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周大班社会:快乐重阳节

合集下载

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与反思

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与反思

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与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学习并歌唱重阳节的歌曲;•制作重阳节的手工;•培养爱戴老人、尊重老人的观念。

2. 教学内容•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重阳歌》的歌曲学习;•制作重阳节的手工。

3. 教学过程环节内容时间导入 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2.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重阳节的庆祝方式。

10分钟歌曲学习1. 老师向学生介绍《重阳歌》的意义和歌词;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唱。

15分钟手工制作1. 老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制作重阳节的手工;2. 学生自主制作重阳节的手工。

35分钟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反思自己对重阳节的认识和体验。

10分钟4. 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手工制作情况、歌曲练唱表现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反思本次教案实施效果良好,学生们通过教师的引导,对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有了初步了解,并能够独立制作出精美的重阳节手工。

同时,学生们也养成了尊重老人、爱戴老人的良好习惯,体现出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歌曲的学习需要多次练习,而且学生年龄较小,对于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也不太了解,因此在歌曲的学习中存在一定难度。

其次,手工制作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动手能力,一些学生可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完成。

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例如,歌曲的学习可以提前让家长提醒学生,加强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手工制作可以适当减少难度,引导学生从简单做起,逐步提高动手能力。

总之,本次教学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有更多的收获和进步。

幼儿园大班教案-重阳节快乐(社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重阳节快乐(社会)

幼儿园大班教案-重阳节快乐(社会)第一章:节日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1.2 教学内容: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意义。

分享重阳节的习俗,如登高、赏菊花、佩茱萸等。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向幼儿介绍重阳节的历史背景和习俗。

引导幼儿讨论他们对重阳节的认识和体验。

第二章:手工制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增强幼儿对重阳节传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制作重阳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重阳节卡片、茱萸胸针等。

学习剪纸、贴纸、绘画等基本手工技巧。

2.3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制作手工艺品的步骤和技巧。

幼儿按照指导进行制作,发挥自己的创意。

第三章:歌唱表演3.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表演能力。

加深幼儿对重阳节歌曲的理解和喜爱。

3.2 教学内容:学习一首与重阳节相关的歌曲,如《重阳节快乐》。

练习唱歌技巧和简单的舞蹈动作。

3.3 教学活动:教师教唱歌曲,引导幼儿跟唱。

幼儿进行歌唱表演,可以使用简单的舞蹈动作增加趣味性。

第四章:文化体验4.1 教学目标:增进幼儿对重阳节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4.2 教学内容:参观老年公寓或与老年人互动,了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经验。

体验传统的重阳节食品制作,如重阳糕。

4.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参观老年公寓,与老年人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教师指导幼儿参与重阳糕的制作,体验传统食品的制作乐趣。

第五章:家庭作业5.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重阳节的认识和记忆。

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所学,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5.2 教学内容: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如画出自己理解的重阳节场景。

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完成作业,共同了解和体验重阳节。

5.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家庭作业,并向幼儿说明作业的要求和意义。

幼儿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完成作业,并将作品带回学校展示。

第六章:故事欣赏6.1 教学目标: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优质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优质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优质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围绕“重阳节”这一主题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六章《我们传统节日》第二节“重阳节”,详细内容涉及重阳节起源、习俗、意义以及相关诗词、故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重阳节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传统文化认识。

2. 培养幼儿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优秀品质。

3.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重阳节意义,培养尊老爱幼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重阳节起源、习俗和相关故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重阳节故事音频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重阳节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节日是什?”2. 讲解重阳节起源和习俗(10分钟)介绍重阳节起源、习俗,让幼儿解这个传统节日意义。

3. 例题讲解(5分钟)通过讲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唐诗,让幼儿感受重阳节氛围。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重阳节活动安排,鼓励他们发表自己想法。

2)手工制作:指导幼儿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重阳节贺卡,表达对长辈祝福。

5. 故事分享(5分钟)播放重阳节故事音频,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人物和情节,培养他们倾听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重阳节起源、习俗和意义。

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重阳节”为主题,画一幅画,表达对长辈祝福。

2. 答案:幼儿作品,无需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解重阳节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品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参与重阳节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为长辈做件事”,将重阳节精神内涵融入幼儿日常生活。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优秀10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优秀10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优秀10篇】篇一:幼儿园重阳节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赏儿歌,并初步学习儿歌。

2、通过儿歌,懂得要关切老人,要对老人有礼貌3、能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表演出来。

4、简洁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人们相互关切的美妙情感。

活动打算:1、课前帮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重阳节的学问。

2、爷爷奶奶笑哈哈的图片。

活动过程:起先本分一、播放图片导入活动1、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爱好。

2、观看图上有谁呀?(爷爷奶奶)他们怎么啦?(他们笑了)。

3、他们为什么笑呢?(请小挚友说一说)4、原来他们要过节了,所以笑得那么快乐。

基本部分二、观赏儿歌《九月九》1、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一遍。

2、再次让幼儿观赏一遍。

3、幼儿学习儿歌。

(帮助幼儿矫正个别音)结束部分三、请幼儿说说平常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爱。

1、请个别幼儿扮演爷爷奶奶,其余幼儿上来表演自己的方式。

2、教化幼儿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要有礼貌。

附儿歌:九月九九月九,重阳到,爷爷奶奶哈哈笑,我请他们吃甜糕,妈妈夸我好宝宝。

教学反思: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当今社会的孩子们,普遍都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宠爱中长大的。

他们对尊老、敬老的意识越来越薄弱。

有许多孩子不会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所以,设计这样一节关于爱爷爷奶奶的活动特别重要。

篇二:最新幼儿园大班重阳节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知道重阳节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学习如何帮助老人。

3、激发敬重老人的情感。

【活动打算】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2、老人华蜜生活的精彩片断。

3、课前和幼儿园的爷爷奶奶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他们请来。

4、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

【活动过程】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

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探望老人,回家团聚的情景)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挚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重阳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重阳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重阳节》含反思大班社会优秀教案《重阳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重阳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有其独特的活动和风俗习惯,让幼儿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要尊敬长辈,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重阳节》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的:1、让幼儿知道重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有其独特的活动和风俗习惯。

2、知道“重阳节”的由来。

3、让幼儿懂得“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要尊敬长辈。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1.VCD光盘“常回家看看”2.剪辑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中,百岁老人幸福生活的精彩片断。

3.电脑课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课前和幼儿园退休教师刘子平老人(孤寡老人)取得联系,到重阳节这一天把她请来.5.幼儿人手一份自制礼物活动过程:一、请幼儿观看VCD光盘“常回家看看”谈话:1.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2.片中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望老人,回家团圆的情景)3.引出老人节:我们小朋友有自己的节日,老人也有自己的节崐日,介绍(农历九月九日)就是老人节。

4.你们知道老人节是怎么来的吗?二、介绍重阳节的来历:1.老人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我国古代有个叫恒景的名士,九月九日那天,全家一起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

当时据说这样可以避邪。

因此,重阳节登高以后就逐渐形成一种风俗。

打那以后,在九九重阳这一天有不少诗人都做诗来纪念。

2.播放课件: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萸少一人。

”让幼儿领略诗中重阳节插的风俗和诗人身处异地的兄弟想念之情。

3.教师讲述:在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都有登高、爬山、赏菊、吃重阳糕的习俗,其中登高和吃糕都含有“步步高”的祝愿,为表示对老人的敬意,我国将重阳节又定为老人节。

4.观看专题录像片“百岁老人”(老人们欢乐度晚年的情景)。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8篇

幼儿园大班社会《重阳节》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我们的节日》第四章,详细内容为重阳节的相关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了重阳节的由来、习俗、意义等内容,旨在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2. 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美德,懂得关爱长辈。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重阳节的意义,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

教学重点:掌握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完成相关实践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回顾已学的节日,为新课做铺垫。

(2)展示重阳节的图片,让幼儿猜测并引导幼儿说出节日的名称。

2. 讲解(10分钟)(1)利用PPT和故事书讲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让幼儿了解节日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重阳节的氛围。

3. 实践活动(15分钟)(1)分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重阳节的活动,如登高、赏菊、佩茱萸等。

(2)制作重阳节卡片:每组根据讨论的活动制作一张卡片,卡片上要有活动名称、寓意和祝福语。

(3)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展示卡片,并分享活动的寓意和祝福语。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例题:根据重阳节的习俗,选择正确的活动。

(2)引导幼儿分析并解答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3)进行随堂练习,提高幼儿的动脑和动手能力。

(2)布置课后任务,让幼儿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六、板书设计1. 重阳节的由来2. 重阳节的习俗3. 重阳节的意义4. 尊老爱幼的美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重阳节”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要求:画面中包含重阳节的相关元素,如老人、孩子、登高、赏菊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重阳节的相关知识,但在实践活动中的组织与管理还需加强。

大班重阳节社会教案(通用5篇

大班重阳节社会教案(通用5篇

大班重阳节社会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1. 重阳节的起源和意义: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历史背景和传统意义,帮助幼儿理解和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 重阳节的习俗:讲解重阳节的各种习俗,如登高、赏菊、佩茱萸等,让幼儿了解并体验这些传统活动。

3. 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幼儿尊敬老人,关心长辈,培养幼儿的孝道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了解重阳节的起源、历史背景和传统意义,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通过讲解重阳节的习俗,让幼儿体验传统活动,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 教育幼儿尊敬老人,关心长辈,培养幼儿的孝道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起源、历史背景、传统意义和习俗。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并培养幼儿的实际行为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重阳节相关图片、视频资料、重阳节习俗卡片等。

2. 学具:幼儿绘画材料、手工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重阳节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幼儿对重阳节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重阳节的起源、历史背景、传统意义和习俗,并与幼儿进行互动问答。

3. 体验:组织幼儿进行重阳节习俗的体验活动,如登高、赏菊、佩茱萸等,让幼儿亲身体验并感受重阳节的乐趣。

4. 教育:引导幼儿讨论尊老敬老的重要性,教育幼儿尊敬老人,关心长辈,培养幼儿的孝道意识和家庭责任感。

5. 创作:让幼儿利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创作与重阳节相关的作品,展示幼儿对重阳节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重阳节的起源和意义2. 重阳节的习俗3. 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家庭敬老活动,如为长辈倒茶、帮忙做家务等。

2. 答案:幼儿能够主动尊敬长辈,关心家人,表现出自尊老敬老的良好行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重阳节的起源、历史背景、传统意义和习俗,以及组织幼儿进行重阳节习俗的体验活动,使幼儿对重阳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了幼儿尊敬老人、关心长辈的传统美德。

大班社会活动九九重阳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1)

大班社会活动九九重阳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1)

大班社会活动九九重阳节优秀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社会活动教材《九九重阳节》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尊老爱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尊老爱幼。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公德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合作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践行尊老爱幼的品质。

教学重点:重阳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尊老爱幼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重阳节相关道具。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重阳节相关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重阳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利用PPT和图片,详细讲解重阳节的由来、传统习俗以及尊老爱幼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重阳节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传统习俗。

4. 例题讲解:以“如何关心长辈”为例,讲解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尊老爱幼。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尊老爱幼的经历,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7. 表演:邀请幼儿进行重阳节相关的表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重阳节的由来2. 重阳节的传统习俗3. 尊老爱幼的重要性4. 生活实践:如何关心长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了解家里的长辈们喜欢什么,为他们准备一份重阳节礼物。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关心长辈,践行尊老爱幼。

同时,可以开展重阳节主题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并践行尊老爱幼的品质。

2.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重阳节的活动。

3. 作业设计:请幼儿与家长一起为长辈准备重阳节礼物。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讲述身边的尊老爱幼故事,让幼儿感受到尊老爱幼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习俗
一、赏秋(晒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 “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 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 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 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 称呼。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
四、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 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 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 花象征长寿。
五、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 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 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 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 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 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大班社会:
快乐重阳节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或“老人节”,晒秋 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 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 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 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 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 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制作重阳糕的视频
/Play/show/id/6673164
幼儿用书:绘画重阳节
二、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 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 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 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三、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 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 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 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 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 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 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 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 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节相关的诗歌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 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1.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 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 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