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对句精辟,气势磅礴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明白如何利用特殊的语言更好地 表现自己的思想。 对偶句式可以精确地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峙统一的奥秘。而 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 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 须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 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在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 得到一种鄙弃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4-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推荐,选拔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起,抬起 举类迩而见义远 提出,举出 (3)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克,占领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全,整个
-5-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 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点评:在孔子看来,追求仁德之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一切 的“士”,一切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去实现“仁”,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孔子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孟子,面对孔子的 “杀身以成仁”,孟子理直气壮地表示要“舍生取义”。
“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不管什 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 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 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共24张PPT)

如何让他人感受到尊重感?
• 对待他人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
• 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 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 要善于欣赏他人,接纳他人,不能够嘲笑他
人的缺点与不足。
• 要遵守对他人的诺言。
尊重他人的事例——女王敲门
•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 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丈夫 在里边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维多利亚。”女王回答。里边 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里边再问:
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 府共同倡导。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 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
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 “黄金法则”任何人、任何国家,在谋求自己生 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 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
临!”店员十分不解,店老板解释说:“他今天是作为一个 客人来到这里的,我们应当尊重他。要记住:我们的一切
都是顾 受。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尊重和
理解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
人的尊重和认可,否则往往会很苦恼。但是,尊 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权利, 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敬人者,人恒敬之”, 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
• 看第一个材料 • 你有过站在他人立场上体会他人心情的经历吗?按照下 面的三步换位 • 思考,看看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 第一步:他(她)的需要是: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

着哪些值得弘扬的 思想精华?对我们有何启示?请谈一谈自己 的看法。
(1)克己复礼:不管在什么时候,必须考虑到 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必须对自己 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结合自 己的实际来谈)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无条件 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 人的心。(结合自己实际来谈)
整体感知: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 谈谈“仁”的内涵(谈谈你对孔子 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
自处: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 具体来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处世: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 本信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 被表述为“恕”或“宽恕”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15则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 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一下两个问题的提 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1.颜渊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仲 弓问仁) 爱人。 (3.樊迟问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夫仁者,……)
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 “礼”的关系?
(1)“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
(2)“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 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 “仁”是目的,“礼”是手段,是为实现“仁” 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所以“仁”仍 是核心。
《论语》选读之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学习目标:通过翻译重点句子,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什么是仁?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1)克己复礼:不管在什么时候,必须考虑到 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必须对自己 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结合自 己的实际来谈)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无条件 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 人的心。(结合自己实际来谈)
整体感知: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 谈谈“仁”的内涵(谈谈你对孔子 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
自处: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 具体来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处世: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 本信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 被表述为“恕”或“宽恕”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15则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 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一下两个问题的提 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1.颜渊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仲 弓问仁) 爱人。 (3.樊迟问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夫仁者,……)
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 “礼”的关系?
(1)“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
(2)“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 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 “仁”是目的,“礼”是手段,是为实现“仁” 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所以“仁”仍 是核心。
《论语》选读之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学习目标:通过翻译重点句子,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什么是仁?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用课件

“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 己的心”。 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 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据此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因为自己喜欢什么,而成全别人的喜 欢,这就叫“忠”(为其一部分含义),也就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自己不喜 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 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 “恕”。
换位思考,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何让马桶更干净
某日本高级酒店,检测客房抽水马桶是 否清洁的标准是:由清洁工自己从马桶中 舀一杯水喝一口。可以想象,这样的马桶 会干净到什么程度。
如何提高降落伞的合格率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 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 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 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 负责人说,我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______________. 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 百分之百。
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 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
如何降低运送犯人的死亡率 十九世纪,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由于 地广人稀,尚未开发,政府鼓励国民移民到 澳洲。但当时澳洲非常落后,没有人愿意去。 英国政府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的 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澳洲的劳动力问题, 还有就是他们以为把坏家伙们都送走了,英 国就会变得更美好了。
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 费,多运多赚钱。政府很快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 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过了10%,最严 重的一艘船的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30%。政府官员绞 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 上船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办 法,_________. 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立竿见影地降到了1% 左右。后来,船东为了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 生。 就是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由根据上船的人数付 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船东只有将人活着送 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ppt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 淡,需要别人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 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 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 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 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丝情。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 狡诈之分。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 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 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4、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其大意 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 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
课外延伸
看看我们身边的“仁”。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 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 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 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

29
• 其中“一日”两个字值得反复体味。张岱 在《四书遇》中评论说:“‘一日’字最 可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 期矣。百事都始于‘一日’,况为仁乎?” 这个评价很有启发意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意思是说,要做到仁,要拥 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追求,自己 不努力,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
完整最新版课件
36
•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 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 人。古人非常看重祭祀,有“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的说法(《左传·成公十三年》)。
完整最新版课件
11
•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 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 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 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 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 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完整最新版课件
2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 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 维护正义的人。”
完整最新版课件
2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 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 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 仁。”
• 知者就不同了,“知者利仁”,智者知道 “仁”对他有利,所以便去行仁道。仁者 智者,一个以“仁”为本,一个以“仁” 为用。仁者是自发的,智者是自觉的。从 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仁者有内部动机, 智者靠外部激励。仁者、智者,如果二合 为一,那人生修养就完美了。
高中语文课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管

为拍照游客摇落 “花瓣雨”
中国游客 泰国厕所洗脚
朗读课文
什么是仁?
思 考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什么是仁?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 爱人。 • 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仁的标准
仁的核心
从自处的角 度来看,孔 子所说的 “仁”就是 克服一己之 私而遵循礼 法的规定。
1.《阿房宫赋》中虚写了长桥样子的句
子是:
,
?
2.《阿房宫赋》中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
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
是:“
,
。”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
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
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
语对比的句子是:“
,
”。
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
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
,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
,
?
5.《阿房宫赋》的结尾部分韩愈用作“
,
”两句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的句子。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的灭亡
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
语句是:
,
。
当“恕”道照进现实:
1分钟:闭眼沉思,自省曾经做过的“不欲”。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 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 地体贴他人。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 “非礼勿视,非 及人。
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 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PPT课件

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 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 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 难道靠别人吗?”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为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 爱人; “恕”。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及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 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思想核心 “仁”是内在的自觉:理想人格
古代大夫的家族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 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儒家理想人格的 核心“ ”
故事一则:
盲人提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 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 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 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 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 难道靠别人吗?”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为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 爱人; “恕”。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及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 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思想核心 “仁”是内在的自觉:理想人格
古代大夫的家族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 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儒家理想人格的 核心“ ”
故事一则:
盲人提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 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 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文4
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 而…者,定后标志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也许
奉行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 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 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阅读1、2、3、4语段后,请同学们从自处和 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 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 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 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 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 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译文】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有及仁人志 士,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 命。” 选文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 者安仁,智者利仁。' 贫困 安乐,安乐的生活
以…为安 以…为利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不可以长处于贫 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 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 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 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 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 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 些话。”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 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这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 要仁,仁就来了。
讲解完第5、6语段,如何才能够实现"仁 "呢?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选文7
读书人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弘,广大。毅,坚强 表并列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把……当作
担子,但当的东西 停止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表承接
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 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 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选文8
标目的, 来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义之人
表转折,却
仁。 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选文5、6
如果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 怎么样 给 并且 谓
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 就 使动,使别人站得住 担忧、忧虑 病 之乎 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实践仁的方法 使…通达
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就近拿自己打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选文2
像、好像
使唤、使用
•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所‛与‚欲‛组成名词性 给 古时诸侯的封邑 结构 •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古代大夫的家族
•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 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 严肃庄重。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 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 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称许,赞许 句末语气助词 依靠
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请求对方做某事;请 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条目,详情 做到 语气助词连用,强化反问语气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 动词,说
聪明、机敏 指代,这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虽然 名作动,从事、实行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 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 家根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 子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A、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 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 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 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 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 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 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 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有 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那些不 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问题探究】
孔子的仁的学说 蕴含着哪些值得 弘扬的思想精华?
•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的基本 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 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 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 人好,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 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 第二,“克已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 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 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 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 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已 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选文3
3、
通‚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
‚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 明白、理解 了解 提拔通‚措‛安排、安 置 能使
之于 形作名,正直公正的人 邪恶,此指邪恶的人
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 通‚向‛先 到 夫
前 即‚谓何‛说的是什 ‚言乎富哉‛的倒装,此话的含义多么深广 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 么 啊 拥有 形作动,远离 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 从
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 “ ”
江西省安义中学
胡家道
探讨: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
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 同。试作具体分析,品评一下孔子所说的“仁” 到底体现了儒家哪些人格思想?
选文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为,是。克,克制
【评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 者不能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在 富贵安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这 种境地的人,不能长期忍受困窘潦倒之苦,“久 困则为非”(《论语注疏》),因而去做一些不 应该做的事情。君子可以固穷,但“小人穷斯滥 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二),小人处在 困境中则什么都会去做了。同样,没有达到仁这 种境地的人,在长期的富贵安乐中,会骄淫佚乐, 丧失本心。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不是仁者,根本是做不到的。
即‚何止于 仁‛
一定
大概、也许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 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 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 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 的方法。'
选文5、6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4、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其大意 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 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