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送神请神的习俗

合集下载

春节风俗迎神送神

春节风俗迎神送神

春节风俗迎神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年最具规模和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积极欢庆,还传承并表达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其中,迎神、送神的传统风俗更是春节庆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迎神在中国传统信仰中,人们相信在春节期间,各种神灵和祖先的灵魂会回到人间,给人们带来福祉和保佑。

为了迎接这些神灵的到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迎神仪式。

首先,家家户户会在大门口贴上春联,门上挂上祝福的倒福(福倒了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字牌,以示迎候新年的神灵。

其次,人们会将神像或神符摆放在正厅的神龛或供桌上,供奉神灵并点燃香火,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平安和幸福。

此外,人们还会摆放各种鲜花、水果和美食,以示诚意。

与此同时,迎神活动还包括庙会和花车游行等形式。

庙会是指在城市或乡村中举行的一种集市活动,人们可以在庙会上欣赏到各种戏曲表演、杂耍技艺和传统手工艺品。

而花车游行则是一种盛大而热闹的活动,通常由装饰华丽的花车和各种表演队伍组成,通过游行的形式,欢迎神灵的到来。

二、送神春节期间,中国人民不仅热情迎接神灵的到来,也会在节日结束时举行送神仪式,以表示神灵的离开和祝福的归去。

送神活动通常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进行。

在送神仪式中,人们将神像或神符从供桌上取下来,用祭品和礼品包裹好,然后进行简短而庄重的祭拜仪式。

人们会向神灵表达感谢之情,并祈求他们离开时带走晦气和厄运,同时带回幸福和吉祥。

送神活动还包括烟花爆竹和灯笼的使用。

在送神仪式中,人们会放烟花和爆竹,以驱散瘟疫和邪灵,并象征性地向神灵发出音乐和欢声笑语,以示送行的喜悦。

同时,人们还会点亮各种彩灯和灯笼,把家门口和街道装饰得灯火通明,以示送神的热情和欢乐。

总之,春节风俗迎神送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迎神,人们表达对神灵的尊崇与敬意;通过送神,人们传递出对神灵的感激与祝福。

这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不仅串联起了人与神的关系,也激发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祈愿。

春节习俗中的迎神与送神

春节习俗中的迎神与送神

春节习俗中的迎神与送神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盛大、最热闹的庆祝活动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其中迎神与送神是春节习俗中的重要环节。

迎神是指迎接各种神明的到来,保佑家庭和社区的平安与祥和;而送神则是为了告别节日神明,并祈求他们离开后能够带走厄运,带来好运和福气。

迎神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

在中国的传统信仰中,神灵被视为能够保佑人们平安、健康和幸福的存在。

因此,为了祈求神明的庇佑,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里或社区的庙宇设立神台,并供奉各种神明的画像或雕像。

在祭拜仪式上,人们会点燃香烛,烧表纸,献上水果、食品和酒水等供品。

整个仪式充满着庄严肃穆的氛围,人们在虔诚的心情中向神明祈祷,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感谢之情。

除了祭拜仪式,迎神还包括庙会和舞龙舞狮等活动。

庙会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庙会上购买年货、品尝传统美食、观看表演和游乐设施等。

此外,舞龙舞狮也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节目。

舞龙舞狮是一种寓意吉祥、驱邪和祈福的民间舞蹈表演,人们穿上龙或狮子的服装,随着鼓乐和锣声欢快地舞动,在社区中穿街走巷,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祥和的氛围。

而送神则是春节期间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在过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向神明表示敬意并送神离开。

这个仪式通常包括祭拜仪式和祈福仪式。

在祭拜仪式上,人们会焚烧香烛、放鞭炮,并烧掉拜神时所用的纸钱,以示对神明的感谢和告别。

而祈福仪式则是为了祈求接下来的一年里能够平安吉祥,人们会向神明祈求健康、事业顺利和家庭幸福等好运。

送神之后,人们通常会进行一些预防疾病和驱邪的习俗。

比如,在某些地区人们会在家门口燃放烟花鞭炮,以驱逐病魔和邪气;或者贴春联、门神等吉祥的符号,以保护家人平安。

同时,也会进行一些清洁和整理的活动,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总的来说,春节习俗中的迎神与送神是中国人民对于神明的敬意和祈福的表达。

通过迎神,人们希望神明的庇佑能够保佑自己和家庭的平安与祥和;通过送神,人们则祈求神明带走厄运,带来好运和福气。

我国民间送神请神的习俗

我国民间送神请神的习俗
-
6
送穷神
俗谚云:“请神容易送神难”所言之神,既 非至高无上的观音娘娘、玉皇大帝,也不是 平凡普通的紫姑神(厕神)、土地神,而是人见 人怕、人见人恨的“穷神”。
“穷神”总是不请自到,更难恭送。年初三 俗称“三重日”,是“送穷”的日子。“三 重日”即“生虫日”的讹音。这一天,不进 菜园摘菜,也不作其他任何采集农活,以免 农作物“生虫”。
- 财神后方可奉上。
10
接神的时间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界,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 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 “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 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 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 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正月初四是 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 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 开始, 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相传,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监督善 恶之神,他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 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家里守着一位监 护神——灶王爷,不能不怕其上天告状,因
- 而民间就选择这一天祭祀灶神。
4
是日,不论大户小户,不论贫富贵贱,家家 都要将灶面、案板、锅碗瓢盆擦得一尘不染, 厨房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灶神龛和灶王爷 神像收拾得清清爽爽。
- 少说或不说不好听的话,多说吉利的话,
-
11
接神的习俗
“接神”前,要先在门外粪堆上栽庄稼 (高粱秸上头夹有烧钱纸剪成的纸条,象 征粮食穗,栽培一些谷秸,都是来年要种 的好庄稼);家主拿着香、纸,朝喜神、财 神的方向烧香、烧纸,磕头把神接回家。 接、送神之间的这两天内,有些旧规矩, 如,不许扫地,怕迷了祖宗眼,怕把财宝 扫没了;不许到井里打水,怕惊动了龙王; 不许出嫁的闺女回家,怕踩了马草,俗话 说,“踩了娘家的马草,娘家世世辈辈过 不好”。另外,还要少说话。俗语说: “冬不推、腊不压、大年五更少说话”。

春节的迎神和送神仪式

春节的迎神和送神仪式

春节的迎神和送神仪式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年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举家团聚,共度欢乐时光,而在这个节日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莫过于迎神和送神的仪式。

迎神仪式通常是在除夕夜举行,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准备好祭祀用品,如水果、糖果、鲜花等,然后点燃香烛,跪拜神灵,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幸福美满。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还会燃放鞭炮,以驱赶一切不祥之气,迎接神灵的到来。

这一仪式象征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祈求神灵庇佑全家平安幸福。

送神仪式则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热闹的元宵节庆祝活动,同时也会进行送神的仪式。

在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点燃彩灯,挂起灯笼,燃放烟花,以示送神。

人们在送神的仪式上祈求神灵平安返家,同时也祈求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家庭和睦、事业有成。

送神仪式是一个传统的习俗,也是对神灵的一种感恩之情。

迎神和送神仪式是春节习俗中的重要环节,它们承载着对神灵的敬仰和祈求,也象征着对新一年的期盼和祝福。

这一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仍然保留着,并且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每逢春节,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认真地准备迎神和送神的仪式,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幸福。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迎神和送神的仪式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无论是在家庭中举行还是在社区里集体举行,这些仪式都让人们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和祥和。

通过迎神和送神的仪式,人们不仅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这一习俗得以延续下去。

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一些传统的习俗和仪式,然而正是这些习俗和仪式,承载着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连接着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

迎神和送神的仪式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信仰和文化的传承,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也让人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幸福。

正是这种传统的习俗和仪式,让春节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庄重氛围的节日,也让人们在迎接新的一年时充满信心和期待。

民间的请神送神小法术一

民间的请神送神小法术一

民间的请神送神小法术一民间法术由来已久,在民间秘密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民间法术流派很多,今天介绍其中的一种法术。

一跳神招法:排香请神送神一步走来二步登,三步颠九转连环他来到万马军营,拜托,拜托多拜托应声电动兵马,点动兵博,上方有,上方多,正仙正道正香火,白阳教主当堂坐,金公木母相陪着,八大名医在上边坐,各济药方,李品虎要将针法王叔和,走线号脉孙思邈,开肠破肚老华佗,眼光娘娘当堂坐,童男童女相陪着,五家娘娘当堂坐,童男童女相陪着,药王老爷当堂坐,药龙药虎相陪着。

全堂人马多少多,五路人马六路兵博,两军阵前受香火,将今日的事情办的利利索索,闲言不多讲碎语不多说,二翻托鼓在委托。

二请神时才有一刻间万马军营排过香烟而翻托古战营盘四面八方接修仙,鼓靠蛊罗靠罗牛郎织女靠天河点香离不开教主当仙的离不开老师父才出毛哥的当仙兵在家靠父母在外靠仙佛今夜晚,晚更合老堂人马要听着山高难把太阳遮强龙压不倒地头蛇鹊雀难夺凤凰窝我们借地生财搭救灾格文王鼓有点声堂前八卦有神兵大报马儿通灵爬山虎穿地龙飞山越岭小黄莺各个古洞把信通······三送神好又好,中又中万马军营办事利索你的功劳我不讲我的功劳也不说辛苦劳累一旁个改到那方那角在欢乐你要走我不拦例开马道就送仙由我打开三簧锁拉开九道栓大神杀肖神杀打开博锁放开他叫他三魂七魄早回家人的真魂吃饱饭马的真魂能撒欢放松放松多放松放松弟马头也清来眼也明别让他关节麻木百节痛临来为登墙头土临走别忘马蛟龙吃的多喝的多跟个土全带着别给迪马留下啰嗦送你一里又一里送你一山又一山吃仙果炼仙丹红的红兰的兰红的能治女婵娟掐头去尾也要用能治二郎女荣华回到深山古洞修真养性出古洞四海杨大明。

请神和送神

请神和送神

请神和送神
春节,在当地众多习俗中,我觉得最传统、最庄重的要数请神和送神。

年三十傍晚,同一家族的男子携了纸钱、炮竹和点燃的香烛,聚在一起,一同去往村东的坟地。

先在空旷地上竞相燃放烟花炮竹。

然后,来到已故先辈坟前,跪倒烧纸钱,口中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去了,磕上三个头,自地上扫起一小撮浮土,把燃烧着的香烛分出一半,插在小土堆上,另一半带回家去。

请了神灵原路返回。

到家里时,正屋已经摆好了供桌,上面摆放鱼、馒头、肉等供品。

如果家里有正在上学的孩子,还要把孩子的学习用书挑出两本摆在供桌两侧,求神保佑来年孩子成绩优异。

供桌后面挂起朱子。

请神回来的男子们,跪倒在供桌前,把带回的一半香烛插在盛满谷子的香碗里,跪下磕头、烧纸,并念叨: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

然后,再去村西请一次年代更久远的神。

回来后,在大门口和正屋门口放上拦门棍,就是一根棍子中间卷了一条烧纸,可能是不让请来的神出去的缘故吧!
神请到家后,一家人吃饭前,要先盛了饺子,放在供桌上,跪拜一次,烧了纸,才能吃饭。

吃饭时,要有人在供桌旁陪神吃饭,这也是表示对神的敬重吧!此后,直至送神,吃饭前都要跪拜、烧纸。

正月初二一大早,吃过饭,开始送神,男子们在供桌前跪拜烧了纸,念叨:爷爷奶奶回去了。

然后提了纸宝、炮竹,拿开拦门棍,送神回家。

到了请神地点,照例还要燃放炮竹,再跪倒烧纸包。

而后就回家了。

这么多年来,我对这种习俗一直非常敬仰和虔诚,每一个细节,都恭恭敬敬、一丝不苟的去做,从不认为这是迷信。

冥冥之中,感觉得到先祖神灵的真实与存在。

喜欢
所属专题:2012春节诗歌散文。

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典故

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典故

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典故请神容易,送神难,这是一句古话,来源于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神话传说中。

它的意思是说,人们在正事之前求神容易,但如果想把功夫做到底,就必须努力送神。

这个典故不仅在民间流传,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这篇文章将介绍这个典故的来历,重点介绍送神不易的含义,以及教人们如何学习人生的处世之道。

这个典故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秦汉时期。

传说一个人名叫李秀,一天在去山上砍柴的路上,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庙宇。

他进去参拜后,神秘地出现一个神像,与他进行了交流,说出了一句“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名言。

这个典故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了人们研究生命真谛和人生哲学的一种重要参考。

他们认识到,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必须在努力的基础上,以诚心敬意来供奉神灵。

这也就是所谓的“送神难”。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典故的含义也越来越深刻。

它不仅代表着人们在向神灵祈求之前必须要美化自己的心灵,而且还代表了纯粹、踏实和真诚的愿望。

人们很容易许诺神灵自己的愿望,但是要实现自己的心愿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也许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验:求神容易,但当目标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时候,让人望而却步。

这时正是需要我们深刻领悟“送神难”的深刻含义的时候了。

对于凡人来说,这个典故也可以告诉我们如何学习人生的处世之道。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目标或愿望,并且设计好实现它所需的步骤。

其次,我们应该为实现此目标做好准备,包括增加知识储备、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找到资金支持等方面。

最后,我们应当持之以恒,坚持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法和步骤。

总体上说,这个典故总结出了一个人生哲学的精髓:“孔子之道不虚行。

” 人们需要如孔子一样选择正确的道路,以走上成功的道路。

即便是目标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甚至牺牲,也不能放弃, 必须持之以恒直到成功到来。

在这样一个尊重神明并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代表自己和家庭赢得神明的保佑和许可,也能使人们在人际融合和合作方面建立成功而可靠的关系。

请神容易送神难

请神容易送神难

请神容易送神难“请神容易送神难”本是一句民间俗语,大概可理解为:人们出于对神有所求,恭恭敬敬地把神请到家里,每天用香火好好供奉,但等到请来的神满足我们祈求的愿望后,再把神送走就会比较为难了。

一是担心送不走,神要依赖我们长期供奉;二是即使可以送走,如果仪式或某些方面没有让神满意,那我们以前祈求所获得的好事会被神收走。

所以,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送神,确实难上加难。

“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俗语的出处已经不可考察,不过古代历史上真有“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典故,发生在安史之乱之时,这个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到,就不再细述了。

现在来看看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是可以看作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的。

求人后被赖上。

当我们有求于人,说些好话,或许些重诺,比较容易地求得别人的帮助。

比如家里请个保姆,公司里请个顾问等。

但当你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或发现请来的人根本没有能力帮到你,你就想跟ta脱离关系。

一般情况下都是好聚好散,但遇到一些难缠的人,ta要么向你提出过高的补偿要求,要么赖着不走,即使最终同意走了,可能还会指责你忘恩负义。

还有一种常见的极端例子,一般在电影、小说里发生,主角请一些小人物帮ta做坏事或杀人,过后虽然给了一定的报酬,但那个小人物却一直缠着主角不放,借机敲诈勒索,主角无法摆脱ta,最终只能铤而走险,把小人物一杀了之,最后,主角也落了个没好下场。

帮人后被缠上。

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比如有些人,看到亲戚或朋友有困难,好心收留到家里,或收留到自己的工厂店铺工作,但有些人并不懂感恩,不但不安分守己,还不断给你制造麻烦,并理所当然地享受你给ta 的帮助,最后如何送走ta成了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是出于好心,把一个大麻烦请到了家里。

这位朋友有一次回乡下老家,听说有一位十四岁的女孩成了孤儿,一个人在在农村无依无靠,她跟老公商量后,就把小女孩带到了深圳的家里。

她给小女孩买吃的买用的,帮小女孩报名去上课。

一开始小女孩非常乖巧听话,除了好好上课,还经常帮她照看一下小孩,做做简单家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神的习俗
“接神”前,要先在门外粪堆上栽庄稼(高 粱秸上头夹有烧钱纸剪成的纸条,象征粮食 穗,栽培一些谷秸,都是来年要种的好庄稼); 家主拿着香、纸,朝喜神、财神的方向烧香、 烧纸,磕头把神接回家。接、送神之间的这 两天内,有些旧规矩,如,不许扫地,怕迷 了祖宗眼,怕把财宝扫没了;不许到井里打 水,怕惊动了龙王;不许出嫁的闺女回家, 怕踩了马草,俗话说,“踩了娘家的马草, 娘家世世辈辈过不好”。另外,还要少说话。 俗语说:“冬不推、腊不压、大年五更少说 话”。少说或不说不好听的话,多说吉利的 话,最要紧的是,不能说丧气话,因此有句 老话叫:“大年五更死头驴,不好也得说 好。”
一切放置停当后,点燃香、烛,合家轮流站 着行拜礼,祈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府降 吉祥,保佑全家老少平平安安,家和百福。 拜祭结束后,将灶王爷神像小心翼翼地揭下 来,端送到天井,无天井的则送到厨房门口 的空地上。而天井中间事先已有准备,地上 铺着一束稻草,上放纸钱,灶王爷神像又放 在纸钱之上,然后焚化,送灶神上天。至此, “送灶”仪式便告结束。几天后还要再“接 灶”,表示旧的一年就要结束了,要迎接新 年的来到。
送穷神
俗谚云:“请神容易送神难”所言之神,既 非至高无上的观音娘娘、玉皇大帝,也不是 平凡普通的紫姑神(厕神)、土地神,而是人见 人怕、人见人恨的“穷神”。 “穷神”总是不请自到,更难恭送。年初三 俗称“三重日”,是“送穷”的日子。“三 重日”即“生虫日”的讹音。这一天,不进 菜园摘菜,也不作其他任何采集农活,以免 农作物“生虫”。
接神的时间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界,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 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 “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 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 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 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正月初四是 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 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 开始, 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相传,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往人间监督善 恶之神,他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 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家里守着一位监 护神——灶王爷,不能不怕其上天告状,因 而民间就选择这一天祭祀灶神。
是日,不论大户小户,不论贫富贵贱,家家 都要将灶面、案板、锅碗瓢盆擦得一尘不染, 厨房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灶神龛和灶王爷 神像收拾得清清爽爽。 傍晚,家庭主妇在神像前放置三双筷子、三 盅米饭、三碗素菜(油豆腐、青菜炒粉丝、藕 丝、冬笋等)。另外还要放上几颗米糖,米糖 又香又甜又粘牙,放米糖的目的是为了粘住 灶王爷的嘴,免得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嘴多 舌,搬弄人间是非。又说灶王爷吃过糖后, 在玉帝面前会进好言。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 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 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初四日下午三点,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 开始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结束。 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 头桌是果品如广橘、甘蔗,寓意财路广阔, 生活甜蜜;二桌是糕点,寓意高升、常青; 三桌为正席,供全猪、全鸡、全鱼,并元宝 汤等。半桌是饭、面、菜,一碗路头饭中插 一根大葱,葱管内插一株千年红,寓意兴冲 冲、年年红。第三桌上的酒菜须等接上五路 财神后方可奉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俗称“小年”。在这一 天人们有送灶神的习俗,灶神又称“灶君”、 “灶王”、“灶公灶婆”、“冬厨司命”。 一般家庭的厨房都砌有双眼大灶,灶上几乎 无一例外地设有灶神龛,供奉着灶王爷神像。 神像两旁分别贴着上天呈好事、下界保平安 的对联。送灶神,供品主要为酒果香纸。有 的地区还供奉甘蔗两根,据说是“灶神天 梯”。
接神
正月初四人们一般不出门, 守在家中迎接吉祥,迎接 神明再度下凡。正月初四 迎“羊日”。羊,古意里 与“祥”相通,因此常常 成为祭祀典礼的重物。什 么样的羊最适合献祭呢? 壮硕的、毛皮光亮的, “大羊”于是组成“美”。 年前腊月二十四送神,初 四则迎接神明再度下凡, 故称为“接神日”。
接五路神
每到年初三,家家户户清扫垃圾,并焚香烧 纸将其送出屋外,放在路旁,意味着“穷去 富来”。称初三为“穷鬼日”,这天相互不 做客,各家各户不请酒。俗称年初三送穷作 “送穷鬼”。
天神下降
送神之后,因为地界的神明 都已经上天述职,所以改由 天界的神明下凡来巡查,以 核对诸神所奏之事是否属实, 所以这一天称为“天神下 降”。 既然是天神下凡巡查,自然 要做好表明功夫,所以这一 天不能与人吵架、不能口出 秽言或说不吉利的话,不能 行为放肆、不能摔坏东西, 尽量将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 出来,否则会削减了来年的 福分
我国民间送神请神的习俗
华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 族群,民间传统信仰的 对象范围非常广泛,多 神便多祭祀,多请神、 送神之礼仪。但凡请神, 总是祭品繁多,而且丰 盛,三叩九拜,几经祷 祝,念念有词,又佐以 音乐、歌舞,各路神明 自然欢娱、赏心,于是 纷至沓来。请神仪式虽 然繁琐,却也邀之即来。
送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