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刘姥姥进大观园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进大观园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个老婆婆形象,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
她的形象在小说中不可忽视,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刘姥姥进大观园后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她在小说中的角色与意义。
首先,刘姥姥是一个具有深厚的古代文化底蕴的老妇人。
她来自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她经历了很多,见识过的人、事、物都让她具备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与担当。
她的性情、行为举止都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又有不同于主流人物的独特个性。
她在大观园中表现出的的无所畏惧、不拘泥于传统的勇敢和坚定,展现出了她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宽广的胸怀。
其次,刘姥姥的形象也具有世俗与真实的一面。
在大观园的角色中,她是一位老年妇女,身体虚弱,行动不便,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或退缩。
相反,她用她自己的方式与其他人交流,用她的智慧和阅历去理解大观园中的人事物。
她在与贾府众人的互动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坚韧与强大,她以她自己的方式去对抗权贵,去保护自己的尊严与自由。
此外,刘姥姥的形象也反映出了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所面临的困境。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受到压迫和限制,她们的人生往往被男性决定。
刘姥姥作为一个贫困且年老的女性,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是边缘化的,她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一个客人,观察者。
但是,尽管她没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她依然用她的智慧和普通人的力量震撼了整个贾府。
她象征着边缘群体的力量与勇气,她们可能并没有统治者的权力,但是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存智慧,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影响整个社会。
综上所述,刘姥姥是一个在《红楼梦》中与众不同的角色。
她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智慧,她的形象在小说中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现出了她的独特个性。
她虽然身处边缘地位,但是通过她的智慧和担当,她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思考。
她在小说中独特的形象与意义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真理,改变自己的命运。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2篇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2篇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是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她是一个老寡妇,住在一座山峰上的小屋里,被认为有预测未来的能力。
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很鲜明的特点和深刻的内涵,以下是对她的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刘姥姥是一个非常老态龙钟的人,她大概有七十岁左右,身体虚弱不堪,经常需要别人的帮助才能完成一些基本的日常事务。
这一点从她“只吃素,不吃荤”的生活习惯和“听了这话,真有几分疲倦,那出得门,pin了两下门栓,下了炕,系上裙带,扶着腰蹒跚而出,喘吁吁的道:‘我这老女人,体力不如人,步履艰难,又怎么去得得了啊?’”(《西游记》第三十五回)这一描写中可以看出。
刘姥姥这一形象也是明朝文学及其后代文化中常见的老人形象之一。
其次,刘姥姥是一个非常聪明智慧的人,虽然年迈体衰,但她的头脑却非常清楚,经常预言未来的事情。
这一点可以从她“我倒知道你家些个养活的仆人,没多时只在半月之内,都一概离开你了”(《西游记》第三十五回)这一话中看出。
刘姥姥这一形象也是十分有代表性的一个老智者形象,在电影和文学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第三,刘姥姥是一个非常有人情味的人,她对待人非常友好、热情、真诚,经常为别人着想。
这一点可以从她“出得门,pin了两下门栓,下了炕,系上裙带,扶着腰蹒跚而出,喘吁吁的道:‘您们这些年轻人捉弄老人家玩儿!我有什么欠你们的?我怎么这般好心,反贼”(《西游记》第三十五回)这一话中看出。
刘姥姥这一形象传达出的人情味也是很具有感染力的,让人们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喜爱和敬意。
综上所述,刘姥姥是一个充满人情味、非常聪明智慧,却年迈体衰的老人形象。
她传递出的精神和文化含义,体现了中华文化对老人和智慧的尊重,也传承了这一精神和文化价值。
刘姥姥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是古代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
她是一个有着特殊预测能力的老妇人,除此之外,她还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形象,以下是对她的人物形象分析。
首先,刘姥姥是一个聪明而又独立的老人,她并不依赖别人,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刘姥姥人物形象浅析

“投我以⽊⽠,报之以琼琚”,因感念凤姐馈赠之恩,刘姥姥在丰收后,便把⽥⾥拔尖的⽠果蔬菜送到贾府聊表⼼意。
再听凤姐说⼤姐⼉⼊院着凉发起热来后,便忙提醒凤姐“⼤姐可能撞客了,要驱祟”,后⼜⽤⾃⼰的经验建议凤姐——莫要把⼤姐⼉养得太娇贵,满⼼满眼地为凤姐打算。
这份真⼼,也让凤姐把⼥⼉的名字交给了刘姥姥,以此借运。
谁成想,这个取名姥姥却成了⼥⼉命⾥最⼤的福星。
贾府被抄后,凤姐病重亡故,贾琏扶柩南下,失恃的巧姐成为贾芸、王仁等⼈向藩王邀宠的⼯具,即将卖与藩王为妾之际。
巧姐⼉的福星刘姥姥,宛如“及时⾬”般四⼊荣府,毅然主张把巧姐⼉伪装成青⼉,将其藏匿在家中,不仅使巧姐脱离了奸兄恶舅的魔掌,还细致、周到地照料巧姐⼉,⼜是打扫上房让巧姐居住,⼜让孙⼥青⼉作陪为其解闷。
待贾琏归家后,⼜亲⾃送巧姐⼉归府,还尽⼼尽⼒地按照凤姐遗愿为巧姐寻了个好归宿。
可见凤姐随⼿的良善之举,刘姥姥却感念于⼼,纵然贾府落败,藩王势⼤,也⽢愿涉险搭救巧姐,报答凤姐恩情,甚⾄接替凤姐的义务,设⾝处地地为巧姐⼉找了个好夫婿,可见在刘姥姥⾝上也汇聚着侠客的仁义、勇敢、守诺、有恩必报的美好品格,值得⼈去细细考究。
【语文知识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分析:刘姥姥是一个快乐、节俭、爱热闹、满身土里土气的农村老婆婆。
刘姥姥身上具备农村人淳朴、乐观、善良等优秀品质。
她是位知足常乐、生性乐观的人。
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人物。
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凤姐女儿巧姐的命运与她密切相关,巧姐判词和《留余庆》曲中均提及刘姥姥。
这个老婆婆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刘姥姥在回目上出现了四次: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39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41回刘姥姥醉卧怡红院、113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从篇幅上看,第6回、40回、41回三大整回,以及39回后半回、42回前半回、113回前半回、119回后半回,都是浓墨重彩的刘姥姥正传。
刘姥姥在小说中起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同时小说把刘姥姥塑造得个性鲜明、活泼可爱。
她是一个粗鄙不堪的村间老妪;她是是一个会说话,能办事的刘姥姥;她是个大智如愚,丑中蕴美的刘姥姥;她是个勤劳善良而又有侠义心肠的刘姥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

红楼梦刘姥姥人物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精湛的文学艺术和深刻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刘姥姥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她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文将对刘姥姥进行人物分析,以揭示她在小说中的重要性和所代表的意义。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一位贫穷老太太,她在故事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的形象却令人难以忘怀。
首先,刘姥姥的外貌特点十分独特。
小说中描述她“一副花白头发,双眼虽老而有精,眼眉和睫毛锦黑如墨,相识必下马”,可见她的外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她的言谈举止也十分风趣幽默,充满了乡土气息。
她总是满口跌宕起伏的俚语和谐音,令人听了忍俊不禁。
这种独特的形象使得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和鲜活感的人物。
其次,刘姥姥的地位和角色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她代表了穷苦百姓的生活状况和处境。
虽然刘姥姥在贫苦中度日,但她依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
她常说:“虽然贫贱,但是能心地纯洁安乐,有用兴尽快。
”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现了她的智慧和坚强。
通过刘姥姥的形象,作者揭示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表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再次,刘姥姥在小说中的存在也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
刘姥姥虽然只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她的形象却与主要线索紧密结合。
她的到来和离去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她的到来为贾母的生日宴席带来了一丝喜庆和活泼,她的离去则引发了贾母和宝钗等人对生老病死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刘姥姥的角色,作者成功地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真实。
此外,刘姥姥的形象也代表了一种传统价值观念的坚守和继承。
她是一个勤劳朴实、孝顺顽强的贫困老人。
尽管她生活贫苦,但她从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她常说:“贫富贵贱,只是尘世浮云。
”这句话表达了她对世俗名利的漠视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同时,她对家庭的牵挂和对子女的关爱也体现了传统儒家道德的重要观念。
对刘姥姥的评价

对刘姥姥的评价1. 刘姥姥的背景介绍刘姥姥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
她是贾府的祖母,虽然地位低微,但她的性格和一些行为举止使得她成为这部作品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
2. 刘姥姥的特点2.1 年纪大刘姥姥在《红楼梦》中被描绘为一个年迈的老人。
她的年龄使得她对世事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
她的见识和智慧超过了常人的想象。
2.2 坦率直接刘姥姥以其直言不讳而闻名。
不论是对贾府的家族成员还是其他人,她总是能毫不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这种直率的性格为她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喜爱。
2.3 善良仁慈尽管刘姥姥地位低微,常常被贾府其他成员忽略,但她的心地非常善良。
她对待人和善,乐于助人,从不计较他人的待遇。
她的善良仁慈令人敬佩。
3. 刘姥姥的评价3.1 富有智慧刘姥姥是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
她的言谈举止透露出她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和领悟。
她能够准确地看穿他人的本质和动机,并对此给出中肯的评价。
她的智慧帮助她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家族中生存下来。
3.2 勇敢坚强尽管刘姥姥在贾府中地位低下,受到冷落,但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勇气。
她勇敢地面对贾府其他成员的嘲笑和无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
3.3 充满正能量刘姥姥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她的正能量使她成为了贾府中其他人们心灵的慰藉。
她的存在给贾府带来了一丝阳光和温暖。
3.4 个性鲜明刘姥姥的独特个性使她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
她的直率和真实,使得她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她的个性为《红楼梦》增添了色彩和趣味,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
4. 对刘姥姥的启示刘姥姥虽然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她的品质和个性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年龄不是智慧和价值的代表,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珍惜老年人的经验和智慧。
•直言不讳并不是一种粗鲁的行为,我们应该学会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积极的力量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
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

红楼梦刘姥姥形象赏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刘姥姥这一形象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
刘姥姥是一个普通的乡村老太太,她的形象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风貌。
下面就来对《红楼梦》中刘姥姥这个形象进行赏析。
首先,刘姥姥的形象可以体现出当时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地位。
刘姥姥是在河南伊川人,她到贾母家中求医,却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金银财宝而遭到了冷遇,这种情境揭示了当时老年人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困苦生存状况以及社会地位的低下。
另外,在与贾母等人交流时,刘姥姥对于讲究礼仪的贾母的出言不逊,她的言谈举止反映了当时农村老人对于权贵与富豪的轻蔑和反感。
其次,刘姥姥这个形象还可以体现出《红楼梦》中的女性命运和境遇。
刘姥姥与众女子不同的是,她不依附于家族系统和父母姓氏,她是属于自己的,这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女性命运的余波。
同时,刘姥姥的经历和说话方式也让人不禁想到了康庄大圣孙悟空的话:“我孙悟空,要个位折!”意思是“我即使没有文化,五行缺斤少两,我也要顶个位子”。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家道中落的女性有不屈不挠、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
最后,刘姥姥的形象还可以引发人们对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的反思。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老人家有着很高的地位,他们代表着社会的智慧和文化传承,但是在贾母家这样的富贵之家中,刘姥姥这个形象却被冷遇,这也反映出传统制度中存在的很多弊端和问题。
除此以外,刘姥姥的形象也引发了对于文化的思考,她的话语中带有很多的俗语、谚语和民间智慧,这些文字和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又应该如何进行传承,也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总的来说,刘姥姥作为《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的形象呈现出当时社会的某些特征和风貌,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以及文化传承的思考。
刘姥姥性格特点总结

刘姥姥性格特点总结
刘姥姥是《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她的性格特点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
在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她的性格特点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乐观豁达、善良慈祥、直率坦诚。
首先,刘姥姥的乐观豁达是她性格的鲜明特点之一。
无论是在面对困难还是逆境,刘姥姥总是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不轻言放弃,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西游记》中,刘姥姥在遭遇妖魔的袭击时,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乐观的态度成功脱离了危险,展现了她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
其次,刘姥姥的善良慈祥也是她性格的显著特点。
刘姥姥待人和善,对待身边
的人都是充满了关爱和慈祥。
在《西游记》中,刘姥姥对待孙悟空等人都是充满了善意和关怀,她的善良慈祥的性格特点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敬。
最后,刘姥姥的直率坦诚也是她性格的显著特点。
刘姥姥在言行举止上都是非
常直率坦诚的,她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在《西游记》中,刘姥姥在面对妖魔时,毫不畏惧,直率坦诚地与妖魔交涉,展现了她坦诚直率的性格特点。
总的来说,刘姥姥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她的乐观豁达、善良慈祥、直率坦
诚的性格特点使她成为《西游记》中一个备受人们喜爱和尊敬的形象。
她的性格特点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经典形象之一。
希望我们可以从刘姥姥身上学习到乐观豁达、善良慈祥、直率坦诚的品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学生姓名_闻桂芳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学习中心黑龙江电大学号指导教师通讯地址林口县青山中学2009年 12 月 10 日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提纲我眼中的刘姥姥【论点】《红楼梦》全书共塑造了四百多个女性形象,在全书整体女性形象系列中,刘姥姥无疑只是一个穿针引线式的小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在文学巨匠的笔下,也被刻画的活龙活现。
其实,刘姥姥是个很不简单的人物。
但对于那些对《红楼梦》半生不熟的读者来说,他们可能会觉得新鲜。
因为,“刘姥姥进大观园”这句俗语留给人们的印象——刘姥姥是个“憨愚”的村妇,恐怕在人们脑海里早已铸成铜像了。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土里土气,少见多怪,层出不穷地闹笑话,七十多岁的人,头上插满了鲜花,一喝酒就喝得烂醉,刘姥姥的确让人觉得憨愚。
但是,这其实并不是刘姥姥的“全人”。
在土里土气的外表之内,她还有很精明的一面,甚至有些“小市民气”,她也并非一个纯粹的粗人,而是小有一点文化素养。
刘姥姥一出场,曹雪芹就介绍说:“这刘姥姥乃是个久经世代的老寡妇。
言下之意似在告诉读者:刘姥姥是个饱经世故、有社会经验的人。
【本论】一.智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顶一的聪明人。
人间最大的聪明不是治家治邦,也不是吟诗作画,而是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和趋利避害。
因此她相比较“机关算尽太聪明”的凤姐、“心比肝干多一窍”的黛玉,以及“心比天高”的晴雯,都略胜一筹。
刘姥姥具有在社会底层积累的草根智慧,就如一只在林莽中生存的野生动物一样,它们本能地感觉到哪里有食物,哪里有危险。
一旦将它们圈养在动物园里,无食物安全之虞,它们的这种本领便会急剧退化这也是刘姥姥的生存智慧高于大观园中诸人的根本原因。
她——一个村野老妪,能够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不是偶然的。
先说她一进荣国府的目的吧,她是因为家里断顿了去求施舍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老寡妇进了两次荣国府却使家境殷实起来。
这不能不另人叹服啊!她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凤姐是怎么样对她的呢?她还没说来的目的,正巧贾蓉来向凤姐借玻璃屏风,凤姐就指桑骂槐的骂到:偏我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吗?一个久经世事的老人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啊,可她假装不知道。
这是她的第一个高明之处。
还有,当她二进荣国府,虽说是去送些瓜果蔬菜,可是这次她却见到了贾府的真皇帝——贾母,当然还有王夫人等。
她的好运也是从这次开始的。
当贾母邀她游大观园的时候,她把她的聪明发挥到了及至。
首先,说她在吃饭前的那段开场白吧: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头老母猪,不回头;谁人也有自尊,谁人也愿意机灵,可是她却一直都在表现自己的迂腐与俗气。
当那些丫头们向她的脑袋上插花的时候,她难道不知道那样自己很难看吗?可是她带了,并且是笑着带上的。
在有大观园的过程中她把贾母等哄的抑或是逗的捧腹大笑。
她显示自己的粗鄙给那些太太小姐们取笑。
可是她也换来了回报。
先前的凤姐是瞧不起她的,在她带着她的外孙子板儿第一次去见凤姐的时候,凤姐假装不知道她们去了以显示自己的权威。
可是凤姐后来竟让刘姥姥为她的女儿取名字;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以至后来刘姥姥做媒把巧姐嫁给了刘姥姥她们当地的一个地主家。
并且使她成了金陵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一个。
虽然说这是凤姐死了以后的事情,但如果刘姥姥以前与他们没有接触这是不可能办到的。
总之,不管刘姥姥用什么方法,但她的目的达到了,并且还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也许这就是大智若愚吧!刘姥姥——可爱,可敬,又可学。
二、义刘姥姥——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老妪,凭着自己的智慧与敏锐的洞察力博得了荣国府上上下下的青睐,从此改变了自己一家人的生活状况。
她很不简单,敢想敢做有担当,她办事敞亮周到,她目光长远,她能说会道善于奉迎,她不腼腆做作,她随机应变,而且她知恩图报很讲义气,用现时髦的话讲,她是一位草根英雄。
当刘姥姥面对地位悬殊,困难重重的窘境来经过一番周折,总算达成所愿来到贾家,接受了贾府赏给他们祖孙俩二十两银子时,刘姥姥考虑的很周到,出手很大方,银子到手以后,直接就给引见人周瑞家的一块银子作为酬谢。
当她第二次来荣国府可就不是空手来的了,带着些枣子、倭瓜和一些野菜送给贾府,看她怎么说:“家里都问好。
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丰盛。
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穷心。
”瞧瞧,多会说话,让人听着那么舒心,让人接受礼物的时候也是那么舒服。
因此,有一种论调说刘姥姥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不耻其行为。
其实大谬不然,整个贾府除了贾母何人不奉承?更何况刘姥姥之恩图报,是个有情有义的人物,贾府没落的时候正是这位当初的“女篾片”不怕惹祸上身,从奸人手中营救出巧姐,给了她一个稳定安宁的生活。
所以说,老村姑刘姥姥不是一般的庄户人,是个有本事有才干讲义气的优秀人物。
二、朴刘姥姥的别具一格、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可谓是久负盛名,不亚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
刘姥姥很有趣、很纯朴,自然本色。
刘姥姥进荣国府实际有多次。
这三进贾府恰如一块横空飞来的山野之石,毛里毛糙,却结结实实,有棱有角。
她身上透露出来的野气、土气正是贾府里缺少的质朴、善良、真诚的人格美,正是这种人格魅力了她不同寻常的一面。
饱经世故、阅历丰富、善良质朴的刘姥姥深知,要进一步深入贾府,不断了来往,必须礼尚往来、互通有无、沟通情感。
因而第二次她带来了些时新的枣儿、倭瓜、野菜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虽不是珍贵之物,但对于奢华富贵、吃腻山珍海味的贾府上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调剂,并且得到了贾母的赞赏。
刘姥姥凭借自己的质朴、聪明和贾府上上下下进行了很好的情感沟通,投其所好,给贾母和哥儿、姐儿“搜寻些话出来”,在酒席上逗大家开心,分析巧姐的病因,给巧姐取了个凤姐喜欢的名字,使贾府上下在情感、精神上获得了莫大的愉悦。
总之,曹雪芹赋予了这个生活在底层的刘姥姥以纯朴、坚韧、机智、善良、知恩图报等美好的品格,用意颇深。
【结论】刘姥姥她没有一般农民的气息,有的是那见过大世面的气派,她的见识,并非来自书本,而是因为她天生的慧根。
她看似被贾家女眷当猴耍,而其实,她却“别当我傻,逗你们玩儿呢”。
刘姥姥是个出色的外交官。
她交际能力很强,不但能察言观色,投人所好,而且还见识不浅,从找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开始,到最后与大观园中大大小小的打成一片,足见其才。
虽然在大观园中她属于被戏弄的角色,但反过来说,大观园中的这些小姐奶奶们何偿又不是被她戏弄了一回?刘姥姥还给大观园里带来了欢乐,她心胸大量,拿得起放得下,之所以这样,才得到了贾府上下的怜惜。
我认为刘姥姥在欢声笑语中,是个善良劳动妇女形象。
其品格之高尚远比那些小姐奶奶们强的多。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2)一.智 (2)(一)、出谋划策 (2)(二)、机智幽默 (3)(三)、大智若愚 (3)(四)、识趣凑趣 (4)(五)、阅历丰富 (4)二、义 (5)(一)、知恩图报 (5)(二)、见义勇为 (5)(三)、患难真情 (5)三、朴 (6)(一)、楞惊发秫 (6)(二)、望奢兴叹 (7)注释: (8)参考文献: (8)我眼中的刘姥姥[内容摘要]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刘姥姥不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但是却是文中很重要的一个穿针引线的人物。
她是红楼中唯一下层老年妇女形象。
作品中她出场不多,笔墨不重,份量不大,但人物形象丰满,特色鲜明,位列群芳之中而毫不逊色。
她的形象特征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智、义、朴、”。
她出身卑微却不自卑,家境贫寒却不甘贫寒。
在家庭生活陷入重大困境,家人懦懦,毫无作为的时候,她直面困难,挺身而出,深入贾府,用自己的阅历和智慧,征服了贾府,玩转了贾家人,取得了胜利,获得了成功,为改善家人的生活和命运做出了重大贡献。
她敢闯敢试的大无畏精神和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着实可歌可泣,可敬可钦佩.深入贾府后,她审时度势,沉着应对,以贾母为中心,以满足贾府人的需求为重点,为贾府上下人等提供了鲜活的笑料,虚构了一个不为深宅大院人士所熟知的外面精彩世界。
她就像一个职业的导演和专业的演员,以自嘲的方式,主动充当玩物,积极配合愚弄,乐于装疯卖傻,故意跑粗露俗,导演和表演着一处处喜剧和闹剧,最大限度的为贾府制造着笑声和欢乐。
表面看她是贾府的玩物和愚弄对象,实际上她把贾府所有人牢牢吸引在自己周围,掌控于股掌之中,是她在调动指挥和玩弄着贾府人。
也唯其如此,她才能立足贾府,发挥作用,取得认可,获得成功。
她即使创造了一个平民百姓经过顽强打拚融入上层社会获得成功的范例。
同时也是大智若愚的具体体现。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她追逐物质利益,却不唯利是图,置身经济之中,却不失道义和立场。
在贾府败落,不能继续利用,却需帮助的时候,她知恩图报,大义凛然,果断出手,救出了贾家后人,由贾府的救济对象变成了救命恩人,完成了由被救者到施救者的角色转换。
人物形象高大,人格魅力凸显。
在后续作品中板儿与巧姐成婚,彻底改变了王贾两家人的命运,功莫大奄!刘姥姥活在下层,历经沧桑,饱尝磨难。
但她勇于挑战自我,改变命运,诠释了常人获得成功之道。
[关键词]刘姥姥、智、义、朴、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庄稼人本色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刘姥姥进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尽人皆知的口头禅。
往往用来嘲笑乡里人进城,没见过世面,孤陋寡闻。
可是如果这样来理解刘姥姥这个形象,那就太没有知人之明了。
事实上,刘姥姥的为人外朴实而内精明,又有侠义之风。
她虽身居山野,大字不识,却生来有些见识。
要不是这么有见识,能说会道,怎么能一进、二进荣国府,赢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而且在贾府败落之后,还千方百计地去把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找回来呢?也有人说,刘姥姥是一个丑角,造出了一大堆俗而又俗的“笑话”让人发笑。
我以为这只看到了表面。
其实,刘姥姥的“丑角”并不意味着“傻角”。
她并非不知道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是甘愿故作丑态,滑稽凑趣,以制造喜剧效应。
她说出的笑话在别人听来觉得好玩,有趣,但在她心里却是甜酸苦辣,别有一番滋味。
刘姥姥之谐,就像她脸上一道道皱纹一样,是饱经沧桑的印痕,是人生经验所集,是她大智若愚的表现!一.智智,指智慧,有见识,智谋过人。
刘姥姥久经世故,知理识趣,颇知眉眼高低,见识自好,又善于辞令,随机应变,大智若愚,着实有一番机智。
(一)、出谋划策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
“久经事故”的刘姥姥从她丰富艰难的人生阅历中感悟到了“适者生存”的真理,并明智而现实地洞悉到,一味“拉硬屎”,那“银子钱”是不会“自己跑到咱们家来的”。
为改变女婿王家当前的贫困状态,刘姥姥给女婿狗儿出谋划策,要去有一星半点瓜葛的荣国府攀亲告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