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传输信道的特性
2022移动通信第三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2022移动通信第三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的沟通交流,还是工作中的信息传递,都离不开移动通信的支持。
而要实现稳定、高效的移动通信,就必须深入了解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这一章,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2022 年移动通信中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移动信道是指移动终端(如手机)和基站之间的无线传播路径。
它的传播特性非常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形地貌是影响移动信道传播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城市环境中,高楼大厦林立,会导致信号的反射、折射和散射。
信号可能会在建筑物之间来回反射,形成多径传播。
这就好比我们在一个有很多镜子的房间里说话,声音会经过多次反射才到达对方的耳朵,从而使得声音变得复杂和不稳定。
在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信号可能会被山峰阻挡,出现阴影效应,导致某些区域信号较弱甚至完全没有信号。
其次,气候条件也会对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雨天,雨水会吸收和散射无线电波,从而导致信号衰减。
大雾天气中,水汽会对信号产生类似的影响。
此外,雷电等恶劣天气还可能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信号的质量。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还与信号的频率有关。
一般来说,频率越高,信号的穿透力越弱,但能够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在移动通信中,不同的频段具有不同的传播特性。
低频段的信号传播距离较远,但带宽较窄,数据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高频段则相反,虽然传输速率快,但传播距离较短,覆盖范围较小。
多径传播是移动信道的一个重要特性。
当信号从发射端发出后,可能会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端。
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环境各不相同,导致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相位和幅度都有所差异。
这种多径效应会引起信号的衰落,包括瑞利衰落和莱斯衰落。
瑞利衰落通常发生在没有直射路径的情况下,信号幅度服从瑞利分布;而当存在较强的直射路径时,则会出现莱斯衰落。
为了应对移动信道的复杂传播特性,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是指利用无线电技术进行通信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无线传输移动通信与有线通信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无线传输技术。
无线传输使得移动通信更加灵活、便捷,用户不再受制于有线连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
无线传输还能够克服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限制,使得移动通信具有更好的覆盖范围。
2. 移动性与传统有线通信相比,移动通信具有更强的移动性。
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使用户在移动的实现通信,随时随地进行语音通话、短信发送、数据传输等。
无论是在车上、户外还是在室内,用户都能够实现移动通信,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3. 多样化的业务移动通信不仅仅局限于语音通话,还包括短信、彩信、互联网接入等多种业务。
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进行网上购物、在线支付、社交娱乐等各种业务操作。
移动通信的多样化业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4. 容量限制由于无线传输的特性,移动通信在传输容量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相比于有线通信,移动通信的容量相对较小,无法支持大量用户进行高带宽的数据传输。
移动通信网需要根据用户数量和网络负载进行合理的资源调度,保证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
5. 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的特点离不开构建和运营移动通信网络的支持。
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基站、无线信道、核心网等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之间通过无线传输进行通信,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系统。
移动通信网络需要不断升级和优化,以满足用户对通信的需求。
,移动通信具有无线传输、移动性、多样化的业务、容量限制和移动通信网络等特点。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继续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移动通信第三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移动通信第三章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打电话、发短信,还是上网浏览、在线视频,都离不开移动通信的支持。
而要实现稳定、高效的移动通信,就必须深入了解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这一章,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是相当复杂的。
想象一下,当您在移动中打电话时,信号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
比如建筑物的阻挡、地形的起伏、天气条件的变化,甚至是人群的干扰等等。
首先,我们来谈谈多径传播。
这就好比您在一个充满镜子的房间里说话,声音会从不同的方向反射回来,形成多个路径到达接收点。
在移动通信中,信号也会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从发射端到达接收端。
这些路径的长度和传播条件各不相同,导致信号到达的时间、强度和相位都有所差异。
这就会引起信号的衰落和失真。
信号的衰落可以分为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
大尺度衰落主要是由于距离的增加和障碍物的遮挡导致信号强度的大幅下降。
比如说,您在远离基站的地方,或者身处高楼大厦密集的区域,信号可能就会变得很弱。
小尺度衰落则是由于多径传播引起的信号快速波动。
这种衰落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甚至在几分之一秒内,让您的通话出现断断续续的情况。
接下来,说说多普勒效应。
当移动台相对于信号源运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会发生变化。
这就好比一辆鸣笛的汽车从您身边驶过,您会听到声音的音调发生变化。
在移动通信中,如果您在快速移动,比如在高铁上,多普勒效应就会比较明显,可能会影响信号的质量。
除了这些,移动信道还受到阴影衰落的影响。
这通常是由于大型障碍物,如山脉、高楼等阻挡了信号的传播,造成某些区域的信号强度明显低于其他区域,形成了所谓的“阴影区”。
再来说说传播损耗。
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不断损耗能量,这包括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反射损耗、绕射损耗等等。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是指信号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理想空间中传播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反射损耗则是当信号遇到光滑的表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去,导致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强度降低。
移动通信的信道是指基站天线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指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2 3G技术标准主要有3G WCDMA CDMA2000 TC-SCDMA.2.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3.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
四种衰落特性:随信号传播距离变化而导致的传播损耗和弥散,由于传播坏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称为阴影衰落无线电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做用产生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得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所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导致严重的衰落,是多径衰落大尺度衰落是由移动通信信道路径上的固定障碍物的阴影引起的,衰落特性一般服从d-n 律。
小尺度衰落由移动台运动和地点的变化而产生的,主要特征是多径。
4.一般认为,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影响传播的3中基本机制为反射绕射和散射6.根据衰落与频率的关系,将衰落分为两种:频率选择性衰落和非频率选择性衰落。
频率选择性衰落是指传输信道对信号不同的频率成分有不同的随机响应,信号中不同频率的分量衰落不一致,引起信号波形失真。
非频率选择性衰落,指信号经过传输信道后,各频率分量的衰落是相关的具有一致性,衰落波形不失真。
7.微观分集的类型时间分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8.分集的合并方式选择合并,在所接受的多路信号中,合并器选择信噪比最高的一路输出,这相当于在M个系数ak(t),只有一个等于1.其余的为0最大比值合并,在选择合并中,只选择其中一个信号,其余信号被抛弃。
等增益合并,等增益合并器的各个加权系数均为19.为什么扩频信号能够有效抑制窄带干扰?扩频信号对窄带干扰的抑制作用在于接收机对信号的解扩的同时,对干扰信号的扩频,这降低了干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扩频后的干扰和载波相乘,积分(相当于低通滤波)大大地削弱了他对信号的干扰,因此在采样器的输出信号受干扰的影响就大为减少,输出的采样值比较稳定10跳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在GSM系统的应用:跳频系统对抗单频或窄带干扰是很有特色的。
移动通信电子课件教案-第3章_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3.1.4 障碍物的影响与绕射损耗
P
x T
d1 h1
x 为菲涅尔余隙
T d1
d2
R d2
h2
x
h1
P
R h2
(a)
(b)
图 3 - 3 障碍物与余隙
(a) 负余隙; (b) 正余隙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t = t0 t= t0+
t1 t1+ 1 1 t1+ 1 2 (a)
t2 t2+ 2 2t2+ 2 3 t2+ 2 1 (b)
t= t0+
t3
(c)
图 3 - 11 时变多径信道响应例如 (a) N=3; (b) N=4; (c) N=5
t3+ 3 4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3.2.4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续
时延扩展Δ:最大传输时延和最小传输时延的差值,即最后 一个可分辨的时延信号与第一个时延信号到达时间的差值, 实际上就是脉冲展宽的时间。
表示时延扩展的程度。
归一化时延信号的包络E(t):将移动通信中接收机接收 到的多径的时延信号强度进行归一化。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3.1 无线电波传播特性 3.2 移动信道的特征 3.3 陆地移动信道的传输损耗 3.4 移动信道的传播模型 思考题与习题
第3章 移动信道的传播特性
引言
三种研究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根本方法: 理论分析:用电磁场理论和统计理论分析电波在移动
环境中的传播特性,并用数学模型来描述移动信道。 现场电波实测:在不同的传播环境中,做电波实测实
a第7章 移动通信传输信道的特性

16
7.1.1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传输特点
图7-3 我国大陆陆地移动通信2G频谱使用和3G新增频谱输特点
• (1)移动性 • 移动性包括设备移动性(Equipment Mobility)和用 户移动性(User Mobility)。设备移动性是用户移动 性的基础,它使得移动设备能够不受位置限制地保持 原有的通信;用户移动性则允许移动用户在任何地点 使用任何形式的终端设备实现通信。为了支持移动终 端和移动用户的移动性,移动通信网络需要建立一套 有效的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机制。 移动台发送信息的过程比较简单,它首先向网络请求 一定的资源,然后就能够与网络实现信息交互了。
711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传输特点图71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bts设有无线收发信机和天馈线等设备每个bts都有一个可靠通信的服务范围称为无线小区简称小区cell移动网络就是由若干个这样的小区所构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如果采用正六边形的小区对服务范围进行覆盖往往可以在频谱利用率网络规划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进行移动网络覆盖分析的时候经常采用正六边形小区覆盖其结构非常类似蜂窝所以又可以把小区制移动通信系统称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1)新增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段 • ① 核心工作频段 • 频分双工(FDD)方式:1920~1980MHz/2110~2170MHz ,共120MHz。 • 时分双工(TDD)方式:1880~1920MHz/2010~2025MHz ,共55MHz。
14
7.1.1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传输特点
21
7.1.1 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传输特点
• (5)移动终端要求高 • 移动终端作为用户接入移动通信网络的设备,必须具 有普通电话终端的基本特性,以及无线收发的能力, 除此之外,考虑到移动性的特点,还会有不同的要求 。对面向个人用户的手机终端,主要要求是体积小、 质量轻、省电、操作简单和携带方便,当然,随着技 术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手机仅仅具备通话功能 ,而在娱乐、文档处理、多媒体应用等方面都提出了 新的要求,因此智能手机已经逐渐取代普通手机,成 为市场的主流终端。车载台和机载台除要求操作简单 和维修方便外,还应保证在振动、冲击、高低温变化 等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
移动通信第三章(无线信道特性)

华南农业大学 胡洁
1
3.1
VHF、UHF电波传播特性
影响电磁波传播的三种基本传播机制:反射 、绕射、散射
基站天线
散射波 直射波
基站天线
绕射波
移动台天线
地面反射波 山峰
移动台天线
2
3.1
VHF、UHF电波传播特性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传播路径:
3.2
3.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移动信道的特征
d2 hb
d hm θ
θ
d1
10
图 3 – 6 移动信道的传播路径
3.2.1
传播路径与信号衰落
假设反射系数R=-1(镜面反射), 则合成场强E为
E E0 (1 a1e
j
2
d1
a2e
j
2
d 2
)
式中,E0是直射波场强,λ是工作波长,α1和α2
图 3-15 时变多径信道响应示例
27
(a) N=3; (b) N=4; (c) N=5
3.2.4
N
多径时散与相关带宽
接收到的信号为N个不同路径传来的信号之和,即
S0 (t ) ai Si [t i (t )]
ai是第i条路径的衰减系数,τi(t)为第i条路径的相对延时差
i 1
28
hb>200m时,Hb(hb, d)>0dB;反之,当hb <200m时,
Hb(hb, d)<0 dB。 同理,当移动台天线高度不是3m时,需用移动台 天线高度增益因子Hm(hm, f)加以修正,参见图 3 - 24(b)。 当hm>3m时,Hm(hm, f)>0dB; 反之,当hm<3m时, Hm(hm, f)<0dB。
移动通信信道1

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1移动通信信道是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传输数据和信号的特定物理介质。
移动通信信道承载着方式信号的传输和通话过程中的数据传送。
通常,移动通信信道可以分为下行信道和上行信道。
下行信道下行信道是指从基站(基站可以理解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射和接收设备)向方式发送信号和数据的信道。
下行信道用于实现方式接收呼叫、短信、数据等服务。
它是从基站到方式的单向通信信道。
下行信道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 广播信道(Broadcast Channel):用于向所有方式广播公告、系统信息等。
2. 公告信道(Paging Channel):用于向特定方式发送来电通知、短信等。
3. 共享信道(Shared Channel):多个方式共享使用的信道,用于传输语音、数据等。
4. 寻呼信道(Pilot Channel):用于基站向方式发送信号,帮助方式进行寻呼监听。
5. 同步信道(Sync Channel):用于同步方式时钟和基站时钟。
6. 邻区信道(Neighbour Channel):用于与周边基站进行通信。
上行信道上行信道是指从方式向基站发送信号和数据的信道。
上行信道用于实现方式发出呼叫、发送短信、数据等服务。
它是从方式到基站的单向通信信道。
上行信道也有多种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接入信道(Access Channel):用于方式与基站建立连接和发送呼叫等。
2. 数据信道(Traffic Channel):传输方式发出的语音、数据等。
3. 控制信道(Control Channel):传输方式与基站之间的控制信息,如网络注册、身份验证等。
4. 反馈信道(Feedback Channel):用于方式向基站发送接收质量反馈信息。
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移动通信信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随机接入:移动通信系统要支持大量的用户接入,信道必须具备随机接入的能力,以确保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网络。
2. 可靠传输:信道要具备传输信号和数据的可靠性,在无线环境中,信道受到噪声、多径效应等环境因素的干扰,通信系统需要采用相应的纠错技术,提高信道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