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指导教案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指导教案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指导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具体涉及第十一章“生物的多样性”及第十二章“生物的进化”。

详细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价值,生物进化证据—化石,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以及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2. 学会运用化石等证据阐述生物进化的过程。

3. 掌握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的基本原理,并能举例说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物进化的证据及自然选择原理。

难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划分,以及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化石标本、挂图。

学具:学习手册、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利用PPT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 理论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价值以及生物进化的基本证据。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具体化石标本,解析生物进化的历程。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发学习手册,让学生填写关于生物多样性及进化的练习题。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的过程,并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内容,解答疑难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与价值2. 生物进化证据—化石3. 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4. 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价值。

(2)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

(3)阐述自然选择与物种形成的过程。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

其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2)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3)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通过适应环境、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等过程,导致物种形成。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模板5篇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模板5篇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模板5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模板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教版(篇1)课前检测:1.昆虫的生殖方式属于,发育是2.有些昆虫如蚕的发育经过、、、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被称为发育。

3.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三个时期,属于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生活在,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呼吸,兼用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常见的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

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两栖动物盛衰的原因教学设计: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有性生殖雄蛙有鸣囊,有婚垫,雄蛙的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雌雄蛙抱对使受精更加容易。

2、发育:变态发育青蛙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蝌蚪,蝌蚪外形和内部结构都很想鱼,用鳃呼吸,所以青蛙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幼蛙成蛙生活在水中生活在陆地上注:蛙卵团状,蟾蜍卵带状。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1、资料分析:距今大概的年数两栖动物发展状况环境条件3.45亿~2.25亿年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期。

气候温暖潮湿,水域密布,食物丰富。

2.25亿年至今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范围小。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气候干燥。

上表说明,两栖动物由繁盛到衰弱,与环境的变迁有关。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而成体需要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随着气候向干燥方向的变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缩减,这直接影响了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

2、畸形蛙: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3、如果采集一些蛙卵放到鱼缸中培养,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答:①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一些水草。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指导教案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指导教案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指导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2024年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材第十一章“生物学实验”设计。

具体涉及章节内容包括:11.1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11.2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11.3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11.4观察动物细胞的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难点: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种子的呼吸作用探究,显微镜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滴管、量筒、天平、酒精灯、碘液、洋葱、花生种子、小鱼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滴管、量筒、天平、酒精灯、碘液、洋葱、花生种子、小鱼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实验主题。

2. 理论讲解与示范(15分钟):(1)讲解生物学实验基本技能,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2)示范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分组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2)学生分组进行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实验基本技能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2. 实验过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1教学目标1、识别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说明各部分结构的功能;2、描述人的生殖过程,说明胚胎发育的营养供应方式,说出出生后发育的分期。

教学重难点1、人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新生命的孕育过程。

新生命的孕育过程(难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观察桃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1、有性生殖(1)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3)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2、无性生殖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环境条件: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5、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6、质疑: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1、春季,在用杨树枝条进行扦插繁殖时,把枝条上所有的芽去掉,这样是否影响成活?为什么?2、马铃薯通常是用它的块茎来繁殖的,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先把块茎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请想一下农民这样做的道理。

八年级下生物实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八年级下生物实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八年级下生物实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观察,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材料,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实验操作及观察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及观察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那么你们知道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吗?今天我们就来进行实验,探究这个问题。

2.实验目的和原理师:我们来明确一下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培法,控制不同环境因素,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3.实验材料与仪器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实验所需的材料与仪器。

实验材料包括:绿豆种子、水、培养皿、滤纸、剪刀、尺子等。

实验仪器包括:天平、培养箱、显微镜等。

4.实验步骤师:下面,我们开始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挑选饱满、无病虫害的绿豆种子,用剪刀剪去种皮。

(3)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设置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湿度等)。

(4)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叶绿素含量等。

(5)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5.实验观察与记录师: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观察要点包括:株高、叶绿素含量、生长速度等。

记录时,要详细、准确。

6.实验数据分析师:实验结束后,我们整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可以得出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第一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及第二节《生物的进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温度计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环境。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种子的发芽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4. 知识讲解: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5. 例题讲解:讲解与生物对环境适应、生物进化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生物对环境适应、生物进化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 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生物进化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简述生物进化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实例1:蚯蚓改良土壤实例2:植物的蒸腾作用2. 答案:(1)略。

(2)生物进化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提高生存竞争力。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了解生物的生存现状。

2024年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

2.使学生掌握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人体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变化。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材。

2.多媒体设备。

3.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知识,如:人体的主要生命活动有哪些?二、自主学习1.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学生阅读后,教师提问:人体生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三、课堂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殖系统的结构图,讲解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教师讲解男女生殖系统的差异,强调性别特征。

3.教师讲解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征,如:身高、体重、性征等。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案例:小明和小红是一对双胞胎,他们今年14岁,正在经历青春期。

2.学生分组讨论:小明和小红在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生理变化?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1.根据教材,绘制人体生殖系统结构图,并标注各器官名称。

2.列举青春期发育的生理变化,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七、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生殖系统组成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对青春期发育的理解,以及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价值观的培养。

【教学延伸】1.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理和心理变化。

2.组织学生参观生殖健康展览,增强生殖健康意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人体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教师:“同学们,人体的生殖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重要的系统,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学生:“男生有睾丸、阴茎等,女生有卵巢、子宫等。

”教师:“很好!那谁能告诉我,这些器官各自有什么功能吗?”学生1:“睾丸主要负责生产精子。

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八年级生物下册实验教案【篇1】1教材分析前面一节课学习植物的生殖,正好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同时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思维方法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种子的结构是这些内容的延伸与发展,也是今后学习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初、高中生物衔接的关键点,所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本中所涉及凤仙花等种子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出铺垫,但具体结构的名称、作用没有学习,八年级学生有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获得知识、增强技能。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①描述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②说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过程方法目标①通过用正确的方法解剖和观察蚕豆和玉米种子,会记录观察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②通过对比蚕豆和玉米种子的异同,培养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进行基本的思维能力。

③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向学生渗透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②愿意与他人交流,认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③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严肃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

认识蚕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胚是种子中最主要的部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出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4设计思路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知识结构与实际问题情景两方面入手,引出种子的概念,再用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认识种子的结构。

本节课主要归纳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异同结构,因此可通过实验观察、小组合作、问题设计,让学生互相启发,感受探究的过程。

5教法与学法采用实验观察、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法。

6教学流程概括为三段六步。

三段为:情景实验、理解与运用、巩固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时什么行为?
2. 布谷鸟筑巢是什么行为?
3. 阅读教材思考是否所有的鸟都要经过六个过程?
教师指导;
1.雏鸟有两种:一是早成鸟;雏鸟有茸毛。如家禽类,晚成鸟的雏鸟的茸毛很细看起来好像 没有。如麻雀
2.不是所有的鸟都有六个阶段;如杜鹃鸟只有求偶,交配,产卵。它是将卵产在其它鸟的鸟 巢中,让其它的鸟帮他孵卵和育雏。
教师指导:
④系带由什么作用?
⑤气室里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⑥哪部分时将来发育成雏鸡的?
组织学生讨论
3.板书 卵壳 ----保护作用
卵壳膜 ----气体交换
卵白 观察鸡蛋的结构
卵黄 营养物质
系带 ---固定卵黄 胚盘 ----卵细胞或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雏鸡
4.让学生对照实物描述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三.学习鸟的生殖与发育 让学生看图思考
发生改变引起
的,属于
变异
应观察到
的现象
实验结论
金川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生物进化的原因 ——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的过程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实验目的
大彩纸一张,四种不同小彩纸(其中一种与大彩纸颜色相同或相近)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为什么会形成保护色,保护色又有什么用?
3.鸟巢不能说成鸟的家,因为它只是产卵育雏的地方,完成后就不再巢内生活了

金川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生物的变异 ——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学会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来研究生物变异问题
实验目的
大小花生各 30 粒,一把直尺,两个直角三角板
实验器材
1、提出问题: ① 为什么同一个品种的花生有大有小呢 ? ② 为什么大花生里有小花生 ,小花生里有大花生哪 ? 2、作出假设 : :① 是环境引起的 ,是营养问题 ;② 是基因变异引起的 3 制定计划 : 取出准备好的材料和用具进行实施实验。 教师点拨学生绘图时 ,可提醒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习惯绘制 ,这样便于分析问 题 ,提醒学生 将测量的数据统计并记算出大花生和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 值。 4、实施计划:
2.作出假设。 保护色可以起到使捕食自己的动物不易发现自己,在生存竞争当中保存自己。
3.实验步骤。 ( 1) .准备一块可以模拟草地的彩纸、红绿黄蓝四种颜色的长约
2cm 的小彩纸各 100 张;
( 2) .从小彩纸中任意拿出 100 张(每种颜色都要有) ,并记录各种颜色小彩纸的张数;
( 3) .将小彩纸撒在草皮上,以最快的速度捡起最易发现的小彩纸,直到草皮上剩余
数目
者数 数目
者数
5、得出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1.为什么最后幸存者数最多的是与环境相同的个体? 2.与与环境相同的个体能否再生出与环境不同的新个体? 3、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
应观察到 的现象
实验结论
金川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25 张,并
记录剩余各种颜色小彩纸的张数;
( 4).向草皮上撒剩余 25 张小彩纸各种颜色小彩纸数 ( 5) .重复 3、4 两步骤三遍。
4 倍的小纸, 并记录各种颜色小纸的张数;
4、实施计划: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纸片
开始 幸存
开始 幸存 开始 幸存
开始
幸存 开始
幸存
颜色
数目 者数
数目 者数 数目 者数
八年级生物实验教案
(2016—— 2017 学年度第的结构
一. 让学生把上节课布置带来的鸡蛋拿出来亲自操作打破 (1)①先把表面皿洗净 ②如何破鸡蛋,破了的鸡蛋放在表面皿中观察, 。 (2) 对照实物和图认识结构 教 师指导 1 设计问题: ①卵壳是起什么作用? ②壳膜是什么作用? ③卵白和卵黄是什么作用?
个 数
实验步骤

5、得出结论:
四、表达与交流:
1、引起变异的原因很多,首先决定于
的基础不同,其次与
也有关系。单纯由于
引起的变异,是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2、每种生物都能够基本上保持稳定,并且丰富多彩,向前发展,其原因是
生物都有

的特性。
3、某种自花受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偶尔发现
一株开白花,且其后代均开白花,这种变异是由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