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硝》课后作业及答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 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 1. C 2.C 3.CD 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 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 B 3.B 4.B5.65 mg/dL ~110mg/dL ( 1mmol=10 -3mol )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 14mL8. n (Ca ) : n (Mg ) : n (Cu ) :n (Fe )=224 : 140: 35 : 2 9.1)0.2mol2)Cu2+: 0.2mol Cl- : 0.4mol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 B 3.A 4.BC 5.C6. (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 O2 的状态)(2 )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 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 (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 1)5% (2)0.28mol/L8.铁粉 过滤9.1.42 g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 m (硫酸钠) =0.2mol/L ×0.05L ×142g/mol=0.56g ( 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4)转移至 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 2 次 ~3 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 混合均匀4.略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取样 ,再滴入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 p291.②⑧ ①④ ⑤ ⑥ ⑦⑩ ⑨ 2.树状分类法 略6.BD 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 1~100nm 范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和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与答案(第1章)尤凤臭皮匠唐1月23日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小优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酒精和水B.碘和四氯化碳C.水和四氯化碳D.汽油和植物油分析: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A错误;B、碘和四氯化碳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错误;C、水和四氯化碳不溶,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正确;D、氯化钠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错误;故选:C.2、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解析:汽车加油站中的危险化学品是汽油,属于易燃液体。
答案:B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不能与酒精灯灯芯接触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答案:D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分离: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渣与豆浆分离;在淘米时, 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当铁屑和铜屑混在一起时,可用磁铁分离等。
提纯:提取海带中的碘、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从海水中提取漠、淡化海水、还有各种化学物质的精制:粗盐制精盐、无水酒精的生产等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依据的原理.方法一:以用汽油等有机溶剂洗去,因为油污是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两者会相溶可以洗去;方法二:通过合成洗涤剂洗涤,这种物质具有一端亲油、一端亲水的特性,对油脂进行乳化作用,从而将其从衣服上脱离进入水中;另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故答案为:方法一:用汽油洗,用汽油溶解植物油;方法二:用合成洗涤剂,利用乳化作用.6、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一性质可以检验碳酸根离子.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他们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分析: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酸之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据此回答.解答:解:纯碱(或碎大理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可以和酸之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可以设计以下实验进行检验:1、实验步骤:①先检验带支管的试管的气密性是良好的;取试样纯碱(或碎大理石)置试管中,并盖好活塞;用针筒取适量盐酸逐滴滴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的另一头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现象:产生气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原理:CaCO3+2HCI=CaCI2+H2O+CO2T: Ca (OH)2+CO2=CaCO31+H2O结论:纯碱(或碎大理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故答案为:1、实验步骤:①先检验带支管的试管的气密性是良好的;取试样纯碱(或碎大理石)置试管中,并盖好活塞;用针筒取适量盐酸逐滴滴入带支管的试管中,支管的另一头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现象:产生气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原理:CaCO3+2HCI=CaCI2+H2O+CO2T; Ca (OH)2+CO2=CaCO31+H2O结论:纯碱(或碎大理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较稳定,均一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H+ 阴离子OH-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4-4-3硝酸含解析

个帅哥帅哥的 ffff课时作业 27硝酸时间: 45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8 分)1.以下反响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A.使石蕊试液变红B.与铜反响放出NO 气体,生成 Cu(NO 3)2C.与 Na2CO 3反响放出 CO 2气体,生成 NaNO 3D.与 S 单质混淆共热时生成H 2SO4和 NO 2分析: A、C 项中 HNO 3均表现出酸性。
在B、D 项中 HNO 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降低,表现出氧化性,而且在 B 项中又有 Cu(NO 3)2和水生成,说明此反响中HNO 3还表现出酸性。
答案: B2.(双选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Fe 与稀 HNO 3、稀 H2SO4反响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响B.过度的铜与浓硝酸反响有一氧化氮生成C.浓硝酸中加入过度铁粉并加热,发生离子反响:Fe+3NO-3+6H+△3++3NO2↑+ 3H2=====Fe OD.用浓 HNO 3与 Cu 反响制备 NO 2分析:硝酸拥有强氧化性,Fe 与稀 HNO 3发生反响: Fe+4HNO 3===Fe(NO3)3+NO↑+2H2O,该反响是氧化复原反响,不是置换反响, A 错误;铜与浓硝酸反响过程中,跟着反响的进行,硝酸的浓度渐渐减小,稀硝酸与铜反响可生成NO ,B 正确, D 正确;铁与浓硝酸反响生成Fe3+,但过度的铁粉还可以与Fe3+反响生成 Fe2+,C错误。
答案: BD3.可用以下图装置制取 (必需时可加热 ),净化,采集的气体 ()A.用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B.用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C.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D.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分析:一氧化氮不可以用排空气法采集, A 项错误;氢气不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 C 项错误;硫化氢不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D 项错误。
答案: B4.14 g 铜金合金与足量的某浓度HNO 3反响,将产生的气体与1.12 L(标准情况 )O2混淆,通入水中,气体恰巧完整被汲取,则合金中铜的质量为 ()A.9.6 g B.6.4 gC.3.2 g D.1.6 g△分析:由题意可知,相当于 1.12 L O2氧化了铜,由 2Cu+O2=====2CuO 可得, n(Cu)= 2n(O2)=0.1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原题(完整版+答案)+必修1方程式

化学(必修)1 课本所有课后习题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P101.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酒精和水B 碘和四氯化碳C 水和四氯化碳D 汽油和植物油2.一些装有化学物质的容器上常贴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应贴在装有浓硝酸的容器上的是()A B C D3.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 过滤时,玻璃棒与三层滤纸的一边接触B 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烧杯内壁C 加热试管内物质时,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D 向试管中加水时,胶头滴管紧贴试管内壁4.列举生活中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例子。
5.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说明你依据的原理。
6.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检验CO32-。
设计实验检验家中的纯碱(或碎大理石)中是否含有CO32-;找一些碎的陶瓷片或玻璃片,洗净并晾干后,检验它们中是否含有CO32-。
7.某混合物中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及硝酸盐。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硫酸盐,某同学取少量混合物溶于水后,向其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并由此得出该混合物中含有硫酸盐的结论。
你认为这一结论可靠么?为什么?应该怎样检验?(提示:碳酸盐能溶于稀硝酸。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171.在图1-16所示的体检指标中,表示总胆红素指标的物理量是()A 质量分数B 溶解度C 摩尔质量D 物质的量浓度2.在0.5mol Na2SO4中含有Na+的数目是()×1023×1023 C 0.5 D 13.瓦斯中甲烷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4时极易爆炸,此时甲烷与氧气的体积比为()A 1:4B 1:2C 1:1D 2:14.将30ml 0.5mol/L NaOH 溶液加水稀释到500ml ,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0.3 mol/LB 0.03 mol/LC 0.05 mol/LD 0.04 mol/L5.检测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80)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 mol/L”和“mg/dL”(1L=10dL).以“m mol/L”表示时,人的血糖正常值在3.61~ mol/L之间。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 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 7.(1)5% (2)0.28mol/L 8.9.1.42 g , 操作步骤 (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 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 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 建议从铝的矿产资源、铝的冶炼、铝 燃烧放出的热量、铝燃烧的条件、燃烧 容器等方面去考虑。
返回
1.酸、强碱、两性、两性 2.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消失;生成 白色沉淀、沉淀消失 3.B 4.C 5.2FeCl3+Cu=2FeCl2+CuCl2 三价铁被 还原为二价铁,铜从0价升高到+2价。 6. 先生成白色絮状 Fe(OH)2 ,而后迅 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的 Fe(OH)3 4Fe(OH)2+O2+2H2O=4Fe(OH)3 FeSO4+2NaOH=Fe(OH)2↓+Na2SO4; 7.Na2CO3,21.2 g
3.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Ca(ClO)2,优点是漂白粉的性质比氯 水稳定,可以长时间放置,便于保存和运 输。 5.观察包装袋是否密封,漂白粉中有 无结块,注意使用期限,现买现用,购买 之后应密闭保存在干燥的地方等。 6.应十分小心,不要吸入氯气,不要 把氯气大量排放到空气中去等。应在通风 厨中进行实验。 7.D 8.C
下一页
4.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 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 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4 ,也可 能是BaCO3,或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3;若 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SO4 ,若 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 沉淀都有。
新课标化学必修(Ⅰ) 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章参考答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完整版)全套高中化学人教版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10.40 (M=40 g/mol,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8.铁粉过滤Fe、CuFeSO4溶液稀硫酸过滤FeSO4溶液蒸发结晶9.1.42 g,操作步骤略。
第二章第一节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 2.树状分类法略5.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胶体的应用,例如明矾净水、豆浆加石膏成豆腐、静电除尘、江河入海口易形成沙洲、血液透析、饱和氯化铁溶液用于应急性止血等。
第二章第二节1.水溶液熔融状态电离阴阳离子阳离子 H+ 阴离子 OH- 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酸根离子 H+ + OH-=H2O2.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易挥发物质、弱电解质3.C 4.C 5.C 6.B 7.D8.(1) NaOH=Na++OH- (2) CuCl2=Cu2++2Cl-(3) Fe2(SO4)3=2Fe3++3SO42- (4) Ba(NO3)2=Ba2++2NO3-9.(1) SO42-+Ba2+=BaSO4 (2) 2Al+3Hg2+=3Hg+2Al3+(3) CO32-+2H+=H2O+CO2 (4) 不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后 作 业限时: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都用铜容器贮存B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 .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2.往2支分别装有浅绿色的Fe(NO 3)2和FeSO 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 .前者基本没有改变、后者变棕黄色B .前者变棕黄色、后者也变棕黄色C .前者变棕黄色、后者基本没有改变D .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改变3.(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 与稀HNO 3、稀H 2SO 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B .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C .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发生离子反应:Fe +3NO -3+6H +=====△Fe 3++3NO 2↑+3H 2O D .用浓HNO 3与Cu 反应制备NO 24.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现象发生。
当加入一种盐后,铜粉的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
该盐是( )A .Fe 2(SO 4)3B .Na 2CO 3C.KNO3D.FeSO45. 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然后按顺序分别滴加65%的HNO3、98%的H2SO4和新制的氯水,三张试纸呈现的颜色分别是()A.白、红、白B.红、黑、白C.红、红、红D.白、黑、白6.将Cu、Zn混合物投入稀HNO3中,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是()①Cu②Cu(NO3)2③HNO3④Zn(NO3)2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②和④7.木炭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8. (双选)某单质跟浓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该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可能是()A.+1 B.+2C.+3 D.+49. 25.6 mg Cu跟含有1.4×10-3 mol HNO3的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完毕后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不考虑2NO2N2O4]()A.7.84 mL B.13.44 mLC.15.68 mL D.17.92 mL10.3.2g铜与过量硝酸(8 mol·L-1,30 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含a mol H+,则此时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A.(0.2+a)mol B.(0.1+a)molC.(0.05+a)mol D.a mol11. 在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 g,则m1与m2之间的关系是()A.m1一定大于m2B.m1可能大于m2C.m1一定等于m2D.m1可能小于m212.某溶液中含H+、SO2-4、NO-3三种离子,其中H+、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7.0 mol·L-1和2.0 mol·L-1。
取该溶液20 mL,加入3.2 g铜粉,加热使它们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A.0.75 L B.0.336 LC.1.5 L D.0.448 L13. 在某100 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 mol·L-1和0.1 mol·L-1。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单位是mol·L-1)是() A.0.15 B.0.225C.0.35 D.0.45二、填空题(共49分)14.(12分)将红热固体单质甲投入显黄色的溶液乙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反应,根据下图所示的变化关系填空。
课后作业1.D。
常温下Cu与浓HNO3很快地反应,Cu与浓H2SO4需加热条件下反应,故不能都用铜容器贮存。
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硝酸挥发,浓H2SO4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故酸液的浓度都降低,但酸溶液的质量变化不同,浓HNO3减轻、浓H2SO4增重。
2.C。
Fe2+和NO-3、SO2-4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但加入盐酸后,NO-3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强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而SO2-4在溶液中与H+不能把Fe2+氧化成Fe3+,溶液颜色没有改变。
3.BD。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Fe与稀HNO3发生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铜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逐渐减小,稀硝酸与铜反应可生成NO ,B 正确,D 正确;铁与浓硝酸反应生成Fe 3+,但过量的铁粉还能与Fe 3+反应生成Fe 2+,C 错误。
4.C 。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加入KNO 3后,由于溶液中有H +存在,故会发生如下反应3Cu +8H ++2NO -3===2NO ↑+4H 2O +3Cu2+。
加入Fe 2(SO 4)3,也会使铜粉的质量减少2Fe 3++Cu===2Fe 2++Cu 2+,但无气体逸出。
故答案选C 。
5.D 。
在试纸上滴加的三种溶液均具有多重性质,(1)65%的HNO 3具有酸性、强氧化性、漂白性;(2)98%的浓H 2SO 4具有酸性、强氧化性、脱水性;(3)新制的氯水具有酸性、强氧化性、漂白性。
故三张试纸最先出现的都是蓝色试纸先变红,然后滴HNO 3及氯水的脱色变白;但由于浓H 2SO 4有脱水性,所以试纸最后变黑。
6.B 。
当Cu 、Zn 与稀HNO 3反应时,若有Zn 剩余,则说明溶液中不再存在HNO 3、Cu(NO 3)2,因为8HNO 3+3Zn===3Zn(NO 3)2+2NO ↑+4H 2O ,Cu 的还原性比Zn 弱,若Zn 有剩余,Cu 不能参与反应。
7.A 。
X 为SO 2、CO 2的混合物;Y 为NO 2,Z 导管口:3NO 2+H 2O===2HNO 3+NO 、2NO +O 2===2NO 2。
8.BD 。
与浓硝酸反应的单质既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
与金属反应时,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而与非金属反应时,硝酸只表现出强氧化性,所以本题必须讨论解答。
在解答本题时可运用得失电子守恒法。
设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为+x①若单质为非金属, ⎪⎪⎪R 0 ――→-x e -R +x H N +5O 3――→+e -N +4O 2 ×1×41·x =4×1,解得x =4②若单质为金属,⎪⎪⎪R 0――→-x e -R +x (NO 3)x H N +5O 3――→+e -N +4O 2 ×1×(4-x )1·x =(4-x )·1,解得x =29.B 。
在浓HNO 3与Cu 的反应过程中,浓HNO 3会变稀,稀HNO 3和Cu 反应生成NO ,反应所得气体为NO 和NO 2的混合气体,根据氮原子的物质的量守恒关系,则有n (混)=n (NO)+n (NO 2)=n [HNO 3(被还原)]=n [HNO 3(总)]-n [HNO 3(酸性)] 即n (混)=n (NO)+n (NO 2)=n [HNO 3(总)]-2×n [Cu(NO 3)2]=n [HNO 3(总)]-2×n (Cu)=1.4×10-3 mol -25.6×10-364×2 mol =6×10-4 mol ,气体的体积是6×10-4mol ×22.4×103 mL/mol =13.44 mL 。
10.B 。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Cu(NO 3)2和HNO 3。
则n (NO -3)=2n (Cu)+n (H +)=(0.1+a )mol 。
11.A 。
金属与硝酸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存在NO -3,当加入稀H 2SO 4后,相当于溶液中存在稀HNO 3,剩余的金属会继续与HNO 3反应,使得m 1>m 2。
12.A 。
依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电荷守恒:c (NO -3)=c (H +)-2c (SO 2-4)=7.0 mol·L -1-2×2.0 mol·L -1=3.0 mol·L -1。
20 mL 溶液中:n (H +)=0.14 mol ,n (NO -3)=0.06 mol ,n (Cu)=0.05 mol3Cu + 8H + + 2NO -3===3Cu 2++2NO ↑+4H 2O0.05 mol 0.133 mol 0.033 mol比较Cu 、H +、NO -3的物质的量,可知反应中H +、NO -3过量,Cu 全部反应。
n (NO)=23n (Cu)=23×0.05 mol =130mol ,V (NO)=130mol ×22.4 L·mol -1≈0.75 L 。
13.B 。
该题由于Cu 与HNO 3反应后生成Cu(NO 3)2,而H 2SO 4的存在,可看作仍有硝酸,因而问题可由离子方程式入手。
3Cu + 8H + + 2NO -3===3Cu 2++2NO ↑+4H 2O0.03 mol 0.06 mol 0.04 mol所以,Cu 与NO -3过量,H +不足,根据H +计算。
生成n (Cu 2+)=0.022 5 mol故c (Cu 2+)=n (Cu 2+)V =0.022 5 mol 0.1 L=0.225 mol·L -1故答案为B 。
(1)甲是________,乙是________,丙是________。
(填化学式)(2)混合气体A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气体B 是________,蓝色溶液是__________。
(4)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气体A 依次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和Ba(OH)2溶液的洗气瓶,发现气体经过石灰水时颜色消失,并无沉淀生成,气体通过Ba(OH)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写出通过石灰水洗气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