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近代建筑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将18世纪后半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划分为近代建筑;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划分为现代建筑。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后西欧和北美19世纪进入工业化时期,直至19世纪末,传统建筑观念仍占主导地位。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汇合成“新建筑运动”。
20年代至3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形成与传布。
50-60年代其最发达、最具代表性建筑是摩天大楼。
从60年代起,新创作派现代建筑隔断文脉,指责“国际式”建筑风格。
进入70年代后,呈现多元化局面,70-8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80年代后期“解构主义建筑”,建筑史新时期开始,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为建筑发展开辟道路。
旧形式和新内容的矛盾,促使一批又一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们去探索新路。
19世纪末开始,掀起了“新建筑”运动和“现代建筑”的热潮,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 说:“我们不能在无尽无休的复古了,建筑不是前进,就是死亡,建筑没有终结,只有继续革命”。
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指出:“历史上的样式对我们来说已不复存在,一种属于我们的时代的样式已经兴起,这是一次革命”。
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使房屋建造数量飞速增长,类型不断增多:国家机构的建立需要国会、行政楼;进行经济活动需要银行、交易所和市场;从事工业化生产必须的工厂、科研机构;进行文化教育的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用的各种文娱、体育设施;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住宅、医院、旅馆和购物中心;交通运输所需的车站、港口以及各种市政设施……。
美国建筑师沙利文Louis Sullivan指出:“形式总是追随功能”。
19世纪前,一直以砖瓦木石为主要材料,19世纪中叶开始在建筑中使用铸铁和钢,19世纪末开始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20世纪20年代以后开始铝材和塑料在建筑中应用。
材料进步促进了结构发展,框架结构中,由于墙体不承重,内部空间可以灵活分隔,开窗自由。
框架结构不但可以提高建筑的层数,同时也带来了不同于砖石结构的建筑外貌。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文档

外国近代建筑史一、近代建筑现象1.复古主义古典复兴希腊复兴: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罗马复兴:雄狮凯旋门,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浪漫主义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国家浪漫主义)曼切斯特市政厅折衷主义:巴黎歌剧院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建筑的大检阅,使新建筑思潮受到打击。
贡献:说明现代建筑使十分必要的,要发展现代建筑必须树立一个靶子,先推翻复古主义。
2.初期功能主义背景: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新的建筑材料,新的结构技术,新的设备,新的施工方法出现。
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能够比较自由,因而影响到形式上的变化。
能从功能出发,但是对功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代表作:帕克斯顿水晶宫新材料:铁,玻璃,木的运用新方式建造:模数制(以玻璃的尺寸)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拉布鲁斯特图书馆巴黎国立图书馆:地面与隔墙全是铁架与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
埃菲尔铁塔(328m):高架铁结构,突破古代建筑高度。
机械馆: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贡献:主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让建筑师看到铁,玻璃在建筑中的作用示范,提倡了建筑要走工业化道路展示了建筑的出发点是功能这一基本原则。
二.前现代建筑活动1.工艺美术运动: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莫里斯红屋: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
2.新艺术运动比利时霍尔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新艺术运动的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的草形状的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雄师凯旋门
古典主义代表建筑
圣保罗大教 堂是英 国国教 的中心 教堂, 它直接 采用古 罗马庙 宇正面 的构图。
古典主义代表建筑
华盛顿,美国国会大厦 。形式仿照巴黎的万神
庙,更加丰满雄伟,大穹顶的结构采用了铁 构架。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1.哲学,从十九世纪起西方哲学流行所谓“否定思维”,它们在 不同程度上背弃古典哲学,反对传统思维;
2.艺术,20世纪初,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于1913年出版《艺 术》一书,贝尔提出他的艺术定义,即有意味的形式 (Significant Form) ;
3.机器美学,1904年法国美学家苏里奥,出版《理性的美》一书, 对工业产品和机器从美学角度大加赞赏。
代表建筑:维也纳邮政储蓄银
行,建筑师瓦格纳 。
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
——维也纳分离派
由奥地利建筑师瓦格纳的学生奥别列兹、霍 夫曼与画家克里木特等一批30岁左右的艺 术家组成名为“分离派”的团体,意思是 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
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作品有: 维也纳玛约利卡住宅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维也纳美国酒巴间 维也纳米歇尔广场等
时间: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上半叶; 起源:十八世纪下半叶英国资产阶级改革阶
段中,产生新的社会矛盾,浪漫主义者回避现实, 向往中世纪的世界观,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追 求中世纪田园生活情趣;
建筑形式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塞堡或哥
特风格,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建筑类型:教堂、学校、车站、住宅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
埃菲尔铁塔
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 的战神校场上,是1884年法 国政府为庆祝1789年法国资 产阶级大革命一百周年,举 办世界博览会而建立起来的 永久性纪念物。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 ③理论家:提出建筑创造的七原则:真实,纪念性,服从。 • 拉斯金在《建筑七灯》中说:“我们对任何建筑都要求它有三种良好 的品质 • 一、它服务好,能够用最好的方式做它应该做的事---功能合理 • 二、它说得好,恰当的字眼说它应该说的话---表现思想精神 • 三、它很好看,不论它该做什么,该说什么,它都应该叫我们看起来 喜欢---形式美观 • 一座建筑物,不可能是真实的又是仿古的,拉斯金寻求新风格,但新 风格必须建立在哥特的基础上:结构像哥特建筑那样忠实,装饰自然, 平面和形体自由活泼,像中世纪世俗建筑,特别推崇意大利威尼斯的 哥特建筑-----维多利亚哥特,特别在住宅中成就最大。
• • • • • • • •
B、浪漫主义,19C30G---70G 浪漫主义成为主流。 又称哥特复兴,以哥特风格出现,富于画意和神秘气氛。 真实---避免虚假的使用材料和隐蔽支柱,也不用机器加工而用手工。 纪念性---建筑要为未来而建,因为建筑只有经历风霜,饱含历史联想 之后才会伟大。 顺从---就要忠诚于过去的建筑形式,同时也强调艺术创造性。 ④活动范围: 教堂、学校、车站、住宅,各地区发展不同,英德流行较早,法、意 流行较小。 代表建筑:英国国会大厦,巴雷爵士做的设计原采用古典主义和意大 利文艺复兴混合的手法,在建造过程中,英国女王为了抵抗,在兴起 的社会主义社会而强化基督教,提倡哥特式建筑,国会大厦大致对称, 但西南角有一个维多利亚塔高102.4m,西北有一个大钟塔高100.3m, 挂着13T重的大钟,两座灯塔打破了原来的古典主义立面,形成了哥 特式跳跃的轮廓,它沿着泰晤士河的立面,虽然也哥特化了,但是遗 漏着古典主义平稳的构图。
• • • • • •
③ 批判性与古典主义的理性的比较(政治要求不同) 前者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借助于共和时代的罗 马文化,最合乎理性的社会是从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自由 思考的社会,反应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后者强调民主,维护君权——帝国时代的罗马文化 ④ 古典复兴的建筑理论——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没有 理由的装饰一律不要 a、建筑的理性是功能,是自然,是真实。 b、强调回归自然,反对古典主义蔑视自然的态度→凡 是自然创造的都是正确的。
建筑学概论05

通用空间(Total space)
范思沃思住宅(1945年)
八根钢柱支撑一片地板和一片屋顶板,四面是大玻璃,中央有一小块封闭的空间。 主人睡觉、起居、做饭、进餐都在之内。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玻璃幕墙,四周敞
通的空间,简单到无法复加的地步,是密斯“少就是多”的完美体现。
摩天大楼:与约翰逊在 纽约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
勒 柯布西埃(Le Corbusier,1887-1966)
(1)其人: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激进分子和主将,不 断以新奇的建筑观点和作品及方案给人以惊奇,是 位狂飚式的大师。 (2)其事: 1928年他与格罗皮厄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柯布西埃是现代主义建筑 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 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
1、著名建筑师:格罗皮厄斯、密斯.范.德.罗、柯布西埃、
3、现代建筑派:欧洲现代建筑派、有机建筑派
4、组织:1928年,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成立。 6、理论:《走向新建筑》(柯布西埃) 《论现代工业建筑的发展》(格罗皮厄斯)
5、纲领: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
7、教育:包豪斯学校的建立——将课堂教学和工厂实践
相结合。
四、现代建筑设计原则
(1)功能: 建筑设计以功能为出发点,是“从内到 外”的设计,与古代以造型为出发点, “从外而内” 的设计方法不同。 (2)技术: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运用新技术。注意发 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如采用钢 筋混凝土材料、框架结构,有利于进行灵活的室内空 间分隔。) (3)经济性: 注重建筑的经济性,力求“多、快、 好、省”,与古代帝王将相建筑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 钱,并且需要高技术的工人不同。在工业社会,低成 本高效率,已经成为趋势,所以不需要高技术的建筑 工人。 (4)构图创新: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主张 灵活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构图格式。
西方近代主义代表建筑及建筑大师

3.1.3建筑新类型和新形式
• 生产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需要接受教育、 去工厂或公司上班、购买生活必需品、观看表演、参加展览会、来 往于不同的城市之间。于是产生了新的建筑形式,如学校、图书馆、 办公大楼、百货公司、市场、博览会、车站等,它们对空间和功能 有着新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传统的建筑形式已不适应这些新的 建筑类型的使用。于是,从19世纪后半叶期,在古典复兴、浪漫主 义和折衷主义的建筑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情况下,建筑师们开始了 新建筑形式和新材料、新技术相配合的尝试,开始了建筑创作新方 向的探索。
Company name
第41页/共53页
(1)法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1909,贝伦斯
Company name
第42页/共53页
(2)法古斯鞋楦厂,1911,格罗皮乌斯、梅耶
Company name
第43页/共53页
(3)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1914,格罗皮乌斯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第12页/共53页
(3)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 和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展览 馆(Gallery of Machines)
Company name
第13页/共53页
1)艾菲尔铁塔
• 作为1889年世博会的入口,它近1000英尺(328米)高,内部安装了 四台水力升降机,世界最高建筑的头衔它保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同水晶宫一样,该塔也是一个巨大的拼装之物,由15000根锻铁部 件和2500000颗铆钉构成,施工周期只有17个月。虽然在建成之初, 对它有相当的质疑之声,但由于后来无线电的发明而作为发射塔和 它的高度和位置使得在巴黎处处都可以看到这座透风轻盈、下大上 尖的钢铁骨架塔,而幸运地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了城市地标,世博 会后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无可争议地成为法国的不二象征。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要紧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凯旋门〔〕。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完全〕: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Robert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Thorntonand〕。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Charles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不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田园都市〞由霍华德提出“工业都市〞由加尼埃提出“带形都市〞由索里亚提出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老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立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那么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全然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英国:迈金托什。
西班牙:高迪〔米拉公寓,圣加徒教堂〕。
“装饰即罪恶〞——阿道夫·洛斯斯坦纳住宅〔1910年维也纳,洛斯〕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老沙里宁〕美国的芝加哥学派的重要奉献: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根底。
西方近现代建筑史

概述西方近现代建筑转折——从古代到现代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背景:1、许多传统建筑类型如教堂、宫殿、城堡、府邸等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现代建筑正处于建造盛期,工期紧迫,讲求效率和经济性;2、新的建筑材料和新的建筑方法应运而生,必然导致新的建筑形式的出现。
现代建筑的萌芽1、世界博览会建筑1851年由英国园艺师帕克斯顿设计的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89年由法国铁路桥梁工程师埃菲尔为巴黎博览会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博览会的机械馆就布置在铁塔后面,是一座空前的大跨度建筑,长420米,跨度达115米,四壁全为大玻璃)标志着20世纪建筑历史的到来,即现代建筑的诞生。
2、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为莫里斯和拉斯金1859~1860年间由魏布设计的莫里斯自宅“红屋”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作。
红屋平面布置按功能要求呈“L”型,不加粉刷,大胆摒弃了传统贴面的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相结合。
3、新艺术运动及其影响19世纪80年代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新艺术运动是欧洲真正改变建筑形式的信号。
其目的是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问题,这一派的建筑师反对历史的样式,想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能适应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装饰。
其主要成就是室内装饰,建筑外形较简洁,常有花饰。
典型的例子是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室内。
装饰的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繁荣生长的草木的形状曲线,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莫不如此。
人物: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作品具有强烈的怪诞性,带着神秘的朦胧感代表作: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拉公寓(上帝遗落在人间的玩偶)、圣家族教堂(“玉米棒”,建造了110多年至今仍未完工)奥地利形成了以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1895年瓦格纳出版了《现代建筑》一书,指出新材料、新结构必将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历史样式在建筑上的重演。
路斯认为:“装饰就是罪恶”,认为建筑“是依靠本身的形体之美而不是依靠装饰”,代表作为1910年在维也纳建造的斯坦纳住宅,建筑完全没有装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敦水晶宫
“水晶宫”共用去铁柱3300根,铁 梁2300根,玻璃9.3万平方米,从1850年8月到 1851年5月,总共施工不到九个月时间。18521854 年 , 水晶宫被移至肯特郡的塞登哈姆 , 重 新组装时,将中央通廊部分原来的阶梯形改为 筒性拱顶,与原来纵向拱顶一起组成了交叉拱 顶的外形。1936年,整个建筑毁于火灾。
伦敦水晶宫
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
1889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工业革命对 建筑的影响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机械馆是本次博览 会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结构和 施工技术,采用钢制三铰拱,跨度达到115米,堪称跨 度方面的大跃进!陈列馆共有 20榀这样的钢拱,形成 宽 115 米、长 420 米,内部毫无阻挡的庞大室内空间。 钢制三铰拱最大截面高3.5米,宽0.75米,而这些庞然 大物越接近地面越窄,在与地面相接处几乎缩小为一 点,每点集中压力有120吨,陈列馆的墙和屋面大部分 是玻璃,继伦敦水晶宫之后又一次造出了使人惊异的 建筑内部空间。
维也纳学派会馆
维也纳学派
安东尼奥· 高迪
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 人物。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 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 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迪最早接受的 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 ( 1883-1926 ),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 的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 塔楼之一),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吉埃尔 礼拜堂和居埃尔公园。
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50年代在英国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浪漫主 义思想的反映,以拉丝金和莫里斯为首的一些 社会活动家的哲学观点在艺术上的表现。在建 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 筑形式。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
维也纳学派
以瓦格纳为首,认为新结构新材料 必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反对使用历史式样。其 代表作品如维也纳的地下铁道车站和邮政储蓄 银 行 。 维也纳建筑师路斯认为,建筑“不是依靠装 饰,而是以形式自身之美为美”,反对把建筑 列入艺术范畴,主张建筑以适用为主,甚至认 为“装饰是罪恶”,强调建筑物的比例。代表 作品是建在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
伦敦水晶宫
“水晶宫”虽然功能简单,但在建筑史上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
第一、 它所负担的功能是全新的:要求巨 大 的 内 部 空 间 , 最 少 的 阻 隔 ; 第二、 它要求快速建造,工期不到一年; 第 三 、 建 筑 造 价 大 为 结 省 ; 第四、 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上达到了一个新 高 度 ; 第五、 实现了形式与结构、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第六、 摈弃了古典主义的装饰风格,向人们预示 了一种新的建筑美学质量,其特点就是轻、光、透、 薄,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巴特罗公寓 和米拉公寓
巴 特 罗 公 寓 ( 1904~1906 ) 和 米 拉 公 寓 ( 1906~1910)都以造型怪异而闻名于世,由 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设计。 巴特罗公寓的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都 故意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层的阳台栏杆做 成的假面舞会的面具模样,屋脊如带鳞片的兽 类脊背,屋顶上的尖塔及其他突出物体都各有 其怪异形状,表面贴以五颜六色的碎瓷片。
伦敦水晶宫
“水晶宫”是一座展览馆,专为1851 年伦敦第一届世界工业产品大博览会而设计建 造。 “水晶宫”位于伦敦海德公园内,是英 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建筑面积约 7.4 万平方米,宽 408 英尺(约 124.4 米),长 1851 英尺(约 564 米),共5垮,高三层,由 英国园艺师J · 帕克斯顿按照当时建造的植物 园温室和铁路站棚的方式设计,大部分为铁结 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 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 。
巴特罗公寓 和米拉公寓
米拉公寓位于街道转角,地面以上 共六层(含屋顶层),这座建筑的墙面凸凹不 平,屋檐和屋脊有高有低,呈蛇形曲线。建筑 物造型仿佛是一座被海水长期浸蚀又经风化布 满孔洞的岩体,墙体本身也像波涛汹涌的海面, 富有动感。米拉公寓的阳台栏杆由扭曲回绕的 铁条和铁板构成,如同挂在岩体上的一簇簇杂 乱的海草。米拉公寓的平面布置也不同一般, 墙线曲折弯扭,房间的平面形状也几乎全是 “离方遁圆”,没有一处是方正的矩形。公寓 屋顶上有六个大尖顶和若干小的突出物体,其 造型有的似神话中的怪曾,有的如螺旋体,有 的如无名的花蕾、如骷髅、如天外来客……。
巴特罗一班 梁敏萱
西方近现代 建筑
时代背景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 进入了近代阶段。而到了十八世纪末首先在英国爆发 了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国也先后开 始了工业革命。到十九世纪,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轻 工业扩展到重工业,并于十九世纪末达到高潮。西方 国家由此步入工业化社会。 这个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 发生了种种矛盾与变化: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 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对建筑设计思 想的冲击之间的矛盾;建筑师所受的传统学院派教育 与全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需求之间的矛盾 …… 以及城 市人口的恶性膨胀和大工业城市的飞速发展等。这是 一个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 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