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与规范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与规范ppt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与规范ppt课件
3.选穴: 就近拔罐+重视特殊部位拔罐+重视任督二脉和膀胱经
4.沟通: 1)核对基本信息(人名、主诉),询问病情 、病史、治疗史(含有无
拔罐治疗); 2)告知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
局部可能出现水泡。
10
(三)操作
1.检查、核对 2.闪火拔罐 3.留罐或走罐 4.起罐
d排罐: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
2.2.2 针罐法
刺络拔罐:在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 或三棱针挑治后, 再行拔罐、留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
迹。挑刺部位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贴护。
2.3 起罐方法
2.3.1 一般罐: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 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 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隙,
4
2.施术方法
2.1 吸拔方法 2.1.1 火罐 闪火法: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 %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 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2.1.2 其他罐 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
竹罐 用坚固的细毛竹制成, 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 中间略粗, 形同腰鼓。 玻璃罐 由玻璃加工制成。其形如球状, 下端开口, 口小肚大, 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而平滑。 橡胶罐 依照玻璃罐的形状以橡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罐具。
11
刺血拔罐: 1.皮肤消毒 2.刺血 3.闪火留罐 4.起罐消毒
12
二、灸疗
(一)定义与国家规范
艾灸,是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 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 进行 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条,用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型长条。根据内含药物的有无, 分为药艾条和清艾条。 温灸器,是指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目前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灸架、灸筒和灸盒等。

(完整版)中医适宜技术课件.ppt

(完整版)中医适宜技术课件.ppt
精心整理
针灸
• 适应症 •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之功效,理论上可以治疗许多疾病,但实际上
对有些疾病疗效甚微。 • (1)采用类似针灸法或传统疗法随机对照试验过的针灸适应证有:戒酒、
变应性鼻炎(花粉症)、竞技综合症、面瘫、胆绞痛、支气管哮喘、心神经 官能症、颈椎病、运动系统慢性疼痛(颈、肩、脊柱、膝等)、抑郁、戒毒 、痛经、头痛、偏瘫或其它脑病后遗症、带状疱疹、高血压、愿发性低血压 、阳痿、引产、失眠、白细胞减少、腰痛、偏头痛、妊娠反应、恶心呕吐、 肩周炎(冻结肩)、手术后疼痛、经前期紧张症、神经根疼痛综合症、肾绞 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扭伤和劳损、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紧张性头痛、戒烟 、三叉神经痛、泌尿道结石。 • (2)有足够数量的病人为样本但无随机性对照试验的针灸适应症有:急性 扁桃体炎和急性咽喉炎、背痛、胆道蛔虫症、慢性咽炎、胎位不正、小儿遗 尿、网球肘、胆结石、肠道激惹综合症、梅尼埃病、肌筋膜炎、儿童近视、 单纯性肥胖、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精神分裂症、坐骨神经痛。 • (3)有反复的临床报道,效果较快或有一些试验依据的针灸适应症有:便 秘、缺乳、泄泻、女性不孕、胃下垂、呃逆、尿失禁、男性不育(精子缺乏 、精子活动力缺乏)、无痛分娩、尿潴留、鼻窦炎。 • 综上所述,结合临床经验,针灸疗效明显好的适应症有急性扭伤、腰突症、 颈椎病、肩周炎、慢性软组织损伤(包括网球肘、肌筋膜炎)、面瘫、中风 后遗症、带状疱疹、偏头痛、失眠、单纯性肥胖、呃逆、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等,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
• 分类: 1.针刺类 :常用体针、头针、耳针、足针、梅花针、火针、电针、穴 位注射、小针刀疗法等。 2.灸法类:主要指艾灸 。 3.按摩疗法:包括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踩跷疗法、捏脊疗法、拨筋 疗法、小儿推拿疗法、点穴疗法等。 4.外治疗法:包括刮痧疗法、灌肠疗法、火罐疗法、熏洗疗法、药浴 疗法、外敷疗法、中药蜡疗等。 5.内服法:包括中药雾化吸入疗法、中药茶饮法、中药药酒疗法、饮 食药膳、养生保健、中医护理、及冬病夏治等。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ppt课件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ppt课件

促进中医发展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完善 和推广,有助于推动中医 临床实践的发展,促进中 医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中医技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医技术
古代中医技术以针灸、推拿、中 药等为主要手段,积累了丰富的
临床经验和技术。
现代中医技术
现代中医技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 展,形成了多种新型中医技术。
执行与监督
建立执行和监督机制,确 保操作规程在实际工作中 得到有效执行和监督。
反馈与改进
收集医生和技术人员的反 馈意见,对操作规程进行 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技 术操作的水平和质量。
04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与考核
培训内容与方法
理论培训
培训方法
介绍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基本概念、 原则和要求,使学员了解操作规程的 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ppt课件
目录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概述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核心内容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制定与实施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与考核 •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优化与改进
01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是指按照中医理论 和技术要求,对临床诊断、治疗、护 理等操作进行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
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讨论、小组合 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பைடு நூலகம்和参与度。
实操培训
通过模拟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使 学员掌握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步 骤和技巧。
考核标准与方式
考核标准
根据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具体要 求,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和评分 细则。
考核方式
采用理论考试、实操考核、案例 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学员 对中医技术操作规程的掌握程度 。

中医适宜技术ppt(完整版)

中医适宜技术ppt(完整版)
原理上也有相应区别,可以弥补毫针单一针具 的不足,在临床上应当辨证施术。
(二)灸法技术
▪ 灸法,又称灸 ,攻法, 火法。《说文解字》指 出:“灸,灼也,从火 音‘久’,灸乃治病之 法,以艾燃火,按而灼 也。”可见灸法是一种 用艾火持续薰灼治疗疾 病的方法。施灸的材料 除了艾绒之外,还有桑 枝、灯草等非艾材料。 施灸的方法多种多样。
经气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任、督、带、阴维、阳维、 阴跷、阳跷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 既不直属脏腑,又无 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 故称奇 经。
▪ 治疗作用
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 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 接的治疗的作用。
针具的研制和改进
针具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代最原始的切割 和医疗工具称为砭石,又称针石、鑱石等。《说文解 字》:砭,以石刺病也。据考古发现,新出土的砭石, 大多是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代的遗存,有的可以 浅刺出血、切割排脓、叩击皮肤。是用于针刺临床的 工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据考证,大约在 山顶洞人时期,已能制造较为精细的骨针。
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 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 要达到的目的。
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 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 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一)针刺技术
▪ 是各种不同针具的操作技术方法,简称针法,其 中有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 针等。
《灵枢、脉度》“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 别,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筋,十 二皮部。

中医适宜技术PPT幻灯片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PPT幻灯片课件
下。 2、走罐:选用口径较大的玻璃罐,先在罐口或欲拔罐部位涂一些润滑 剂,再将罐拔住,然后用右手握住罐子,上下往返推移,至所拔部位皮 肤潮红、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3、闪罐: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
拔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4、刺络拔罐:将应拔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
中医辩证与治则
中药涂擦治疗 各种原因导致的静脉炎、化疗药外 邪毒侵淫:清热解毒,凉血活
渗导致组织损伤

中药熏药治疗
超短波短波治 疗 中药热奄包治 疗 灸法/隔物灸
1.放化疗所致食欲不振,营养失衡, 1.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脾胃
恶心,呕吐,呃逆,上腹部不适; 虚弱;和胃止吐,降逆
2.失眠、疲乏、内分泌失调等;
16
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就是按一定处方用药的中草药经加清水煎煮沸后, 先用蒸气熏疗,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从而 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种防治疾病方法。
适用于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等外科疾病;血栓闭塞 性脉管炎、下肢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疾病;软组织损伤等骨 科疾病;带状疱疹、银屑病、湿疹、寻常疣、手足癣、发癣、 股癣等皮肤科疾病及某些内脏疾如失眠、高血压等。
2.气虚血瘀,气血瘀滞;活血
化瘀,补气益气
1.术后颈肩部疼痛肢体肿胀、疼痛;
2.关节炎,腰肌劳损,软组织挫伤, 寒凝脉络:温经通络 关节痛
1.化疗后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 2.便秘引起腹胀,腹痛,肠胀气
1、脾肾两虚,气血两虚;健 脾补肾,益气生血,补肾添精; 2.脾虚证 :健脾通便 23
感谢大家的聆听
19
熏洗法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病等,均忌用全身 熏洗。 2、危重外科疾病,严重化脓感染疾病,需要进行抢救者,忌 用熏洗。 3、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严重肢体缺血,发生肢体干性 坏疽者,禁止使用中高温(超过38度)熏洗。 4、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均不宜进行熏洗。 5、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时,均不宜熏洗。 6、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7、有过敏性哮喘病的患者禁用香包熏法。

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

中医适宜技术PPT课件


【治法】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一疗程 后总结疗效。继续治疗,休息2—3日后在进 行。
【注意事项】1﹑操作前向患者解释,告知其 火龙疗法的目的,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2﹑酒精喷洒不宜过多,范围不宜过 广,以免烫伤肌肤; 3﹑局部组织及关节皮肤破伤,有炎 症者不易做火龙; 4﹑局部麻木者慎做火龙。

火龙疗法(中药涂擦疗法)

火龙自然疗法是以祖国医学为理论基础,结合中医 敷贴疗法,通过人体的经络与全身的脏腑、组织、 器官之间的联系,选用具有不同药性的中医粉末, 用酒精浸拌加热、湿敷、点燃及局部灼烧的方法, 借助酒精点燃后的热力及毛巾的热度,使药物发挥 作用,起到温阳散寒、解痉镇痛、消肿散寒、祛风 除湿、祛风止痒等作用。火龙疗法的适应症有:肩 周炎、颈椎病、神经衰弱、失眠多梦、四肢麻木、 静脉曲张、腰肌劳损、腰酸背痛、跌打损伤、消肿 止痛、风湿、类风湿、脂肪蓄积症、体重超标、脂 肪肝、肾虚等疾病,效果显著。

火龙自然疗法具备简单易学、疗效显著、普 及方便,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它的应用为广 大患者解除疾病痛苦和减轻经济负担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操作步骤】1﹑ 关闭门窗,给患者取舒适体位, 暴露治疗部位,垫好中单; 2﹑清洁治疗区皮肤; 3﹑按摩治疗区,是局部肌肉放松; 4﹑在治疗区拔火罐数个,留至皮肤轻微发红即可; 5﹑治疗区涂药酒按摩至药酒吸收后涂按摩油再次 按摩局部涂匀; 6﹑将鲜姜纱布敷于治疗区;
中医适宜技术
温针灸法有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的功效。在 针灸上面,把艾叶制 成艾绒、艾炷、艾条 等点燃后,借灸火的 热力,给人体温热性 刺激,并能使药力内 透,通过经络腧穴的 传导,起到温通气血、 扶正驱邪等防病治病 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度。动作要迅速而准确。必要时也可在闪罐后留罐。
b走罐:先于施罐部位涂上润滑剂(常用凡士林、医用甘油、液体石蜡或润肤霜等), 也可用温水或药液, 同时还可将罐
口涂上油脂。用罐吸拔后, 一手握住罐体, 略用力将罐沿着一定路线反复推拉, 至走罐部位皮肤紫红为度, 推罐时应用
力均匀,以防止火罐漏气脱落。
c留罐:将吸拔在皮肤上的罐具留置一定时间, 使局部皮肤潮红, 甚或皮下瘀血呈紫黑色后再将罐具取下。
7
4.禁忌症
急性严重疾病、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 皮肤高度过敏、传染性皮肤病, 以及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及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 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及静脉曲张处。 精神分裂症、抽搐、高度神经质及不合作者。 急性外伤性骨折, 中度和重度水肿部位。 瘰疬、疝气处及活动性肺结核。 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5.适应症
拔罐疗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临床上早已从早期的疮疡发展到用来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 肤科及五官科等100多种疾病。 儿科罐疗一般多用于: 伤风感冒、咳嗽、哮喘、呕吐、泄泻、腹痛、小儿遗尿等。
.
8
6.注意事项
1. 拔罐前应充分暴露应拔部位, 有毛发者宜剃去, 操作部位应注意防止感染。 2. 选好体位, 嘱患者体位应舒适, 局部宜舒展、松弛, 勿移动体位, 以防罐具脱落。 3. 老年、儿童、体质虚弱及初次接受拔罐者, 拔罐数量宜少, 留罐时间宜短。妊娠妇女及婴幼儿慎用拔罐方法。 4. 起罐操作时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 否则会引起疼痛, 甚至损伤皮肤。 5. 拔罐手法要熟练, 动作要轻、快、稳、准。用于燃火的乙醇棉球, 不可吸含乙醇过多, 以免拔罐时滴落到患者皮
主要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5 -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 部分:拔罐
3
.
1.施术前准备
1.1 罐具 根据病症、操作部位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罐具,罐体应完整无碎裂,罐口内外应光滑无毛糙,罐的内壁应擦拭干净。 1.2 部位 应根据病症选取适当的治疗部位。以肌肉丰厚处为宜,常用肩、背、腰、臀、四肢近端以及腹部等。 1.3 体位 应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1.4 环境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 避免污染, 环境温度应适宜。 1.5 消毒 a罐具:对不同材质、用途的罐具可用不同的消毒方法。玻璃罐用2000mg/L的84 消毒药液浸泡(消毒液每周 更换2 次)或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对用于刺络拔罐或污染有血液、脓液的玻璃罐应一罐一用,并用2000mg/L的84 消毒药液浸泡2h(疑有乙肝病毒者浸泡10h)。塑料罐具可用75%乙醇棉球反复擦拭;竹制罐具可用煮沸消毒。 b部位:一般拔罐的部位不需要消毒。应用针罐法时用75%乙醇或0.5%~1%碘伏棉球在针刺部位消毒。 c医者:医者双手可用肥皂水清洗干净。应用针罐法时应再用75%乙醇棉球擦拭。
➢ 拔罐的留罐时间:留罐时间可根据年龄、病情、体质等情况而定。一般留罐时间为5 ~ 20 min , 若肌肤反应明显、 皮肤薄弱、年老与儿童则留罐时间不宜过长。
➢ 拔罐治疗间隔与疗程:治疗的间隔时间, 按局部皮肤颜色和病情变化决定。同一部位拔罐一般隔日1 次。急性病痊 愈为止, 一般慢性病以7~10 次为一疗程。两个疗程之间应间隔3~5 d(或等罐斑痕迹消失)。
.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艾灸、穴位贴敷、小儿推拿)
1
目录
一、罐疗 二、灸疗 三、穴位贴敷 四、小儿推拿
. 2
.
一、罐疗
(一)定义与国家规范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的 一定部位,以产生良性刺激,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火罐是指通过燃烧罐内空气的方法用来拔罐的器具。
肤上而造成烧烫伤。若不慎出现烧烫伤,按外科烧烫伤常规处理。 6. 燃火伸入罐内的位置, 以罐口与罐底的外1/ 3 与内2/3处为宜。 7. 拔罐过程中如果出现拔罐局部疼痛, 处理方法有减压放气、立即起罐等。 8. 拔罐过程中若出现头晕、胸闷、恶心欲呕, 肢体发软,冷汗淋漓, 甚者瞬间意识丧失等晕罐现象, 处理方法是立
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6
.
3.施术后处理
3.1 拔罐的正常反应 在拔罐处若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 或兼微热痛感, 或局部发红, 片刻后消失, 恢复正常皮色, 皆是拔罐的正 常反应, 一般不予处理。 3.2 拔罐的善后处理 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 若罐斑处微觉痛痒, 不可搔抓, 数日内自可消退。 起罐后如果出现水泡, 只要不擦破, 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 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 放出水液后, 再用消 毒敷料覆盖。若出血应用消毒棉球拭净。若皮肤破损, 应常规消毒, 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其上。若用拔罐治疗疮痈, 起罐 后应拭净脓血, 并常规处理疮口。
➢ 挤气罐 常见的有组合式和组装式两种。组合式是由玻璃嗽叭筒的细头端套一橡皮球囊构成;组装式是装有开关 的橡皮囊和橡皮管与玻璃或透明工程塑料罐连接而成。
5
2.施术方法
.
2.2 应用方法
2.2.1 单纯拔罐法
a闪罐: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于应拔部位,随即取下,再吸拔、再取下,反复吸拔至局部皮肤潮红,或罐体底部发热
d排罐:沿某一经脉或某一肌束的体表位置顺序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罐具。
2.2.2 针罐法
刺络拔罐:在用皮肤针或三棱针、粗毫针等点刺出血, 或三棱针挑治后, 再行拔罐、留罐。起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

迹。挑刺部位用消毒敷料或创可贴贴护。
2.3 起罐方法
2.3.1 一般罐:一手握住罐体腰底部稍倾斜, 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边缘的皮肤, 使罐口与皮肤之间产生空隙,
4
.
2.施术方法
2.1 吸拔方法 2.1.1 火罐 闪火法:用止血钳或镊子等夹住95 %乙醇棉球,一手握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立即伸入罐内摇晃数圈随即 退出,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 2.1.2 其他罐 如拔挤气罐、电磁罐、远红外罐、药物多功能罐等,可根据其说明书操作。
➢ 竹罐 用坚固的细毛竹制成, 一端留节为底、一端为罐口, 中间略粗, 形同腰鼓。 ➢ 玻璃罐 由玻璃加工制成。其形如球状, 下端开口, 口小肚大, 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而平滑。 ➢ 橡胶罐 依照玻璃罐的形状以橡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罐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