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与政策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与政策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与政策
一、调研结果
根据最近一次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我们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 身体素质下降:对比过去几年的数据,学生的体能、耐力、力量等各项指标普遍下滑,这可能与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有关。

2. 肥胖问题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中的肥胖率也在逐年上升,这对学生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3. 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由于长时间看屏幕、缺乏户外活动等因素,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依然严重。

二、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 增加体育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建议学校增加体育课程的课时,并丰富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

2.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政府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生活的宣传教育,鼓励他们多参与户外活动,减少屏幕时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 强化视力保健:除了规定学校定期安排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外,
还应推广眼保健操等活动,以降低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率。

4. 监控学生体质:建立健全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定期对学生体能等进行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共同关注孩子的体质健康。

综上所述,为了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需要政府、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从各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中小学生体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表明中小学生的体质指标不断下滑,体重超重和近视的学生数量逐年增高。

针对此现象建议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学生饮食,缓解学生压力,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学生体能训练,建立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体育的综合考核与评价。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成因对策1 前言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多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二十多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

此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召开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本文通过对我国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主要问题和原因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

希望各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增进共识,共同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我国最近的几次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和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的有关数据,搜索了包括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网站等多家体育类和教育类网站上关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关知识和数据。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的有关学生体质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找到其中的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所获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进行逻辑分析与归纳,得出结果与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体质的含义与内容体质的含义中国体质研究会召开过专门的研讨会,认为体质包括的内容和指标是综合性的,并不能用某一单项的指标去代表。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测试现状
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指对小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评估其体能指标,以确定其体质健康水平及其发展趋势的测量手段。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开展体质健康测试的热情也在不断攀升。

经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现状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测试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大多数小学体质健康测试重点集中在中国学生体质测试(CST)检测项目上,缺乏对各项体能测试项目的深入研究,未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质状况。

2.测试结果不准确:由于设备不够先进和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使得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所下降。

3.数据分析不足:小学体质健康测试的数据分析力度不足,缺乏专业人士对数据的深度分析,无法分析出测试结果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改进对策
1.加强中小学生体能测试内容的更新:应利用国内外最新的体能测试方法和内容,不断更新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内容,使其内容能够更加科学准确。

2.提升设备水平:应加大对小学体质健康测试设备的引进与实施,使测试效果更加精确。

3.加强数据分析:应加强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数据分析工作,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测试结果。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他们的体质健康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当前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小学生普遍缺乏运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孩子们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手机、电脑和电视上,缺乏足够的运动。

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肥胖率逐年增加,而缺乏运动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小学生的体质下降。

随着学业的繁重和学校教育的竞争性,小学生的体质明显下降,比如体能测试结果普遍不理想,抗病能力也在下降。

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导致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文化课负担重、课外培训班频繁等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体质健康。

针对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对策。

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应加强体育教育,增加学生的体育课课时,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和种类丰富的体育锻炼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体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

在家庭层面上,家长要主动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限制玩手机和电脑的时间,鼓励孩子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能。

在社会层面上,社会应该加大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和孩子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也需要建立健全的青少年体育锻炼网络平台,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给小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参与体育活动。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加强睡眠教育,提倡规律作息,同时也需要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保障他们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家长和老师需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保障他们的体质健康,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得到有效的改善。

希望未来的小学生们能够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

关于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关于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学生体质面临着严峻挑战。

日益增长的学习压力、缺乏运动锻炼、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导致中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本文拟对中学生体质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为改善中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建议。

一、中学生体质现状1.心肺耐力下降随着智力劳动和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学生长时间坐姿和缺乏运动成为普遍现象,心肺功能逐渐下降。

在体育测试中,学生的长跑成绩普遍不理想,呼吸急促、持续时间短。

2.肌肉力量减弱中学生多数时间都在课堂上学习或使用电子产品,体育锻炼机会有限,导致肌肉力量减弱。

在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体能测试中,学生表现不尽如人意。

3.体态不良中学生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电脑,导致颈椎、腰椎等部位过度使用,身体姿势不良。

背部驼背、头部前倾的现象较为普遍,对脊柱健康造成威胁。

4.营养不良部分中学生饮食不均衡,偏爱垃圾食品和碳酸饮料,造成缺乏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较为普遍。

二、中学生体质的主要影响因素1.学习压力大目前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学业压力等多重压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导致体育锻炼时间不足,无法满足身体发育的需求。

2.家庭环境一些家庭过分重视学业成绩,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缺乏良好的家庭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

3.学校教育模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时间和资源都倾向于学业方面,导致学生体质下降。

三、促进中学生健康体质的对策建议1.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作息制度学校应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课后锻炼时间,让学生拥有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

每天至少保障半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提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校园运动会等活动。

2.加强体育课程设置学校应该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加课后体育锻炼时间。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能水平。

3.建立健康的校园环境学校应该开展健康生活教育,宣传健康饮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小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呈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肥胖、近视、体能下降等。

这些问题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分析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1. 肥胖问题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学生的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造成肥胖问题的主要原因。

大量摄入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以及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等都是导致小学生肥胖的主要原因。

2. 近视问题突出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加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小学生的近视问题日趋严重。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不良的用眼习惯以及缺乏户外活动都是导致近视问题的主要原因。

3. 体能下降现象普遍小学生的体能逐渐下降,这与学校课程的压缩、家庭作业的增加有一定关系。

生活方式变化、运动项目减少、缺乏足够的锻炼等也是导致体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4. 生活方式不健康小学生的生活方式普遍不健康,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饮食不均衡,缺乏户外活动等问题比较突出。

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1. 加强体育活动学校应当安排合理的体育课程,增加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

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体育俱乐部、运动会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家长也应当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多参与户外活动。

2. 调整饮食结构学校和家长应当共同关注小学生的饮食问题,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还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摒弃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

3. 理性使用电子产品学校和家长应当共同关注小学生的电子产品使用问题,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避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应当提倡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定时休息,适度眺望远处,防止近视问题的发生。

对小学生健康体质的分析报告三篇

对小学生健康体质的分析报告三篇

对小学生健康体质的分析报告三篇第一篇:小学生健康体质现状分析背景本文将对小学生健康体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了解当前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我们选取了某市的10所小学,共计10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体测数据和健康问卷调查收集相关信息。

结果1. 身高体重指数(BMI)分析:研究显示,有20%的小学生BMI超过正常范围,其中10%属于肥胖,另外10%属于偏瘦。

2. 体能测试分析:在普通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等项目中,只有40%的小学生能达到合格水平。

3. 饮食惯调查:有30%的小学生每天摄入的蔬果量不足,而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量较高。

结论1. 小学生健康体质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肥胖和营养不良问题普遍存在。

2. 小学生体能较差,需要加强体育锻炼和运动。

3. 小学生饮食惯不健康,应加强对蔬果的推广和提倡健康饮食。

第二篇:小学生健康体质改进方案背景本文将提出一些针对小学生健康体质改进的方案,旨在提高他们的整体健康水平。

改进方案1. 加强体育课程:增加体育课时,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体育运动,提高体能水平。

2. 健康膳食教育:在课堂上进行膳食教育,向学生普及膳食平衡和健康饮食的知识,增加蔬果的摄入。

3. 家庭参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饮食和运动惯,共同关注小学生的健康状况。

4. 健康宣传活动: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如健康知识讲座、健康食谱分享等,提高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结果预期通过以上改进方案的实施,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小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提升,肥胖和营养不良问题得到改善。

2. 小学生体能水平提高,体育锻炼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3. 小学生养成健康饮食的惯,增加蔬果的摄入。

第三篇:小学生健康体质改进方案评估背景本文将对前文提出的小学生健康体质改进方案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实施效果。

评估方法我们将对实施改进方案后的小学生进行体测和健康问卷调查,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

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

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对策一、我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速度、爆发力、耐力、力量耐力等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

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下降。

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另一大因素。

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持续增加的趋势。

学生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日益疏远和淡漠,社会适合水平差。

二、原因:1、会经济发展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电视、电脑进入普通家庭,使得绝大部分学生看电视、玩网络游戏的时间过长,占用了活动时间;现代人出门坐汽车、上楼乘电梯,大大减少了活动量;缺乏营养知识教育,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太多;城市化小区生活限制了学生的活动空间。

2、家庭和学生个人原因独生子女受到家长的畸形“呵护”,家长怕子女受伤,不愿意让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独生子女自身意志薄弱,不愿运动,害怕吃苦。

3、教育存有的问题①不良的传统教育观点导致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安排得不到重视。

②应试教育影响中国学生的体质健康。

首先,教育使学生学习压力、精神压力大大增加。

其次,繁重的课余学习挤占了学生参与课余锻炼的时间和睡眠时间。

③当前学校体育中存有的缺陷是导致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原因。

三、改善对策:1、转变传统思想观点,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早在1999年6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指出:“学校教育不但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增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摒弃传统思想中“重文轻武”的思想,树立全面的人才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李坤茹一、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我国从1985年开始进行了多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最近二十多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

此现象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务院召开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本文通过对我国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主要问题和原因努力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和社会的支持。

希望各界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增进共识,共同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努力。

2007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一方面,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学生握力水平提高,部分常见病检出率继续下降;但另一方面,以上调查和最近的一系列报道显示,二、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1、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下降2007年与2000年相比,7~18岁汉族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的肺活量水平分别平均下降285毫升、303毫升、237毫升、259毫升。

2、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等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2007年与2000年相比,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反映爆发力素质的立定跳远,反映力量耐力素质的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反映耐力素质的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等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下降。

3、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7~18岁汉族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另一大因素。

4、学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2007年与2000年相比,各年龄组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有所上升,且有随年龄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明显升高,城市学生视力不良率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的特点。

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有调查表明,因心理异常以至自杀身亡的学生占了全国每年自杀人数的最高份额。

另外有很多学生因患上了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而辍学。

6、学生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日益疏远和淡漠,社会适应能力差。

目前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使许多学生性格倔强、不善于合作、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等;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致使亲情的疏远、友情的淡漠,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与周围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1、教育的导向我们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

不仅在学校,学生回到家,家长还要加“小灶”。

衡量各个学校办得好坏也是看分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好像一个学生的其他方面并不重要,而只是要求他书读得好,分数拿得高。

学生从小到大,他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

作为上述现象的延伸,由于分数挂帅,造成周围环境,尤其是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方面,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分数怎么样,有没有可能读名牌学校。

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家长很难去认真考虑孩子的身体,觉得没有病、凑合过得去就行了。

这种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很难改善学生体质,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2 、饭食方面问题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宣传力度相对不够,营养知识相对缺乏,饮食结构相对不够合理,卫生保健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

现在中小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吃早餐、偏食或挑食,而且绝大数中小学生都是在学校吃午餐,学校饭菜品种有限、大锅的饭菜味道也不能满足学生口感需求,最重要的是不能保证营养平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食欲和营养,而晚餐一般也不考虑学生的午餐状况,多数家长认为让孩子吃些好的贵的就是营养,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热量、脂肪的摄入量过多,形成不合理的餐饮习惯。

这样的餐饮习惯严重影响了孩子健康,肥胖、贫血接踵而来,甚至引起慢性病。

3 、生活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出门去什么地方基本上是以车代步,上楼乘电梯,大大减少了活动量;电视、电脑进入普通家庭,使得大部分学生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过长,有一项资料表明,电脑、网络占了学生业余时间的36.2%,活动不足造成学生体质下降。

4 、学生意志品质下降独生子女增多,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有所忽视,致使他们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怕苦、怕累的思想较为普遍。

在体力劳动明显减少的同时,体育活动时间在减少,体育活动的强度也不够。

学生在体育课上,天气稍热不愿意动,天气稍冷便怕出去,以各种理由请假。

5、学校体育教学方面问题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和认识不够深入,教法单一、陈旧,缺乏创新精神,难以调动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体育锻炼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导致综合身体素质下滑,而且还相对弱化了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会妨碍学生们的学习、创新、思维能力的增长和心理心态的健康发育。

四、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1 、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身心压力和不健康因素,教育部门应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彻底转变,转变专注智育的教育思想,树立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观念,政府部门应该在制度上给予保障,确保关于学校体育、课余体育锻炼的各项制度得到落实,确保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心健康。

2 、培养学生饮食健康意识,注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目前我国学生糖、肉类、奶产品等高营养食品摄入量普遍偏高,膳食纤维严重不足,再加上饮食习惯的不同,使得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量偏低。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要注重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防止肥胖、贫血和龋齿病等。

3、减轻学生的压力,加强体育锻炼学生体能素质下降,主要原因是运动不足,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

可是,当前学生升学与考试压力过大、课业负担过重,每天学习时间过长、用眼过度、睡眠不足并缺乏体育锻炼,学生从小就没有时间享受运动的乐趣。

因此,学校应该保证学生每天至少1个小时的锻炼身体的时间,并且体育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4、加强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应建立、健全学生体育课成绩的动态评价体系,考试内容应加大体育锻炼的过程性评价,可根据学生参加俱乐部(兴趣组)活动的项目、比赛、培训等进行综合评价,不单一地进行技术、技能测试,体质测试,还可以进行比赛实践测试,技、战术理论测试等多种形式。

也可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

还可以颁发给学生证书,如足球校级一级运动员资格证书等等激励学生参加俱乐部(兴趣组)的兴趣。

坚持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原则、日常观察与系统测试相结合原则、外部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原则。

5、加强政府部门督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首先是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真正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依法治教,加强督导,切实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同时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中的有关体育场地、设备和器材规定以及国家卫生标准,为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府将逐步把学生体质健康作为评估指标纳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评估范围。

6、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发展观,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希望广大学生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发展观,重视孩子的体质健康和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和习惯,督促孩子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体育或其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接班人,他们的身心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祖国建设发展的未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前途。

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意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健康的体魄迎接明天。

7、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进一步推广健康促进学校的建设,各级政府部门要帮助学校调动一切有利于促进广大师生健康发展的社会资源,改善学校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努力给学生创造健康的学习环境和活动场所,以降低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以改变学生健康行为和提高学生健康技能为核心,加强研究制定和推广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和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广大师生的健康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

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有着重要意义。

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和昂扬的精神的青少年一代,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她进而强调:“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忽视学校体育工作,就谈不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谈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的高度重视。

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现象,全社会要引起高度重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家庭、学校、政府、社会要齐心协力,针对引起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各种原因,采取积极措施改变现状,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不断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的健康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