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简介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本课程针对Android工程师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Android平台下应用程序开发技能,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软件设计和编码能力,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软件维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培养目标,《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为软件技术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课,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2.课程定位

本课程面向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件测试三个岗位,在《3G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设计测试Android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对象为软件专业高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C语言程序设计》、《页面美化》、《使用Java理解程序逻辑》、《数据结构》、《使用JSP开发Web应用系统》、《Java面向对象编程》及《3G移动应用开发》等课程,具备软件开发的基础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依据

本课程遵照教高[2006]14号[1]、教高[2006]16号[2]、教高厅函[2007]47号[3]等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角色转换为倡导者。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

在课程内容排列上,应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

在课程内容结构上,突出模块化设置,以便新技术新产品进入教学内容。

在课程职业技能培养上,要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标准)的考核项目与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标准之中,为学生就业服务。

在课程教学组织设计上,要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以“REACT”设计情境教学,以“3P”和“ARCS”模式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突出学习包教学标准建设和借助教学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资源。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全人发展、服务学习、学长计划、过程资历认可(RPL)的实施。

2.具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软件技术专业Android软件开发、Android软件技术支持以Android及软

件测试三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程序设计工作项目的要求设置的。设计思路是:在《3G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的基础上,打破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或项目为中心,结合Android应用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知识点组织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在完成Activity、Intent、Service和ContentProvider四部分工作任务或具体项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知识的应用,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软件设计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模块化的结构方式安排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校企合作,讲、练、做一体化技能训练式教学,通过精选案例,项目设计以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为线索来进行,分解企业真实项目任务,讲、练、做有机融合,课程做到课堂在实验室、实验做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广泛推行“学中做,练中学”的方法,按照软件开发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课程设计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考试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本课程针对Android工程师岗位中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Java技术平台,掌握Android平台下应用程序开发基本技能,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具备软件设计和编码能力,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在Android平台下进行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软件维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专业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自定义广播

掌握有序广播和无序广播的使用

掌握常用广播接收者(开机启动、短信接收)的使用

掌握服务的生命周期

掌握服务的两种启动方式

学会使用服务与进行通信

学会调用其他应用的服务(跨进程通信)

了解HTTP协议

学会使用HttpURLConnection、HttpClient访问网络提交数据 了解AsyncHttpClient、SmartImageView开源项目的使用

掌握Handler原理,会使用Handler进行线程通信

学会使用多线程下载文件

掌握图形图像处理,学会为图片添加特效、动画

掌握设计AppWidget的设计方法

掌握多媒体程序的设计,会使用MediaPlayer、VideoView。

掌握传感器的使用,会使用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掌握Fragment的生命周期,学会使用Frament

(2)能力目标

开发环境的搭建、配置与使用

移动APP和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

Android程序的发布流程

(3)素质目标

培养按时守时的软件交付观念和规范优化的程序代码的习惯 培养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的性格

培养良好的自我表现、与人沟通能力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况上下浮动,建议浮动不要超过10%。

2. 各单元课时数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适当增删。

3. 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酌情增删相关内容,特别是较高要求部分,

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可以概要性介绍以节约部分课时,而加大实践教学和项目实战的课时。(六)教师任职要求

专任教师兼职教师

教学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

1.了解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流程与技术;

2.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打包发布的流程及方法;

3.熟练掌握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平台的搭建及配置;

4.了解SQLite数据库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5.掌握Android系统中操作硬件的方法。除专任教师专业能力外,还包括:

1.熟练掌握MVC架构和DAO开发

模式;

2.了解业界的研究最新动向、最新

技术、最新方法以及应用

3.具有创新、创业意识,了解企业

管理和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的要

4.有2年以上的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5.具备项目开发以及团队驾驭和协

调能力。

1.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

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和能

力。

2.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

家规定标准,有良好的语

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

心理素质。

4.有爱心、耐心和忍耐力,

有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

《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课堂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专业实训室有教高要求。

1.硬件要求

配置服务器,用来存放教师提供的教学素材等教学资源;

配置教师机,供教师示范操作使用;

教师机和学生机,建议内存4G以上;

2.软件要求

JDK1.6及以上版本

Android SDK2.2及以上版本

ADT15及以上版本

必须实现全部计算机联网并按照多媒体教学广播软件,教师可将示范的内容通过广播软件显示在学生机的屏幕上,不建议使用投影仪。

3.其他要求

必须提供学生自由上机的时间,软件开发需要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练习,提供一个学习的环境。学生课余学习时间要达到上课课时的2倍以上。

(八)实施建议

1.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注重“教”与“学”

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重合同守信用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应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考核评价建议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教材编写和选用建议

争取组织本教学部教师编写《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的校本教材,目前建议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李刚主编的《Android疯狂讲义》教材。

教材编写,建议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编写。教材要从Android程序员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出发,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教材内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实例,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术。由于本课程属于提高类课程,建议教材要以案例的形式编写,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4.学生学习资源建议

建议建立《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课程的资源共享网站,将教师授课的PPT、教案、习题等资料进行共享,并开通网上交流和答辩平台。

5.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注重实验实训指导书和实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议加强

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院多媒体资源的

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

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

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

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6.其他建议

总课时数可根据学期实际情况上下浮动10%左右

学习情境课时数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适当删减

学习情境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适当删减

(九)附录

1.常用术语解释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语言、框架以及类库对外提供的编码的接口。;

JVM

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它是一个虚构出来的计算机,是通过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来实现的,。 Java虚拟机有自己完善的硬件架构,如处理器、堆栈、寄存器等,还具有相应的指令系统。JVM屏蔽了与具体操作系统平台相关的信息,使得Java程序只需生成在 Java虚拟机上运行的目标代码(字节码),就可以在多种平

台上不加修改地运行。 Java虚拟机在执行字节码时,实际上最终还是把字节码解释成具体平台上的机器指令执行。;

AVD

Android Virtual Device,表示Android的虚拟设备。;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 软件开发工程师用于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建立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的集合;

ADT

Android Development Tools:是集成到Eclipse上的一个插件,能够提供一个强大的开发环境来开发Android应用。

2.常用专业英语单词

activity 活动

intent 意图

Content Providers 内容提供者

extend 扩展

implement 实现(用作动词)

service 服务

broadcast 广播

receiver 接收器

adapter 适配器

resource 资源

3.典型案例

(1)使用照相机拍照

新建Android项目:takepicture 照相

package:

Layout包下布局文件main.xml

android:layout_height="fill_parent"

android:orientation="vertical">

android:id="@+id/autoFocus"

android:onClick="takepicture"

android:text="@string/autoFocus"/>

android:id="@+id/takepicture"

android:onClick="takepicture"

android:text="@string/tackpicture"/>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SurfaceView surfaceView;

private Camera camera;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requestWindowFeature(Window.FEATURE_NO_TITLE);

getWindow().setFlags(,

;

setContentView(;

layout = findViewById(;

surfaceView = (SurfaceView) findViewById(;

surfaceView.getHolder().setType(SurfaceHolder.SURFACE_TYPE_PUSH_BUFFERS);

surfaceView.getHolder().setFixedSize(176, 144);

surfaceView.getHolder().setKeepScreenOn(true);

surfaceView.getHolder().addCallback(new SurfaceCallback());

}

public void takepicture(View v){

i f(camera != null){

switch(v.getId()){

case

//内部异步处理照片,

//参数1为快门按下去时产生的事件,参数二为照片的原始数据,参数三为经过压缩处理后的数据camera.takePicture(null, null, new MyPictureCallback());

break;

case

camera.autoFocus(null);//参数为对焦后的事件

break;

}

}

}

private final class MyPictureCallback implements PictureCallback{ public void onPictureTaken(byte[] data, Camera camera)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try{

File jpgFile = new File(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

System.currentTimeMillis()+".jpg");

FileOutputStream outStream = new FileOutputStream(jpgFile);

outStream.write(data);

outStream.close();

camera.startPreview();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private final class SurfaceCallback implements Callback{

public void surfaceChanged(SurfaceHolder holder, int format, int width, int height)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public void surfaceCreated(SurfaceHolder holder)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try{

camera= Camera.open();//打开摄像头

camera.setPreviewDisplay(holder);

// camera.stopPreview();

Camera.Parameters parameters = camera.getParameters();

parameters.setPreviewFrameRate(5);

parameters.setPictureSize(1024, 768);

parameters.setJpegQuality(80);

parameters.setPreviewSize(640, 480);

camera.setParameters(parameters);

camera.startPreview();

Log.i("MainActivity", parameters.flatten());

}catch(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void surfaceDestroyed(SurfaceHolder holder)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if(camera != null){

camera.stopPreview();

camera.release();

camera = null;

}

}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onTouchEvent(MotionEvent event) {

if(event.getAction() == MotionEvent.ACTION_DOWN){

layout.setVisibility(ViewGroup.VISIBLE);

return true;

}

return super.onTouchEvent(event);

}

}

AndroidManifest.xml文件

(2)音频文件的播放。

新建Android项目:AudioPlayer

package:

Layout包下布局文件main.xml

package ;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 Called when the activity is first created. */

private EditText nameText;

private String path;

private MediaPlayer mediaPalyer;

private boolean pause ; //是否暂停

private int position;//记录停止时的位置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

mediaPalyer = new MediaPlayer();

nameText = (EditText) findViewById(;

TelephonyManager telephonyManager = (TelephonyManager) getSystemService(Context.TELEPHONY_SERVICE);

telephonyManager.listen(new MyPhoneListener(), PhoneStateListener.LISTEN_CALL_STATE);

}

private final class MyPhoneListener extends PhoneStateListener{

public void onCallStateChanged(int state, String incomingNumber) {

switch(state){

case TelephonyManager.

if(mediaPalyer.isPlaying()){

position = mediaPalyer.getCurrentPosition();

mediaPalyer.stop();

}

break;

case TelephonyManager.

if(position>0 && path!=null){

play();

mediaPalyer.seekTo(position);

position = 0;

}

}

super.onCallStateChanged(state, incomingNumber);

}

}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Activity销毁时,释放mediaPalyer

mediaPalyer.release();

mediaPalyer = null;

super.onDestroy();

}

// protected void onPause() {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if(mediaPalyer.isPlaying()){

// position = mediaPalyer.getCurrentPosition();

// mediaPalyer.stop();

// super.onPause();

// }

//

// protected void onResume() {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 if(position>0 && path!=null){

// play();

// mediaPalyer.seekTo(position);

// position = 0;

// }

// super.onResume();

// }

public void mediaplay(View v){

switch(v.getId()){

case

String filename = nameText.getText().toString();

File audio = new File(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filename);

if(audio.exists()){//播放文件

path = audio.getAbsolutePath();

play();

}else{

path = null;

Toast.makeText(this, , 1).show();

}

break;

case

if(mediaPalyer.isPlaying()){ //判断播放器是否在播放

mediaPalyer.pause(); //暂停

pause = true;

((Button)v).setText(;

}else {

if(pause){

mediaPalyer.start();//继续

pause = false;

((Button)v).setText(;

}

}

break;

case

if(mediaPalyer.isPlaying()){

mediaPalyer.seekTo(0);//重开始位置播放音乐

}else{

if(path!=null){

play();

}

}

break;

case

if(mediaPalyer.isPlaying()){

mediaPalyer.stop();

}

break;

}

//播放文件

private void play()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mediaPalyer.reset();//考虑到会有重播功能,该方法把各项参数恢复到初始状态

try {

mediaPalyer.reset();//考虑到会有重播功能,该方法把各项参数恢复到初始状态

mediaPalyer.setDataSource(path);//设置数据源

mediaPalyer.prepare();//进行数据缓冲

mediaPalyer.setOnPreparedListener(new PrepareListener());

} catch (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

private final class PrepareListener implements OnPreparedListener{

public void onPrepared(MediaPlayer mp) { //当缓冲完毕时调用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mediaPalyer.start();//开始播放

}

}

}

AndroidManifest.xml文件

数字通信技术

学习中心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数字通信技术》全真试题 (闭卷9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题分10 10 10 30 4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2分/题,共5个) 1. 在通信系统中,信息源的作用是把待传输的信号转换成原始电信号,它输出的信号称为:() (A) 模拟信号 (B) 数字信号 (C) 基带信号 (D) 频带信号 2. 信号经过调制后再送到信道中传输的通信方式,我们称之为:() (A) 数字通信 (B) 模拟通信 (C) 基带传输 (D) 频带传输 3. 以下不包含在编码信道中的设备是:() (A) 调制器 (B) 发转换器 (C) 传输媒质 (D) 收转换器 4. 下列对FDM与TDM两种复用方式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 FDM信号在时间域上混叠,而TDM信号在频率域上是混叠的 (B) FDM信号属于频带信号,而TDM信号属于基带信号 (C) FDM对信道的线性要求与单路时一样,而TDM比单路时要严格 (D) FDM和TDM一样,N路复用时对信道带宽的要求是单路时N倍 5. 以下属于TCP/IP协议体系结构中传输层协议的是:() (A) FTP (B) TCP (C) DNS (D) IP 二、填空题(1分/空,共10个) 1. 凡信号的某一参量只能取有限个数值,且常常不直接与消息相对应的,称为________ ,有时也称为________ 。 2. 在数字通信中,按照数字信号排列的顺序不同,可将通信方式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 3. 数字通信可以通过数字信号的,消除,因此具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4.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信息量,单位为。 5. 信道对信号的影响可归纳为两点:一是的影响,二是 的影响。 三、判断题(2分/题,共5个) 1.()时间上是离散的信号一定是数字信号,也称为离散信号。 2.()在信息速率相同的条件下,多进制信号的码元传输速率要小于 二进制信号。 3.()无线电噪声的频率范围很宽广,但是干扰频率是固定的,因此

数字通信技术.pdf

《数字通信技术》综合习题1 1.理解基带信号与频带信号的区别,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答: 基带信号-直接由信息转换得到的电信号,二进制编码中,符号'1'和'0'用相应脉冲波形的"正"和"负"或脉冲的"有"和"无"来表示。由于频带从零开始一直扩展到很宽,因此属于基带信号。 频带信号-基带信号经过各种正弦调制后,把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到比较高的频率范围的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中代表消息的电参量的状态数为无穷多个,在幅度上和时间上连续变化的信号。这种信号称为模拟信号。举例:以信号电压幅度变化图示举例。 数字信号:相对模拟信号,若代表消息的电参量的状态数为有限个,则 称之为数字信号。举例:以信号电压幅度变化图示表示。 相对而言,模拟信号比较适合于传输,数字信号则比较适合于处理。 3.试述数字通信的特点。 答: 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通信系统有以下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 2、利于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进行信号的存储和处理,提高了通信效率; 3、便于加密,保密性强; 4、数字通信系统可以传输各种信息;

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通信系统有以下缺点: 1、与模拟通信系统比较,占据的带宽较宽,频带利用率不高。 2、数字通信系统对同步要求高,系统设备比较复杂,要有集成电路技 术作基础。 4、解释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含义及具体的衡量指标。 答: 有效性:指消息传输的多少。即指单位时间内,在给定信道所传输信息 内容的多少。 可靠性:指消息传输的质量,即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 数字通信系统中有效性采用码元速率RB和信息速率Rb来表示: 1、码元速率RB:指单位时间传输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记为Baud 或B。码元速率与进制无关,只与码元宽度有关。 码元速率又叫调制速率。它表示调制过程中,单位时间调制信号波(即 码元)的变换次数。 图示表示:调制速率的概念,一个单位调制信号波的长度为T秒,则调制速率为1/T。 2、信息速率Rb:指每秒钟传输的信息量。单位:比特/秒,记为bit/s 或b/s或bps。注意在实际系统中常用比特率(单位bps)衡量一个系统的传输速率,其一般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信号的位数,而 不是信息速率的概念。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常用差错率来表示,即信号传输过程中出错的概率,常用误码率和误信率表示。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与变化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初中部分解读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李冬梅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2012年2月1日颁布了。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这些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修订后的英语课标与原文变化(宏达学校罗敏江老师) 一、具体修订内容改动摘要(加黑部分为核心变化) (一)前言部分 突出外语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众教育,国民素质教育,是国家开放的需要,是对外交流的需要,并强调其在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二)课程性质 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三)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部分的修订以突出英语学科特点的思想为原则,修订原小标题及内容,使英语教育的特点一目了然,同时,在每一条理念中再次强调英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以及语言学习的渐进性与持续性特点。 (四)课程设计思路 明确指出了了英语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是以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力求帮助学生转变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掌握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使其成为懂得如何处理问题的学习者。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标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 从课程性质上说,义务阶段的英语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质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发展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英语课程的工具性确定了课程目标的技能目标,即每堂课都要凸显出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与他人沟通,所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做到融会贯通。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还确定了课程目标的语言目标,学生通过课堂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包含有语音知识、词汇、基本的语法,功能和日常的话题。对于每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语言知识又有不同的要求。就人文性而言,通过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课程的人文性确定了英语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学习策略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祖国意识、合作精神、自信意志以及兴趣动机。文化意识目标是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文化理解以及文化知识。学习策略是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资源策略、调控策略以及认知策略。 通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我们可以了解到英语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学习形成

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2017年春季第二次阶段作业

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线路保护倒换比环形网保护倒换的业务恢复时间快。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误码率主要由信噪比最差的再生中继段所决定。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再生中继系统没有噪声的累积。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A;]

案: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AMI码符合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是最理想的基带传输码型。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CMI码的最大连“0”个数为3个。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信息净负荷的第一个字节在STM-N帧中的位置是不固定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SDH网中没有交换设备。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PCM三次群的形成一般采用异步复接。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二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码速调整之后各基群的速率为2112kbit/s。 A.正确

上海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上海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解读 一.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 较为熟练的语言技能,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学习过程的体验,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乐于接受世界优秀文化的开放意识; 持久的学习积极性,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1.基本素材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变化与发展) Cities and countries (城市和国家) Cultures and customs (文化与习俗) Earth and space (地球与太空) Famous people (名人) Features (人与事物的特征) Food and drinks (饮食) Historical events (历史事件) Holidays and festivals (假日与节日) Illness and festivals (疾病与健康) Interests and hobbies (兴趣与爱好) Jobs and employment (工作与就业) Literature and art (文学与艺术) Man and nature

Mass media Natural world Neighbourhood and surroundings Personal information Public pla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bjects Recreation and sports Social communication Social relationships Transportation Trips and journeys 2.呈现形式Advertisements Chants Dialogues Fables Famous sayings Guides Letters News Notes Passages Plays Poems Proverbs Reports Songs Stories Surveys 3.功能意念 Ability and inability Advice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Apology Arguing Blame Boredom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Comparison Complaint Concern Confidence Congratulations

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阶段作业一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数字通信系统只需做到位同步和帧同步,便可保证通信的正常进行。 A.正确 B.错误 2.收端定时系统产生位脉冲、路脉冲等的方法与发端一样。 A.正确 B.错误 3.PCM30/32路系统信令码的编码没有任何限制。 A.正确 B.错误

4.帧同步码位选得越长越好。 A.正确 B.错误 5.A律13折线编码器(即逐次渐近型编码器)编出的码字是非线性码。 A.正确 B.错误 6.A律13折线编码器和解码器均要进行7/11变换。 A.正确 B.错误 7.逐次渐近型编码器中

B.错误 8.N不变时,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大、小信号的量化误差均减小。 A.正确 B.错误 9.抽样时若不满足抽样定理会产生量化误差。 A.正确 B.错误 10.时分多路复用的方法不能用于模拟通信。 A.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即前方保护之前系统所处状态)是()。 A.同步状态 B.捕捉状态 C.失步状态 D.后方保护 2.PCM30/32路系统第23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即在帧结构中的位置)为()。 A.F7帧TS16的前4位码 B.F7帧TS16的后4位码 C.F8 帧TS16 的前4位码 D.F8 帧TS16 的后4位码

3.PCM30/32路系统传输复帧同步码的位置为()。 A.Fo帧TS16前4位码 B.Fo帧TS16后4位码 C.F1帧TS16前4位码 D.F1帧TS16后4位码 4.PCM30/32路系统帧同步码的码型为()。 A.0011011 B.0110110 C.0000 D.1101110 5.PCM30/32路系统传输帧同步码的时隙为()。 A.TS0时隙 B.奇帧TS0时隙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第四版)复习笔记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第四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复习笔记 第一章 我国主要采用欧洲的GSM系统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特点:1.传输速度更高2.通信服务多元化3.智能化程度更高4.良好的兼容性 关键技术:1.定位技术2.切换技术3.软件无线电技术4.智能天线技术 5.无线电在光纤中的传输技术 6.网络协议与安全 7.传输技术 8.调制和信号传输技术 “三网融合”趋势: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 一般意义上的通信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消息的有效传递。 通信从本质上来讲是实现信息传递功能的一门科学技术,它要将有用的信息无失真、高效率地进行传输,同时还要在传输过程中将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抑制掉。 通信中工作频率与工作波长可互换:公式为λ=c/f,λ工作波长,f工作频率,c光速 基带传输:不采用调制频带传输:采用调制 脉冲数字调制:APC-自适应可预测编码LPC-线性可预测编码 通信方式: 1.按消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分 单工通信:单方向传输。广播 半双工通信:不能同时收和发。对讲机、收发报机 全双工通信:可同时双向传输信息。普通电话、各种手机 2.按数字信号排序分 串序传输: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序列按时间顺序一个接一个在信道传输 并序传输:分割成两路或以上的序列同时在信道传输 3.按通信网络形式分 点到点通信方式、点到多点通信(分支)方式、多点到多点通信(交换)方式 通信必有三个部分:发送端、接收端、信道 模拟通信系统两种变换: 1.把连续消息变换成电信号(发端信息源完成)和把电信号恢复成最初的连续信号(收端受信者完成) 2.将基带信号转换成其频带适合信道传输的信号,由调制器完成;在接收端经过相反的变换,由解调器完成 已调信号三个基本特性: 1.携带有信息 2.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3.具有较高频率成分 数字通信系统:信道中传输数字信号的系统 数字频带传输通信系统 在数字通信中,称节拍一致为“位同步”或“码元同步”; 称编组一致为“群同步”或“帧同步”。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数字微波通信技术是在时分复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技术, 不仅可以传输电话信号,还可以传输数据信号及图像信号,所以在十分广泛的领 域都得到了应用,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大 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可见,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 展及应用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应用 微波是当今时代应用范围十分广阔的一种通信传输方式,数字微波通信技术 就是利用微波来传输数字信息的一种方式,同时还能够利用电波空间传输各种信 息甚至是对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联的信息进行传输,而且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再生 中继,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通信方式,本文主要对数字微波通 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促进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之所以发展迅速且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因为其具有其独特 的优势。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详见下表: 表1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2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微波通信技术是微波频段借助于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出现了近几十年的时间。在出现初期阶段,微波通信系统通常是模拟制式的,它与当时的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相同都是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重要传输方式。具体而言,我国各个城市之间的电视节目是通过微波来进行传输的。20世纪70 年代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发出了几十兆比特每秒容量的数字微波通 信系统,可以说这个阶段是通信技术自模拟阶段向数字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20 世纪80年代末期,同步数字系列在传输系统中已经变得十分常见,可以说已经 被普遍应用,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也随之不断增大。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与光纤、卫星一起被看作现代通 信技术的重中之重。 当今时代,数字微波通信技术不仅在传统传输领域内得到了关注,更在固定 宽带接入领域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可见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发展态势 良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 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3.1 实现正交幅度调制级数的提升以及严格限带 要有效提升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频谱利用率一般需要应用到多电平正交幅度 调制技术,当前阶段,通常要应用到256与512正交幅度调制,未来还会应用到1024和2048正交幅度调制。此外,对于信号滤波器的设计要求也会变得越来越 严格,必须要确保其余弦滚降系数可以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3.2 网格编码调制及维特比检测技术 采取复杂的纠错编码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误码率,但是这会导致系统的 频带利用率随之降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网格编码 调制技术就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有效处理该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利用网格编码 调制技术需要使用维特比算法来进行解码。但是,在数字信号高速传输的当今时代,使用这种解码算法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解答

《数字通信原理》习题解答 第1章概述 1-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模拟信号的特点是幅度连续;数字信号的特点幅度离散。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构成模型中信源编码和信源解码的作用是什么?画出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答:信源编码的作用把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即完成模/数变换的任务。 信源解码的作用把数字信号还原为模拟信号,即完成数/模变换的任务。 话音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模型为 1-3 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数字通信的特点是: (1)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2)便于加密处理;

(3)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4)设备便于集成化、微型化; (5)占用信道频带较宽。 1-4 为什么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答:对于数字通信,由于数字信号的幅值为有限的离散值(通常取二个幅值),在传输过程中受到噪声干扰,当信噪比还没有恶化到一定程度时,即在适当的距离,采用再生的方法,再生成已消除噪声干扰的原发送信号,所以说数字通信的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1-5 设数字信号码元时间长度为1s μ,如采用四电平传输,求信息传输速率及符号速率。 答:符号速率为 Bd N 661010 1 1=== -码元时间 信息传输速率为 s Mbit s bit M N R /2/1024log 10log 6262=?=?== 1-6 接上例,若传输过程中2秒误1个比特,求误码率。 答:76 105.210 221 )()(-?=??== N n P e 传输总码元发生误码个数

1-7 假设数字通信系统的频带宽度为kHz 1024,可传输 s kbit /2048的比特率,试问其频带利用率为多少Hz s bit //? 答:频带利用率为 Hz s bit Hz s bit //2101024102048)//3 3 =??==(频带宽度信息传输速率η 1-8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数字通信技术目前正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小型化、智能化,数字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用户数字化和高速大容量等。 第2章 数字终端编码技术 ——语声信号数字化 2-1 语声信号的编码可分为哪几种? 答:语声信号的编码可分为波形编码(主要包括PCM 、ADPCM 等)、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如子带编码)三大类型。 2-2 PCM 通信系统中A /D 变换、D /A 变换分别经过哪几步? 答:PCM 通信系统中A /D 变换包括抽样、量化、编

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这些对教师把握教

《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综合练习题答案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教育、远程教育《数字通信技术与应用》综合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幅度连续幅值是离散的 2、频分制时分制 3、幅度时间模拟 4、有效性可靠性 5、抽样量化编码 6、译码低通 7、是根据语音信号波形的特点,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8、提取语音信号的一些特征参量对其进行编码 9、时间上抽样定理 10、幅度上 11、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 12、=△/2 >△/2 13、模拟压扩法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14、起始电平量化间隔 15、127 128△ 32△ 512△ 16△ 64△ 56△ 1024△ 16、125μs 256比特 8000 17、传帧同步码和失步告警码 传各路信令码、复帧同步码及复帧对告码 TS1~TS15、TS17~TS31

18、抽样合路分路 19、256kHz 8个控制编、解码用 20、防止假失步(m-1)Ts 同步状态 21、防止伪同步(n-1)Ts 捕捉状态 22、PCM复用数字复接数字复接 23、同步复接 复接时造成重叠和错位 24、按位复接按字复接按位复接 25、同步复接异步复接 26、100.38μs 848bit 27、820bit 28bit 4bit 28、插入码元去掉插入的码元(削插) 29、光纤同步信息传输 30、电接口光接口 31、段开销净负荷管理单元指针 32、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再生中继器 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33、未经调制变换的数字信号 从零开始的某一段频带 34、未经调制变换的基带数字信号直接在电缆信道上传输 35、NRZ码 36、10 37、3个 38、码间干扰误码 39、再生中继器 40、均衡放大定时钟提取抽样判决与码形成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初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一、课程性质: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明确提出了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理念,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三、仅仅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的符号系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学习、积累、应用英语、丰富情感,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 教学建议: 1.建议学生坚持不懈,从不间断。每天至少看 15-20 分钟的英语,早晨和晚上是学英语的最好时间。 2.方法要灵活多样。一种方式学厌了,可以变换其他的方式,以便

学而不厌。 3.上下相连,从不孤立。记忆英语要结合上下文,不要孤立的记单词和短语,要把握句中的用法。 4.熟记常用语,确保准确无误。把常用的交际用语背熟,熟能生巧。5.尽量用第一人称来记忆习惯用语和句型,以便记忆牢固。 6.多方位多角度来学英语。经常读报、听广播、看外语电影、听外语讲座、读课本和别人交谈等方式来练习英语。 7.敢于开口说英语,不要怕说错。只要敢说,就一定能学好。8.要创设情景,加强交际训练。语言的运用离不开场景的强化训练,只有交际,才能学好。 9.勤奋和持续坚持。.多背,课文范例,背得越多越好,越熟越好;大多数人学不好英语根本的原因是懒惰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10.把英语当成一门声音而不是文字来学。英语首先是一门声音,敢说,加入英语学习,天天说,大胆说,大声说,不怕错,错了及时纠正。 总之,英语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去发展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以交际能力为核心的英语语言运用素质。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人格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营造一个能进行交际实践的学习环境,并努力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式。以期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完善学生,使英语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2020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20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 读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

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 which, 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这些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数字通信

一. 通信系统的基本框图,每个框图写2行。 1. 信源编码:信号一般首先经过AD变换,将模拟信号采样量化变成数字信号,便于传输,再去除信源信号中的冗余成分,提高传输的有效性,提高效率。 2. 信道编码:信道编码通过增加冗余,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具有检错和纠错功能;与交织器共同对抗多径衰落 3.交织器与解交织器:本身不具有纠错功能,只是将数据重新排列。交织器主要用于对抗突发错误,将突发错误在时间上分散开,使其变为随机错误。必须与纠错编码技术相结合,才能对抗移动衰落信道的不利影响。利用了缓存技术,会引起时间上的延迟,需要增加延迟和存储空间。 4. 调制器 经典调制技术的功能主要是信号的频谱搬移,实现有效传输。 在现代通信技术中,信号处理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频谱搬移与其他部分分离。调制的概念有所扩展和延伸,好的调制器调制出的信号需要有较高的频谱效率、较低的误码率、较低的峰均比、较低的接收机复杂度或者能够对抗非线性带来的频谱扩散,抑制对相邻频带的干扰。经典调制技术延拓为空时编码、扩频调制和OFDM等 5. 射频发射: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经由天线发送出去 6. 射频接收:对从天线接收的信号进行滤波、低噪声放大 7. 解调器:经典调制技术中,解调器的主要作用是对接收信号进行频谱搬移,从射频搬移到基带。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解调器需要完成同步、信道估计、检测的任务,并且软输出,是的解码器能够工作在软判决状态,对抗信道衰落,提高误码率,以正确接收信号 9. 信道解码:检测错误或纠正错误 10. 信源解码:恢复出信源编码前的信息 二. 移动通信信道的特点、缺陷,以及抵抗这些缺陷的措施 (1)多径传输环境 信号到达接收机的传输时间不同,将导致时延扩展。时延差小于时间分辨率时,不可分辨的多径叠加,造成衰落。时延差较大时,可分辨的多径,就会造成码间干扰或多址干扰。(2)时变传输环境 a. 终端的移动会造成多普勒频偏,这反映了信道随时间变化的速率,信道传输函数为时变函数。 b. 衰落快慢是相对于观察时间而言的,信道在一个码元时间内保持不变,则称为慢衰落,

2021年专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标准范文

专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标准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专用无线电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即时的 ___沟通、数据采集和图像、视频传输,为国防、公共安全、经济建设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由美国 ___工业协会(tia)制定,经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认可的标准。p25(project 25)是itu提出的全球开放的数字通讯标准之一。用户主要是军队、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应急通信等高端专业用户。 p25标准的演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fd ___ (频分多址)技术,每个信道带宽12.5khz,上行、下行传输速率均为9.6kb/s,兼容模拟技术;第二阶段采用td ___时分多址双时隙技术,等效信道带宽6.25khz,上行速率9600b/s,下行速率1xxb/s。 p25标准是开放式的,允许各设备厂商的产品互相兼容;且具有向后兼容性,以融合现在的模拟通信技术。还包含了对 ___通信加密的要求;并将12.5khz的频谱带宽分成6.25khz或等效的频谱,通过缩窄带宽,提高频谱效率,p25采用广域设计,中继基站功率可达100w、 ___终端功率不低于5w。单个中继基站覆盖100km2,组建___通信系统需要的中继基站数量少,适合广域覆盖、调度功能要求高的用户使用。

2.2 tetra 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 陆上集群无线电)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etsi(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为了满足专业部门对 ___通信的需要而设计、制订统一标准的开放性系统,采用数字td ___技术的专用 ___通信系统。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可以在同 ___台提供 ___通信和数据传输,支持 ___终端脱网直通互联,可实现鉴权、具有空中接口加密和终端对终端加密功能。还具有虚拟专有网络功能,可在一个物理网络同时为互不关联的多个个体、群组服务。tetra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通信质量好、组网方式灵活的优点,目前已实现如图像数据传输、 ___互联查询等许多新的应用。所以 tetra数字集群系统一投入商用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tetra 系统抗干扰能力强,支持用户点对点单呼、点对多点组呼、应答组呼、单向点对多点广播呼叫以及 ___加密通话。 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为了满足小范围用户对专用无线电通信的需要,制订了dmr(digital?mobile?radio)数字集群通信标准。该标准主要应用在小区域服务,如中小企业、 ___小区等用户。

高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高中英语新课标解读 一、新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原有的高中课程总体上还是过分注重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和机械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还不够紧密,与学生所学的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也需要加强。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外语科目近年来逐步在改革,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导向。 近年来,各地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条件较好的高中,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资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现行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需要。 二、《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就是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一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应该成为普通高中教育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所创设的平台和机会。同时,高中课程还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基础性学习、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的《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使评

数字通信的应用

在电子式互感器中数通信技术的应用 针对当前电子式互感器的研制情况,着重研究并解决了电子式互感器的数字同步和数字通信的关键技术难点。在数字同步技术方面,使用数字移相和相位均衡技术将数字信号波形大范围地前移并保持近似于线性的群延时;使用二次插值技术在小范围内进行精细的相位调整。在数字通信方面,针对IEC61850-9-2LE标准互操作性较差的缺陷,提出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的思想,定制了分布式采样值控制块之间的通信协议。 近几年来随着嵌入式技术和以太网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式互感器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成为研究的重点。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绝缘性好、无饱和频带宽数字化等优点。电子式互感器一般由高压侧的系统由于高压传感器输出的模拟量值很小为减少传输过程中的误差和衰耗一般在高压侧将其转换成离散数字信号后发送实时电气量的采集由传统集中式改变为分布式后。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采样同步问题采样同步技术成为决定电子式互感器性能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同步采样相关的是数字通信标准深化了的概念将其作为逻辑设备融入到标准体系中其主要功能是数据的合并和发送为间隔层的保护测控设备提供时间一致的电流和电压数据。

电子式互感结构 上图是电子式互感器的整体框架,其中高压侧采集器的主要功能是模拟电信号的高精度采集并下传,本文将电子式互感器的采样同步机制下移到MU,省去了向采集器传送同步采样脉冲的上行光纤,简化了系统。 多路采集信号在MU汇合组包后通过最简单的通信协议栈向以太网发送采样测量值(SMV)数据包.这一过程决定了MU有多任务并行和强实时性的显著特征。但另一方面,IEC61850标准的互操作性和灵活性却导致具有复杂的通信协议栈和弱实时性,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降低实现难度制定EC61850-9-2le标准该标准在采样值控制块预配置基础上将特定的通信服务映射到了以太网链路层仅保留协议集的sendmvmessage服务,以降低可互操作性为代价,简化电子互感式的设计。针对保护SMV报文高可靠性的特殊要求,在PHY保护通道扩展为8个独立的光口。保护用SMV报文以点对点方式直接连接到间隔层的保护测控装置。 电力系统中来自不同设备间隔的电流和电压信息必须利用公共的时钟脉冲做到同步。常用的时钟信号是:PPS或B码。其共同特征是:以秒为单位实现同步,即1 s同步一次。IEEE 1588精密时钟协议(PTP)是基于以太网的时间同步方式,它通过在主从时钟节点之间传递带时间戳的PTP报文计算主从时钟之间的时间偏差,以实现同步。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过渡级别的设置既有利于对各层次教学的指导,又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学段或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从小学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初中)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高中阶段完成六、七、八级目标。第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的指导级,该级别也可以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 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教育基础和师资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或学校,以及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开设的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目标的要求。英语教育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如从1年级起就开设英语课程的地区或学校),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相应学段级别的要求。 *备注:高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将可能在教育部新的高中课程计划确定之后作相应的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