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汉字的王国语言的演变》课件
合集下载
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演变》优质课件(共33张PPT)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语言小常识】
语言的组成要素: 一、语音 二、语汇 三、语法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2)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
而、与、之、者、者、美、有余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1、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有些词消失了(第1段); 如:马的名称 2、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有些词出现了(第2段); 如:椅子、凳子、
吕叔湘
江苏省丹阳县人 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 和语文教学工作 代表作 《中国文法要略》 《汉语语法论文集》 《语法修辞讲话》
《现代汉语词典》主编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写作情况】
精编优质课PPT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 演变》 课件( 共33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3(江苏专用)课件1.1 语言的演变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 .文中体现中心观点的是哪句话 ?这个观点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有 何作用? 提示: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 ,语言也是 这样。 ”作者从一切事物都在变动的大前提下推出语言既然是一种事物 就也得运动、变化、发展的结论。体现了本文的基本观点 , 统 摄全篇 。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4 .词义辨析 ( 1)演变 · 衍变 同:都有从一事物变化到另一事物的意思。 异:“衍变”常指可预见的,该变化有其必然性的原因。“演变”则指并 不在预料中,且带有戏剧性效果。 判断正误 : ①卫生学已经演变 为预防医学。(√ ) .. ②一些基本的东西互相影响融合,衍变 成丰富多样的东西。(√ ) ..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 .结合文本内容, 分析“ 语断意连,环环扣紧”的结构特点。 提示: 本文虽然用小标题把各部分隔开, 但彼此仍然血脉贯穿,联系 紧密。构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 :一是总分式顺序。第一部分说明语言 演变的概貌,第二、三部分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局部进行具体说明, 表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概貌到具体, 条理特别清晰。 二是环扣词语 的使用。第一部分开头的第一、二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二句,重复出 现的词语前后相应,像环一样把这两部分扣起来。 第三部分, 第 1 段开头 是“语法方面”, 第 2 段开头两字是“语音”, 和第二部分开头相扣,并且揭 示了本部分的内容。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技法导析
文本图解
写作积累
1 .作者为什么以假设朱熹听孔子讲话为例子 ? 提示: 古今言殊,但谁也没有听到过古人的讲话 ,选朱熹去听孔子讲 话,是因为朱熹是南宋的儒学大师, 为《论语》做过注, 是孔子思想的权 威解释者 ,连他都听不懂,说明不是对儒学的理解水平问题, 而是语音、 语法、语汇问题了。这是假设论证和举例论证并用。吕叔湘举的这个 例子很有典型性 ,使人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2 .要说明语汇的消失,课文为什么以《诗经 · 鲁颂》中“马” 为例? 提示: 在农业社会中 ,马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耕作和交通的重要工具。 人们为了便于交流信息 ,给各种各样的马起了专名。 3 .“语法语音的变化” 内容要点是什么? 提示: 内容要点:语法的变化小 ,只表现在语序上; 语音的变化大, 表 现在声母、韵母、声调上。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汉字的王国语言的演变》课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汉字的王国语言的演变
教学课件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课外悦读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乾卦·第一》) 【译文】 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存心,以仁心行事。 【领悟】 学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人人修养道德,循礼而行,社会才能安定发展。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 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领悟】 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基本原则,而非严刑峻法。
2.背景解读 课文节选自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据作者在序中说:“1964年春天,有一天《文字改革》 月刊的编者来看我,问能不能给那个刊物写点有关语言文字的普及性文章。结果就是后来在 《文字改革》月刊上分期发表的《语文常谈》。原计划写8篇,可是刊出7篇之后,‘文化大革 命’来了,杂志停刊,第8篇也流产了。后来也曾经想把旧稿整理印成一本小书,可是那几年的 风气是以不读书为贵,也就迟迟没有着手。最近受到一些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们的督促,才又 鼓起劲来修修补补送给出版社,离最初发表已经16个年头了。给这些文章取这么个名字,无非 是说,这些文章内容既平淡无奇,行文也没有引经据典,当不起‘概论’‘基础’之类的美名, 叫做‘常谈’比较恰当。”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原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 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四个部分。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 原题也改成现在的题目。
导入阅读
吕叔湘生平 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几次见到他和祖父聊天,腔调都很 接近苏州话。吕叔湘和俞平伯一样,都是比祖父小,又为祖父敬重和钦佩的人物。俞平伯两耳不闻窗 外事,吕叔湘正好相反,更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学者。年轻时翻译的罗伯特路威的《文明和野蛮》 和《初民社会》就足以说明问题。以俗名论,他显然没有俞那种曾经家喻户晓的影响,但是在汉语言 学这个范围,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被尊为一代宗师并不过分。他的高深学问远不是我这样的 外行可以评论的。想说的只是,吕叔湘的身上具有人文关怀色彩,他的为人足以作为楷模,祖父就经 常教育我要向他学习。他最讲究认真做人,伯父叶至善常说,文章经过吕叔湘的法眼,心里可以踏实 许多。
汉字的王国语言的演变
教学课件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课外悦读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乾卦·第一》) 【译文】 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存心,以仁心行事。 【领悟】 学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人人修养道德,循礼而行,社会才能安定发展。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 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领悟】 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基本原则,而非严刑峻法。
2.背景解读 课文节选自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据作者在序中说:“1964年春天,有一天《文字改革》 月刊的编者来看我,问能不能给那个刊物写点有关语言文字的普及性文章。结果就是后来在 《文字改革》月刊上分期发表的《语文常谈》。原计划写8篇,可是刊出7篇之后,‘文化大革 命’来了,杂志停刊,第8篇也流产了。后来也曾经想把旧稿整理印成一本小书,可是那几年的 风气是以不读书为贵,也就迟迟没有着手。最近受到一些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们的督促,才又 鼓起劲来修修补补送给出版社,离最初发表已经16个年头了。给这些文章取这么个名字,无非 是说,这些文章内容既平淡无奇,行文也没有引经据典,当不起‘概论’‘基础’之类的美名, 叫做‘常谈’比较恰当。”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原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 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四个部分。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 原题也改成现在的题目。
导入阅读
吕叔湘生平 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几次见到他和祖父聊天,腔调都很 接近苏州话。吕叔湘和俞平伯一样,都是比祖父小,又为祖父敬重和钦佩的人物。俞平伯两耳不闻窗 外事,吕叔湘正好相反,更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学者。年轻时翻译的罗伯特路威的《文明和野蛮》 和《初民社会》就足以说明问题。以俗名论,他显然没有俞那种曾经家喻户晓的影响,但是在汉语言 学这个范围,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被尊为一代宗师并不过分。他的高深学问远不是我这样的 外行可以评论的。想说的只是,吕叔湘的身上具有人文关怀色彩,他的为人足以作为楷模,祖父就经 常教育我要向他学习。他最讲究认真做人,伯父叶至善常说,文章经过吕叔湘的法眼,心里可以踏实 许多。
《语言的演变》课件(苏教版必修3)

词汇变化:词汇的变化包括新 词的产生、旧词的消失、词义 的变化等
语音变化:语音的演变是语言 演变的基础,包括音位的变化、 音节的变化等
语法变化:语法的变化包括词 序的变化、句型的变化、语法
规则的变化等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语言演 变的影响,包括社会变迁、文
化交流、科技发展等
语音简化:语音逐渐简化,发音更加方便 词汇丰富:词汇量不断增加,表达更加丰富 语法简化:语法逐渐简化,表达更加直接 语言融合:不同语言相互融合,形成新的语言
和发展。
推动科技进步: 语言演变使得 新的科技词汇 不断产生,促 进了科技的发 展和进步。
影响社会结构: 语言演变使得社 会阶层和群体之 间的交流更加顺 畅,促进了社会 的稳定和发展。
促进经济发展: 语言演变使得国 际贸易和商业交 流更加顺畅,促 进了经济的发展
和繁荣。
语言演变促进了人类认知的发展 语言演变使人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世界 语言演变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 语言演变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拼音文字: 以字母表 示语音, 如英语、 法语等
符号文字: 以符号表 示意义, 如数学符 号、化学 符号等
数字文字: 以数字表 示数量和 计算,如 阿拉伯数 字、罗马 数字等
计算机语 言:以代 码表示指 令和信息, 如C语言、 Java等
网络语言: 以网络用 语表示网 络文化, 如表情包、 网络热词 等
促进文化交流: 语言演变使得不 同语言之间的交 流更加顺畅,促 进了文化的传播 和交流。
影响社会结构: 语言演变反映了 社会的发展和变 化,对社会结构 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影响思维方式: 语言演变影响了 人们的思维方式, 使得人们的思考 更加灵活和多样 化。
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1课语言的演变课件苏教版必修3

3.欺人太甚: 欺负人太过分,令人不能容忍。 4.席地而坐: 在地上铺了席坐在上面。后泛指在地上坐。 5.夜以继日: 日夜不停。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没有铁路工人日夜不停地夜.以.继.日.的奋战,天堑就不可能化 为通途,就不可能有万里之遥朝.发.夕.至.,更不可能有傲视世界的 高铁第一速度。
辨析: “夜以继日”指日夜不停。与前面“日夜不停”重 复,故“夜以继日”运用错误。“朝发夕至”运用正确。
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人。1926年毕业 于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 生 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 平 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 经 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 历 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2.掩盖vs掩饰
课本
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 掩盖
原句 了语音变化的真相。
相同点:都有“不让发现”的意思。
不同点:“掩盖”指从上面盖住,如“鲜花掩盖了林中小
辨析 路”;也指隐瞒,隐藏,如“掩盖矛盾”“掩盖罪行”。
“掩饰”指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如:掩饰错误、掩饰
喜悦。
违纪违法后的华丽 掩饰并不能 掩盖曾经的肮脏,违规 即境
(2)搁搁搁..在不前住面打ɡɡēé
(4)淋冰过淇淋.淋. lìnlín
2.语境辨析法 (5)火灾发生时,家中只有邢先生一人在睡觉.( jiào ),觉.( jué ) 察出情况不对,他来不及穿衣服,就翻到了北侧的窗外。 (6)他拿马扎.( zhá)时,不小心被扎.( zhā)破了手,马上包扎.(zā) 了一下。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没有铁路工人日夜不停地夜.以.继.日.的奋战,天堑就不可能化 为通途,就不可能有万里之遥朝.发.夕.至.,更不可能有傲视世界的 高铁第一速度。
辨析: “夜以继日”指日夜不停。与前面“日夜不停”重 复,故“夜以继日”运用错误。“朝发夕至”运用正确。
吕叔湘(1904-1998),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人。1926年毕业 于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 生 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 平 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 经 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 历 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2.掩盖vs掩饰
课本
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 掩盖
原句 了语音变化的真相。
相同点:都有“不让发现”的意思。
不同点:“掩盖”指从上面盖住,如“鲜花掩盖了林中小
辨析 路”;也指隐瞒,隐藏,如“掩盖矛盾”“掩盖罪行”。
“掩饰”指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如:掩饰错误、掩饰
喜悦。
违纪违法后的华丽 掩饰并不能 掩盖曾经的肮脏,违规 即境
(2)搁搁搁..在不前住面打ɡɡēé
(4)淋冰过淇淋.淋. lìnlín
2.语境辨析法 (5)火灾发生时,家中只有邢先生一人在睡觉.( jiào ),觉.( jué ) 察出情况不对,他来不及穿衣服,就翻到了北侧的窗外。 (6)他拿马扎.( zhá)时,不小心被扎.( zhā)破了手,马上包扎.(zā) 了一下。
《语言的演变》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共19张PPT)

因为“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 词汇的变化那么大”,所以,在 语法方面,作者只是简要地举例 介绍了古代和现代特有的语序, 以证明观点。
古诗不押韵了
语
从古至今韵母有了变化
音
的 古诗“平仄不调”
变 化
从古至今声调有了变化
形声字的读音跟 它的声旁并不相同
从古至今声母有了变化
古代汉语的声调:
平声
平
上声
去声
仄
入声 (现在消失)
第一部分:阐释语言变化的概貌。 第二部分:阐释语汇的变化
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分析第一部话:“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 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概括的说:
语言也是变化、发展的。
文章有这样一段话: 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 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 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
文脉梳理
语言也 纵向演变(历史的发展)——古今言殊
在变 横向演变(地区的变化)——方言的形成
1.旧事物、旧概念的 消失引起
的词的消失 语汇的消长 2.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引起
新词出现
3.外来事物带来外来 语
1.生活的改变引起词 ①
词义
义的变化
②
的变化 2.有些词义的变化与 ③
语汇的
生活不一定有多大 ④
变化
关系
a.单音词换成多
语言的演变
1.词语的变换 音词
事物改
b .单音词换成另
变名称
一个单音词
2.由于忌讳引起词的 变换
古代特有的语序 语法的变化
现代独有的格式
古代押韵的, 现代不押韵了 语法语音 语音的 古代平仄相调的,如今“平仄不 的变化 变化 调”了
古诗不押韵了
语
从古至今韵母有了变化
音
的 古诗“平仄不调”
变 化
从古至今声调有了变化
形声字的读音跟 它的声旁并不相同
从古至今声母有了变化
古代汉语的声调:
平声
平
上声
去声
仄
入声 (现在消失)
第一部分:阐释语言变化的概貌。 第二部分:阐释语汇的变化
第三部分:阐释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分析第一部话:“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 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
概括的说:
语言也是变化、发展的。
文章有这样一段话: 比如宋朝的朱熹,他曾经给《论语》做过注解,可是 假如当孔子正在跟颜回、子路他们谈话的时候,朱熹 闯了进去,管保他们在讲什么,他是一句也听不懂的。
文脉梳理
语言也 纵向演变(历史的发展)——古今言殊
在变 横向演变(地区的变化)——方言的形成
1.旧事物、旧概念的 消失引起
的词的消失 语汇的消长 2.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引起
新词出现
3.外来事物带来外来 语
1.生活的改变引起词 ①
词义
义的变化
②
的变化 2.有些词义的变化与 ③
语汇的
生活不一定有多大 ④
变化
关系
a.单音词换成多
语言的演变
1.词语的变换 音词
事物改
b .单音词换成另
变名称
一个单音词
2.由于忌讳引起词的 变换
古代特有的语序 语法的变化
现代独有的格式
古代押韵的, 现代不押韵了 语法语音 语音的 古代平仄相调的,如今“平仄不 的变化 变化 调”了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演变》课件PPT模板

横向(地区的)——方言的形成
语言也在变。
•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
•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 (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 (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 “修”: 古时可作“修建”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 “学习”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 • “修订”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答司马谏议书》
请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划出来,并 译成现代汉语。
• 原句: •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 义也起了变化。
比较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的古今意义的不同: • (1)、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古: 逃跑 今: 步行
• (2)、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古: 撞 今: 非法夺取 • (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赤壁之战》古: 不敬之词 今: 偷东西的人 • (4)、欲亡赵而走燕 《廉蔺列传》古: 逃 今: 灭亡、死亡 • (5)、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 劝告 今: 讽刺 • (6)、劝学 《劝学》 古: 勉励 今: 说服 • (7)、使人给其食用 《冯谖客孟尝君》 古: 供应 今: 给予
一、探究文本:通读全文,列出三个部分的 内容提纲。 (目的:明确语言总在不断变化中,了解古 今汉语变化的规律。)
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1、从总体上举例说明古今语言是不断 变化的。
2、分类说明语汇变化的主要内容。 3、举例说明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 《语言的演变》 课件 (共27张)

语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韵部、声调、形声 字三个方面。
语 古诗不押韵了
说明从古至今韵母有了变化
音 的 古诗“平仄不调” 从古至今声调有了变化
变 化
形声字的读音跟
它的声旁并不相同
从古至今声母有了变化
1.远上寒山石径斜(xia)
2.古无轻唇音“f”,所以阿房(pang)宫赋
3.中古四声指平、上、去、入。现在没有入 声字(大同方言保留)
外来词: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汉语中的外来 词有意译、音译、部分音译法三种。
意译: 民主、科学、专政。 音译: 葡萄、、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 白兰地、沙发、扑克、尼龙、马达。 部分音译: 啤酒、卡片、芭雷舞、摩托车、。
古今词义的变化
词义的扩大: 江、河、中国、天下 词义的缩小:谷、臭、 词义的转移:涕、信、博学、爪牙、寄托 词义的弱化:很、怨、饿
过去叫出租车,现在叫“的”; 过去叫汗衫,现在叫“T”; 过去叫情人,现在叫“蜜”之类.
过去叫商场,现在叫购物中心;过去叫旧货, 现在叫二手货;过去叫点子,现在叫创意:过 去叫减价,现在叫甩卖;过去叫跑龙套,现在 叫友情客串;过去叫关系密切,现在叫零距离 接触;过去叫瘦弱,现在叫骨感;过去叫半老 徐娘,现在叫资深美人;过去叫减肥,现在叫 瘦身;过去叫很痛快,现在叫爽歪歪…
巩固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专指长江\泛指江河
专指长江\泛指江河 2、金就砺则利
泛指所有金属 \黄金 3、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旧例\情节 4、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重金购买\一般购买
建构
语法的变化
语序变化(倒装句) 句式变化(判断句、被动句) 词类变化(词类活用) 宾语前置句 (1)、吾谁欺? (2)、不我知 被动句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词类活用 小学而大遗、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背景解读 课文节选自吕叔湘先生的《语文常谈》。据作者在序中说:“1964年春天,有一天《文字改革》 月刊的编者来看我,问能不能给那个刊物写点有关语言文字的普及性文章。结果就是后来在 《文字改革》月刊上分期发表的《语文常谈》。原计划写8篇,可是刊出7篇之后,‘文化大革 命’来了,杂志停刊,第8篇也流产了。后来也曾经想把旧稿整理印成一本小书,可是那几年的 风气是以不读书为贵,也就迟迟没有着手。最近受到一些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们的督促,才又 鼓起劲来修修补补送给出版社,离最初发表已经16个年头了。给这些文章取这么个名字,无非 是说,这些文章内容既平淡无奇,行文也没有引经据典,当不起‘概论’‘基础’之类的美名, 叫做‘常谈’比较恰当。” 《语言的演变》选自《语文常谈》,原题是《古今言殊》,包括“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 化”“语法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四个部分。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 原题也改成现在的题目。
导入阅读
吕叔湘生平 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几次见到他和祖父聊天,腔调都很 接近苏州话。吕叔湘和俞平伯一样,都是比祖父小,又为祖父敬重和钦佩的人物。俞平伯两耳不闻窗 外事,吕叔湘正好相反,更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学者。年轻时翻译的罗伯特路威的《文明和野蛮》 和《初民社会》就足以说明问题。以俗名论,他显然没有俞那种曾经家喻户晓的影响,但是在汉语言 学这个范围,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被尊为一代宗师并不过分。他的高深学问远不是我这样的 外行可以评论的。想说的只是,吕叔湘的身上具有人文关怀色彩,他的为人足以作为楷模,祖父就经 常教育我要向他学习。他最讲究认真做人,伯父叶至善常说,文章经过吕叔湘的法眼,心里可以踏实 许多。
朱熹.( ) 昳.丽( ) 平仄.( ) 雪茄.( ) 荚.果( ) 忌讳.( )
引擎.( ) 冰淇.淋( )
几
几案 几件
壳
脑壳 地壳
着
着调 着数
答案:xī yì qíng zè jiā qí jiá huì jī jǐ ké qiào zháo zhāo
2.字形辨认
脾 啤 (1) 婢
合作学习
一言的演变 二、分类说明语汇变化的主要内容 消外失来词出引现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汉字的王国语言的演变
教学课件
书香晨读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随堂训练 课外悦读
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
国学讲堂
1.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周易·乾卦·第一》) 【译文】 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存心,以仁心行事。 【领悟】 学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人人修养道德,循礼而行,社会才能安定发展。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 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领悟】 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基本原则,而非严刑峻法。
睥
裨
翡
(2)
菲 诽
斐
(3)
泵 趸
答案:(1)脾脏 啤酒 奴婢 睥睨 裨益 (2)翡翠 芳菲 诽谤 斐 然 (3)水泵 趸货
3.成语梳理 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 (1)不知所云:
答案: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2)久而久之:
答案: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与日久天长比较,“久而久之”偏重在经过 的时间,“日久天长”泛指时间长了,着重积累的时间。
3.文学常识 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 (2)议论文主要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来阐明道理。它以说服别人为目的。 (3)议论文的表达方式是以议论为主,记叙、抒情等也有,都是为议论服务的。 议论文的语言讲究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性,表达要求准确、鲜明。
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3)卓尔不群: 答案: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 (4)晨钟暮鼓: 答案:现多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说暮鼓晨钟。暮,傍晚。佛寺、 道观早晚仪式。早上敲钟,晚上打鼓。 (5)俟河之清: 答案: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俟,等待。
课堂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
他的一生,都在和不健康的语句作斗争,努力维护着汉语的纯洁。八十年代中期,吕叔湘发现《人民 文学》上的错误实在太多,忿忿不平地写信去一一订正,杂志上于是发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经地向吕 叔湘表示谢意,可是这封短短的感谢信,竟然也是错误不断,甚至把吕叔湘的名字写成了吕淑相。我父 亲想写信,希望他能放人一马,但最终还是没敢,因为这种打招呼只会让他更生气。
(节选自叶兆言《吕叔湘生平》,有改编)
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一、相关链接 1.走近作者 吕叔湘(1904—1998),江苏丹阳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现南京大 学)外国语文学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 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 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 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起任中国 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 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主要 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文言虚字》《汉语语法论文集》等。
成天和语法打交道的人,难免给人一种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错觉。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 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就挑小媳妇的刺儿。
吕叔湘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竟然把一门最枯燥的学问,做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吕叔湘的文字功力 是第一流的。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不仅在学问知识上对人有帮助,译文本身也是很好的汉语教材。 我父亲谈起自己的写作,总说他最初的文笔就是受了吕叔湘译文的影响。在父亲的文学少年时代,吕 叔湘翻译的萨洛扬的《我叫阿拉木》曾经风行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