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运动 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变化

合集下载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充满奇妙现象的星球,其中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就是最为常见而又神秘的自然现象。

首先,咱们来聊聊昼夜更替。

简单来说,昼夜更替就是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出现。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地球的自转。

地球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大球,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

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面时,这一面就是白天;而随着地球的自转,原本被照亮的地方逐渐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白天就变成了黑夜,反之亦然。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 小时,这也就形成了我们日常所说的“一天”。

昼夜更替的周期相对稳定,使得地球上的生命有了规律的作息时间。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昼夜更替,地球上的生物将会面临怎样的混乱和挑战?植物可能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动物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陷入混乱。

接下来,再说说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的地方会在不同的时间经历日出和日落。

这就产生了地方时的概念。

比如说,当北京迎来日出的时候,纽约可能还在黑夜之中。

地方时的计算是以经度为依据的。

地球被划分为 360 度经度,每 15 度经度就相差一个小时。

例如,北京位于东经 120 度左右,而伦敦位于 0 度经线附近,那么当北京是中午 12 点时,伦敦大约是凌晨 4 点。

地方时的存在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全球的交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为了方便交流和协调,人们划分了时区。

全球共分为 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 1 小时。

这样,在同一时区内的人们就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标准,减少了时间上的混乱。

然后,咱们来深入探讨一下昼夜长短的变化。

这可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有着明显的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位置有关。

在一年当中,地球会在不同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也会随之移动。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也就是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 12 小时。

而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这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北,白昼的时间就越长,北极圈内甚至会出现极昼现象,也就是一整天都是白天;相反,南半球则是昼短夜长,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及变化

运用下图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作出日 出、日落方位和昼夜长短的判断。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方法
昼半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作图与判读应从地球绕日 公转图中去理解。太阳高度等值线图即为昼半球太阳高度相 同的点形成的等值线图。其特点是: (1)圆心(O)为太阳直射点,同心圆为太阳高度等值线。 数值从圆心90°向外围降到0°,最大的圆为晨昏线。 (2)晨昏线上最北点(A)和最南 点(B)把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东 面为昏线,西面为晨线。 (3)赤道上昼弧长为180°(即赤 道上从晨线到昏线,经度差为 180°)。 (4)圆心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 该经线上太阳高度为各点所在纬线 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5)距离的计算。
※在极昼区一天中最小太阳
高度与最大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 纬度数的2倍。
※全球除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 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与最小正午太阳 高度之差为一定值46°52′。
日出日落方位判定:
由于日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因此可以通过日影朝向来判别日出日 落方位。
看看下面几幅日照图 你得出什么结论?
春秋二分日照图
下列几个日期中与5月22日彭水的昼长 最接近的是: A、5月10日 B、6月10日 C、6月22日 D、7月22日
※某地不同日期昼夜长短的变化 关键看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
(三)、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夜弧 昼弧
昼夜长短的确定
昼长
太 阳 光 线
=昼弧的 经度差/15 夜长 =夜弧的 经度差/15
注意:同度数、不同半球的 两条纬线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
春秋二分:由赤道向 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由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的运动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基本形式。

这两种运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一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进行的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现象。

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1. 自转产生的现象(1) 日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地球自转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接收到太阳光线的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地方时差。

(3)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称为科里奥利力,它影响着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向和洋流。

2. 自转的影响(1) 生物节律:昼夜交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节律,如人类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活动时间等。

(2) 气候分布:地球自转与地球倾斜的角度共同作用,影响了气候类型的分布,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保持约66.5度的倾斜,这个倾斜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1. 公转产生的现象(1) 季节变化:由于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或以南移动,导致季节的变化。

(2) 昼夜长短变化:随着地球公转到不同位置,昼夜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尤其在两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影响地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

2. 公转的影响(1) 农业生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季节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

(2) 气候类型: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共同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多样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等。

(3) 生态系统:季节变化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许多物种的生活习性和迁徙模式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1.3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和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下面就来回顾一下(略) 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现在让我们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师: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呢?生:自转和公转。

师:我们首先一起来探讨地球自转的规律。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演示地球仪,让其自西向东旋转)师: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生:地轴师:很好。

地轴就是地球的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昼夜交替及昼夜长短的分布与变化》教学设计编写人:中山市第一中学程阔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高中地理的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且与前面的“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地方时时差计算”的知识有密切的关系,且其中涉及到的晨昏线、昼弧、夜弧的知识又相对抽象,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立体空间想象力,所以难度较大,对学生是一个挑战。

三、教学方法分析为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一方面要做好所学知识的运用,另一方面要做好充分的教学资料准备。

因为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要求高,所以通过模拟演示、学生动手绘图的方式来完成知识架构和规律认知。

通过问题任务驱动带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前行。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观察虚拟三维地球和相应示意图,认识并理解昼夜、昼夜交替、晨昏线等现象和概念。

(二)学生合作讨论,初步认识昼夜长短状况。

观察左下图,说出P地白昼长度是怎么形成的?比较中下图A、B、C三地的昼长。

比较右下图M、P、R、N四地昼长;K地昼长与P地昼长关系?(三)通过小组合作,绘制二分二至日的太阳光照侧视图与俯视图,并分别归纳其昼夜长短分布特点。

观察上图,二分日昼夜长短有何特点?特点:。

直射北半球时:观察上图,昼夜长短有何分布规律?北半球情况:①昼夜;②且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北极附近有极。

南半球情况:③昼夜;④且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极附近有极。

⑤赤道上情况:。

直射南半球时:观察上图,昼夜长短有何分布规律?北半球情况:①昼夜;②且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北极附近有极。

南半球情况:③昼夜;④且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南极附近有极。

⑤赤道上情况:。

(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总结出昼夜长短分布的一般规律1.昼夜长短与直射点位置有何关系?2.极昼极夜与直射点位置有何关系?答:1.直射哪个半球,昼长就从该半球的极地向另一极地递。

夜长则递。

(注意:昼夜长短递变与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递变相同吗?);2.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有(极昼、极夜),同时另一半球有(极昼、极夜)。

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

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以稳定的方式公转自转,使得人们能够享受到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以及相关的科学原理。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的轨道运动。

自转则是指地球自身绕着地轴旋转一周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自转的周期为一天。

二、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当地球公转时,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因为太阳高度角的不同而产生昼夜的变化。

当某个地区的太阳正好位于当地观测点的正上方时,这个地区将会经历正午,此时太阳在天顶直射,太阳光最强烈,这时候是白天。

而当地区的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下时,这个地区将会经历夜晚。

实际上,地球上的任何一点都会经历昼夜变化,只是时间长度的不同。

三、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引起了昼夜时间长度的变化。

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重要点是:夏至点和冬至点。

夏至点是指太阳直射点达到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称为夏至,此时南半球将迎来最长的白天和最短的夜晚。

冬至点则是指太阳直射点达到北纬23.5度的时刻,这一天称为冬至,此时北半球将迎来最长的夜晚和最短的白天。

对于赤道附近的地区来说,地球公转不会带来明显的昼夜时长变化,因为阳光垂直照射,使得昼长夜短相对平衡。

而对于极地地区来说,在冬至时,这些地区会经历极长的极夜,即连续的黑暗,而在夏至时,则是极长的极昼,即连续的白天。

四、科学原理地球公转和昼夜变化的产生是由于地球轴倾斜的原因。

地球的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倾角导致了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的光线以不同的角度照射地球的不同地区,从而产生了昼夜的变化。

当地球上某个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较大时,太阳光的照射范围更广,产生了白天;而当太阳照射角度较小时,太阳光的照射范围较小,产生了夜晚。

五、地球公转昼夜变化的影响地球公转昼夜变化对地球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和行为往往受到昼夜变化的调节。

昼夜的交替也影响人类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人类往往根据昼夜的变化来决定工作、休息和社交的时间。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_昼夜长短的是如何变化的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_昼夜长短的是如何变化的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_昼夜长短的是如何变化的地球自转造成了地表各处昼夜的交替。

天文学上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的昼弧和夜弧的两部分。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地球自转一周,白天与黑夜循环一次,形成一个昼夜,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上的秋分、春分日外,各地的昼弧与夜弧都不等长,当夜弧大于昼弧时,则夜长昼短。

反之亦然,随着地球的公转运动,晨昏圈一斜一正地变化,同纬度地区的昼弧和夜弧也跟着彼此消长,因此导致昼夜长短不断变化。

昼夜变化的规律形成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地轴是倾斜的以及地球在公转,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度34分的夹角。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

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夏季。

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

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季。

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运转,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在太阳照射下,地球被分为昼夜两个半球:向太阳的半球是昼半球,背太阳的半球是夜半球。

昼夜两半球之间的分界线,被叫做晨昏线,是地球的一个大圆。

晨昏圈经过的各地,正经历着一天中的清晨或黄昏。

那里见到的太阳,正好位于东方或西方的地平上。

昼夜变化的解释地球不仅在空间有昼夜半球之分,而且,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两半球在时间上不断地相互交替,使得各个地点时而位于昼半球,因而经历着白昼;时而位于夜半球,因而经历着黑夜。

这叫做昼夜交替。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一、引言昼夜长短是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随着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会发生变化。

本文将介绍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

二、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其自转引起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上某一点正对太阳时,该地区经历白天;当该地区背离太阳时,则经历黑夜。

三、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且地球轴线倾斜23.5度,导致了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春分与秋分:春分和秋分是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与太阳连线与地球赤道的垂直夹角为90度的时刻。

在这两个时间点,地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相等,即白天和黑夜各占12小时。

2. 夏至与冬至:夏至和冬至是地球公转轨道上地球与太阳连线与地球赤道的夹角最大和最小的时刻。

夏至时,北半球的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而南半球则相反;冬至时,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南半球则相反。

3. 黄赤交角与昼夜长短:地球轴线倾斜引起了黄赤交角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当地球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北半球的白天较长,太阳高度角较高,阳光的照射更为直接,温度较高;南半球则相反。

而当地球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南半球的白天较长,北半球则相反。

四、地理位置与昼夜长短地理位置也是影响昼夜长短的重要因素。

位于地球赤道附近的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影响较小,昼夜长短变化较小。

而位于极地附近的地区,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的影响较大,导致了极昼和极夜的现象。

在极昼期间,极地地区连续几个月都处于白天状态,而在极夜期间则连续几个月处于黑夜状态。

五、总结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是由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而地球公转和轴倾斜则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和秋分时,各地昼夜长短基本相等;夏至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冬至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地理位置也影响昼夜长短,赤道附近变化较小,极地附近出现极昼和极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1、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3、南、北半球昼夜长度关系(_长_短)? 4、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北半球:昼变_,夜变_) 5、赤道上昼夜长短的情况(_长_短)?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6月22日 6月22日 23.5°N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北移 北半球昼变长 位于北半球 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变短
3月21日
北半球昼变短 南半球昼变长
9月23日
北半球昼变长 南半球昼变短
3月21日 0°
北半球昼变短 南半球昼变长
12月22日
北半球昼变长 南半球昼变短
23.5°S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1、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2、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 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3、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 极圈内有极夜现象。 4、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北或南),则哪个半球就会昼 长大于夜长。
拓展思维
• 1我们研究昼夜长短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 2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对气温产 生了什么影响?
第三节③昼夜长短变化
谢谢!
12月22日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短夜长 太阳直射点北移 北半球昼变长 位于南半球 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变短
23.5°S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6月22日 6月22日 23.5°N
太阳直射点 位于北半球
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 位于北半球
9月23日 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 位于北半球

太阳直射点 位于南半球
23.5°S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6月22日 6月22日 23.5°N
太阳直射点北移
3月21日
太阳直射点南移
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北移
3月21日 0°
太阳直射点南移
太阳直射点北移
23.5°S 12月22日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6月22日 6月22日 23.5°N
北半球昼变长 南半球昼变短
夏至日
23°26´N 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 昼越长
秋分日
冬至日
极昼
昼夜等长
(一)二分二至日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北半球)
探究二: 分组探究春分日、秋分日、 冬至日时全球各个纬度昼夜 长短状况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一)二分二至日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北半球)
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所在 纬度 昼夜长度关系
夏至日
23°26´N 昼长夜短
3月21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南移 北半球昼变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位于北半球
南半球昼变长
9月23日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北移 北半球昼变长 位于北半球 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变短
直射点南移 北半球昼变短 位于南半球 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变长
太阳直射点 位于南半球
23.5°S 12月22日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6月22日 6月22日 23.5°N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3月21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9月23日 3月21日
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12月22日
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秋分日

昼夜等长
冬至日
23°26´S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 昼长越短

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沿纬度 分布 北极圈以内地区
赤道昼夜长短
全球昼夜 等长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纬度越高, 全球昼夜 昼长越长 等长 极昼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极夜
昼夜等长 昼夜等长
(二)一年四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探究三: 二分二至日之间全球各个纬度 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运动
昼夜长短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思考:
一年四季中,互助县(37°N)的昼 夜长短发生变化吗?
(一)二分二至日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
探究一: 夏至日全球各个纬度昼夜长 短的分布规律
(一)二分二至日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北半球)
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度 昼夜长度关 系 昼夜长短沿 纬度分布 极圈以内昼 夜长短 赤道昼夜长 短
5、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北或南)移动,则 哪个半球(北或南)的昼长就变长。
6、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变化
思考:
1、何时北半球昼最长? 2、何时北半球昼最短? 3、何时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差别最大? 何时最小?
(五)几种常见的昼夜视图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问题. (1)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 射的纬线是______.这一天是 在______月______ 日前后,此 时互助一中昼夜状况为______。 全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为______。 (2)地球从A公转到B的过程中, 互助一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为 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