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思路与对策_以浙江省为例[1]

合集下载

农民工面临的住房困境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面临的住房困境与解决方案

农民工面临的住房困境与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在城市中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劳动力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农民工面临着严峻的住房困境。

本文将探讨农民工面临的住房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住房困境的表现1. 高房价与租金:在许多城市,房价水涨船高,高房价使得农民工无法承担购房的成本。

同时,租房市场也面临激烈竞争,租金上涨迅猛,让农民工无法负担。

2. 住房条件艰苦:农民工往往只能选择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者简陋的出租房中。

这些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差,给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3. 缺乏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工在住房保障方面面临更大的困境。

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公积金、补贴或贷款等福利政策,无法得到相应的住房保障。

二、解决方案1. 政府主导的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大力度构建农民工住房保障机制,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具体措施可包括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民工住房保障,降低住房贷款利率,增加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等。

2. 推行城乡统筹推行城乡统筹是解决农民工住房困境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吸引农民工回归或在农村就业创业。

同时,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使农民能够通过住房资产实现增收。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需要更加注重保障农民工住房需求。

政府应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增加中小型住房供应,减少商品房开发,提高住房的覆盖面。

同时,加强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

4. 建立健全的住房租赁市场租赁市场能够为农民工提供更多选择和灵活的住房方式。

政府应倡导和支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抑制租金上涨,并建立相应的法律和制度,保障租房者的权益,提高租房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5.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能够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进而增加收入,改善住房条件。

政府和企业应共同承担起职业培训的责任,为农民工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机会,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提升。

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思路与模式——基于城市规划的视角

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思路与模式——基于城市规划的视角
对 农 民 工 城 市 居 住 问 题 展 开 研 究 。 但 是 ,从 目

g J
前 国 内研 究 现 状 来 看 . 主 要 侧 重 于 农 民 工 居 住
i n v to ’ t a e y i r e o s b t n i ly n o a i n ’s r t g n o d r t u s a t a l i r v h i r sd n i lc n i o st r u h u b n mp o e t e r e i e t o d t n h o g r a a i p a n n . n a d t n a n w n r c i a a t r l n i g I d ii , e a d p a tc l t n o p e i d v s d t a r u h ln n e o v h s e i e o c ry o tt e p a s a d r s l e t e wo k r ’ o sn r b e . r e s h u i gp o lm
KE YW ORDS:mirn r es o s gp o lm; g a two k r;h u i rb e n
s a ilc r c e itc ;u ba a ni g p ta haa trsi s r npln n
【 中图 分 类 号 】T 9 4 U 8 1 2
阶段 农 民工城 市居 住 空 间特 征 以 及 与 农 民工诉 求
8 4
咎l 簿
=l 斟 甘f 浴
若干意见》 明确提 出要 多渠道改善农 民工居住条
件 .2 0 年 8 《 务 院 关 于 解 决 城 市 低 收入 家 07 月 国
存 在 偏 差 分析 的基 础 上 ,提 出在 解 决 农 民 工城 市 居 住 问题 过 程 中城 市 规 划 所 应 达 成 的 目标 。 最 后 ,结 合 实 际情 况 ,指 出 落 实规 划 并 切实 解 决 捉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生产的中坚力量。

由于农民工在城市缺乏稳定的工作和住房保障,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在城市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与老一辈农民工存在许多不同,其住房保障问题也更加突出。

本文将探讨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住房困难。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他们很难负担高昂的住房租金或购房成本。

即使能够租到房子,也往往是简陋狭小的集体宿舍,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

2. 地域限制。

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他们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存在着地域问题,往往集中在城市郊区或工业园区,远离城市中心,交通不便,生活不便利。

3. 社会融合难。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社会融合和身份认同的问题。

他们在城市找不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根据地,缺乏社会支持和认同感。

二、对策建议1. 政府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通过住房补贴、公共租赁住房等方式,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

2. 加强城市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需求,合理安排住房供应,使他们能够融入城市生活。

3. 加强职业培训。

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和技能提升课程,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来源,从而解决住房问题。

4. 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当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和支持,组织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和文化交流,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增强社会认同感。

5. 建立更多的农民工集体宿舍。

在城市郊区或工业园区建立更多的农民工集体宿舍,提供简单干净的住房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

6. 鼓励企业参与。

政府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鼓励企业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住房支持,例如建设工厂宿舍、提供住房补贴等。

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及其对策——以杭州、温州、义乌为例

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现状及其对策——以杭州、温州、义乌为例

二 、影 响 新 生代 农 民工 居 住 现状 原 因分 析
1 策 因素 . 政 在 中国 ,现 行 户籍 制 度 已经 不仅 仅 具有 单 纯 的人 口登 记和 统 计的 功能 ,而 实质 上 成 为 一种 “ 会 屏 蔽 ”制 度 , 社 即它将 社会上 一部 分人 屏蔽在 分享城 市的 社会 资源之 外 。 新生 代 农 民工 没有 被 纳 入住 房保 障 体 系 ,城 市 住 房 保 障政策包 括廉 租房政 策 、经济适 用房 政策 、公 积金政 策 等 , 并 未 惠及 到新 生 代农 民工 ,因此 这是 他 们无 法 在城 市 获得 稳 定住所 的 原 【之 一 。 六 l 2经济 因素 .
相 应 的对 策
关 键 词 :新 生代 农 民工
居住形 态
城 市
居住 作 为 日常生 活 的 一部 分 ,给 人 们提 供 了栖 身 之地 和 社会 生 活 交往 的空 间 。对 于新 生 代农 民工 而 言 ,居 住状 况 更关 系 到他 们未 来 在城 市 中 的发展 。由于 自身 收入 水平 较 低 、外 出 务工 的流 动性 和暂 住性 ,新生 代农 民工 与 城 市 户籍 人 L相 比 ,在 住房 的区域 划 分 、住房 条 件 及 剧围 的社 | 区环 境 等方 面 有较 显著 的不 劂 ,并 且 在不 同新 生代 农 民工 群体 内部 ,也 表现 出 明显 的差 异 。 因此 ,关 注新 生 代 农 民 工 的居住 问题 具有十 分重 要的现 实意 义 。
说到 底 ,新 生 代农 民工 收 入 水平 低 是他 们 选择 郊 区平 房 、集体 宿舍 、露 宿街 头 的根 本 原 因 。而 以高 密度 、高容

新 生 代 农 民工居 住现 状分 析

农民工现状、问题与对策——浙江省某市农民工状况调查

农民工现状、问题与对策——浙江省某市农民工状况调查
3 生 活 状 况
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 ,农民工 过着 比较清苦的生活,绝大 多数省吃俭用 ,精打细算 ,日常支出很低 ,尽力赚钱积钱。 饮 食方 面 , 大 多数 上规模 企 业安 排农 民工在 食 堂统 一用 餐 , 每人每天交 5元左右的伙食费 ,除蔬菜外 ,每星期搭 配一至二 餐荤菜 ,但许多农 民工不满意,如座谈 中有 的农 民工反映 “ 菜 里 没 有 一 点 油 ” ;规模 较 小 的企 业 ,大 多 农 民工 自行 解 决 吃 饭 问题 ;建 筑业 的农 民工 除少数 自己烧 饭外 ,大多 在快 餐 店用 餐 。 居住方面 ,大多企业安排免费集体宿舍 , 但往往十分拥挤 , 或对一些在外 自租住房的农民工提供 5 0 元左右的补贴 。少数企 业提供的集体宿舍要 收取 1 O元 / 人左右 的费用。一般水电费都 由农 民工 自己解决 ,一些条件好的企业能为夫妻 同厂的农 民工
2 . 工作 状 况
行业分类 :从事建筑业 的农 民工有 4 . 6万余人 ,占 5 . 9 %; 从 事 制 造 业农 民工 有 5 3 . 3 6万余 人 , 占总 数 的 6 8 . 4 2 %;从 事 其 他行 业 的有 2 O多万人 , 占 2 5 . 6 8 %。 所 有制 分类 :农 民工主 要集 中在 非 公企 业 。 工作 岗位分类 :农 民工一般为一线产业工人 ,从事简单体 力 劳动 ,从 事城 镇人 不 愿涉 足 的脏 累苦 险等 岗位 。 工 作 时 间 :每 日工 作 8 小 时 的 ,大 多 为从 事 管 理 岗位 和 少 数计时工作 的农民工,占 3 9 . 6 %,每 日工作超过 8 小时至 1 0小 时 的 ,占 4 7 . 4 %,超过 1 O小 时至 1 2 小 时的 占 7 . 5 %,超 过 1 2 小 时 的占 6 . 5 %;每 周 休 息 2天 的 占 1 7 %, 1 天的 占4 7 . 6 %,半 天 的占 1 3 . 7 % ,没有 休 息 的 占 2 1 . 7 %。 务 工 与务 农 的关 系 :1 5 . 1 % 的 农 民 工 注 重 务 农 ,在 农 忙 时 回家 务 农 ;1 5 . 6 % 的农 民 工 注 重 于 务 工 ,在 停 工 时 回 家务 农 ; 6 9 . 3 % 的农 民工 已完 全脱 离农 业 ,不 回家务 工 。

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可持续推进的思考——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可持续推进的思考——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璃镇化建设
■胡征 球
浙江省嘉善县房地产管 理处
农房 改造 集聚 建设可持续推进 的思考

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农 房改造 集 聚建设 是解 决农 村住房 困难 , 彻底 陶庄镇 目前 尚无实质性 运作 推进 ; 其他镇 ( 街道) 也 只是 平稳 推进, 没有大项 目在实施。
2 . 推 进形式逐渐集 中, 拆迁集聚比重上升 前段 时 间嘉善 县主要 的农房 集聚推进 模式有 五
பைடு நூலகம்
2 0 1 1 年 以来嘉 善县 一直在 鼓励 和探索 “ 取 消独 立 式安置 、 控制联 排式 安置、 推 广复式型安置、 激励 公 寓型安置 ”的节地 模式 , 以不 断提高项 目节地率 。
但 从 全县实 践情 况看不够理 想 。由于受 农 民生活习
农 房改造集 聚势头明显减 弱, 没有 前几年发展快 , 而
二、 对农房改造集聚可持续推 进的思考 针对 以上嘉 善县在农 房改造 集聚推进 过程 中碰 到的困难和问题 , 笔者提 出以下几点可持 续推进 的意
见。
1 . 统一认识 , 形成合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 , 农 房改造 集聚工作已进人_个 艰难 的阶段, 出现政府 的承受与农民的需求严重不对 称现象 。为此 , 各镇 ( 街道 ) 必须按照县 委县政 府的 统一部署 , 进一步统 一思想认识 、明确工作思路 , 分


当前嘉善县农房改造聚集出现的变化 和问题
地整治项 目 方式 开展宅基地复垦数量逐步减少; 受布 点规 划、 土地指标和相关 土地政策 限制 , 农户 自 然翻
近年来 , 嘉 善县通过两分 两换 、 农户 拆迁、 宅基 地 复垦等手段 , 积极稳妥地开展了“ 两新 ” 工程建设 , 有效 地推进了农房改 造聚集。 到2 0 1 2 年底 , 全县 已完 成农 房改造 集聚 3 万多户, 但在推进 过程 中也 出现 了

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及对策

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及对策

题目: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及对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民工大批进入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也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

农民工的住房情况也是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内容。

长时间以来,农民工在城市中就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可是其住房等问题又凸现出来。

在分析了农民工的住房的现状和造成的原因之后,本文有研究了集中解决弄农民工住房问题的集中实践模式。

在基于对目前这集中实践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选择和在解决过程中的需要面临和克服的问题。

解决农民工住房也成为城市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对策题目: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的危险源管理 (1)1 选题依据 (1)1.1 课题来源 (1)1.1.1农民工居住现状 (1)1.1.2问题的提出 (2)1.2 课题研究范围及对象的确定 (3)1.2.1研究对象 (3)1.2.2研究范围 (3)1.3 课题研究的方法 (3)1.4 课题意义 (4)2 课题研究方案及研究内容 (5)2.1 农民工居住类型研究 (5)2.1.1城中村 (5)2.1.2棚户区 (5)2.1.3集体宿舍 (5)2.1.4农民工公寓 (6)2.2 农民工住房问题原因分析 (6)2.2.1 制度原因 (6)2.2.2农民工自身的群体特征 (7)2.3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实践经验分析 (8)2.3.1 上海模式——集中建设 (8)2.3.2 长沙模式——廉租房 (8)2.3.3 重庆模式——改造城市闲置楼房 (8)2.3.4 湖州模式——住房公积金覆盖 (9)2.4 实践经验的总结 (9)2.5 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路径选择 (9)2.5.1 短期路径 (10)2.5.2 长期路径 (10)2.6 农民工住房保障的问题 (11)2.6.1 廉租房问题 (11)2.6.2 住房公积金问题 (11)2.6.3 户籍问题 (11)1 选题依据1.1 课题来源1.1.1农民工居住现状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已经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与解决之道

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与解决之道

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与解决之道农民工在城市居住问题上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

作为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居住条件直接影响其生活品质和社会融入程度。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在城市居住方面常常面临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聚焦于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之道,以改善他们的居住状况。

首先,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主要体现在住房条件不佳。

由于收入较低和社会地位不稳定,许多农民工只能选择居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区或简陋的出租房屋中。

这些房屋往往没有基本的配套设施,卫生条件差,安全隐患多。

对此,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住房建设规模,为农民工提供经济实惠的住房选择。

同时,加强对租房市场的监管,打击黑中介和违法建筑,确保农民工居住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居住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融入困难。

由于文化、教育以及语言上的差异,农民工在城市中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缺乏社交和支持网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提供相关的文化教育培训,帮助农民工了解城市文化,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技能。

另一方面,设立农民工之家和社区中心,为他们提供交流和娱乐的场所,促进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互助。

此外,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还包括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不足。

由于户籍限制和缺乏相应政策保障,农民工在享受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改革户籍制度,缩小城乡差距,为农民工提供公平的社会保障机会。

同时,鼓励企业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通过建立健全的劳动合同和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福利。

最后,解决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参与。

除了政府的积极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城市居民也应该发挥作用。

企事业单位可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为农民工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农民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城市居民可以加强对农民工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歧视和隔阂。

综上所述,农民工的城市居住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通过政府的引导和多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大批农民流向城市,形成农民工群体,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他们在城市的居住问题不仅逐渐成为城市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也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5年,建设部将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住房问题列入当年工作重点,2006年3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多渠道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2007年8月《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2008年1月建设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要将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城市规划。

与此同时,国内也有不少城市结合当地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各种有效手段改善农民工住房条件,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视角对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展开研究。

但是,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来看,主要侧重于农民工居住现状、原因等的分析,而具体的解决思路比较缺乏。

本文在对农民工住房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各地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劳务输入大省浙江省为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解决途径。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08CGYD012Z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803047)[作者简介]蒋旻(1970-),女,浙江杭州人,浙江工商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管理、房地产经济。

[摘要]结合浙江省的现状,分析了浙江省农民工的城市居住现状和住房需求,提出有效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思路,并重点对农民工公寓的建设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居住问题;农民工公寓;住房保障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status quo of Zhejiang province,analyses the residence situation and demand of peasant workers,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apartment for peasant workers,and gives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Key words:peasant workers;residence problem;apartment for peasant workers;housing security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51X (2009)03-0046-04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以浙江省为例*■蒋旻(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在浙江省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浙江省GDP以年均12.8%的速度增长,农民工的贡献率达到了21.35%[1]。

然而,他们在城市的基本居住条件却没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随着进城农民工的主体由第一代向第二代过渡,他们对务工城市的居住条件有着更高的诉求,妥善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对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浙江省农民工居住现状2.1.1获得住房主要形式的行业特征明显2005年浙江省人口抽样调查相关数据显示,浙江省不同行业就业农民工的住房获得形式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农民工住房解决形式上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制造业单个企业的用工规模较大,农民工多居住于工厂提供的集体宿舍;建筑业以男性劳动力为主,流动性大,多居住在单位在工作场所搭建的临时集体宿舍或工棚;服务行业虽然全行业用工规模较大,但就业的企业、地域比较分散,他们解决住房的形式具有多样化、分散化的特征。

数据还显示,农民工自有产权住房比例极低,除了单位宿舍和工作场所之外,租赁是农民工获取住房的主要方式,这与上海、北京等地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其主要原因是户籍制度使农民工被置于城市住房保障制度之外,商品房价格又难以承受,因此租赁住房成为这些外来人口的主要选择。

浙江的抽样调查数据说明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时要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合理规划设计多种形式的解决途径。

2.1.2租房来源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且居住条件较差目前,城市农民工主要租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农居房内。

杭州农民工主要通过租住“城中村”的农民出租房来解决住房问题,这一比例高达62.3%[2];北京相关调查也显示,61.9%的农民工租住在近郊区,28.8%居住在远郊区[3]。

除了居住区域较偏远外,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也相对较差。

大城市开发区农民工人均住房面积只有城市居民的1/3,以租住平房为主,而且房内大多没有厨房、厕所、洗澡设备等设施[4]。

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居住人口规模大、居住条件简陋、环境差、管理不到位,已成为很多城市社会安定的隐患。

2.1.3农民工住房需求规模膨大,以家庭为单位的住房需求将成主导目前,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的存量规模已非常巨大,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工的数量还将继续增长,给城市住房带来巨量的需求。

另外,随着农民工工作能力的提升,他们中有的已拥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条件将家属接到城市居住;有的已是举家外出打工;有的年轻打工者相互已建立家庭,家庭整体迁移正在成为农民工迁移的主要形式。

长江三角洲16城市农民工的调查[5]显示,与配偶及子女一起居住的比例高达56.9%。

农民工以家庭为单位的劳务流动,使适合家庭居住的住房需求增加。

2.2浙江省农民工居住诉求随着农民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新一代的农民工有文化、眼界广,对生活有更高的追求,他们期待融入城市,对居住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1居住要求提高当前,虽有少部分农民工精英群体已在城市购买住房,但大多数人只能租住房租低廉的出租屋。

在杭务工的农民工住房问题的调研表明,对目前住房条件表示满意的仅占25.7%,大部分农民工对目前住房租金高、面积小、环境差、离单位远的居住状况不满,并有强烈的改善欲望。

在住房条件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中,除了要求租金低廉外,59.3%考虑好的治安,交通方便占47.5%排第三,离工作地点近排第四位,同时大部分人强烈希望能够规范出租房管理[6]。

2.2.2融入城市意愿强烈杭州被访农民工中有近四成想扎根城市,进城务工年限越长的农民工留在城市的意愿越强烈,务工年限在10年以上的农民工中有60%以上的人希望能永久留在城市[2]。

这说明如果条件允许,他们会选择定居在城市,而其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能获得合适、稳定的住房。

这些工作较稳定的农民工一般属于技术能力较强的从业人员,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宝贵财富,应采取多种形式为其提供合适、稳定的住房。

2.2.3希望能享受城市的住房保障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劳动大军的一部分,特别是那些长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渴望与城里人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享受同样的待遇。

他们对享受住房保障充满渴望,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建设农民工公寓并规范管理,企业多建集体宿舍,改善集体宿舍居住环境,为农民工提供廉租房并享受同城待遇,建立单身公寓或小面积套房,让事业有成的农民工可以购买自有住房,享受住房公积金并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等[2]。

农民工住房问题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和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面向低收入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政策体系,但许多城市己经在这方面有所探索,如长沙、苏州、上海等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作为农民工输入大省的浙江,也应借鉴各地成功的经验,探索与浙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符合农民工多层次需求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的解决之道。

3.1加强城中村综合改造随着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扩张与内部整治过程中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中村”、“城郊村”(以下统称城中村)。

以高密度、高容积率为特征的城中村以其相对低廉的租金受到农民工的普遍欢迎,成为解决进城农民工居住问题的重要资源。

但是许多城中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住房质量低劣、卫生条件差、住房配套设施简陋、交通不便、治安混乱等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规范引导、适当投入、政策优惠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民工租住较集中的城中村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

规范引导,就是政府对出租屋内部条件提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由出租者负责完善;适当投入,就是由政府负责对道路、环境、交通等进行改造;政策优惠,可对面向低收入农民工的城中村的房租收入实行税收优惠和水、电、气同城同价等政策优惠措施。

通过综合治理,使城中村成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屋内居住舒适、房租价格低廉的农民工居住乐园。

3.2鼓励企业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由用工单位建设农民工集体宿舍,一方面便于企业对农民工进行管理,另一方面集体居住成本低于农民工分散居住的成本(租房、交通等成本),相当于提高了农民工的待遇,增强企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同时也为城市分担了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的压力。

因此,对于用工规模大且集中的建筑、制造业企业,可采取措施鼓励他们兴建农民工集体宿舍,并对农民工集体宿舍的安全标准、卫生要求、人均面积等提出适当的规模要求,为农民工提供合适的居住条件。

鼓励的措施可以包括:在企业用地申请中允许其预留部分集体宿舍建设用地;允许企业改变土地用途,将闲置的土地、厂房建设改造成农民工集体宿舍等。

3.3多渠道筹建农民工廉租公寓农民工流入地政府应将长期在城市就业与生活的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在城市用地和城市规划中统筹考虑。

一些省市尝试建设农民工公寓的经验值得借鉴。

各地政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城市农民工集中的区域(如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渠道建设农民工廉租公寓,保障农民工租赁住房的需要。

3.3.1政府投资兴建投资兴建农民工廉租公寓,妥善解决农民工的居住问题,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性,带有一定的公共品特征(准公共品)。

作为市场经济下的政府,提供公共品是其重要职能之一,有条件的地区,应由政府出资在一些农民工较集中的区域兴建农民工廉租公寓,为农民工提供相对舒适、租金低廉的合适住房。

上海、苏州等城市2004年已尝试在一些农民工集中区域,建造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寓,改善他们的基本居住条件。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于2005年在下沙建成全省第一个农民工廉租社区。

各地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将其上升到提供公共品的认识高度,尽可能多地安排资金为农民工投资兴建更多的廉租公寓。

3.3.2政府与社会合资兴建受政府财力的限制,即使在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居住问题也不可能由政府包办。

政府可以采取与社会合资、合作的办法,撬动社会资金投资兴建农民工公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