩层次,美化环境,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改善人体健康等作用。
5. 雕塑摆设:在园林中设置雕塑、石像等,可以增加园林的艺术性、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起到美化环境、增加景观层次等作用。
以上是园林常见的造景手法,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手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运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景观造景艺术手法
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创意与工程技艺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艺的丰富多彩。
归纳起来包括主景与配(次)景、抑景与扬景、对景与障景、夹景与框景、前景与背景、俯景与仰景、实景与虚景、内景与借景、季相造景等。
1.主景与配景(次景)
造园必须有主景区和配(次)景区。
堆山有主、次、宾、配,园林景观建筑要主次分明,植物配植也要主体树和次要树种搭配,处理好主次关系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体量加大或增多,视线交点、动势集中、轴线对应、色彩突出、占据重心等。
配景对主景起陪衬作用,不能喧宾夺主,在园林景观中是主景的延伸和补充。
2.抑景与扬景
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做法。
在入口区段设障景、对景和隔景,引导游人通过封闭、半封闭、开敞相间、明暗交替的空间转折,再通过透景引导,终于豁然开朗,到达开阔景园空间,如苏州留园。
也可利用建筑、地形、植物、假山台地在入口区设隔景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逐渐放开,到达开敞空间,如北京颐和园人口区。
3.实景与虚景
园林景观或建筑景观往往通过空间围合状况、视面虚实程度形成人们观赏视觉清晰与模糊,并通过虚实对比、虚实交替、虚实过渡创造丰富的视觉感受。
如,无门窗的建筑和围墙为实,门窗较多或开敞的亭廊为虚;植物群落密集为实,疏林草地为虚;山崖为实,流水为虚;喷泉中水柱为实,喷雾为虚;园中山峦为实,林木为虚;青天观景为实,烟雾中观景为虚,即朦胧美、烟景美,所以虚实乃相对而言。
如,北京北海有“烟云尽志”景点,承德避暑山庄有“烟雨楼”,都设在水雾烟云之中,是朦胧美的创造。
4.夹景与框景
在人的观景视线前,设障碍左右夹峙为夹景,四方围框为框景。
常利用山石峡谷、林木树干、门窗洞口等限定视景点和赏景范围,从而达到深远层次的美感,也是在大环境中摘取局部景点加以观赏的手法。
5.前景与背景
任何园林景观空间都是由多种景观要素组成的,为了突出表现某种景物,常把主景适当集中,并在其背后或周围利用建筑墙面、山石、林丛或者草地、水面、天空等作为背景,用色彩、体量、质地、虚实等因素衬托主景、突出景观效果。
在流动的连续空间中表现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则可以产生明确的景观转换效果。
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绿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衬景;而古铜色雕塑则采用天空与白色建筑墙面作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为背景;一片红叶林用灰色近山和蓝紫色远山作为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现前景的手法。
在实践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离多层次的,但都不能喧宾夺主,这些处于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称为添景。
6.俯景与仰景
园林景观利用改变地形建筑高低的方法,改变游人视点的位置,必然出现各种仰视或俯视视觉效果。
如,创造峡谷迫使游人仰视山崖而得到高耸感,创造制高点给人的俯视机会则产生凌空感,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和大中见小的视觉效果。
7.内景与借景
园林景观空间或建筑以内部观赏为主的称内景,作为外部观赏为主的为外景。
如,亭桥跨水,既是游人驻足休息处,又是外部观赏点,起到内、外景观的双重作用。
园林景观具有一定范围,造景必有一定限度。
造园家充分意识到景观之不足,于是创造条件,有意识地把游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猎取景观信息,借外景来丰富赏景内容。
如,北京
颐和园,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尽收眼底;无锡寄畅园远借龙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园地。
故借景法则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景观效果。
8.季相造景
利用四季变化创造四时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用花表现季相变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树有春柳、夏槐、秋枫、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笋、夏用湖石、秋用黄石、冬用宣石(英石)。
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闻莺、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南京四季郊游,春游梅花山、夏游清凉山、秋游栖霞山、冬游覆舟山。
用大环境造景名的有杏花邮、消夏湾、红叶岑、松柏坡等。
其他造景手法还有烟景、分景、隔景、引景与导景等。
-
本文转自:园林吧/guihua/5228.html
陡的坡地常常无法修剪,通常也难以作为花园养护。
尽管某些根系强健的植物能在陡坡上生长,但大多数植物需要有石头i梯地或其他设施护坡以及阻挡或导琉雨水时才能生存,因为段有限制的雨水在冲向低处的时候会造成按酉的水土流失。
整个坡地的改造除考虑减少水土流失外、还应充分考虑坡地景现工程的易操作性。
在新开发约区域内,推土机留下的光滑坡壁行走起来非常危险,应在坡上修建部分平梯.以便人能够安全立足和操作。
确保选择适合该地条件丑管理简单的植物种类。
地披植物能减少水土流失,故在石挫上种植易于管理的岩生植物。
斜披上除草和修劳需要一定的攀爬和平衡能力,故应尽量减少这些工作的麻烦。
坡脚要尽可能修筑牢固,以便上部需要管理时以
形而舍于形
字数:1154 字号:大中小
项目名称奥林匹克公园下沉广场7#院
项目地址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下沉花园
主要材料木雕、石雕、铜雕、灰色花岗岩、灰色透水砖
设计单位北京山川时空室内设计中心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
意、自然与边界、在于形而舍于形的空间意境
下沉广场7#院位于下沉广场最北端。
为奥运中心区与奥林匹克公园衔接点,我们在遵循政府领导意见及整体规划的导划下,以中国文化中以意带形的理念,因地制宜的展开规划设计。
广庭、城中之城、有容乃大——整体空间规划意念设计
整体规划以下沉广场与奥运中心区及奥林匹克公园的空间关系为势,用皇家建筑中广庭的概念组合建筑空间,因势而起,地势相生,把现代商业建筑与以城之意象为主体的空间结构,通过景观规划的承转契合,浑然一体的联系起来,形成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相生相容的视觉效果。
城门为城邦之间通汇、贸易的主要命脉,城门打开,一片繁荣的景象,寓意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下沉广场整体现代空间构成的背景下,城门及城门周边的古建筑亦构成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最重大的一件艺术品,更显中国人民平和、包容之气度。
易、显仁藏志、开放的紫禁城——建筑及景观之表象
取自紫禁城宫殿最高级别金銮宝殿的戗脊上的仙人走兽与幻化,为十一根立柱的宫墙融为一体,同时与三间九座金顶牌楼遥相呼应,以意带形,凸显恢宏的皇家气度。
取自古建筑木雕房梁,以百年老榆木制成,亦有栋梁之材之用意,我们把它置于城台之上作为护栏,可供游人近距离感触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建筑艺术和雕塑工艺。
取自皇家建筑底座须弥座中的一部分。
我们把它演变为一条十米的石雕座登,四平八稳置于水池边,供游人休息观赏水景。
品物流形、生生不息、一脉相传——空间艺术品雕塑意念设计
唐代马球连动盛行,上自皇帝后妃、文臣武将,下至贫民百姓,朝野多以此为乐。
宋人李公麟绘制的《明皇击球图卷》为蓝本,再现了唐明皇、杨贵妃与王室贵族驰骋赛场,纵马戏球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