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早期对海洋的认识

合集下载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是一个历经漫长岁月的进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生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人类逐渐揭开了海洋的神秘面纱,并且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约4万年前,人类就开始通过航海来探索未知的海域。

最早的航海活动主要是为了寻找食物资源,以维持生存。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人类开始走出熟悉的海岸线,向更远的海域进发。

这一时期的航海活动对海洋的认识还非常有限,人们对海洋的了解主要停留在海洋表面的了解,对于海底和深海的情况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到了公元15世纪,伴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时期,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使得探险家们更加勇敢地踏入未知的海域,从而打开了海洋之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探险家当属葡萄牙的达·伽马。

他率领船队航行通过好望角,成功抵达印度,开辟了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线。

这一里程碑式的航行不仅加强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经验,也为后来海洋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是海洋探索的一个重要时期。

当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为海洋探索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英国的著名探险家查尔斯·达尔文携带科学仪器,进行了为期五年的环球航行。

他通过对海洋生物和地理环境的观察,提出了进化论的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海洋生物的进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20世纪,海洋探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可以深入海洋的更深层次进行探索。

深海潜水器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进入海洋的深处,观察海底地形和生物。

美国的水下考古学家罗伯特·巴拉德,通过自己发明的深海潜水器“阿尔维斯”,发现并打捞起了著名的“泰坦尼克号”,这一壮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也使人们对海洋探索的热情进一步高涨。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A.春季 C。秋季
B。夏季 D.四季皆可
2: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的航期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 A.第一次航路长 B.第二次使用了蒸汽动力 C.1492年哥伦布顺着北大西洋暖流航行 D.1493年哥伦布顺着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航行
第二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15世纪以前
1405---1433
天圆地方
人类 认识 海洋 的历 程
郑和七下西洋
15世纪末开始 一战以后
大航海时代 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重要空间
现在
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 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天圆地方学说:
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四周是海洋, 海洋的边缘是深渊
鱼盐之利 舟楫之便
1405--1433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美洲标志着大航海时代
达.伽马到达印度---开辟了印欧航线
麦哲伦环球旅行---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库克环南极航行---最早进行了海洋科学考察
气象要素 海洋探险时代 人类 对海 洋的 科学 探索 洋流
海洋科学研究时代
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图中② 线)l仅用20天 。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伦 布航行大西洋早了整整半个世纪 . 1: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哥伦 布第二次去美洲的最佳季节应是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讲义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讲义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讲义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源泉。

从古至今,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最初的畏惧和好奇,到逐渐的了解和利用,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与突破。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与海洋产生联系。

沿海地区的居民依赖海洋获取食物,他们学会了捕捞鱼虾贝类。

但由于技术的限制,他们对海洋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海洋在他们眼中是神秘而危险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尝试跨越海洋进行交流和贸易。

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是早期海洋探索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建造了简单的船只,沿着海岸线航行,开展贸易活动。

然而,这种航行往往受到天气和海况的极大限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航海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指南针的应用让航海者能够在茫茫大海中辨别方向,这大大提高了航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一些勇敢的探险家开始踏上远洋探险的征程。

例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们,为了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土地,勇敢地驶向未知的海洋。

15 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后,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彻底改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

在 18 世纪和 19 世纪,工业革命带来了技术的巨大进步,这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蒸汽船的出现使得航行速度更快,航程更远。

同时,海洋科学的研究也逐渐兴起。

科学家们开始对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

20 世纪以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潜艇的发明让人类能够深入海底进行观察和研究。

声纳技术的应用帮助人们更准确地了解海洋的地形和海洋生物的分布。

同时,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让我们对海洋的形成、演化以及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人类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从陆地逐渐延伸到海洋,为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海洋渔业的发展满足了人们对蛋白质的需求,但也带来了过度捕捞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是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的一部分,该教材主要介绍了人类对海洋进行探索和认识的历史背景、方法和成果,使学生了解海洋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和认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史;•掌握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方法;•了解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成果;•掌握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和论述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保护问题,培养对海洋环境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对海洋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史;•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方法。

四、教学难点•人类对海洋的认识成果;•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方法。

五、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史1.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人类探索的其他领域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人类对海洋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

2.介绍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史(10分钟)–人类早期对海洋的认识和探索;–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海洋的探索产生的影响。

3.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科学家的贡献,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

4.汇报和讨论(1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同时进行互动式的讨论。

第二节: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方法1.概念解释(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并解释什么是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方法,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介绍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方法(10分钟)–传统的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方法;–现代科技对海洋探索的影响。

3.配对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由两名学生配对进行练习,通过问答的形式巩固对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方法的理解。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讲义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 讲义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与认识》讲义海洋,那一片广袤无垠、深邃神秘的蓝色世界,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人类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从远古时代的简单观察,到如今借助高科技手段进行深入研究,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在早期,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相当有限。

沿海地区的居民依靠海洋获取食物,他们熟悉潮汐的规律、了解一些常见鱼类的习性。

但对于海洋的整体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

那时候,海洋在人们眼中是充满未知和危险的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勇敢地走向海洋。

最初的航海活动主要是为了贸易和扩张领土。

勇敢的航海家们凭借着简陋的船只和有限的导航工具,穿越波涛,开辟新的航线。

这些航海活动不仅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让人类对海洋的地理范围和周边陆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主要基于直观的观察和经验的积累。

然而,这种认识是片面和不系统的。

直到近代,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海洋物理学的发展让我们对海洋的物理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参数,揭示了海洋环流、海浪、海冰等现象的形成机制。

海洋化学的研究则让我们明白了海洋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和循环,以及它们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海洋生物学的探索更是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巨大的鲸鱼,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科学家们对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习性、繁殖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独特的生命现象和适应机制。

例如,一些深海生物能够在高压、低温、黑暗的环境中生存,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让我们了解了海底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

通过对海底山脉、海沟、大陆架等的探测,我们对地球的演化历史和板块运动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进入现代,随着卫星遥感技术、深海探测技术、水下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人类对海洋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海洋酸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认识

海洋酸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认识

海洋酸化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认识概述海洋酸化是指海洋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海洋酸碱度下降的过程。

这一现象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人类活动特别是燃烧化石燃料所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是导致海洋酸化加剧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导致海洋酸化的原因1. CO2排放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森林砍伐导致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一部分二氧化碳被吸收到海洋中。

据估计,自工业革命以来,大约30%的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

这种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会生成碳酸,进而使海洋变得酸化。

2. 其他人类活动除了二氧化碳排放外,其他人类活动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海洋酸化。

例如,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放物中的化学物质,如硫酸和氮化物,会影响海洋的酸碱度。

此外,大规模的渔业活动也可能导致有机物堆积,从而改变海水的化学组成。

海洋酸化的影响1. 大气倾向海洋酸化导致了海水中重要离子浓度的变化。

酸化海水中钙离子浓度减少,使得海洋生物体内钙质结构如贝壳、珊瑚和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骨骼的生长受到影响。

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多样性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有潜在影响。

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海洋生态系统,包括珊瑚礁和海草床,因酸化而受到威胁。

这类生态系统是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对于维持海洋食物链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3. 捕捞和渔业海洋酸化对渔业资源和捕捞行业也会带来影响。

酸化海洋可能会改变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行为习惯。

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可能会减少或迁移到更适应酸化的水域,给捕捞业带来困难。

4. 经济影响海洋酸化对相关行业和经济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酸化对渔业、旅游业和沿海社区的人们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影响。

损失渔业资源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导致失业和收入减少。

减缓海洋酸化的措施尽管海洋酸化现象已经存在,但仍然有一些措施可以采取来减缓其影响:1.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减缓海洋酸化的关键。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目录为什么‎要探索海洋‎人类目前对海洋的‎认识人类探‎索海洋所面临的难‎题‎从古到今我们不难‎发现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也‎许这正是证明了人‎类强大的求知欲,‎探索未知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能‎借助的工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强大,‎现在对太空的探索‎显然成为一大热点‎,相比于浩瀚无垠‎的外太空,存在于‎地球本身的海洋就‎显得小了,而对海‎洋人类又了解多少‎,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为什么要探索海‎洋对人类而言,‎海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那一览无际的蓝‎色大地,其所蕴含‎的生物、矿物、可‎再生能源及空间资‎源等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的,‎由此可见海洋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为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的相‎关数据及其表述。

‎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它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地理景观。

尽管月‎球表面上的某些区‎域,也被人类冠以‎“风暴海”等地名‎,但事实上那里连‎一滴海水也没有。

‎海洋是云雨的故乡‎、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海洋环境的‎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以及海洋教育‎已受到各国普遍重‎视。

海洋中含有丰‎富的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以及‎海上航运交通皆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世界文明的振兴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就‎极其投入,随着世‎界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和陆地资源的‎日趋匮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日益成‎为今后世界新的潮‎流。

近些年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成就是‎以往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海洋的‎多种资源和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越来‎越引起人类的关注‎,实践证明,海洋‎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领域,‎海洋对人类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成倍的增长,海‎洋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正像众多专家预言‎的一样,未来世纪‎是人类的海洋世纪‎。

海底世界的启示:探讨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海底世界的启示:探讨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1、曾经,我们相信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已被探索过。

但是当人类开始对海底世界感兴趣时,我们才意识到这个想法是多么的狭隘和错误。

如今,海洋已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它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对我们的影响。

2、尽管人们对海洋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仍然未能认识到他们所享受到的直接或间接好处是由于海洋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致。

例如,海洋生态系统能够提供富含丰富营养物质的海产品,这对于全球数十亿人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3、此外,海洋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起到减缓气候变化的作用。

海洋还是许多中药材的来源,而一些海洋动物如海绵和藻类则被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

4、然而,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和污染已经对其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超过80%的污染物都来自于陆地,包括废水和固体垃圾。

这些污染物进入海洋后可能会毒害海洋生物、破坏珊瑚礁并且引发海洋酸化等问题。

5、除污染外,气候变化也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如海平面上升、气温升高以及海洋酸化等。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存,同时还会对人类的生计造成不良影响。

6、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我们与海洋的关系,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保护它。

我们可以通过规范海洋资源的使用来控制污染,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在技术上,我们还可以利用先进的氧化程序和高效油污处理设备来减少海洋污染的影响。

7、除此之外,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还需要提高公众意识,鼓励人们采取环保行动,例如减少使用塑料制品、改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

另外,政府可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来限制海洋捕捞和破坏海洋环境的行为。

8、总之,探索海底世界的启示表明,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我们需要关注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并采取具体行动来保护和恢复海洋健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未来世代也能从海洋中获得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社会早期对海洋的认识
人类认识海洋,经历过漫长的岁月,尤其是生存在海滨的居民,长年与海为伴,引发出无限的遐想,并产生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虽然大海带给了海疆居民一种茫茫无定、浩浩无际的客观印象,但同时也启迪着他们走入海洋、认识海洋的强烈信念。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探索,海洋世界的神秘面纱终于被人们所揭开。

我国古代有关海洋的记载可以完整地反映人们的认识过程,从上古到汉晋之间的史籍已经开始提示这种不断积累的海洋知识,并且透露出许多信息。

首先,人们发现了自己所居住的陆地被海洋所围绕,海与陆的概念逐渐明确。

我们的祖先习惯上称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天下”,为“中国”,为“海内”,其中“海内”一词便采用了以海洋为地理座标的定义。

战国时期,阴阳家、齐人邹衍就在稷下学宫的讲坛上发表了海外九州的学说,以此来解释海洋与陆地的关系,论证中国只是海洋中的一块陆地,与其它陆地可以隔海相通。

《史记》卷74《孟子列传》这样记载:“驺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也。

中国名曰赤县神州。

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

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邹衍的海洋与大九州学说在当时具有科学假说的价值,从世界的角度而开阔了人们对于地理空间的认识,这也是当时的山东人对海洋范畴所能得出的最深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裨海”和“大瀛海”是邹衍提出的两个海区概念,按照《初学记》卷6《海》的解释:“凡四海通谓之裨海,裨海外复有大瀛海环之。

”用现代的话说,裨海是靠近内陆而相连的各个海区,而大瀛海则指各大洋。

《初学记》卷6所引《博物志》亦云:“天地四方,皆海水相通,地在其中。

”与邹衍学说基本一致。

其次,人们已经清楚,海洋的面积要大于陆地的面积,海洋容纳着陆地的江河之水,涵养着无数生机。

《庄子·秋水》曾以河伯与海若的对话为情节,透露出先秦时代的海洋认识。

其中有云:“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又云:“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同样,古地理名著《山海经》也在不断揭示陆地有尽而海洋无边的概念。

《尚书》曾强调“江汉朝于海”的流势,老子亦曾认为海为吸纳百川的“百谷王”。

《说文解字》以“天池”形容大海,《释名》用“晦”字来解读海的辽阔。

两千年前的中国哲人已经对茫茫大海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对于海洋所能给人类提供的生机,古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识,《公羊传》有“河海润千里”之说,葛洪《神仙传》注意到“东海三为桑田”的自然变迁,这
一切都朦胧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海洋取向。

管子治理齐国,向海洋索取财富,便是人们初步认识海洋之后的成功实践。

此外,人们也感觉到,茫茫大海之外还有很未知世界等待人们去探索。

《列子·汤问篇》提出海外有国的假设,并借大禹、周穆王和齐桓公的游历而想象其事。

书中有云:“禹之治水土地,迷而失途,谬之一国。

滨北海之齐,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又云:“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管仲勉齐桓公因游辽口,俱之其国,几克举。

”书中最终所强调的是:“齐国之广,人民之众,山川之观,殖物之阜,礼义之盛,章服之美”的陆地乐园,并没有束缚山东人民海外求索的眼光,居住的陆岸的人们一直想要跨越海洋而认识外界。

西汉时期,平原厌次(今山东陵县)人东方朔就把视线延伸到浩瀚海洋之间。

今存《十洲记》虽是后人托名而作,但其中仍然透露着上古以来的海外神话信息。

诸如书中所描绘的位于东海中心充满龙蛇巨鲸的方丈洲,位于东海东北岸的蓬莱山,位于东海正东的扶桑,位于北海之中长着金芝玉草的玄洲以及出泉如酒的瀛州,无一不是古代山东人民的海外臆测,虽然故事荒诞但想象丰富,记述离奇而思维可嘉。

唐宋以后,山东沿海居民的海洋知识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知识的更新和科学的进步,已经让人们从远古的神话限制中摆脱出来,而航海技术的应用更使许多航海者得以亲涉海洋远途,见识海外世界。

从山东通往朝鲜、日本、琉球,以及通向南洋的航线逐渐开拓了人们的海上视觉,延伸了人们的海洋认识。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客观地看待海洋,并把边海和远海划分成不同的海区,以便于辨别海上方位和准确判断海上航道。

《新唐书》卷43《地理志》完整地记载了山东通往朝鲜的海航路线,这条航路从登州出发,北经长岛,沿辽东海岸至鸭绿江口,再沿朝鲜半岛西海岸而到达唐恩浦口,所涉海区包绕了今黄海的最北区域。

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对山东东南沿海的海上状况做了较详细的描述,提到了崂山、乳山越海直达日本的航线,其中涉及了今黄海中南部海域的大片范围,反映了当时日本与山东之间的海上交往和对海洋风貌的共识。

在此之际,山东半岛地区的居民已经对自己所面对的海洋有了成型的认识。

随着人们海洋活动范围的扩大,海洋知识也在不断地积累,元明时期的山东人在记述和描绘海洋的时候,都能够给以客观的定位。

元人于钦撰《齐乘》时,曾试图使用海洋地理的概念来记述沿海情况;明人胡宗宪编纂《筹海图编》,使用了山东人绘制的《登莱辽海图》,其方位走向已十分精确。

《大元海运记》、《元海运志》清楚地记载了环山东半岛的海远航线,并对这一海域的水文、季风和海流进行了详细的考察。

明清时期的山东沿海方志一般都汇集了当地的海洋资料,其内容囊括了人们对海洋地貌、海洋水文气象、海洋潮汐、海产生物和海洋物理
的多方位认识。

人们对海洋的理解正在一步步向科学靠近。

但也应该看到,受时代的限制,古人对海洋的认知一直进展缓慢,在近代海洋科学发展起来之前,人们的海洋认识还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