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江苏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江苏省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 晓东对前来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 . 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做客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C . 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D . 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脚,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差点把我踩伤了!”2. (2分)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壶口瀑布》的作者是中国当代作家梁衡。
B . 《登勃朗峰》节选自《远处的青山》,勃朗峰山势陡峻,是美国的名胜之一。
C .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作者是马丽华,课文选自《藏北游历》。
D . 《汤姆·索耶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一部意趣盎然的作品.它成功地通过塑造汤姆·索耶这一立体艺术形象,给人深刻的生活启迪。
3. (2分) (2019七下·杭州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A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的著作还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彷徨》等。
C .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挂艾草、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D . 在下、敝人、不才、后学、末学均属于谦称,赐教、赐膳、赐复均为敬辞。
二、基础知识综合 (共1题;共4分)4. (4分)桥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形象的比喻;路断了还有桥,这是文学家表述的哲理。
桥是历史的见证,桥是心灵的纽带。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桥的世界,去欣赏多姿多彩的桥之美,去领略意蕴丰富的桥文化。
(1)识桥。
从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中,你会发现我国的桥梁命名十分有趣,如:A根据所在地命名 B.根据形状命名C.根据习俗命名 D.以抒情方式命名请从下列选项中给A,B,C,D处填上合适的桥名。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苏教版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一、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1.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ráo________。
②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________③这就是: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kè jìn zhí shǒu________。
④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qìChōngDǒu niú________的表现才对。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2. (5分)根据提示,用《愚公移山》一文中的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的:________。
(3)智叟嘲讽愚公的话:________。
(4)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________。
(5)愚公移山的结果: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3. (4分)解释下面划线字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①善________②释________③但________④颔________4.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禽通“擒”)(1)解释词语蚌方出曝方:今日不雨雨:(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2分)5. (2分)在宫殿大门外一般都有一对石狮或铜狮,请问按建筑方位,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 . 左雄右雌B . 左雌右雄C . 雌雄同体D . 都是雌的五、中国名著 (共1题;共7分)6. (7分)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一、新添加的题型 (共3题;共19分)1. (7分)名著阅读。
(1)聚义梁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水浒英雄们喝酒后,通常会进行一些武术表演、比赛,各展其能,上图显示的是______ (人名)在梁山射雁,并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2)下列对《水浒传》内容的理解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他大约是元末明初人,籍贯可能是现今江苏泰州兴化,他在民间长期流传的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完成了流传至今的《水浒传》文本,他就是施耐庵。
B . 《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农民起义的原因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揭示,那就是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特别是上层统治者的罪恶,造成了“官逼民反”。
C . 《水浒传》长期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与它高度的艺术性是分不开的。
《水浒传》最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
D . 宋江的“忠义”思想在梁山有着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所有原有较高社会地位不得已而暂时栖身水泊的头领和出身低贱的英雄都有只恨贪官而想“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思想。
2. (7分) (2017八上·盐城月考) 在下列横线上默写相应的内容。
(1) ___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
(3) 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泽东《七律长征》)(4)感时花溅泪,________。
(作者________《春望》)(5)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______。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6)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白居易《________》)(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移情与物,是对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3. (5分)(2012·绥化)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请将题目“留下在心中”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D卷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延长(yàn)胸脯(pǔ)创伤(chuāng)惟妙惟肖(xiào)B . 膝盖(xī)克扣(kè)湖泊(pō)格物致知(zhì)C . 瞭望(liào)松弛(chí)号召(zhāo)红装素裹(zhuāng)D . 诀别(jué)嫉妒(jí)乘凉(chèng)一泄千里(xiè)2.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警察教授王大伟编写的歌谣刚一播出就深受听众喜爱,后来,他一发而不可收,编写出几十首押韵的警示语歌谣并结集成《平安歌谣》一书出版。
B . 一首《扬州慢》,王悦只默读了两遍就记住了,背诵起来不仅流畅,还一字不差,如此惊人的记忆力,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是鞭长莫及的。
C . 夏日炎炎的七月,新安百货公司举行“反季节促销”活动,看到价格比平时便宜了两到三成的名牌服装,许多顾客慷慨解囊,大量抢购。
D . 如今,这里不再是昔日贫穷落后的小镇,而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是厂房,宽阔的马路上车来车往,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郴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桂东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桂阳县少两倍。
B . 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感触很多。
C . 当我们登上苏仙岭的顶峰时,我们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D . 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报道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的身体恢复情况。
4. (2分)下列句子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 .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B . “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江苏省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江苏省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7七下·临川月考) 选出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错误的一项()A . 萧鼓荒草萋萋决眦(cí)怆然涕下(chuàng)B . 猥琐祸不单行迸溅(bèng)忍俊不禁(jīn)C . 狂斓巅沛流离修葺(ròng)悲天悯人(wén)D . 譬如以身作则校对(xiào)深恶痛绝(wù)2. (2分)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 灯蛾咕噜领域夜深星澜B . 掌故静穆退色翠羽流苏C . 怅惘油坊点缀斗方大字D . 幽悄霄夜思慕意味深长3. (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年纪都相仿,________论起行辈来,________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________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________我们是朋友,________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________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A . 可却由于因为如果而B . 但却因为然而即使而C . 但却由于然而即使可D . 可但因为由于因此而4. (2分) (2019七上·大庆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听了郎朗精彩的钢琴独奏曲《黄河》后,大家都叹为观止。
B . 作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被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C . 市民秩序井然地上下公交车,这已成为古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D .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楷模,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5. (2分) (2017七下·平南期中)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
(3)________,草色入帘青。
(4)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5)________,一览众山小。
(6)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7)《登飞来峰》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题目。
(1)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________。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 .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 .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3. (8分)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划线词语。
①如何与母偕行________②西南绝域________③总园谓所亲曰________④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________(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3)选文写了柳宗元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从选文看,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请从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分别概括。
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5分)4. (5分)阅读《孙权劝学》,完成后面小题。
【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①于堂下,释②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③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斫轮,徐④则甘⑤而不固⑥ ,疾⑦则苦⑧而不入⑨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⑩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⑪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⑫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⑬!注释:①斫(zhuó)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
②释:放下。
③说:理由。
④徐:宽松。
⑤甘:光滑。
⑥固:坚固。
⑦疾:紧。
⑧苦:涩。
⑨入:与……相适应。
⑩数:方法,规律。
⑪喻:使……明白。
⑫不可传:指不能传授的,指古人社会经验中不能用文字留传下来的部分。
⑬已夫:罢了。
(1)解释划线词语①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②轮人安得议乎?________(2)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②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3)甲文中,“康肃笑而遣之。
”你认为康肃公“笑”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桓公听了轮扁的话后,你认为他会怎么做呢?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5. (14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界民居奇葩①在闽西南苍苍茫茫的崇山峻岭之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土楼,充满神奇的山寨气息。
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世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的客家人民居。
②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卫盗匪的骚扰和土著的排挤,便营造“抵御性”的营垒式住宅,并不断进步发展,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如柑瓣状均匀布列各层,宏伟壮观。
大部分土楼历经两三百甚至五六百年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蚀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技术文化的魅力。
③客家先民们崇尚圆形,把圆形当天体之神来崇拜。
主人认为园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这些都体现了土楼人家的民俗文化。
圆墙的房屋均按八卦形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充分显示它突出的内向性、强烈的向心力、惊人的统一性。
④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儒家的思想及其文化特征。
有一座土楼,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以和为贵,便用正楷大字写成对联刻在大门上:“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
强调了儒家立身的道德规范。
楼内房间大小一模一样,他们不分贫富、贵贱,每户人家均等分到底层至高层各一间房,各层房屋的用途达到惊人的统一,底层是厨房兼饭堂,二层当贮仓,三层以上作卧室,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井然,毫无混乱。
土楼内所存在的儒家文化遗风,让人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蒂固根深。
(1)文章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它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2)第②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突出了土楼的________功能。
(3)第②段中“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一句中的“大多”能否去掉?为什么?(4)客家先民为什么要把土楼建成圆形的?(用文中的话回答)6. (9分)回顾《俗世奇人》品析下列语句,回答相关问题(1)“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这句中“一种活法”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一句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3)“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句中的“找”字能不能换成“捏、揉、做”等字眼?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7. (15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成语是浓缩的文化。
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
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
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材料二】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
“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材料三】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
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示例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
【备选成语】锲而不舍雪中送炭不耻下问众志成城示例: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________体现了一种________的精神,这种精神是________。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由于不懂得付出,你或许差点错过了旅途的风景;由于不懂得坚守,你或许差点错过了学业的成功;由于不懂得珍惜,你或许差点错过了温暖的亲情……莎士比亚说过:“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里。
”依据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或感悟,请以“差点错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1、1-2、1-3、1-4、1-5、1-6、1-7、1-8、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1、2-2、2-3、三、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3-1、3-2、3-3、3-4、四、课外阅读 (共1题;共5分)4-1、4-2、4-3、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5-1、5-2、5-3、5-4、6-1、6-2、6-3、六、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7-1、7-2、七、作文 (共1题;共5分)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