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学常识与简介

合集下载

2023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2023年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理归纳

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文学常识和中心整顿归纳六上1.《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旳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阐明了难与易之间旳辩证关系,鼓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著。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旳重要性,提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旳观点。

3.《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论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旳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旳尊严,体现了一种爱国,机智,善于辞令旳晏子和平庸愚昧旳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他人旳同步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旳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旳事迹,流露出对一种神童“泯然众人”旳惋惜。

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旳《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旳,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种有用旳人。

6.《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旳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旳忧伤凄苦旳思想感情。

7.《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旳酌油技艺演出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旳道理。

8.《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旳《虞初新志》中心:通过简介核舟旳形象、构造、主题,体现了雕刻者旳精致技艺和巧妙构思,反应出我国古代工艺旳高超成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重点字词【字音】阙处(q uē)襄陵(x iān g)绝巘(yǎn)属引(z hǔ)沿溯(sù)飞漱(s hù)御风(yù)猿鸣(y uán)曦月(xī)素湍(t uān)长啸(x iào)郦道元(lì)林寒涧(j iàn)肃重岩叠嶂(z hàn g)【通假字】略无阙处。

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动词,断绝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省略句:(1)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2)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

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出师表》

语文版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出师表》

语文版2021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解析:?出师表?内容预览:出师表诸葛亮【三国】一、文学常识1.选自?诸葛亮集?。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被称为“卧龙〞。

2.表:文章的一种,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二、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8-17)。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8-28)。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9-31)。

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2-38)。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9-45)。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46-54)。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55-61)。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62-64)。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65-70)。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71-77)。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78-85)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86-93)。

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94-106)。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107-114)。

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15-118)。

授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化不毛(119-128)。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29-142)。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

七上文言文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作品简介。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2. 古今异义。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古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一代;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 太丘舍去。

- 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到……去。

- 相委而去。

- 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 下车引之。

- 古义:拉;今义:引导。

- 元方入门不顾。

-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3. 一词多义。

- 日。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期日中(太阳)- 是。

- 是日更定矣(这)- 问今是何世(判断动词,是)- 时。

- 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故时有物外之趣(常常)- 信。

-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之。

-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中的字)- 下车引之(代词,指元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指缺点)- 日月之行(结构助词,的)4. 重点实词。

- 内集:家庭聚会。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速。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 未若:不如,比不上。

-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三、句子翻译。

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 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 撒盐空中差可拟。

-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 未若柳絮因风起。

-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翻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6.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翻译: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7. 君与家君期日中。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统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月考必备!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课内文言文考点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⑴柳宗元(773一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⑵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

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⑴[篁竹]竹林。

⑵[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饰。

⑶[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⑷[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冽:凉。

⑸[尤]格外。

⑹[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⑺[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⑻[坻]水中高地。

⑼[嵁]不平的岩石。

⑽[翠蔓]翠绿的藤蔓。

⑾[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⑿[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

⒀[可]大约。

⒁[许]表示约数。

⒂[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⒃[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布:映照⒄[澈]穿透。

⒅[怡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⒆[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

⒇[俶尔]忽然。

(21)[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3)[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24)[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25)[悄怆幽邃]凄凉幽深。

(26)[悄怆]凄凉。

(27)[邃]深。

(28)[清]凄清。

(29)[隶而从]跟随着同去。

(3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⑴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答案】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⑵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案】潭中的鱼大约的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

⑷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案】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课内文言文解析《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因:凭借10.起:飘起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11.非:不,不是12.相委:委,丢下、舍弃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15.日中:正午时分16.引:拉17.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文言文学常识与简介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课内文言文学常识与中心思想整理(一)1、陋室铭刘禹锡唐文学家、哲学家中心思想:全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文体知识: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写作特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爱莲说周敦颐宋哲学家中心思想: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文体知识:说,一种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以莲喻人3、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政治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凭着机智善辩,挫败楚王的诡计,维护个人和祖国尊严的故事,表现了晏子机智善辩、善于辞令的才能和热爱祖国、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4、伤仲永《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宋号半山政治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以反面的事例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对比,反面事例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苏洵。

5、周处《世说新语》刘义庆南北朝文学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周处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是可以转变的,犯了错误的人,只要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体知识:志人小说写作特点:对比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亚圣中心思想: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事实论据,理论论据;正面论证,反面论证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7、卖油翁《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宋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文学家、古文运动领袖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神态、动作、语言描写8、核舟记魏学洢明末(清张潮编《虞初新志》)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主题、结构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赞美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文体知识:记,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抒发作者的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写作特点:空间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船头到船尾,从船面到船背9、黔之驴《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中心思想:本文是一则寓言,写了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人物,同时也告诉我们表面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黔驴技穷,黔驴之技)文体知识:寓言写作特点:详写老虎,略写驴子10、黠鼠赋《东坡全集》苏轼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咏物小赋,写了一只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逃脱的故事,说明了最有智慧的人类,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蒙骗,原因全在疏忽大意,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

文体知识:赋,古代一种文体。

写作特点:叙事和议论相结合课内文言文学常识与中心思想整理(二)11、狼《聊斋志异》蒲松龄清号柳泉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写了屠夫从遇狼、惧狼、避狼到毙狼的经过,揭示了狼的贪婪、凶残、狡猾的本质,赞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文体知识:短篇文言小说写作特点:动作描写、神态描写12、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孟子战国?? 名轲思想家、政治家亚圣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孟子和齐宣王之间三个问答,用类比说理的方式,巧妙设问,层层类推,表现了孟子深谋远虑,巧设机关的辩论才能和关心国事,心怀天下的高尚人格。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类比说理13、公输《墨子》墨子春秋战国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墨子以实际行动阻止楚国攻打宋国的故事,反映了墨家反对侵略别国的“非攻”思想,表现了墨子为实践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辞辛劳、顽强斗争的可贵精神和善于论辩的政治才能。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14、庄子钓于濮水《庄子》庄子战国哲学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写了庄子婉言谢绝楚王请他出仕为官的故事,表现了庄子不为官位所累,淡泊名利、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思想。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类比说理15、曹刿论战《左传》左丘明春秋史官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中,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终于使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阐明了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深谋远虑,善于把握战机,具有正确的战术思想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写作特点:对比手法,语言描写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刘向汉?? 史学家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邹忌以生活小事设喻,委婉地讽谏齐王虚心接受批评,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了邹忌善于思考、擅长辞令,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善于讽谏的优秀品质,也表现了齐威王心胸宽广、从谏如流、开明果敢、勇于改革的精神品质。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国别体史书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17、小石潭记《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中心思想:文章借景抒情,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幽美的景色和凄清的环境,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文体知识:记写作特点:借景抒情18、孔孟论学《论语》春秋孔子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战国孟子思想家、政治家亚圣中心思想:《论语》四则:①孔子自述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几个阶段,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

②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③强调学习要善于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

④告诉我们做人应当自强不息,学习应当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孟子》二则:①告诉我们学习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②告诉我们读书不能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精神,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语录体写作特点:对比说理,类比说理19、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板桥家书》郑夑清号板桥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三绝中心思想:本文是一封家信,也是一篇出色的驳论文。

文章引用具体事例,批驳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无所不诵”的观点,告诉我们读书应当树立深入研究的正确态度,应当有所选择,取其精华。

文体知识:书信,驳论写作特点:事实论据;正面论证、反面论证20、黄生借书说《小仓山房文集》袁枚清号简斋随园老人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就黄允修向作者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读书,刻苦学习。

文体知识:说写作特点:事实论据,理论论据;对比论证课内文言文学常识与中心思想整理(三)21、问说《孟涂文集》刘开清?? 号孟涂桐城派散文家中心思想:本文集中论述了“问”在读书治学中的重要性,告诫我们学习应当刻苦好学、谦虚勤问,才能取得进步。

文体知识:说写作特点:对比论证22、卖柑者言《诚意伯文集》刘基明字伯温军事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心思想:本文由“我”买了一个坏柑的小事引发议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卖柑者的一席话,无情地揭露了元朝末年统治者的腐败弊政,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比喻说理、类比说理23、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宋谥号文正政治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通主要过写景,描写了被贬官员和过往诗人(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观赏景物时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感受(览物之情),然后通过议论,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既是自勉,也是与友人滕子京互勉。

)文体知识:记写作特点:借景抒情,对比手法24、醉翁亭记《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宋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文学家、古文运动领袖中心思想:本文以“乐”字贯穿全文,生动地描写了滁州醉翁亭幽深的环境和秀美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醉翁之意不在酒)文体知识:记写作特点:衬托手法,借景抒情25、记承天寺夜游《东坡志林》苏轼宋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中心思想:文章描写了承天寺夜游时庭院中的月色美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品质和乐观旷达、恬淡洒脱的人生态度。

(闲人:贬官的悲凉、苦闷,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乐观、旷达。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写作特点:借景抒情,比喻修辞26、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汉史学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和过程,说明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朝暴虐统治的必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和政治才能,反映了农民起义军的雄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陈胜:胸怀大志、不甘贫贱和卓越的政治远见、领导才能。

)文体知识:古代散文,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写作特点:语言、动作、神态描写27、答司马谏议书《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宋号半山政治家、文学家中心思想:本文是一篇书信形式的驳论。

文章正气凛然地批驳了司马光等人给变法加上的种种罪名,批判了保守派不恤国事、墨守成规的行为,表明了作者坚持政治主张的立场和坚决变法革新的决心。

文体知识:书信,驳论写作特点:事实论据28、桃花源记《陶渊明集》陶渊明晋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诗人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武陵人误入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东晋末年政治黑暗、兵祸连结的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安宁富足、幸福和平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文体知识:记写作特点:铺垫、伏笔29、捕蛇者说《柳河东集》柳宗元唐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文体知识:说写作特点:对比手法30、登泰山记《惜抱轩诗文集》姚鼐清桐城派古文家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作者在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泰山顶上壮丽雄浑的景象(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