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西部平原灌水率计算
全国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

附件1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技术方案*1灌溉水利用率定义灌溉水利用率是指某一时期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水量与水源地灌溉取水总量的比值(%),用η表示。
它反映全灌区渠系输水和田间用水状况,是衡量w从水源取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能综合反映灌区灌溉工程状况、用水管理水平、灌溉技术水平。
2 技术路线本次组织开展的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工作,主要是通过选择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工程状况和管理水平的典型代表灌区作为典型样点灌区,并依据典型样点灌区已有的灌溉用水管理资料、灌溉试验与观测资料和灌溉实践经验等,必要时补充典型观测,通过调查观测、计算分析,得出典型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率。
在典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率测算的基础上,采用点与面相结合,调查统计与观测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按不同分类灌区灌溉用水量进行加权平均,推算各省及全国的现况灌溉水利用率。
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说明:本技术方案仅限于此次测算应用,未来制度化的长期测算方法还要在此方案基础上进行修改。
图1-1 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技术路线第一,各省对本省灌区情况进行整体调查分析,统计分析大、中、小型灌区和纯井灌区的灌溉状况。
根据本省灌区实际情况,确定代表不同规模、不同水源类型、不同工程状况与管理水平的典型样点灌区;第二,利用本技术方案中推荐的方法进行典型样点灌区的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分析,得出各典型样点灌区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值。
根据灌溉水利用率影响因素和大、中、小型灌区、纯井灌区状况分析,以典型样点灌区测算值为基础,推算全省大、中、小、纯井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率平均值;第三,根据本省大、中、小型灌区、纯井灌区等不同类型灌区的毛灌溉用水量和平均灌溉水利用率,按水量加权平均得到本省灌溉水利用率的现状平均值;第四,根据各省(区、市)现状水平年灌溉用水总量和现状灌溉水利用率平均值,加权平均得出全国现状灌溉水利用率的平均值。
最新2灌溉用水量及灌水率

• 本节课主要内容:
– 净灌溉用水量和毛灌溉用水量概念
– 掌握单一作物灌溉用水量和灌区多 种作物灌溉用水量计算;
–掌握灌水率计算 ,并能进行灌水率 图的绘制和修正
毛灌水量和毛用水过程线
• 水量损失及其原因 • 在已知灌溉水利用系数后, W毛= W净/ η水 • 综合毛灌水定额
• m综,毛= m综,净/ η水
– 全灌区任何时段毛灌溉用水量
• W毛= m综,毛× A • 将净用水量换成毛用水量即得到毛用水过程线。
– 该过程线是确定灌溉工程规模的依据
综合灌水定额的作用
• 它可以衡量全灌区灌溉用水是否合适。 • 若灌区局部范围的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与全
灌区类似,则可以用于推算局部范围内的 灌溉用水量 • 灌区的种植比例已经根据农业发展计划确 定好了,可以根据水源条件确定反求灌溉 面积。
三、多年灌溉用水量的确定和灌溉用水频率曲线
• 计算方法:配线法 PIII型曲线。 • 步骤:
– 1、收集多年降雨资料和作物资料 – 2、计算每年的灌溉用水量 – 3、进行灌溉用水量频率计算 – 4、选择设计频率的灌溉用水量
四、 灌水率(灌水模数)
• 概念: 灌区单位面积(国内通常以万亩计算)所需 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灌水率过小(大)时可以缩短(延长)灌 水时间进行调整。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8பைடு நூலகம்
• 某种作物一次灌水需要的净流量
q净
m1
8 .6 4T1
(一)影响灌水率的因素
• 1 灌水延续时间
– 作物关键需水期延续时间不宜过长,其他时段可以适当 延长.
• 2 灌水定额 – 可以考虑节水灌溉
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4.测算表格填写注意问题
附表1:2012年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表2:2012年灌区(样点)渠首和渠系信息调查表 附表3 :2012年纯井灌区(样点)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表4 :2012年灌区(样点)气象信息调查表 附表5 :2012年灌区(样点)作物与田间灌溉情况调查表 附表6 :2012年灌区(样点)综合信息调查表
纬度
井灌类型:□土质渠道地面灌溉 □防渗渠道地面灌溉 □管道输水地面灌溉 □喷灌 □微灌
灌区地形:□山区 □丘陵 □平原
灌区主要土壤类型:□粘质土 Nhomakorabea% □壤土
% □砂质土
%
井管口径(m)
井深(m)
配套动力(kW) 当年实灌面积(万亩)
地下水埋深范围(m) 毛灌溉用水总量(万 m3)
多年平均降水量(mm)
播种面积(万亩) 作
播种日期 物
年
月
日
2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实灌面积(万亩)
收获日期
分月作物系数
6月
7月
8月
9月
年
月
日
10 月
11 月
12 月
作物名称
平均亩产(kg/亩)
分 段
播种面积(万亩) Kcini
实灌面积(万亩) Kcmid
法 播种/返青
快速发育开始
生育中期开始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种植期内地下水利用量(mm)
年
灌区(样点)作物与田间灌溉情况调查表
作物种类:□一般作物
□水稻
□套种
□跨年作物
基
灌溉模式:□旱作充分灌溉 □旱作非充分灌溉 □水稻淹灌 □水稻节水灌溉
(完整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1.1研究意义 (3)1.2研究现状 (3)1.2.1常用测算方法简介 (3)1.2.2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7)第二章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9)2.1研究目标 (9)2.2研究的主要内容 (9)第三章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10)3.1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10)3.1.1宝鸡峡灌区基本概况 (10)3.1.2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步骤 (11)3.2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22)3.2.1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22)3.2.2种植结构的影响 (23)3.2.3灌区管理状况的影响 (24)3.2.4灌区工程地质地理位置的影响 (25)3.2.5灌区节水灌溉措施的影响 (26)3.2.6不同水文年份的影响 (26)第四章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7)4.1存在的问题 (27)4.2解决办法 (27)4.2.1确定毛灌溉用水总量 (28)4.2.2计算净灌溉用水量 (28)4.2.2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 (29)第五章结论 (32)参考文献 (34)附录 (35)致谢 (45)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指导老师:王密侠作者:陆通摘要: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利用灌区灌溉用水管理资料、气象资料、流量资料、灌溉试验,依据灌区渠首每日引水量(退水量),结合灌区各支渠配水水量及斗口引水资料计算灌区各干、支渠利用系数及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首到斗口的利用系数利用灌区历年实际配水资料获得;灌区斗渠,农渠,毛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借鉴灌区灌溉实践经验,利用调查资料分析计算获得;最后利用渠首到斗口的水利用系数和斗口到田间的水利用系数计算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通过研究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状况,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节水措施,对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灌水率的计算

作物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是指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和灌水定额.灌水定额是指一次灌水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水量,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常以m3 /亩或mm表示,它是灌区规划及管理的重要依据。
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是指灌溉供水能够充分满足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要求而设计制定的灌溉制度。
⑴ 总结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多年来进行灌水的实践经验是制定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灌溉制度调查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旱年份,调查这些年份的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田间耗水强度(mm/d)及灌水次数、灌水时间间距、灌水定额及灌溉定额.根据调查资料,可以分析确定这些年份的灌溉制度。
⑵ 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实验站,试验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技术等。
实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溉制度的主要依据。
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⑶ 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作物灌溉制度这种方法是根据水稻淹灌水层和旱作物计划湿润层内水量平衡的原理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在实践中一定要参考群众丰富灌水经验和田间试验资料,即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制定的灌溉制度才比较完善。
水稻灌溉制度水稻具有喜水耐水特性,常采用淹灌方式,因此,渗漏损失水量大,灌水次数多,灌溉定额大。
灌溉制度应以满足不同时期稻田淹灌水层的深度要求.通过水量平衡计算,可以确定所需要的水量。
某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为:m=H+E-P-H0+C式中m为时段内水稻灌水定额;H0、H分别为时段初和时段末的稻田水层深度;E为时段内田间耗水量(蒸发、蒸腾和渗漏量);P为时段内降雨量;C为时段内排水量。
单位均为mm.水稻灌溉制度,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季节的不同而异,多采用浅-深-浅的灌水方法,即分蘖和分蘖以前采用浅灌,分蘖后期到乳熟前采用深灌,乳熟以后浅灌,黄熟以后落干(有时也在分蘖末期落干晒田一次).灌溉定额南方一般为300~360m3/亩,北方常在500m3/亩以上.旱作物灌溉制度根据旱作物的生理和生态特性,灌溉的作用在于补充土壤水分的不足,要求作物生长阶段土壤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含水量维持在易被作物利用的范围内.其最大允许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而最小允许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0%~60%。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

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方法灌溉水利用系数在水土平衡和渠道设计流量分析中使用。
一、用模式分析法计算渠道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1计算公式(1)灌溉水利用系数:η=式中:——渠系水利用系数,可用各级渠道水利用系数连乘求得。
——田间水利用系数.(2)渠道水利用系数在无实测资料时按下式计算:=1-土渠:=衬砌渠:=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
km)L-—渠道长度(km)K—-土壤透水性系数,可从表3.1.9—1查得m——土壤透水性指数,可从表3。
1。
9-1查得——衬砌渠道渗水修正系数,可从表3.1。
9—3查得2 参数选择(1)设计净流量:1)干渠:Q净=q s A干=0.368 2.46=0。
972m3/s2)支渠:Q净==m3/s3)斗渠:Q净=n Q农净=20.091=0。
182 m3/s4)农渠:Q净= ==0。
091 m3/s(2)渠道长度:1)干渠:1条,长12.6km砼板防渗结构,灌溉面积2。
64万亩。
标准条田规格:长宽=700250=262.5亩拆合标准条田100块2)支渠:4条,总长7。
6km,平均长1.9km,平均灌溉面积0.66万亩,拆和标准条田25块3)斗渠:14条,总长21km,平均长1.5km,平均灌溉面积0.1886亩,拆和标准条田7块4)农渠:100条,总长0。
65km,平均长度0。
65km(3)m、k、的选择查表3。
1.9—1沙壤土:K=3。
4,m=0。
5查表3。
1.9-3干渠砼板衬砌:=0.15-0.05,取=0。
10支渠浆砌石衬砌:=0.20—0。
10取=0。
153.渠道水利用系数计算利用渠道净流量、渠道长度及选择的参数计算各渠道水利用系数,考虑到蒸发损失,管理损失及衬砌渠道在使用期防渗性能降低等因素,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计算值作适当调整作为采用值。
渠道水利用系数渠道Q净m3/sLkm计算值采用值干渠0.972 12。
6 0.0345 0。
10 0.957 0。
909 支渠0。
陕西关中不同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陕西关中不同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23-10-27•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内容与方法•关中不同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目•提高灌溉用水效率的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陕西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农业大省,关中地区作为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产区,其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直接关系到全省的农业发展和用水安全。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如何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中国,农业用水量占用了全国总用水量的近60%,因此,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对于缓解水资源矛盾、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对陕西关中不同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各灌区的用水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制定合理的灌溉用水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影响灌溉用水效率的因素,可以为优化灌溉制度、改善灌溉方式提供理论支持,进而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实现节水农业的目标。
本研究对于促进陕西省乃至全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意义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量占比较高,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农业灌溉用水效率进行了广泛研究,包括灌溉制度、灌溉技术、水资源管理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内容涵盖了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水生产率、水分生产效益等方面。
国外学者对于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早,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水资源管理、节水灌溉技术、水环境等方面。
重点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用水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节水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国外学者对于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更加关注。
研究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数据挖掘和模型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高灌溉用水效率评价的精度和效率。
(完整版)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目录摘要 (2)第一章绪论 (3)1.1研究意义 (3)1.2研究现状 (3)1.2.1常用测算方法简介 (3)1.2.2现有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7)第二章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9)2.1研究目标 (9)2.2研究的主要内容 (9)第三章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 (10)3.1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10)3.1.1宝鸡峡灌区基本概况 (10)3.1.2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步骤 (11)3.2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22)3.2.1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22)3.2.2种植结构的影响 (23)3.2.3灌区管理状况的影响 (24)3.2.4灌区工程地质地理位置的影响 (25)3.2.5灌区节水灌溉措施的影响 (26)3.2.6不同水文年份的影响 (26)第四章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7)4.1存在的问题 (27)4.2解决办法 (27)4.2.1确定毛灌溉用水总量 (28)4.2.2计算净灌溉用水量 (28)4.2.2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 (29)第五章结论 (32)参考文献 (34)附录 (35)致谢 (45)宝鸡峡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与分析指导老师:王密侠作者:陆通摘要:本文以陕西省宝鸡峡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灌区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利用灌区灌溉用水管理资料、气象资料、流量资料、灌溉试验,依据灌区渠首每日引水量(退水量),结合灌区各支渠配水水量及斗口引水资料计算灌区各干、支渠利用系数及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渠首到斗口的利用系数利用灌区历年实际配水资料获得;灌区斗渠,农渠,毛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借鉴灌区灌溉实践经验,利用调查资料分析计算获得;最后利用渠首到斗口的水利用系数和斗口到田间的水利用系数计算全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通过研究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状况,分析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节水措施,对目前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灌溉制度
根据《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陕政发[2004]18号)规定,本工程属于关中西部平原区,主要考虑种植面积较大且需要灌溉的作物,主要有小麦、夏玉米、果树及蔬菜等。
按照干旱年考虑,灌溉定额分别为:140m3/亩、130m3/亩、150m3/亩、280m3/亩。
根据当地现有灌区的实际灌溉情况(渠道大部分衬砌),并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文农作物生长季节、需水量以及耕作方式等综合因素,参考《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陕政发[2004]18号)规定中的农业用水定额,根据当地村民实际灌溉习惯,拟定灌区的灌溉制度,计算灌水率,公式见4.3-1。
每次灌水周期为12天,每天灌水时间为18小时。
通过计算可得净灌水模数为0.598[m3/(s*万亩)]。
灌区灌水模数的计算见表4.3.1。
净灌水模数计算采用公式:
q=α×m/0.36/t/T
式中:
α……种植比例;
m……灌水定额;
t……每次灌水天数,12天;
T……日抽水时间,取18小时。
表4.3.1 灌区灌水率计算表
图4.3.1 灌溉用水过程线
2灌溉用水量
根据灌区渠系现状并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水文、农作物生长季节、需水量以及耕作方式等综合因素,确定渠系水利用系数0.8,田间水利用系数0.9,则灌溉水利用系数为η=0.8×0.9=0.72,故灌区毛灌水率为0.598/0.72=0.831[m3/(s.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