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一:《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对于爱和人生的思考专业班级:无机非02姓名:潘红星学号:1002010211“因为爱著你的爱/因为梦著你的梦/所以悲伤著你的悲伤/幸福著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著你的快乐……”这是丁尚彪通过写信到上海广播电台,通过收音机向女儿送上的生日祝福。
他向女儿传递了他对女儿的期望与父爱。
女儿把这段生日祝福通过录音保存起来了,以便经常可以听到来自父亲的教诲。
《含泪活着》——怀着通过留学改变自己命运的念头,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1989年,35岁的中国上海男人丁尚彪背负着42万日元的借债挥泪告别妻女,只身来到了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阿寒镇。
然而小镇的偏僻、荒芜、萧条很快就打破了他试图边工作边还债求学的梦想。
不得已之下他逃离了小镇辗转来到东京,却因丧失了求学身份而无法继续获得签证。
借债未还,求学未成,现实逼迫他不得不在日本“ 黑”了下来。
此后虽然经过艰辛的劳动还完借债,但留学之梦却离他远去。
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自己的求学之梦寄托在女儿身上,开始为了实现送女儿去国外著名学府留学的梦想挥洒血汗。
由于丧失了合法身份,15年来他从未返回过中国,只是一味地在日本拼命工作赚钱。
可喜的是,在他离开中国的第8个年头,女儿如愿考上了纽约州立大学,在飞赴美国的转机途中得以在东京父女相见。
第13个年头,妻子前往美国看望女儿的途中又得以同样的方式夫妻重逢。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第15年。
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老丁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因为他已经完成了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眼泪,饱含生活的五味,归乡的喜悦,女儿成才的骄傲……15年,稀疏了老丁的发,刻深了老丁的皱纹。
老丁的15年,不单是个人坚忍、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他含了15年的眼泪,在飞机上流出,将15年的委屈、辛酸通通发泄。
从这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含泪活着读后感

含泪活着读后感1、含泪活着读后感我在环球时报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为了女儿,他在日本黑了15年》。
这文章是从11月3日日本富士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记录片《含泪活着》描述出来的。
在这部历时十年拍摄的两个小时的记录片里,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为了给女儿挣学费在日本15年的动人故事。
有一个场景,我觉得十分感动。
这位伟大的父亲名叫丁尚彪。
作为非法居留者,丁尚彪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发现、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恐惧中。
但他仍然每天打3份工,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
回家之后的固定程序是做饭(包括第二天的早饭和午饭)、吃饭、洗澡,睡觉都是在后半夜。
丁尚彪住在东京丰岛区一个破旧木板楼的二层。
做饭、吃饭、睡觉、洗澡、如厕,都在这不到十平米的空间内。
洗澡设施是丁尚彪特制的:一个澡盆大小的塑料袋,“花洒”就是洗碗用的热水喷头。
洗澡时,人必须站在塑料袋里,水才不会留到地上。
洗完澡,再把塑料袋拎起来,从洗碗的下水口把水倒出去。
墙上挂着一幅照片,是女儿小学四年级时照的。
回家后看看女儿的照片,是丁尚彪最幸福的时刻。
读了这篇文章,我心潮起伏好久。
这是怎样一个伟大的'父亲呀!孤身到异国他乡,不仅不通语言,而且是非法居留者,日日担惊受怕。
即使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他都能整整呆了十五年,目的只是为了给女儿挣足去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学费。
(.)这位伟大的父亲身上体现出来的坚忍、坚持、坚定的精神除了让人感动外,更多的是令人震惊,让人钦佩。
现代生活多姿多彩,许多高科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势必让人心浮气燥。
所有的奢华的东西都需要钱。
为了钱,有的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有的人,甚至不惜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
鲜有人向丁尚彪一样,为了一个朴素的目标,十五年来,含辛茹苦,用自己的汗水实现自己的小小的目标。
如果每个人都有丁尚彪身上展现出来的这种坚忍、坚定、坚持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懈的努力、奋斗。
我想,一个人,要想不成功,应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呀!一个人要想生活的好,不付出辛勤的汗水,不经过艰辛的洗礼,是无法实现人上人的目标的。
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 精品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一:含泪活着《含泪活着》的观后感《影视艺术》期中作业《浮士德》中说:“坎坷是一把犁刀,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了生命新的水源。
”这部纪录片《含泪活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念的力量的故事。
十年文革让很多青年人失去了上学求知的机会,文革结束后,这些青年人,尤其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人来说,面临着一种很尴尬的局面----知识的贫乏使他们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的需求。
于是,许多上海青年怀揣着梦想来到日本,开始了他们的为更好地生活而奋斗的历程。
丁尚彪便是其中的一员。
1989年6月,丁尚彪阔别了家人只身一人来到了北海道阿寒镇,梦想着在那里学了日语,再考上大学,工作稳定后就把家人接到日本来。
可是事与愿违,偏僻的日语学校不仅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知识,人烟稀少的环境让他没有办法找到兼职,也不能偿还债务。
于是,他来到了日本最繁华的城市---东京,他只希望通过做一些体力劳动来接济家里。
他做过洗碗工、当过厨师、清洁工,在车床厂工作过;白天做完一份工作,晚上还做了一份兼职;为了不失业,他自己学习、考取了很多技术资格证;他这么拼命的工作,只想让自己的女儿读书、留学,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而他的女儿也在97年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纽约州立大学,又当了医生,实现了全家人的梦想。
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这是对父亲丁尚彪最好的报答。
也许有人会想,这么做值得吗?十五年的异乡生活,伶仃一人,靠着廉价的体力劳动来支撑着一个金光灿烂却又沉重无比的梦想。
他可以退而选其次,不让女儿留学,哪怕只是读一所国内普普通通的大学。
也许是上海人与生俱来的精明能干、不甘心落后,也许是受文革后没有文化而遭遇不公的影响,也许是受上海当时对留学的一种崇尚的风气的影响,也许是丁尚彪内心的坚持、坚定、顽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心灵深处对理想生活的无比向往,让丁尚彪毫无退路,没有选择,天天像上足了劲的发条,不知疲倦地发奋。
含泪活着观后感_1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一:《含泪活着》观后感《含泪活着》观后感——对于爱和人生的思考专业班级:无机非02姓名:潘红星学号:1002010211 “因为爱著你的爱/因为梦著你的梦/所以悲伤著你的悲伤/幸福著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著你的快乐……”这是丁尚彪通过写信到上海广播电台,通过收音机向女儿送上的生日祝福。
他向女儿传递了他对女儿的期望与父爱。
女儿把这段生日祝福通过录音保存起来了,以便经常可以听到来自父亲的教诲。
《含泪活着》——一部纪录片,一个关于家,关于幸福,关于人生的故事!故事里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每一种痛苦与快乐的感觉都是真切的,每一滴眼泪都是饱含深情的,每一种感动都是不动声色的——怀着通过留学改变自己命运的念头,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1989年,35岁的中国上海男人丁尚彪背负着42万日元的借债挥泪告别妻女,只身来到了日本北海道地区的阿寒镇。
然而小镇的偏僻、荒芜、萧条很快就打破了他试图边工作边还债求学的梦想。
不得已之下他逃离了小镇辗转来到东京,却因丧失了求学身份而无法继续获得签证。
借债未还,求学未成,现实逼迫他不得不在日本“黑”了下来。
此后虽然经过艰辛的劳动还完借债,但留学之梦却离他远去。
于是他调整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将自己的求学之梦寄托在女儿身上,开始为了实现送女儿去国外著名学府留学的梦想挥洒血汗。
由于丧失了合法身份,15年来他从未返回过中国,只是一味地在日本拼命工作赚钱。
可喜的是,在他离开中国的第8个年头,女儿如愿考上了纽约州立大学,在飞赴美国的转机途中得以在东京父女相见。
第13个年头,妻子前往美国看望女儿的途中又得以同样的方式夫妻重逢。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第15年。
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老丁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因为他已经完成了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眼泪,饱含生活的五味,归乡的喜悦,女儿成才的骄傲……15年,稀疏了老丁的发,刻深了老丁的皱纹。
2018年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含泪活着观后感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一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
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
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
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
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
在接下来的15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
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
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15年。
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
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含泪活着观后感

含泪活着观后感第一篇范文:含泪活着观后感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上海男人为了家庭和女儿的未来,借下巨额债款只身去日本生活15年,在日本一天打三份工,深夜才回家,由于护照过期,15年一次也不能够回国与家人团聚,为了把女儿送入世界最高学府,忍受着孤单,背井离乡的生活着,一家三口都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思念、牵挂和辛酸,只为了明天的希望。
我很怕看老丁那双含着泪时的眼睛,太多的辛酸太多的过往不能追述,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即使含着泪,也要活下去的坚韧。
我相信这世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但我不能想象,这样的一对夫妻,这样的一对父女,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15年的,女儿对父亲的印象就只有照片里的样子,父亲对女儿的思念也只能借着那张还在怀抱里的女儿的照片,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丈夫对妻子的牵挂,所有所有的感情漫长又无法宣泄,这15年对这一家三口来说是压抑的,三个人的生活里只有希望,只能有希望,只有它是光明的,所以就只能朝着这光亮走,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晴天。
老丁说他从没后悔过,一家人都从没有后悔过,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妻子终于拿到护照可以去探望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她将在日本转机,将有72小时的时间可以和丈夫相处,临行前一向节俭的她特地去做了身新衣服,理了头发,她很开心。
老丁也是一样,他把结婚时用的枕巾拿出来,小心翼翼的铺好。
时代和生活赋予了他们含蓄而深沉的爱,见面的时候两个人好像都很平静,老丁带妻子去逛日本,吃东西,他们都很开心,但是时间真的很短暂,离别的时候他们都哭了,背对着对方,那是不舍。
上面的图片就是在地铁里的这一幕。
不过只要坚持下去,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刻,他们等了15年,老丁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电影里的话。
第二篇范文:含泪活着观后感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
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

含泪活着观后感三篇含泪活着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一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
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2019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忍耐。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
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
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
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
在接下来的2019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
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
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2019年。
异乡漂泊奋斗2019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
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当命运回过头来时,所有的选择都没有了对错,只留下种种可能,与一个个无法预设的结果。
有人评论老丁“傻”,2019年的孤独及家庭生活缺失,换来给女儿的学费。
含泪活着观后感500字

含泪活着观后感500字含着泪看完《含泪活着》,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个父爱的故事,两个国家的界限,阻挡不了一份挂念;三口之家,却彼此忍受着爱的煎熬,爱的思念……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含泪活着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含泪活着观后感篇【一】这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上海男人为了家庭和女儿的未来,借下巨额债款只身去日本生活15年,在日本一天打三份工,深夜才回家,由于护照过期,15年一次也不能够回国与家人团聚,为了把女儿送入世界最高学府,忍受着孤单,背井离乡的生活着,一家三口都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思念、牵挂和辛酸,只为了明天的希望。
我很怕看老丁那双含着泪时的眼睛,太多的辛酸太多的过往不能追述,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即使含着泪,也要活下去的坚韧。
我相信这世上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尽相同,但我不能想象,这样的一对夫妻,这样的一对父女,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15年的,女儿对父亲的印象就只有照片里的样子,父亲对女儿的思念也只能借着那张还在怀抱里的女儿的照片,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丈夫对妻子的牵挂,所有所有的感情漫长又无法宣泄,这15年对这一家三口来说是压抑的,三个人的生活里只有希望,只能有希望,只有它是光明的,所以就只能朝着这光亮走,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晴天。
老丁说他从没后悔过,一家人都从没有后悔过,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妻子终于拿到护照可以去探望在美国上学的女儿,她将在日本转机,将有72小时的时间可以和丈夫相处,临行前一向节俭的她特地去做了身新衣服,理了头发,她很开心。
老丁也是一样,他把结婚时用的枕巾拿出来,小心翼翼的铺好。
时代和生活赋予了他们含蓄而深沉的爱,见面的时候两个人好像都很平静,老丁带妻子去逛日本,吃东西,他们都很开心,但是时间真的很短暂,离别的时候他们都哭了,背对着对方,那是不舍。
上面的图片就是在地铁里的这一幕。
不过只要坚持下去,总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刻,他们等了15年,老丁终于坐上了回国的飞机。
“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人顽强地含泪活着!”这是电影里的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导读: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刚刚看完张丽玲的记录片《含泪活着》,含泪活着读后感。
影片历时十余年,用影音记录下老丁在东京15年的责任与坚持、孤独与
忍耐。
作为一名被大时代所耽误的下乡回城知青,1996年,时值35岁的丁尚彪举巨债,只身来到日本。
他怀揣着对自己的梦想与要求来到日本,本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由此一路在日本发展下去。
谁知命运到了日本依然跟他开残酷的玩笑,个人的选择在命运安排下显得脆弱,到日本后他们才发现语言学校设在非常偏僻的小乡村。
为了生活,他对学校,也是对命运选择了再一次的逃亡,逃亡的目的`地是充满机会的东京,逃亡的副产品是他成了一名“黑户”,
从此将许多机会堵死,包括回国与妻女相见。
老丁的人生目标由读大学转变为一心一意挣钱给女儿缴学费。
在接下来的15年里,头发疏了、牙齿掉了,老丁一人拼了命地干着东
京最底层的工作,将所有的钱寄回家,只为了女儿能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的愿望。
这是他认为的对家庭的责任与担当。
这期间他与家人仅有二次会面,一次是与女儿的24小时,女儿懂事地对着镜头说她在
父亲面前尽量表现得无所谓,因为怕自己伤心的表情使父亲更加难过。
与妻子相聚的72小时发生在他到东京后的整整13个年头,当他拿出结婚用的红枕套时,真想不出这十几年间他是如何排解心中那份孤独
与思念。
记录片的结局是在老丁离开上海后的15年。
异乡漂泊奋斗15年后,他终于踏上回国的飞机。
因为他已经完成把女儿培养成材的愿望,女儿在美国成为一名医生。
飞机上老丁泪盈满面,这使我想到《北京人在纽约》中博士在聚会时失声痛哭的场景,那是个人奋斗成功后压抑许久的情绪的迸发,而老丁,则不单是个人坚持、年华老去,还有对于家庭责任的担当。
当命运回过头来时,所有的选择都没有了对错,只留下种种可能,与一个个无法预设的结果。
有人评论老栋傻”,15年的孤独及家庭生活缺失,换来给女儿的学费。
还好他的女儿争气,如果女儿成绩一般,无法留学成材,甚至因为缺失父母管教而过早辍学,拿着父亲血汗钱乱挥霍的话,那老丁这么做,还会有多少人感动?多少人支持?
这便是命运不确定性的魔力所在,可贵的是老丁的坚持,以及他对选择的坚持、对困苦生活的乐观、对家庭的责任,对爱的理解的深沉。
【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1.关于《含泪活着》的观后感
2.2016年感人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3.2016年荣获纪录片大奖《含泪活着》观后感
4.《含泪活着》观后感范文
5.2016年观含泪活着有感
6.观《含泪活着》有感作文700字
7.2016年励志奋斗片《含泪活着》观后感
8.《活着》观后感作文
上文是关于纪录片《含泪活着》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