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案例:打开心门的钥匙
【德育案例】打开那扇心窗

打开那扇心窗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
虽每天做的不是多大点事,但我想,自己不也是一天天在坚持中走过来的吗?在这二十五年里,唯一让我坚持的就是对孩子的耐心辅导。
下面我要讲的就是我对班上一位学生因父母离异后,又走进了另一个重组家庭中的杨xx同学的教育过程。
因为这次才真正意义上让我收获到为“另类”孩子打开一扇心窗,迎来的是一缕缕淳淳的幽香!【案例】一、宽容对待,呵护心灵一次上课铃响了。
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都很快地跑回教室。
过了一会儿,我也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杨xx的座位空着。
一种不祥的征兆从我脑子掠过,到底出什么事呢?这学期第一次没来上课,竞没请假?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我立即把电话打了过去。
他继父说不在家里,很早就去了学校,对方匆匆挂上电话。
过了五分钟,电话打过来了,在网吧里!我一下子懵了,他父母说任由他们怎么劝也不出来,网吧的人只认钱不认人!第二天早上,我把他请进了办公室。
尊重和信任孩子是做好转化工作关键的一步。
于是我问了一句:“昨天去打游戏?”他别过脸去,很平静地回答:“是呀!”当时我惊呼于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竞能表现得如此镇静,我把心中的火压了下来,随后转念一想,至少他都不敢正视我,说明他知错,他肯定有一肚子话想说,可不管我怎么问,他的嘴唇总是紧闭着,内向的他让我一时束手无策。
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轻易伤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
我知道作为教师,每当在批评学生之前,千万不能凭主观想象就草率处理。
此时我像捧着个易碎的玻璃球,放不下,碰不得,但我知道我得等,等待一个适当的教育时机!先让他心中有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机会吧。
二、适时引导绝不放弃接下来的课堂上,他总是低着头,从不敢与我两眼相对,总在躲着我,这样的过程就像一次次战斗,漫长而且痛苦,我几近崩溃。
他的那扇心窗关得太紧了,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知道不能用硬的,更知道教育是慢的艺术。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案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在小学的三年级一班,我是这个班级的班主任。
我的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非常重视的一部分。
我相信通过德育工作,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天,我突然发现班级门口的锁坏了,学生们进出班级的门变得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找到了班里的一个学生,李明。
李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积极向上的学生。
我向他解释了问题的紧急性,然后交给他一把备用钥匙,让他尽快去找不远处的锁店修理门锁。
换好门锁之后,李明立刻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学校。
他急忙把新门锁交给了我,并亲自上前试了试,确保门锁的质量和安全性。
我非常感动于李明的努力和责任心,并当场表扬了他。
我告诫其他学生要向李明学习,要有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精神。
几天后,学校组织了一个班级聚餐。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班级中的学生们交流和增进友谊。
我希望通过这次聚餐,可以强调班级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聚餐当天,李明主动承担了帮助组织活动的责任。
他提前到达餐厅,和其他同学一起布置场地,并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他还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聚餐中为大家表演了一个小魔术。
他的表演引起了全场的欢呼和掌声,大家都对他表示赞赏。
通过这次聚餐,我看到了班级中其他学生们的变化。
他们开始主动参与到各类活动中,积极与大家合作。
李明的表率作用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级的凝聚力也进一步增强了。
通过这一个案例,我明白,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班主任,我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德育培养,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我也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带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同时,我还要鼓励学生们主动参与到班级和社会的事务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德育工作,我相信学生们将会在成长的道路上越来越好。
以上就是一个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
每个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其独特性,关键是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成长为有品德的人。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案例描述:开学不久的一堂语文课上我让5名同学起来一起背书,他们平时学习成绩都是比较落后的,而且学习都不勤奋。
刚背了一小段,我发现小宋同学嘴巴紧闭,双手握拳,当时我很奇怪,也很生气,就问他为什么,可他却一言不发。
旁边的同学马上就说:陈老师,宋XX又发神经了!是的,怎么样?小宋对着说话的女生大吼一声。
又把紧握的双拳乱挥动起来!看着他的样子,我马上抓住他的双手,可他根本不停听我的。
陈老师,当心肚子里的宝宝啊!其他同学又叫起来。
宋XX在三年级的时候差点和X老师打起来呢!虽然孩子们的话有点言过其实,但是小宋现在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确实很不好。
这时的小宋似乎更来劲了:我管她老师不老师,我想杀人,我要杀了她。
我想此时用一般的教育方法可能行不通,于是我就采用先冷处理,让他在那发泄,不理他,等他情绪过后,再跟他谈话。
事后我先找了个别孩子了解一下小宋的情况:平时好骂人、打人。
如同桌不小心碰他一下,他就会大叫,不管是否是上课时间。
当老师批评他时,他都会千方百计为自己找借口,并与老师顶撞(这种情况我还未碰到,可能是刚开学不久吧)。
平时与同学有了矛盾,他会与同学争吵打骂,并大喊大叫,事后,还会偷偷地把同学的本子、学习用具藏起来或扔掉。
他认为,班里没有一个同学是好的,他也没有一个朋友,他觉得朋友会出卖自己。
矫正措施与成效:我想这样的性格的形成,一般是家庭、生活环境有关。
所以还是要先弄清楚形成这样的怪行为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些。
小宋的敌对倾向,暴躁性格,是由不当的家庭教育引起的。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我首先与他母亲取得联系,希望她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关心、爱护,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我让他的妈妈亲自告诉他,并没有嫌弃他,平时多陪伴,及时了解他的想法。
平时我经常与他的父母联系,多次进行交流,交换看法。
而另一方面,我让班干部轮流帮他补习功课。
爱与宽容——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爱与宽容——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将它打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轻轻一转,只听得“啪”的一声,锁开了。
铁棍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劲也没有打开锁,而你却轻而易举地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班主任,如果我们想拥有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就要了解学生的特点,能够宽容的对待学生的错误,从学生角度出发,并辅之以科学的教育方法。
[案例描述]案例一:对“失恋”后一首诗的处理这首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我班找,本来数量就不多,况且质量也不高。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本学期初的一个下午,同学们都在静静地认真自学,只有刘凯同学将头抬得很高,注视着另一个同学,我轻轻地走到那们同学的身边,发现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首诗,我轻声地说了句,可以给老师看看吗?这位同学很不情愿地将那首诗给了我,尔后两位同学对视了一下,刘凯同学趴到桌子上。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下可完了,老师一定会在班级公开批评的。
”我走到讲桌前,看了一下诗的内容,沉思了片刻,便将它放到了衣兜里,继续观察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可刘凯同学却坐不住了,他时而抬起头偷偷地看着我,好象在等待着老师的批评。
看了几次后,发现我无动于衷,他便开始写作业了。
下课的铃声响了,我把刘凯请到了无人的会议室,他耷拉着脑袋,用余光看着我,我让他坐下,他却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写这首诗,不该在自习课上传纸条,求老师不要在班级批评我。
”我说:“老师要想在同学中批评你,就不会把你请到这里来。
”他会心地点了点头。
我说你能不能实话告诉老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
他想了想后,详细地叙述了他与我班一名女同学友好相处到产生矛盾的经过,原来这首诗是他“失恋”后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而写的。
我因势利导,以诚相待,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
最后我又将这首诗拿出来,对他说:“老师想和你一起将这首诗改动一下,你看怎样?”他爽快地回答“行”,我说:“老师改前两句,你改后两句。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如何转化后进生

教育随笔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如何转化后进生广东省深圳市精华学校 郭小东德育工作是我们班主任工作中的核心工作,其难点就是如何去转化后进生,而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所有老师所肩负的任务,也是我们作为老师所不容推卸的责任。
下面就以我作为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个小小的案例来谈谈如何去转化我们的后进生。
我们班有一个小男生,他叫黄叶柳,记得我在刚接手这个班级时,我还没有见到学生的面,以前三四年级的班主任吴老师就和我说了这个班的学生的情况。
其中,吴老师特别提到了黄叶柳同学,说他平时上课总是不喜欢听课,作业总不能按时完成,而且在上课时还总会去打扰同桌的学习;还有,课间还喜欢和学生打架等等。
还没见到这学生的面就让我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就暗自揣测这个小家伙到底长什么样。
直到和这个班学生接触一些时间后,我才发现吴老师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班上的学生总体来说表现还比较听话,只是个别的学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是黄叶柳同学的表现在班上来说,的确比较突出。
为了有效地做好这个工作,我决定先对他家的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
因为他的父母工作的原因,不能直接去他家家访,所以我只能通过电话和他父母去沟通了解他平时在家的情况。
通过电话后我才了解到,原来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而没有时间去管教他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从小他就经常一个人被家人锁在家里,慢慢就形成了现在的他任性、不听教诲、自我约束能力差等坏习惯。
他们的父母现在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心里也很焦虑。
后来,我想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采取点措施。
于是,我更换了打扫清洁区的同学,由他自己选人,带同学去扫,他同意了。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清洁区的卫生竟然比以前打扫得干净了许多!为此,我在班会课上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特意表扬了他和那几个同学,让全班同学也能感受到他的存在,感觉到他为这个班所做的事情。
从那次表扬之后,我还意外地发现一个惊喜,他座位下的卫生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他自己专门从家里带了一个抹布来学校,每天都把他自己下面的地板擦得干干净净的。
德育案例 谁为我开启心灵之锁

然而,新环境带来的压力是她始料不及的。原来的乡村学校,她享受
绝对的逃避是不可能的。虽然林雪躲在学校里,可她看到别的家长三
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终日淹没在一片赞美声中;可在这里,高手如林, 天网天来校看望孩子,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地提着营养品,她落泪了,心里
她成了大海中最普通的一滴水。这种落差让她的内心极度疲惫。生活中呢, 一阵凄凉,她多二,严格说她是混过去的,最严酷的高三又不请自来了。别
吧。父亲强作笑脸轻松地说。知道这 200 元钱是父亲借的,林雪再也忍不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1页共2页
德育案例 谁为我开启心灵之锁
住了,眼泪大把地淌下来,她在暗恨着自己:我把父亲已经逼到了这种地
步
[1][2]下一页
>>《德育案例 谁为我开启心灵之锁》这篇教育教学文章来自[#25]
德育案例 谁为我开启心灵之锁
德育案例 谁为我开启心灵之锁
人都在挥汗如雨奋力拼搏,她却没有一丝紧迫感。她不敢和别人谈未来, 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谈未来。在学校她漫无目的地打发日子,而每次回家更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德育案例 谁为我开启心灵之锁》文章由收集。 林
让她痛心。当她看到父亲花白的头发,佝偻着身子,满脸煤灰地从小煤窑
雪出生在山西一个落后的小山村,父母种着几亩薄田,生活自然是很清苦
里疲惫不堪地回来,她的心就要碎了。多少次她想说,爸,我不念了,我
的。林雪的童年不像城里孩子那样阳光和灿烂,物质的匮乏使她很少欲望。 去打工,别再为我卖命了!
只要能吃饱,能穿暖,她就很快乐。
高考前的两个月,她最后回了一次家,父亲可能在她无奈的眼神中读
看到父亲瘦小的身影,她的眼泪又不听话地涌上了眼眶。他们站在了一起。
像催化剂一样,把这种矛盾升成了对生活的彻底失望。她只能选择逃避。 一个农民的父亲不会说什么,别紧张,能考个啥样就考啥样。考不上还挺
寻找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学案例深思

们家经 济条件还行 ,我们会 给她考虑后 路 的。”看着这位妈妈忧 伤的眼神 ,听 她说 的这一席话 ,我深 深地理解这位母
亲 的心 , 同时我也更 理解 这位看似时 尚, 其实落后 的母 亲的无奈 和无 助。
将 心 比心 , 以 心换 心 ,对 她 深 深 的
单 吗?”
她身边 的人人 手来 了解她 ,那 就是 她身
边最亲最 近的人— —爸爸 和妈妈 。这个 女学生和我住 在一个小 区,在一次 放学 时 ,我 留意 了一 下她的确切住址 。这一 天 ,我悄悄 敲响 了她家 的门 ,开门的是 她妈 妈 , 而在我进门的一瞬间我惊呆了:
一
四、润物 无声
同事借 了一本 旧书 ,在 晚上 又来到 了她
的家 中 ,我说 发现她上课 没有带书 ,怕
她上课 听不好课 ,一来 是给她补补课 ,
二来是把 这本书送 给她 ,到毕业 的时候
源—— 寻找打开心灵 的钥匙 ;应 该尊重 学生 的人格 ,保护他们 的 自尊心和 自信
心 ,以情 动人 ,以理服人 ,多进 行换位
学 生的心灵播撒雨 露。在访 问她妈妈 的
当天 晚上 ,我又去 了她 家 ,看到我 的到 来 ,她先是一愣后 轻蔑地说 : “ 我知道 我学 习不好 ,在课 堂上还和你 吵,你 跑 到我 家来告状 了。”我笑 了笑说 : “ 不
是 的 ,我 是来 看一下你 的妈妈在辅导你
年 的女子 ,围在一起 正在哗啦啦地洗麻
德育透
D Y T U H E U O S I
从学生 的角度看待问题 、考 虑问题 ,体 会他 们 的所思所行 ,体察他们 的各 种需 求和烦恼 。像 关心 、对待 自己的亲人那 样关 心对待学生 , 真诚地做学生 的朋友 , 让 学生 、信赖 ,这 样他们才会 向你 敞开
用爱开启学生的心扉———高中班主任德育案例

管理篇•班级管理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只有基于爱的教育才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照亮他们人生的道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因此,教师要把爱的金种子无私地撒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让他们都能享受到班主任爱的阳光雨露,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案例背景李×,高二(3)班的女生。
在我们心中,高中的女生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充满朝气,给人纯净、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陪我一起去看流星雨》中清纯可爱的楚雨荨。
李×则恰恰相反,她的出现足以让你大跌眼镜。
邋里邋遢的穿着、毛糙的头发、不苟言笑的表情,打破你对高中女生所有美好的幻想。
此外,教室里最安静的角落永远是她的“专属座位”,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一样。
再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班里很多学生都忽略她的存在。
她永远躲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里自顾自怜。
她是高二这学期转到我们班的,听说在原来的学校经常被欺负才转到这里。
刚开始,我也找她谈过几次,可是效果却不明显。
她这样的性格不仅不利于学习,还会影响她今后的生活。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何改变她呢?通过调查,同学对她的了解也非常少。
就连她的同桌也只知道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其他一无所知。
我觉得她形成今天的性格一定与她的家庭环境有关。
于是,我决定对李×家进行家访,在家访中我终于找到李×性格形成的一些原因。
二、案例分析1.家庭因素儿童教育家多萝茜·洛·诺尔特在她的《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提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李×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常年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虽然老人也爱孙女,但由于教育思想的落后,他们的这种爱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对她的爱。
殊不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更需要情感的呵护和慰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开心门的钥匙
时隔四年后,我又走上了班主任的工作岗位,初见新生那天,我的内心多了些许的从容。
工作习惯使然,在学生队伍中放眼望去,面庞很是天真,眼神中也写满了质朴,最起码从外表来看我给自己吃了个定心丸,似乎没有捣蛋鬼,这个队伍不难带!
初一刚开学的一个月是班主任最费心竭力的时间段,诸多的繁杂琐事需要处理,来自不同原生家庭多地域的受了几年不同环境教育的孩子集中到了一个班级里,的确,他们的行为习惯表现差异很大,听讲情况、作业问题等等一系列的事务都在细化的要求和明确的班规的辅助下得到了解决。
经过一个月的打磨,班级发展态势日趋良好,当我想当然的要退居二线让班级的自主管理机制发挥实效性的时候,一个沉默寡言的,我认定为稳定的孩子重新冲撞了我的思维,班级管理又出现了新的挑战!
十一的八天长假让我一个月绷紧的神经彻底放松下来,10月9日早晨当我满怀喜悦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例行查了个岗,收作业,早读一切有序进行,唯有李某的座位是空的,直到我们一致认为的迟到时间来临,我看手机没有请假信息,于是示意班级考勤员拿着联系单给家长打电话问明情况,我推测他或许胃病又犯了来不了了,谁知现实却让我大吃一惊,通讯员打完电话向我汇报:“老师,李某她妈说他没写完作业,假装说胃疼,不想来上学了”,我对妈妈的判断将信将疑,也无法仅仅凭借一句话来给他定罪。
我淡定的回忆着这一个月来孩子的情况,想想刚入初中的这一个月,他也确实因为学习习惯的问题着实让我废了番心思。
他受惯了私立学校几年来不够严格的松散的生活,作业反复出现没完成现象,究其原因却是让人哭笑不得,“忘了”是他惯常的解释,但是经过老师和学师的反复提醒及记作业本的帮助,孩子的“忘”几乎杜绝了,作业的工整度也不亚于其他同学,我分明的感受到他在课上参与的积极性,自我展示过程中的自信,任课老师也向我夸他的进步,我没有想到今天的旷课竟然还是“故伎重演”的理由。
我抱着对事实的不确信打过去电话向他妈妈再次了解情况,电话那头妈妈十分坚定且无奈地指责着:“早晨起来还好好的,吃完饭就说胃疼不去上学了,
我怀疑他是没写完作业不敢去。
”为了一探究竟我继续追问着:“孩子怎么没写完作业呢?”“他八天假就天天在家玩手机,作业根本没写,说他也不听,气死我了!今天我怎么劝他他都不言语,就是不说话,拽也拽不动他,他就不想上学了!”
我无法理解一个孩子为了手机可以放弃一切的行为,更无奈于一个家长对孩子监管的无力,但是我知道此时复制家长的指责无疑是雪上加霜,我抱着宽缓的态度寻找问题解决的捷径,我要求家长把手机给孩子,我直接跟他通话,可是任我怎么叫他的名字,电话里也只是不断地传来“老师跟你说话,快说啊,好好说”的声声祈求。
凭我一个月对他的了解,我知道他是个很内向孩子,这也导致了内心的胆怯充满了整个神经,此时强迫他开口说话也是强人所难,堵不如疏。
我让他妈妈把电话放到他的耳边听我说,“孩子,你怎么没来上学呢?是又胃疼了吗?如果是老师希望你能快快好起来,好好养身体,不要想别的。
如果不是身体原因,老师相信你不会放弃学习,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会有办法解决,现在什么都不用想不要怕,来学校,不要放弃自己!同学们都在等你……”我的一番劝导没有化解他内心的孤独,他始终一言不发。
我感到了事情的不妙,但这种情况下只能给他充分的放松,我退了一步,对他说:“孩子,今天好好调整一下自己,我们明天一起努力!”我很不确定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是否奏效,只好期待。
第二天我又等来了一个空空的座位,他还是没来学校,手机也还是没有请假信息,我实在不忍心看着一个青少年就这样颓废下去,打通电话,妈妈重复着昨天的话语:“他就说不上学了,其他什么也不说……”,我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如果这件事拖下去,那么孩子内心的恐惧感会更加膨胀,打电话感化他作用并不明显,现在我需要面对面的引导,让他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帮助,去家访我的时间不允许,我必须把他“逼”到学校。
于是,我只好搬出校规:“学校每天都要记考勤,超过一天必须报备,老师很想帮你,但是老师没有破坏规则的权利,我想破戒来保护你但是只有今天的时间,我下午等着你,希望你准时来……”之后,我又把我的想法传达给了母亲,请求她务必把孩子带来,这样才能化解“隔阂”。
下午母子俩真的如约而至,我很高兴,虽然他是被拽来的,但感化的机会来了。
作为有几年工作经历的班主任,我吃过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孩子毫不保留“发泄”时的严重后果,任何时候无论事情大小简单粗暴的指责无异于引爆一颗定时
炸弹。
孩子来到办公室仍是封闭着自我,我说什么他都是低头不语,我按捺住内心的不满,单独找了个安静的角落,我试图寻找他内心最安稳的角落:“孩子,上周拔河使劲手都掉皮了,现在好点了吗?老师看看。
”我协助他把手放在桌面上,我想用“亲密”地接触化解他内心的恐惧,我继续打开话题:“孩子,老师认为你对班级要比对自己好,你看,拔河的时候虽然我们身体单薄但是为了集体即使手都脱了皮也要坚持那几分钟绝不放弃,那是一种集体荣誉感更是毅力的展现,你觉得拿笔写作业花的力气有拔河花的力气大吗?”他摇了摇头,我用简单的问话寻求到了回应,趁机探求着:“那老师很想知道为什么你在对待自己学业时却轻而易举地放弃了,老师有些不解。
是因为没写作业不敢来吗?”他又摇摇头,继而说到:“跟不上。
”我找到了突破口,我想一个鲜活的案例比重复地说教更有感染力,随即在网上找了马云在清华大学演讲的实录,让他自己阅读。
之后我们交流了感受,我问他马云的学习经历是否有和自己相似的地方,他的回答如我所料,“我今天在这谈一下我的感受和体验,高考我并不算很成功,考了几年,我数学1分那是真的,第二年考19分,第三年考了89分,但我从来没放弃过,”马云的这句话帮助了他。
之后的谈话很顺畅,我告诉他凡事尝试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坚持一定失败,我们达成了约定:每天按时到校,课上参与发言两次,努力证明自己。
“能坚持!”他的表态使我们的谈话圆满的结束了。
谈话后他按时来学校,为了巩固自己说教的“战果”,我把班级的钥匙交给他保管,督促他每日按时来校,以此来帮他找到为班级服务的存在感,也是打开封闭心门的一把钥匙。
之后的几周,孩子总是早早来校开门,课上表现也很积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有很多的孩子之所以封闭自己沉迷在不可自拔的网络中并且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或许就因为他们在一个集体中没有找到自信,没有机会发现自己的价值,正如这句话所言,“最使我颓废的,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丧失。
”面对这样有些消极内向沉默的孩子,班主任的谈话尤为关键:我们要找到浸润孩子心灵的话题,放弃责备的鼓励及肯定便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我们要给他提供充分认识自我的平台,每天都让他感受到突破自我的快乐。
唯有如此,飞翔的羽翼才会不再因一点小雨而浇熄他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