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1任务说明

合集下载

国开电大 数据库运维 形考任务1-5题目

国开电大 数据库运维 形考任务1-5题目

实验1 MySQL数据库服务器配置(预备知识:第1,2章;分值:16分;需辅导教师评分)1.实验目的掌握MySQL的安装方法,练习MySQL数据库服务器的使用,理解MySQL 服务器的组成,掌握MySQL服务器的配置方法。

2.实验内容【实验1-1】下载当前最新版本的MySQL,或者之前某个版本的MySQL,并在Windows上完成安装。

【实验1-2】安装完毕后,找到MySQL的配置文件;并查看初始化配置文件的内容。

【实验1-3】使用start和stop命令启动和关闭mysql数据库。

【实验1-4】连接到MySQL服务器,连接成功后是一个mysql>的提示。

【实验1-5】在MySQL数据库服务器端找到错误日志文件,并查看错误日志的内容。

【实验1-6】通过初始化配置文件,启用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和通用查询日志。

【实验1-7】查看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和通用查询日志的内容。

【实验1-8】关闭二进制日志、慢查询日志和通用查询日志。

【实验1-9】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数据库,使用SHOW DATABASES命令查看显示所有数据库,可以看到新建的数据库名称。

【实验1-10】使用Workbench图形化管理工具创建数据库。

【实验1-11】使用SHOW STATUS命令查看系统状态参数;使用SHOW VARIABLES命令查看服务器变量设置。

【实验1-12】使用命令“select @@basedir”和“select @@datadir”寻找到MySQL的安装目录和数据存放目录。

【实验1-13】使用SHOW ENGINES查看所有引擎,在配置文件中更改默认存储引擎default-storage-engine变量,改为MyISAM。

重启MySQL,查看默认存储引擎是否改变。

【实验1-14】创建一个数据表t_myisam(id int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30),primary key(id)),创建时显式指定存储引擎为MyISAM。

选必三2-1”逻辑“的多种含义-第4课时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选必三2-1”逻辑“的多种含义-第4课时课件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解析 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逻辑学指的是广义的逻辑学,A 不符合题意。 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B 正确。逻辑学以 “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为研究对象,C 错误。人 们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 义的逻辑学,D 错误。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2.1“逻辑”的多种含义
第四课时 课后巩固案
知识框架
研究对象

与“规律”同义
所有科学


不 同 用
逻辑规律与规则
研 究
逻 辑
广义逻辑学

某种思维方法 对


狭义逻辑学
核心任务 学习的意义
核心归纳 对“逻辑”的不同理解
含义
用法
与“规律”同义
“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材料一 1941 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作整风报告时,批评了理论脱离实际 的现象。他指出,在学校的教育中,在在职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 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 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其结果,谬种流传,误人不浅。
重要性 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②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 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3.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推理的应用) P9-2 (1)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 说的“论证”。 (2)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别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 这样的论证方式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 (3)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第六册《练习2》教学设计
在第六册的教学设计中,《练习2》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次教学
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合理
的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目标
1. 确认学生对第六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复习第六册所学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概念、原理、方法等。

2.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围绕实践情境展开讨论,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知识点:通过快速回顾第六册的知识点,让学生迅速回忆起
所学内容。

2. 实践操作:设计一系列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加
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围绕实践情境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总结反思:在实践结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
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1.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包括实践操作、讨论表现、课堂表
现等方面。

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评价,重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能力的提升。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练习2》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成长
和提升,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 第2章 Windows操作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  第2章 Windows操作系统

14
实验2-2 Windows XP资源 管理器的应用
四、练习实验 1.在E:盘上建立文件夹,名为“计算机基础”。 2.查找“sunset.jpg”所在位置,并将其复制到 “计算机基础”文件夹中。 3.将“计算机基础”文件夹中的“sunset.jpg”改 名为“我的图片.jpg”。 4.在桌面上为“我的图片.jpg”创建快捷方式,并尝 试用新建立的快捷方式打开该文件。 5.查看“我的图片.jpg”文件的信息,包括文件的大 小、文件的名称(包括文件主名和扩展名)、文件建 立与修改日期等。 6.在E:盘中,分别以连续成组、非连续、反向和全 选方式选择文件或文件夹。
2
实验2-1 Windows XP基本操作
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1)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熟悉窗口的组成。 窗口是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工作 区域及滚动条等几部分组成。 (2)练习下列窗口操作操作: ①移动窗口。 ②适当调整窗口的大小,使滚动条出现。利用滚动 条来改变窗口显示的内容。 ③先将窗口最小化,然后再将窗口复原。 ④先将窗口最大化,然后再将窗口复原。 ⑤关闭窗口。
实验2-1 Windows XP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 XP的启动和退出。 2.熟悉Windows XP的桌面布局。 3.了解对话框中的常见组成元素。 4.熟悉窗口的基本操作。 5.熟悉菜单的使用。
1
实验2-1 Windows XP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 1.启动Windows XP,熟悉桌面、对话框的组成, 学会对桌面的图标和对话框等进行操作。 (1)打开计算机,进入Windows XP。观察桌面 的组成,认识应用程序和图标。 ①查看任务栏的属性。 ②改变任务栏及各区域大小。 ③熟悉桌面常用的图标。 ④熟悉“开始”菜单的使用。 (2)熟悉对话框的组成要素,了解基本操作。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1)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案  (1)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设计学习提示①这首诗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的代表性作品。

诗人设想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放出声声呼喊,纵情高歌,想象着那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壮强大的力量。

②学习这首诗歌,我们要密切关注整首歌是创作的历史大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时期,诗人由海外留学归来,在浩瀚的大洋之上,感受到了家乡故土之上正在翻涌的时代强波,有感而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歌除了“青春”主题,还有对时代的思考,对变革的探索,拥有更加宏大的思辨内涵。

素养目标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革旧出新的创造精神。

2.了解浪漫主义的诗作风格,把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诵读诗歌,感悟诗歌中所包含的巨大力量和革命热忱。

重难点明白《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内在的情感旋律,把握诗作的内容加深理解,探究诗歌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1.对下句,猜人物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

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

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由于对句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对句: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人物:郭沫若。

2.新诗奠基人—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

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

这个时期,他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人生经历】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

1924年到1927年间,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

抗战开始后回国,这一时期著有《屈原》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练习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练习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学习任务单)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除法《练习二》教学设计1、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不计算,你是怎样比较的?用到了哪个知识点?问题2:1、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估的,用到了哪个知识点?问题3:1、圈出关键字词2、我会列式计算:3、这道题用到什么知识点?易错点是什么?4、说一说,如果你是出题人,你会设置怎样的陷阱?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2、指导学生倾听、交流,总结题目中运用到的知识点。

3、示范指导标记,引导学生规范作图。

4、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圈出关键字词,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5、指导学生回顾解决过程,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相关知识点和易错点,思考相关变式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一题多解来拓宽思路;通过圈出关键字词帮助学生更加仔细审题,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以及规范作图的习惯;在倾听交流中总结题目中运用到的知识点,对知识进行再次巩固。

同时,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相关知识点和易错点,思考相关变式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

环节三:拓展提升(指向目标4)学生活动3 教师活动3问题4:1、我会列式计算2、全班交流(1)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的含义是?(2)有几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问题5:1、我会列式计算2、说一说,这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问题6: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小组讨论交流。

2、指导学生理清思路,明白每一步的含义。

并鼓励方法多样化,引导方法的优化,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打开思维。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总结出进一法和去尾法。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汇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白每一步算式的含义。

在鼓励学生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方法的优化,从而拓宽学生视野,打开思维。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

从而总结出进一法和去尾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上册2-1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2-1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1.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及温度有关。

【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2.设计探究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常见的声音,请学生思考这些声音都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活跃思维。

再通过“声波枪”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顺利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声音的产生:(板书)(1)物理学研究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实验,首先我们通过实验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同时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学生活动:提供给学生随纸屑、音叉、水等。

①用手指触摸喉头,同时发声----触觉感受发声物体的振动。

②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就会听到声音。

将音叉放在水中会看到有水珠跳起。

---可观察发声物体费振动。

(3)分组实验:①用手指触摸喉头发声,同时观察感受。

②敲击有碎纸屑的桌面,同时观察。

③敲击音叉,学生观察。

④敲击音叉然后放入水中,同时观察现象。

在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课概括出: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发声时都在振动,所以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即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板书)结论: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会计专业《任务2 练习1》

会计专业《任务2 练习1》

工程一任务2一、会计核算的根本前提1.会计主体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的〔 B 〕范围。

A.时间B.空间C.货币计量D.会计期间2.持续经营假设限定了会计核算的〔 D 〕。

A.会计期间B.空间C.货币计量D.时间3.( B )界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段落,为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奠定了理论与实务根底。

A. 会计主体B. 会计分期C. 会计核算D. 持续经营4.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有〔 ABCD 〕。

A.会计主体假设B.持续经营假设C.会计分期假设D.货币计量假设5.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是统一的,因此,会计主体只能是独立的法人,不能是非法人。

×6.会计期间的划分是正确计算收入、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7.如果某企业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但也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8.会计分期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其所表达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 A 〕。

A.实质重于形式B.谨慎性C.明晰性D. 可比性2.以下〔 A 〕会计处理方法符合谨慎性要求。

A.计提资产减值准备B.预收款项时确认主营业务收入C.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D.为了虚增利润多计收入3.将租赁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这一处理表达了〔 B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A.重要性B.实质重于形式C.相关性D.谨慎性4.会计主体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表达的质量要求是( C )。

A.相关性B.谨慎性C.可比性D.明晰性5.按照企业会计准那么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和事项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D 〕。

A.及时性B.真实性C.谨慎性D.重要性6.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 AC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B.货币计量C.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D.持续经营7.可靠性要求〔 AB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一节文字排版
一训练知识点
1.字符格式化设置
2.段落格式化设置
3.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4.项目符号和编号
5.样式的管理和使用
二训练任务
1.打开“练习结果2-1.docx”文档,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

2.打开“练习结果2-1.doc”,在第一段“EDUCA电子商务综合实践系统”的EDUCA后面添加商标的符号,并设置为字符上标。

中文字体为宋体四号,英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3.在“练习结果2-1.doc”文档第一段,“网络营销、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客户服务、网络支付、网页设计与制作、考核与评价”设置着重号。

4.为第二段“EDUCA电子商务综合实践系统V1.0”设置“阳文”效果。

然后把EDUCA改为阴文,对比二者的不同。

(提示,字体对话框)
5. 为第一节第三段的“传统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增加边框,字号为小四。

同时为日r ì常ch áng 教ji ào 学xu é、技j ì能n éng 训x ùn 练li àn
、岗位实践、培训认证、技能竞赛增加拼音,字号为三号。

效果如下:
6. 为第一段添加项目符号。

效果如图所示。

左侧缩进:1个字符,特殊格式为悬挂缩进0.74厘米。

7. 为第二部分“技术特点”下的以下内容增加数字编号。

8.按照文档层次结构,设置一二三级标题。

并在大纲视图下查看效果。

文档结构层次如下图所示。

格式说明:一级标题宋体二号,二级标题宋体小三,三级标题宋体小三。

10.请将正文当中的“步骤”设置为宋体四号、加粗。

首行缩进2个字符,两段对齐。

11.设置修改上下左右的页边距分别为:2、2、3、3厘米。

12. 设置最后一页的页面布局的纸张方向为横向。

同时设置文字方向为垂直。

(提示:在上一页插入“下一页”的分节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