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1.3《我的保温饭盒》教案

合集下载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饭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品。

而保温饭盒则是更加实用和便捷的选择,可以保持食物温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应用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本次作业设计将盘绕《我的保温饭盒》展开。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优点;2.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应用和保养保温饭盒;3. 提高学生对环保和健康饮食的认识。

三、设计内容1. 学生将在班级内或家中调查保温饭盒的种类和功能,撰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设计一款个性化的保温饭盒,并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来;3. 学生需要了解保温饭盒的应用方法和保养技巧,制作一份应用说明书,并向同砚们展示;4. 学生可以组织一次“保温饭盒分享会”,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四、设计步骤1. 起首,老师将向学生介绍保温饭盒的作用和种类,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作业设计;2. 学生将在家中或班级内进行保温饭盒调查,了解市面上常见的保温饭盒种类和功能,并撰写调查报告;3. 学生可以参考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款奇特的保温饭盒,并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来;4. 学生完成保温饭盒的制作后,需要撰写一份应用说明书,详细介绍保温饭盒的应用方法和保养技巧;5. 最后,学生将在班级内举行“保温饭盒分享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评判方式1. 调查报告的评判:包括调查的深度和广度,报告的结构和表达是否清晰;2. 保温饭盒设计的评判:包括设计的创意和实用性,制作过程的复杂度和完成度;3. 应用说明书的评判:包括说明书的完备性和清晰度,是否能够帮助他人正确应用保温饭盒;4. 分享会的评判:包括学生的表现和展示效果,是否能够吸引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我的保温饭盒》旨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应用方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更加注重环保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设计一个保温饭盒,让学生了解保温原理,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设计内容:1. 理论学习:通过简要讲解保温原理和保温材料的种类,让学生了解保温饭盒的基本知识。

2. 设计方案: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保温饭盒,包括外观设计、内部隔层设置、材料选择等。

3. 制作过程: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选购材料并动手制作保温饭盒。

4. 实验验证:设计一个保温测试实验,比较不同材料和设计方案的保温效果,让学生通过实践证明自己的设计是否有效。

5. 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改进和优化。

三、设计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4人,确定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分配任务。

2. 第一周:学习保温原理和材料种类,讨论设计理念和方案,确定保温饭盒尺寸和外观。

3. 第二周:购买所需材料,开始制作保温饭盒,建议每周课后花2小时进行制作。

4. 第三周:进行保温测试实验,记录结果并分析。

5. 第四周:小组成员总结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准备展示。

四、教学材料:1. 保温原理讲解PPT2. 材料购买清单3. 制作过程指导手册4. 实验记录表格五、评价方式:1. 制作过程参与度(20%)2. 设计方案创新性和实用性(30%)3. 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分析能力(30%)4. 总结反思深度(20%)六、预期成果:1. 学生掌握保温原理和保温材料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培养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实践,提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补充说明:1. 鼓励学生在设计方案中加入环保元素,如可回收利用材料或可降解材料。

2. 学校可组织保温饭盒设计比赛,评选出最佳设计和制作团队。

第二课时一、项目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上班族选择带饭盒外出就餐,以减少外面买饭的时间和费用。

然而,由于饭菜保温效果不佳,让很多人感到困扰。

因此,设计一款保温效果好、外观时尚的保温饭盒,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1.3 我的保温饭盒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粤教粤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1.3 我的保温饭盒 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1.3《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课题我的保温饭盒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 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2.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3.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4.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也不同。

科学探索目标:1.通过手去感受热的传递。

2.通过实验,验证热的传递特点与方向。

3.设计实验观察身边常见材料的不同导热性能。

4.运用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探讨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

5.运用科学原理改进不保温的饭盒科学态度目标: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重点设计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规律,以及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难点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看图导入:波波、琪琪和妍妍在野餐,但是他们发现装在饭盒里的炒饭凉了。

思考:杯子里的热水、饭盒里的热饭过一段时间都会变凉,这是什么原因?回答:杯子、饭盒不保温,热量传递出去了。

看图创设问题情境讲授新课一、活动1:热去哪里了1、实验体验(1)任务将热水倒入饭盒中,用手感受饭盒里的热是怎样传递的。

(2)操作步骤①用手轻触饭盒外壁,能感受到热吗?②再将手放在饭盒上方和四周,也能感受到热吗?(3)提醒小心热水,避免烫伤。

(4)用手所感受到的热水的热是怎样传递出去的,在下图中用“→”标示出来。

边实验边回答完成“活动手册”任务通过手去感受热的传递: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5)讨论手并没有碰到饭盒,为什么也能感受到热呢? 【提示】(炒饭)热→饭盒→空气→手,这个过程就是热的传递过程。

(6)小结我的发现: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2、热的传递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实验。

(1)小实验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②盖上泡沫塑料盖③在铜棒上每隔一定距离用黄油粘上一颗绿豆④再将铜棒插入烧杯中(2)说说你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①铜棒上的绿豆从靠近热水的一端往另一端逐个掉落。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的方式,了解保温饭盒的工作原理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适用对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

三、设计内容:1. 观察保温饭盒的外观和结构,了解其材质和特点。

2. 搜集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比较它们的保温效果。

3. 制定实验方案,测试不同保温饭盒在相同条件下的保温效果。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保温饭盒的保温原理。

5.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保温饭盒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实施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保温饭盒的外观和结构,让他们描述保温饭盒的材质、形状和特点。

2. 组织学生分组,让他们搜集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并比较它们的保温效果,记录下比较结果。

3. 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所需材料和步骤,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保温饭盒的保温原理,讨论保温效果的差别。

5. 结合实际生活,讨论保温饭盒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应用经验。

五、实施工具:1. 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

2. 温度计、保温杯等实验工具。

3. 实验记录表。

4. 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

六、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评判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2. 分组讨论:评判学生对保温饭盒保温原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实验效果展示:评判学生对保温饭盒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

七、延伸活动:1. 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讲解保温饭盒的科学原理。

2. 组织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保温饭盒。

3. 利用保温饭盒进行食物保温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保温效果。

通过本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保温饭盒的工作原理和效果,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认识。

希望本设计方案能够为学生的科学进修提供有益的帮助。

粤教粤科六年下科学教案

粤教粤科六年下科学教案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1《巧妙的设计》教学设计教师活动1、看图回答:妍妍和波波在教室里做什么?(展示图片)2、提问:用一段铁线做成的回形针,怎么就能起到夹子的作用呢?一、活动1:精巧的构思回形针的铁丝具有较好的弹性,内外环差不多在同一个平面,当它们中间夹有纸张时,内外环就会产生向内的弹力而夹紧纸张。

(2)回形针的巧妙设计在哪里? 【提示】(3)回形针怎么正确夹纸? 【提示】 回形针设计小的那面其实是有点上翘的,于是很多人喜欢把小的那面朝上。

而事实上,这样夹纸容易在抽出时刮到纸张。

正确方法是把大的那面朝上。

5、做一做:制作一个回形针 导入: 你能用一段铁丝制作一个回形针吗? 1、工具与材料:尖嘴钳子和铁丝 2、回形针制作过程(展示示意图) 3、注意事项①内外两个环应在同一个平面②内环头应稍稍上翘③铁丝弯处要有弧度,不要有棱角④两个铁丝头要圆滑4、展示自制的回形针,说说制作过程的发现和感受【提示】原来看似简单的回形针,其实设计得非常巧妙,制作起来也需要不断的改进、测试和调整。

二、活动2:设计与生活1、好的产品离不开巧妙的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一般要经过哪些环节?【提示】构思→制作→改进→使用2、除了回形针,生活中还有哪些设计巧妙的日常用品?【提示】如圆珠笔、指甲钳、百叶窗、衣架、拉链等。

3、这些周围常见的日常用品,分别有什么用途?日常用品 用途听老师讲解 实验准备工具与材料按步骤实验操作展示回形针,说感受从实验中总结列举设计巧妙的日常用品回答动手制作回形针,体会回形针的巧妙设计和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了解产品设计环节分析更多日常生活用品的用途,观察其结构,体会其巧妙的设计。

圆珠笔指甲钳衣架拉链 百叶窗 小结: 这些不可缺少的用品各有各的用途,使生活更加便利。

4、仔细体会日常生活用品的结构设计,指出它们的巧妙之处在哪里?用“○”在图中标示出来。

例如:小结:身边许多实用的日常用品,和回形针一样,都是经过巧妙的设计而发明的。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粤科版》

《我的保温饭盒》导学案一、导入引导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猜测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保温饭盒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二、导学目标1.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

2.掌握如何正确应用保温饭盒,保持食物的温度和新鲜度。

3.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减少应用一次性餐具的习惯。

三、导学过程1.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 请学生回答:保温饭盒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食物可以在保温饭盒中保持温度?- 诠释:保温饭盒通过内部的保温层和密封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持食物的温度。

热食物在密封的保温饭盒中不易散失热量,冷食物也可以保持凉爽。

这样不仅可以保持食物的新鲜度,还可以避免食物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如何正确应用保温饭盒- 教学演示:展示正确应用保温饭盒的步骤,包括事先加热或冷藏保温饭盒、放入食物、密封保温饭盒等。

-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模拟正确应用保温饭盒的过程。

3.环保认识培养- 讨论:与学生讨论应用保温饭盒可以减少应用一次性餐具的好处,培养学生的环保认识。

- 提倡: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应用保温饭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导学总结通过总结今天的进修内容,强调正确应用保温饭盒的重要性和环保认识的培养。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应用保温饭盒,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1.请学生设计一个新型保温饭盒,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功能。

2.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环保展览或工厂,了解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3.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宣传环保知识,倡导应用可更生材料和减少能源消耗。

六、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保温饭盒的应用心得体会,包括如何正确应用保温饭盒、应用保温饭盒的好处以及对环保的思考等内容。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doc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粤教版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六年级学生2个班。

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

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15课。

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3个方面1、简单机械(1-5课)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自然资源(6---10)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保温饭盒》第三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保温饭盒》第三课时(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我的保温饭盒》第三课时(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原理。

2.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保温饭盒2.热水3.温度计4.计时器5.饭菜盒子6.毛巾三、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老师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或者问题开场,引导学生思考保温饭盒有什么作用,是如何保温的,为什么能保持食物的温度不退凉。

2.实验展示(10分钟)老师在教学准备中准备好的饭菜盒子里放一碗热水,测量并记录下水的温度。

然后把饭菜盒子盖上盖子,放置一段时间(可以设置10分钟),再次测量并记录下水的温度。

通过对比两次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保温饭盒的作用。

3.分组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个保温饭盒和一碗热水,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保温饭盒的保温效果。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饭盒盖子是否关闭与否对保温效果的影响?B.饭盒里添加保温物品(如毛巾)对保温效果的影响?C.不同种类的保温饭盒对保温效果的影响?4.实验结果总结(15分钟)每个小组在实验完成后,将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学生可以尝试用图表或者文字描述的方式展示实验结果。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的科学原理。

5.归纳总结(10分钟)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总结保温饭盒的保温原理以及如何提高保温效果。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保温饭盒的材料和结构对保温效果的影响?B.如何有效利用保温物品提高保温效果?6.拓展延伸(5分钟)以日常生活为例,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其他物品也具有保温保冷的功能,这些物品是如何实现保温保冷的。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简单的实验报告,描述自己进行的保温饭盒实验,并总结自己的发现。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直观地感受并理解保温饭盒的作用和保温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1.3《我的保温饭盒》教学设计
课题我的保温饭盒单元 1 学科科学年级 6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2.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3.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4.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也不同。

科学探索目标:
1.通过手去感受热的传递。

2.通过实验,验证热的传递特点与方向。

3.设计实验观察身边常见材料的不同导热性能。

4.运用对比实验控制变量的方法探讨不同材料的保温效果。

5.运用科学原理改进不保温的饭盒
科学态度目标:
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重点设计实验,探究热传递的规律,以及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难点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看图导入:
波波、琪琪和妍妍在野餐,但是他们发现装在饭盒里的炒饭凉了。

思考:
杯子里的热水、饭盒里的热饭过一段时间都会变凉,这是什么原因?回答:杯子、
饭盒不保温,
热量传递出去
了。

看图创设问题
情境
讲授新课一、活动1:热去哪里了
1、实验体验
(1)任务
将热水倒入饭盒中,用手感受饭盒里的热是怎样传
递的。

(2)操作步骤
①用手轻触饭盒外壁,能感受到热吗?
②再将手放在饭盒上方和四周,也能感受到热吗?(3)提醒
小心热水,避免烫伤。

(4)用手所感受到的热水的热是怎样传递出去的,在下图中用“→”标示出来。

边实验边回答
完成“活动手
通过手去感受热
的传递:热会在
物体与环境、物
体与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的不同
部分之间进行传
递。

(5)讨论
手并没有碰到饭盒,为什么也能感受到热呢?
【提示】
(炒饭)热→饭盒→空气→手,这个过程就是热的传递过程。

(6)小结
我的发现:热会在物体与环境、物体与物体之间、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传递。

2、热的传递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实验。

(1)小实验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
②盖上泡沫塑料盖
③在铜棒上每隔一定距离用黄油粘上一颗绿豆
④再将铜棒插入烧杯中
(2)说说你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①铜棒上的绿豆从靠近热水的一端往另一端逐个掉落。

②最靠近热水的绿豆最先掉落,最远离热水的绿豆最后掉落。

(3)怎样解释这种实验现象?
【提示】
热会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

热水比铜棒温度高,热就从水中传到铜棒上。

在水中的铜棒一端温度较高,热就沿着铜棒从温度高的一端向温度低的一端逐渐传递。

因此,越靠近热水的地方越先得到热量,黄油就越快融化,绿豆就先掉落。

(4)讨论
1)热传到铜棒后,还会向哪儿传?
【提示】
2)现在谁能帮波波解释一下,为什么饭盒里的炒饭会变冷?
【提示】
炒饭虽然装在饭盒里,但饭盒的温度比炒饭的低,因此热从炒饭传递到饭盒壁,饭盒壁又把热传递给册”任务
交流
做实验
观察现象
解释原因
交流
解释
通过实验,验证
热的传递特点与
方向。

周围温度比较低的物体。

这样,热乎乎的炒饭就慢慢变冷了。

(5)拓展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二、活动2: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
导入:
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例如,用木材制作成的筷子、用铁锻造成的铁锅、用塑料制造成的杯子、用棉花纺织成的衣服等。

不同的材料,其导热的性能一样吗?一到学生设计实验。

1、设计要求
①选择不同材料,比如金属材料、木质材料、陶瓷材料、塑料材料等
②设计实验方案,写清实验步骤
③按实验方案操作,观察现象,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2、设计方案
3、实验温馨提示
①按实验方案操作
②小心热水,避免烫伤
③实验时控制好变量
4、不同材料导热性能比较实验记录表
实验现象铁片上的黄油
融化速度非常
快铁片上的黄油融化速度非常快
实验发现铁的传热速度
快木材、塑料、棉布等材料的传热速度比较慢
三、活动3:哪种材料保温效果好
导入:
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是否也不同?生活中哪种材料的保温效果更好?
1、实验材料
锥形瓶、棉布、报纸、钢丝球、带温度计的橡皮塞等
2、实验过程按要求讨论设
计实验方案
填写记录表
设计实验观察身
边常见材料的不
同导热性能。

运用对比实验控
制变量的方法探
讨不同材料的保
温效果。

①往三个锥形瓶中倒入等量热水②盖紧带温度计的橡胶塞
③将锥形瓶放入大烧杯中
④分别用棉布、报纸、钢丝球等材料填满锥形瓶和大烧杯之间的空隙
3、温馨提示
①可以借用木棒,将材料塞进锥形瓶和烧杯之间的小缝隙
②三组实验要同时进行
4、比较棉布、纸张和钢丝球保温效果的实验观察记录
锥形瓶温度(℃)
开始5分钟10分钟
塞棉布
塞纸张
塞钢丝球
得出结论报纸、棉布的保温效果较好。

钢丝
球保温效果较差。

5、讨论
把材料塞得更紧,保温效果会不会更好呢?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回答。

锥形瓶温度(℃)
开始5分钟10分钟
棉花松
棉花紧
得出结论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不
一定越好。

四、实践:做个保温饭盒
导入:
在生活中,有些饭盒不具备保温功能。

尝试对这些饭盒进行改造,使它具有一定的保温效果。

1、引导学生设计改造方案
【参考】
①大饭盒的盒底铺上一层棉花
②把小饭盒放进大饭盒中
③在大小饭盒缝隙中塞满棉花
2、用热水测试
①分别测量没有改造的饭盒与改造的饭盒里热水的水温
②对比数据,分析改造后的饭盒保温效果如何
3、测试自制的保温饭盒数据统计
实践开始5分钟10分钟
没有改造
的饭盒里实验操作观察
填写观察记
录,分析数据
实验、观察、
记录、分析、
回答
设计改造方案
使用温度计测

运用科学原理改
进不保温的饭盒
热水的水

改造的饭
盒里热水
的水温
得出结论:改造后的保温饭盒的保温效果更好。

五、课堂练习:判断题
1.保温饭盒不保温是可以加以改造的。

2.材料之间的空隙越小,保温效果一定越好。

3.钢丝球保温效果比棉布好得多。

4.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不同,保温性能也不同。

5.铁的传热速度比木块快。

6.陶瓷杯子使用塑料制成的,结实耐用。

六、拓展提高
铁锅的这些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提示】
塑料把:传热速度慢,温度低,保护手不被烫伤。

铁锅底:传热速度快,温度高,可以把热快速传给食物,让食物快点煮熟。

七、作业布置
课后,同学们可以根据测试结果继续改进饭盒的设计,增强其保温效果。

填写数据,分

独立完成
回答
课堂检测
继续用科学原理
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
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
度低的物体。

在科学探究中,能通过实验了解影响
热传递的主要因素,能根据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
素,利用身边材料,设计和自制一个保温饭盒,让
我们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进行设计,解决生活问题。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