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合集下载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淡水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养殖方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淡水养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淡水养殖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由于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和排泄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污染物质浓度升高,从而影响养殖水体的健康状态。

水质污染不仅会导致养殖物种的生长发育受阻,还会给养殖环境带来危害。

对策一:加强环境监测针对淡水养殖水域的水质污染问题,可以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浓度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

对策二:加强废弃物处理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废弃物处理系统,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物质进行合理处理,减少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问题二:疾病防控淡水养殖中,疾病是导致养殖物种死亡和养殖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物种的健康状况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但是养殖过程中,疾病仍然是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

对策一:加强养殖管理加强养殖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和规范的管理措施,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定期对养殖物种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避免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问题三:饲料安全淡水养殖中,饲料是保障养殖物种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饲料的来源不确定和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对策一:选择安全可靠的饲料供应商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应选择安全可靠的饲料供应商,购买优质安全的饲料,避免采用劣质饲料,从源头上保障养殖物种的健康。

对策二:饲料监测和控制对进入养殖水域的饲料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饲料质量问题,保障养殖物种的健康生长。

问题四:生态环境破坏淡水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活动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种养作为目前非常重要的农业种养业之一,已经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但伴随
着发展,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介绍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在农村生态种养过程中,养殖大量家禽家畜,会释放大量粪便、尿液,对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

并且由于技术水平不足,病害、草害等也会影响生态
环境。

2. 养殖业结构不合理。

传统农村畜牧业以家禽家畜的养殖和果蔬生产为主,而农村
生态种养极度依赖进口、国内高昂的有机饲料,废弃物不是资源化利用,不利于行业长远
可持续发展。

3. 本地化意识缺乏。

一些养殖场在生态环境破坏和种养业发展的过程中,挖泥填湖,打压当地传统产业。

与当地政府、农民、环保民间组织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二、对策建议
1. 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生态种养销售标准制定,减少污染物,加强废弃物资源
化利用,同时增加生态养殖基地和有机饲料生产基地建设,保证产品质量。

2. 调整养殖业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地资源优势发展本地特色养殖业,同时发挥
众多养殖业小农户家禽家畜养殖的优势,实施规模化养殖,加强养殖业资源的整合。

3. 加强本地化意识。

在推动农村生态种养发展时,应当尊重当地的产业发展、土地
利用规划和生态环保等,增强生态养殖的生态文明观念,强化与当地政府、农民的沟通与
合作,做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海洋贝类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海洋贝类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海洋贝类养殖现状、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海洋贝类养殖行业存在许多优势,如水质优良、丰富的养殖资源、市场需求旺盛等。

目前,海洋贝类养殖主要分为江苏、山东、广东等地的养殖区域,其中以江苏省为龙头。

未来,我国海洋贝类养殖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养殖效率将不断提高,养殖产业化将进一步加强。

但目前我国海洋贝类养殖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水质污染:由于污水排放和农业、工业的供水污染,海洋养殖水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水质变差,产量下降。

2.环保标准低:海洋养殖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规或低效率养殖,由此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养殖种类单一:目前我国海洋贝类养殖种类较少,养殖面积集中,缺乏多样性,造成养殖风险相对较高。

4.技术条件不足:海洋贝类养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区域对养殖技术和管理还需进一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海洋贝类养殖行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提高养殖水质
2.加强对养殖场管理,推广生态、绿色养殖模式
3.培育多样化的海洋养殖物种,提高养殖面积的分布平衡
4.加大对海洋养殖科技研发的支持,加强人才培养
5.规范养殖行为,提高海洋养殖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态势。

关于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的对策与建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生态健康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生态健康养殖仍面临一些困扰。

为了推动生态健康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生态健康养殖业的发展,促进其规范化和标准化。

同时,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提高养殖行业的合规性和诚信度。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

应当加大对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提高养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通过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装备,提高养殖的效率和品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养殖。

第三,培育优质养殖品种。

通过选育和培育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质养殖品种,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养殖业的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品种保护,防止基因资源的丧失和品种的外泄。

第四,加强养殖环境治理。

要加大对养殖废弃物和废水的处理工作,减少养殖业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加强养殖业与农业种植业的协调发展。

要加强农田和养殖场的结合,通过养殖废弃物的农田肥料化,实现农田的有机肥料和养分的供给,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第六,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指导,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要鼓励养殖业与研究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引导,促进养殖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

第七,加强养殖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要加大对生态健康养殖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生态健康养殖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意愿。

同时,要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要加强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

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健康养殖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对生态养殖的认同感和支持力度。

同时,要加强舆论引导,促进社会各界对生态健康养殖业的共识和共同努力。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随着发展的速度加快,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扩大规模和密度增大,养殖场周围的水质也越来越受到污染。

大量的养殖废水、饲料残渣和养殖动物排泄物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富氧化程度降低,进而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水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品质安全问题一些水产养殖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使用激素、抗生素和其他化学物质来促进生长或防病。

这些化学物质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对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3.养殖品种单一化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效益,一些养殖场往往只种植一种或者几种特定的水产养殖品种,导致了养殖品种的单一化。

这种单一化不仅容易造成疫病的传播和传染,也容易使得市场价格波动,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探究1.加强环保意识,推动养殖业绿色发展对于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养殖场的环保意识,鼓励养殖场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利用养殖废水和养殖动物排泄物,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

政府可以加大对环保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养殖场引进相关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业的环保水平。

2.规范养殖品质,保障水产品品质安全为了解决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应加强养殖业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养殖品质,加强对养殖场的质量把控,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质量检验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食用需求。

鼓励水产养殖企业引进生态养殖技术,推广有机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品的品质安全。

3.多样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为了避免养殖品种的单一化问题,我们可以推动养殖场发展多样化的养殖品种,鼓励种植不同种类的水产养殖,提高养殖业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也可以平衡市场价格波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养殖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农村生态养殖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国畜禽业中种2019.02作者简介:杨月林(1968.11-),女,汉族,山西省临县人,农学学士,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技术推广。

农村生态养殖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杨月林(山西省临县畜牧技术推广站033200)摘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受绿色消费的影响,生态养殖也在农村发展起来,本文主要从生态养殖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入手,对农村生态养殖的发展做一点阐述。

关键词:生态养殖;现状;问题;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成为群众最关心的话题。

发展起了生态养殖,其产品因为美味可口、营养高、绿色、无公害等备受居民追捧,养殖模式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居环境,但其养殖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明显呈现,需要引起思考并解决。

下面就农村生态养殖现状及对策建议逐一阐述。

1农村生态养殖现状1.1发酵床养猪模式发酵床是利用全新的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

发酵床养猪,猪活在有机垫料,猪的排泄物会被微生物快速分解消化并转化,而排泄物提供的原因会使菌种不断的生长繁殖,形成高蛋白的菌丝,供猪摄食。

这种养殖办法在农村叫“懒汉养猪法”,这种模式比常规养殖省时、省料、环保,但在垫料选择、发酵床日常维护、饲养密度,饲料供给、消毒等饲养管理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部分养殖户失败原因就是忽视后续管理,甚至导致鼠患严重而失败。

1.2以沼气为纽带的养殖模式农村粪污处理一直是关系养殖环境、居民生活的大事。

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降低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沼气发酵是一个(微)生物作用的过程。

各种有机质,包括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及工农业排放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等在厌氧及其他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最终转化成沼气的过程即为沼气发酵。

其生产的沼气用于取暖照明、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用到农田果树。

该工程对发酵原料、发酵温度、严格的液氧环境有很大要求。

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生态种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种养正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的生态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也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消极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农村生态种养的发展状况。

一、存在的问题1. 自然资源破坏严重:随着农业大规模种养的发展,农田和草场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退化和草场草原退化现象的加剧,土地水土流失变得越来越严重,土壤肥力不断下降,草场退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 农业生产环境恶化:农村种养的大规模发展,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污染问题。

农用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土壤的生产能力和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性。

3.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村生态种养中以大规模养殖、种植和园艺为主导,而这些生产方式存在着资源利用不足、环境恶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独立经营的小农户为了迎合市场需求,盲目扩大种植和养殖规模,导致了市场饱和、价格下降,农民利润不断减少。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农村养殖场生产技术不够先进,零散化、规模小,缺乏环境保护设施,直接排放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导致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5. 生态保护意识不足:农村居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盲目开发和生产行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立法和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生态种养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农村生态种养的扶持力度。

2. 推广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化肥农药的绿色减量利用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3.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产业链培育,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

4. 加强环保措施:加强对农村生态种养的环保措施,促进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有效结合,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水产养殖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水产养殖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环境污染、生产效率低下、市场竞争激烈等。

有必要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1.环境污染严重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域和海洋水质遭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水产养殖业的废水、养殖排泄物和饲料残骸等污染物对水域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严重影响了水产资源的生长和繁衍。

2.养殖技术滞后我国水产养殖业大多数还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养殖技术相对滞后,生产效率和养殖成本都较高,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水产品价格波动大,养殖户利润空间较小,经营成本压力持续增加。

二、对策探究1.加强环保意识,推进清洁养殖为了减少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可以推行清洁养殖技术,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环境可持续性。

政府可以加大环保政策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净化水产养殖产业的环境。

2.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养殖效率水产养殖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出。

可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研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针对水产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3.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政府部门要健全水产养殖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健全的水产养殖品质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要建立健全水产养殖产业的信息公开制度,为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提高水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产业协作,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水产养殖产业要加强内部合作,构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强产业间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协同发展,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科学农业与技术2015, V ol.35, No.04175我国生态养殖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朱建勇(乌兰察布职业学院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摘 要:生态养殖是提高养殖生物产量、保障食品安全质量和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是健康养殖的重要途径。

本文简述了生态养殖现状与优势,并针对其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生态养殖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养殖;发展;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S811 文献标识码:A生态养殖是指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内,养殖者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之间的食性互补、生态位互补、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原理,辅以相应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不同生物互利共生,实现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1]。

这种养殖方式不仅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生产出高质、安全、无公害食品,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

1我国生态养殖的现状1.1 我国畜禽生态养殖现状[1]1.1.1 放养模式畜禽生长到一定时期,将其放养到山林或自家的果园,让其取食野草、野菜与昆虫。

这种放养式,可以减少饲料的使用量;畜禽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减少环境的污染;由于放养空间广阔,畜禽能四处走动,其对疾病的免疫力强于一般养殖的畜禽;能实现优质水果和高品质肉类双丰收。

1.1.2 立体养殖模式我国比较成功的立体式养殖是“鸡-猪-蛆-鸡、猪”模式。

利用鸡粪饲喂猪,再用猪粪饲养蝇蛆,蝇蛆可以用来喂鸡或猪。

还可以将蝇蛆晒干制成高蛋白饲料,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抗菌肽,可以预防鸡或猪的疾病,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其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鸡粪变废为宝,而且还能减少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

1.1.3 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模式在沼气池中,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物质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其转化产生可以利用的再生资源。

产生的沼气可以代替煤炭用于日常生活,沼气还可用来发电照明,减少了CO2的排放量。

剩下的沼液渣还可以用来养殖鱼、蚯蚓,用饲养的蚯蚓又可以作优质的动物饲料,沼液、沼渣还可以作为肥料用于种植农作物或果树。

1.2 我国水产生态养殖现状1.2.1 食性互补养殖模式食性互补养殖模式是指将不同食性的水产生物混养在一起,使池塘的饵料资源和空间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率。

在唐代,我国就有根据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的食性不同将其一起混养的记录。

近年来有将食性不同的鱼类和贝类按一定的比例混养[2,3],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率,这种类混养不但能改良水质提高产量[4],而且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也有一定的作用[5]。

1.2.2 生态位互补养殖模式生态位互补养殖模式是将占据不同生态位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混养在一起。

古人根据鲤鱼占据鱼塘底层和鲢鳙鱼占据鱼塘上层而将其混养在一起。

近年来将占据不同生态位的鳙鲢和蚌进行混养,充分利用池塘水域空间和饵料,还能改良养殖水域的水质,提高养殖生物的成活率[6,7]。

1.2.3 综合养殖模式桑蚕鱼塘的养殖模式就是一种综合养殖模式,它是我国水产研究在19世纪50年代根据我国当时水产养殖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养殖模式,它充分利用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种间互利共生,实现了鱼塘-桑树-蚕的综合养殖。

在这种养殖模式中,养蚕的粪便或残渣可以作为鱼的饵料,鱼塘底层的塘泥为桑树提供肥料,桑树的桑叶又为家蚕提供了食料,这种养殖模式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

鱼塘的鱼为人们提高了优质的水产品,家蚕吐的丝可以制作丝绸,桑树的桑葚也可作为水果商品[8]。

近年来,我国南方根据稻田地形多变而发展起来的稻田养虾、稻田养蟹及稻田养鱼等技术,这不仅为虾、鱼、蟹提供了宽阔活动空间,且养殖的虾、鱼、蟹摄食水稻的一些有害生物,减少农药的使用[9-12]。

2生态养殖的优势2.1 能生产出优质的活体蛋白和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食品的安全问题和自身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

人们不仅追求美味可口的动物产品,而且还要求绿色无公害。

但许多养殖户利用生长激素刺激经济动物快速生长,缩短养殖时间,降低了养殖成本,但这却导致所养殖出来的动物品质下降,缺乏固有的味道。

激素的大量使用,会导致部分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激素随着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人类身体健康受到威胁。

在生态养殖中,动物粪便可以用来饲养蝇蛆和蚯蚓。

蝇蛆和蚯蚓是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含有各种天然必需氨基酸和生长激素,可以促进养殖动物健康发育,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具有广阔的前景。

2.2养殖成本大大降低近年来,我国养殖业竞争激烈,但养殖成本高,产品价格低,产业亏损严重,面临着巨大的考验[13]。

目前,高价的商品饲料是其亏损严重的主要原因。

采用生态养殖,可以利用动物粪便及生活有机垃圾饲养高蛋白的蚯蚓和蝇蛆,实现变废为宝。

蚯蚓和蝇蛆可以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代替鱼骨粉,降低养殖成本。

2.3 改善卫生条件人、畜、禽的粪便和一些有机垃圾是病原微生物滋生的温床,也是农村恶臭的源泉。

生态养殖可以利用EM 微生态制剂,分解粪便中的臭素,抑制氨气排放,净化养殖环境。

发展生态养殖,可以实现低价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改善农村卫生条件[13]。

176 2015, V ol.35, No.04农业与技术※畜牧科学3存在的问题3.1 基础研究缺乏我国生态养殖的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研究相对滞后。

广大养殖户缺少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只凭多年的经验混养,但养殖的密度过低或过高都不能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何确定混养品种的放养密度,维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使排放物质在合理范围内,这还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来论证。

3.2 劳动力素质不高生态养殖比较复杂,需要不同专业和技术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才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除掌握单养技术外,还必须掌其他动物等的饲养技术、粪便处理技术或果树种植技术等其他技术。

一些大型的养殖场虽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但缺乏生态养殖所需的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农村个体户经营的小型养殖场却由于农民缺乏某方面的专业技能限制了生态养殖的发展。

3.3 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制约了生态养殖的发展,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污染了水产养殖水域;农药残留与污染和化肥污染;重金属污染;养殖本身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3.4 病毒病害频发病毒病害频发也是制约我国生态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养殖原因之一。

目前,对于病毒病还是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几年来禽流感肆行,对养殖业打击很大。

生态养殖是一种较密度养殖或混养方式,这使各养殖生物之间的接触也变得更加频繁。

生态养殖还提倡粪便喂猪、喂鱼,使得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可通过多个环节在人与养殖生物之间传播,甚至演化形成新型病毒。

4对策4.1 动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动物粪便滋生着许多病原微生物,有些病原微生物可入侵多种动物宿主。

粪便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而不是直接饲喂动物,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传染病的交叉感染,从根本上尽量减少这种可能性的发生,而不是人为的增加这种可能性。

4.2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养殖的发展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大执法力度,减少各种污染,还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生态养殖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控制养殖规模。

减少或消除废水排放,保障水质。

保护好养殖场的周边环境。

4.3选育优质新品种以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养殖产业发展为主线,对品种繁育技术、品种改良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提高育种效率,强化各种性状的协调改良。

4.4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懂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断推进我国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

5结 语生态养殖将走安全无公害、无污染、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1] 陈岩锋, 谢喜平. 我国畜禽生态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J]. 家畜生态学报, 2008(5): 110-112.[2] 金刚, 郑龙颂, 王海英. 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水产科技, 2010(4): 34-36.[3] Reddy PVGK, Gjerde B, Tripathi SD, et al. Growth and survival ofsix stocks of rohu (Labeo rohita, Hamilton) in mono and polyculture production systems[J]. Aquaclture, 2002, 203(3-4): 239-250.[4] 宋颀,田相利,王芳,等.不同草鱼池塘混养系统结构优化的实验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12,36(4):704-714.[5] Tendencia E A, Dela Pe M R, Choresca J C H. Effect of shrimp biomassand feeding on the anti-Vibrio harveyi activity of Tilapia sp. in a simulated shrimp-tilapia polyculture system [J]. Aquaculture, 2006, 253(1-4): 154-162.[6] 崔志辉,周小玉,张根芳,等.鲢鳙混养对三角帆蚌生长和养殖水质影响的围隔实验[J].水产学报,2012,36(02):278-283.[7] 周小玉,张根芳,刘其根,等.鲢、鳙对三角帆蚌池塘藻类影响的围隔实验[J].水产学报,2011,35(5):729-737.[8] 秦传新,张安凯,于刚,董双林.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3,12:140-143.[9] 姚宏禄.我国综合养鱼生态工程的特点原理及主要技术[J].水产养殖,1992(2):24-29.[10] 杨勇.稻渔共作生态特征与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4.[11] Whitmarsh D J, Cook E J, Black K D. Searching for sustainabilityin aquaculture: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conomic prospects for an integrated salmon-mussel production system[J]. Marine Policy, 2006, 30(3): 293-298.[12] 闫志利,林瑞敏,牛俊义,等.我国稻蟹共作技术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展望[J].北方水稻,2008,38(2):5-8.[13] 陈梦林,方杰元.生态养殖产业链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01:49-53.造成蚕体内水分过多,体温升高,蚕体虚弱,容易得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