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20304050607080

溶解度/g3*******.5110138170

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

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

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

【答案】A

【解析】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A、由题中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2g,所以80g水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为25.6g,所以可推知硝酸钾的总质量为25.6g+110.4g=136g,80℃时,80g水中溶解136g硝酸钾刚好饱和,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丁是饱和溶液,所以乙、丙、丁都是饱和溶液,错误;B、甲到乙的过程中,没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没有改变,正确;

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100g:136g=25: 34,正确。故选A。

2.如图是物质的分类及部分转化关系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a一定是化学变化

B.转化b一定是化学变化

C.转化b中一定有元素的存在形态发生改变

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转化c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转化a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比如过滤可以将固体物质和溶于水中的物质分开。故选A.

3.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

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

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

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

【答案】D

【解析】

A、氯化钾、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1.7g 28.7g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由计算可知,14.9g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11.7g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28.7g氯化银,杂质中含有碳酸钠,氯化钾质量小于14.9g,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质量小于28.7g,因此杂质中一定含有氯化钠,错误;B、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因此杂质中含有碳酸钠,则杂质中不含有硝酸钙,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杂质中不含有氯化铜,错误;C、由A知,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氯化钠,错误;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

钠、碳酸钠,由于硝酸钾是否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可能含有硝酸钾,也可能不含有硝酸钾,正确。故选D。

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c物质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C.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答案】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B. 降低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C. 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能形成75g饱和溶液。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

t2℃时,ab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在升温时,溶解度变小,析出固体,成为t2℃时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t2℃时c的溶解度比t1℃时a的溶解度小,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5.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3、 CaCO3、NaOH、Ba(OH)2、 BaCl2、 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

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

【答案】C

【解析】

FeCl3溶液呈黄色,其沉淀为红褐色,而实验中得到的是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所以一定不存在氯化铁;根据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或硫酸钡中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以生成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碳酸钡,氢氧化钠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可以产生碳酸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再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根据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可判断白色沉淀不可能为硫酸钡,故判断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硫酸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氯化铁和硫酸钠。白色固体若含两种物质,则根据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而在几种物质的溶液中,能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沉淀的只有氢氧化钡,因此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钡,则这两种物质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钡;

白色沉淀含有三种物质,则三种物质可能的组合为:(1)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氢氧化钠;(2)碳酸钙、氢氧化钡与氯化钡;(3)碳酸钙、氢氧化钠与氯化钡;

如果白色固体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最多含有这四种物质。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或BaSO4中的一种或两种。故A不符合题意;

B. 根据以上分析,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钡。故B不符合题意;

C. 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可能含有四种物质,则它的组合为:碳酸钙、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钡,所以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故C符合题意;

D. 根据以上分析,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5种情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先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排除,一定存在的物质,和可能存在的物质,再根据题意组合可能的物质种类。

6.用足量的CO 还原8.0g某种铁的氧化物,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得到沉淀12.5g,则这种铁的氧化物可能是

A.FeO B.Fe2O3与Fe3O4的混合物

C.FeO与Fe3O4的混合物D.Fe3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设生成12.5g 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2322CO +Ca OH =CaCO +H O

44100x

12.5g

↓ 44100

=x 12.5g x=5.5g

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 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

5.5g 100%=2g 44

?

?;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8.0g-2g 2g

:=6:75616,当FeO 与Fe 3O 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7,故选C 。

7.有部分变质的NaOH 固体18. 6g ,加入100g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14.2g ,将其蒸干得到固体28.4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 A .46:3 B .46:11

C .23:3

D .23:6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变质,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硫酸,242422NaOH+H SO =Na SO +2H O ,

23242422Na CO +H SO =Na SO +CO +H O ↑,溶液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

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原固体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了二氧化碳中,原固体混合物中的钠元素全部转化到了硫酸钠中,最后蒸干得到的固体即是硫酸钠的质量,故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232

28.4g 100%=9.2g 232+32+164

?????,原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4.4g 100%=1.2g 12+162

?

??,故原固体混合物中Na 元素与C 元素的质量比为:9.2g :

1.2g=23:3。故选C 。

8.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不完全正确,错误;

B、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和氧气都不燃烧、不支持燃烧,都能使木条熄灭,不完全正确,错误;

C、能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含氧的化合物是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错误;

D、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去油污,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可作电极,完全正确。故选D。

9.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洗涤后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Fe(NO3)2

B.Fe(NO3)3

C.Cu(NO3)2、Fe(NO3)2

D.AgNO3、Cu(NO3)2、Fe(NO3)2

【答案】A

【解析】

根据金属银、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银,当把铁粉加入到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首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银被置换完剩余的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说明加入的铁有剩余.因此,滤液中只含有Fe(NO3)2、滤渣中一定含有Ag、铜、铁的结论.选A

点睛: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0.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 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汞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

B 、碳和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不能通过反应转化成氧气;

C 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D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选B

点睛: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掌握物质间的转化方法。

11.在高温下,氧化铜和氧化铁的混合物3.2g 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了0.8g ,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A .0.8g B .1.12g C .1.6g D .2.4g 【答案】C

【解析】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80

×100%=20%,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3

160

?×100%=30%,设混合物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充分反应后氧化铁减少的质量为x?30% CuO+CO

Cu+CO 2 减少的质量

80 64 80-64=16 3.2g-x 0.8g-x?30%

8016

3.20.8?30%

g x g x =--

x=1.6g 。故选C 。

12.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 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屮加入Wg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混合物仍是W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W 的取值范围是W≥8g B .加入氧化铜的质量是10g

C .最后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是19.7%

D .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07g

【答案】D 【解析】

解法一:

设原先氧化铜的质量为m ,则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x ,生成硫酸铜的质量y 。 CuO+H 2SO 4═CuSO 4+H 2O 80 98 160 m x y

8098160m x y == x=

9880m

y=2m

设加入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为a ;与剩余稀硫酸反应的铁的质量为b ,同时放出氢气质量为c 。 Fe+CuSO 4═FeSO 4+Cu 固体质量增加 56 160 64 64-56=8 2m a

1608

2m a = a=0.1m

Fe+H 2SO 4═FeSO 4+H 2↑ 56 98 2 b 14g-

9880

m

c 56982981480

m b c g ==

-b=8-0.7m

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即与硫酸反应消耗铁的质量等于与硫酸铜反应固体增加的质量,即:a=b ,0.1m=8-0.7m ,解得m=10g ,b=1g 。

562

b c

=,由于b=1g ,所以有: 5621g c

= c≈0.04g

由题意可知,硫酸最终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设硫酸亚铁的质量为z 。 H 2SO 4 ~FeSO 4 98 152 100g×14% z

981520

100140

z g =?

Z=

152

7

g

加入铁粉的质量W=152

7

56

152

×100%=8g;

最后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

21.7

100100.04

g

g g g

+-

×100%≈19.73%

故选D。

解法二:

根据加入铁粉后,固体质量相等,则说明反应消耗铁粉的量等于析出金属铜的质量。

反应过程中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H2SO4H2SO4、CuSO4FeSO4

则存在关系式:H2SO4 ~ Fe~ FeSO4

98 56 152

100 g×14%x w

解得x =8 g,w =21.7 g,则反应生成铜的质量为8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氧化铜的质量

为8 g ÷64

80

=10 g,则A、B项正确。

设与氧化铜反应的硫酸的质量y,生成硫酸铜的质量z。

CuO+H2SO4═CuSO4+H2O

80 98 160

10 g y z

解得y=12.25 g,z=20 g,则剩余H2SO4的质量为100 g×14%-12.25 g=1.75 g 设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m。

Fe+H2SO4═FeSO4+H2↑

98 2

1.75 g m

解得m =0.036 g,则D项错误。

则最后所得硫酸亚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1.7g

100 (100100.036)

g g g

?

+-

%=19.7%,C

项正确。

点睛:分析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要使加入的铁粉和得到的固体质量相等必须使硫酸消耗多余的Fe,且消耗铁粉的质量与置换出铜固体增加的质量相等。

13.小明在实验室中找到了三包已经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是CaCO3、Na2CO3、CaO,请从下面的试剂或方法中选择一种来确定该三种物质( )

A、稀盐酸

B、水

C、加强热

D、CaCl2溶液

【答案】B

【解析】A、盐酸和碳酸钙,碳酸钠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鉴别

B、碳酸钙不溶与水,碳酸钠溶于水,氧化钙和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

C,碳酸钙,碳酸钠加热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鉴别

D,氯化钙和碳酸钠生成沉淀碳酸钙,与碳酸钙和氧化钙吧反应,不能鉴别

故选B

14.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定某气体X的组成。在注射器A中装有0.32g气体X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气体X完全反应。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实验前B管重20.32g,实验后B管重20.00g,B管中出现红色粉末。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注射器D中收集到生成氮气0.28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B.气体X是氨气(NH3)

C.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

【答案】D

【解析】

【详解】

A、X气体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所以一定不是单质,氧化铜属于化合物,所以B管中反应一定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B、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收集到生成的氮气0.28克,

气体中氮元素质量为0.28g,所以氮元素与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0.28g0.04g

:=1:2 141

,所

以气体不是氨气,错误;

C、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所以生成水的质量为:

0.32g+0.04g=0.36g,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0.36g0.28g

:=20:1 1828

,错

误;

D、实验前B管重20.32克,实验后B管重20.00克,所以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32g,因为氧元素和氢元素结合生成水,所以氢元素质量为:0.04g,收集到生成的氮气0.28克,气体中氮元素质量为0.28g,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0.28g:0.04g=7:1,正确。

故选D。

【点睛】

根据气体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来分析X的组成,氮气的质量就是气体中氮元素

的质量,B管质量的减少量就是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根据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可以计算出气体中氢元素质量,可以计算出水的质量,再计算水分子和氮分子的个数比。

15.A-C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常温下为气体。图中“一”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F是一个放热反应

B.B→E,C→E的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

C.若G为一种盐,则A不可能与G发生反应

D.若G为一种温室气体,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

【答案】C

【解析】

【分析】

A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A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得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得出F 为氢氧化钙;D、E组成元素相同,猜想E为水,则D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C为氧气,水可以和氧气相互转化,B、C常温下为气体,可以猜测B为氢气,氢气可与氧气反应,也能与水相互转化,且能有A转化而得,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物质很多,常见的可以猜测为二氧化碳。故可以初步定为:A为稀盐酸或稀硫酸;B为氢气;C为氧气;D过氧化氢;E水;F氢氧化钙;G为二氧化碳;

【详解】

A、E→F是一个放热反应,符合条件的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B→E,可以为化合反应,或者置换反应,C→E,可以是化合反应,不能通过置换反应来进行,故反应类型可能不相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若G为一种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盐是碳酸盐,如碳酸钠满足条件,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若G为一种温室气体,即是二氧化碳,实验室通常采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可用F溶液检验G,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

F均是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④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

B.做反应①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

C.反应④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

D.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故A 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故A,B.C.均错误。D正确。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

17.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铝和锌,把铝放入甲烧杯中,锌放入乙烧杯中。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铝有剩余,乙烧杯中的锌已全部反应,根据此现象推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B.可能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C.一定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D.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因为甲烧杯中铝有剩余,说明稀硫酸已用完,在此反应中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而乙烧杯中锌已全部反应,在此反应中有两种情况可能存在:①稀硫酸已用完,也产生了题中一定量的稀硫酸能生成的最多的氢气,那么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②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因此,就没有产生稀硫酸全部反应生成的那么多氢气,此种情况实验中就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

【详解】

A、根据分析,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一样多,选项A不正确;

B、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最多与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B不正确;

C、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但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和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选项C不正确;

D、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已用完,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如果乙烧杯中稀硫酸没有全部反应,产生的氢气就比甲烧杯少,因此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

选项D正确。故选D。

1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选用下列各组试剂,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A.Cu、Ag、FeSO4溶液 B.Cu、FeCl2溶液,AgNO3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

【答案】A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进行思考,Fe、Cu、Ag这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Ag.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边的金属可以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选择相应的金属和盐溶液进行反应来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A、因为铁的活动性在三种金属中最强,所以Cu,Ag都不能和FeSO4溶液反应,得不出Cu,Ag的活动性强弱,所以此方案不可行.

B、Cu,FeCl2溶液,AgNO3溶液这三种物质中,铜与FeCl2溶液不反应,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与AgNO3溶液能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此方案可行.

C、铁可以置换CuSO4溶液中的铜而出现红色固体,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银和CuSO4溶液不反应,证明铜比银的活动性强,因此,可以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

D、Fe,Cu,稀硫酸,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也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比氢和银的活动性强,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铜的活动性比氢弱,比银强,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此方案可行.故选B.

19.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生成Al(OH)3白色沉淀,当NaOH溶液加至一定时,由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而使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溶解。则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上述变化情况的是(横坐标表示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纵坐标表示生成的Al(OH)3沉淀的质量)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开始时生成Al(OH)3白色沉淀,AlCl3+3NaOH=Al(OH)3↓+3NaCl,氯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计量数之比为1:3,当NaOH溶液加至一定时,由于发生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而使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溶解。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计量数之比为1:1;

故选:B。

2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

B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入足量的铜粉

C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稀盐酸

D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HCl加入足量的碳酸钙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铜的活动性比铁弱,不能与硫酸亚铁,不能达到除杂目的;C、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无法鉴别;D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

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一种溶质,能达到除杂目的;选D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过氧化钙(CaO2)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过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

鱼类长途运输的增氧剂的主要成分为CaO2,它与水缓慢反应生成O2,还生成一种碱,其化学式为_______,Na2O2也能与水反应,原理与CaO2相同,但却不能作为鱼虾运输的供氧剂,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

(二)过氧化钙晶体的制备

(资料)过氧化钙晶体(CaO2·y H2O),常温为白色,能溶于酸,难溶于酒精。制备原理:CaCl2+H2O2+NH3+H2O CaO2·yH2O↓+NH4Cl,装置如下。

(1)装置A中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C需要控制温度在0℃左右,采用的简单易行的办法是____,控制温度在0℃左右可能的原因主要有:

Ⅰ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CaO2·y H2O产率;

Ⅱ______。

(4)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可获得CaO2·y H2O。

①洗涤时采用95%的酒精溶液洗涤的优点是______。

②检验晶体已洗涤干净的试剂为________。

(三)过氧化钙晶体组成的测定

称取21.6克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成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图(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会先失去结晶水)

(1)0—150℃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2)根据图可知y= ____。(写出计算过程)

(3)350℃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Ca(OH)2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NH4Cl+Ca(OH)2Δ

CaCl2+NH3↑+H2O

防止倒吸 C中放入冰水混合物,保持冰水浴防止双氧水受热分解(或防止氨气挥发)快速晾干硝酸银溶液未达到过氧化钙晶体分解所需要的温度 2

2CaO2高温

2CaO+O2↑

【解析】

【分析】

【详解】

(一)(1)由题目信息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所以碱是氢氧化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二)(1)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化学方程式:NH4Cl+Ca

(OH)2Δ

CaCl2+NH3↑+H2O。

(2)反应生成了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造成内部压强减小,增加了B起到缓冲作用,避免造成压强减小,液体被倒吸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

(3)反应温度为0℃,冰水混合物温度恰好是0℃,所以可以在C中放入冰水混合物,实现温度控制;过氧化氢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容易分解,同时氨气为气体受热也容易逸出,所以需要控制温度;

(4)酒精易挥发,用酒精洗涤可以快速晾干,避免过氧化钙与水接触发生反应;根据氯离子与银离子生成白色沉淀,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三)(1)结晶水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可以失去,在0-150℃的范围内,未达到过氧化钙晶体分解所需要的温度,温度不足以失去结晶水,所以质量不变;

(2)失去水的质量=10.8g-7.2g=3.6g,剩余过氧化钙质量=7.2g,过氧化钙分子数:水分子

数=7.2g

72

3.6g

18

=1:2,所以y=2;

(3)过氧化钙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为5.6g,减少质量为7.2g-5.6g=1.6g,假设过氧化

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为2CaO2高温

2CaO+O2↑,此时

生成氧化钙与氧气质量比=112:32=7:2,而剩余固体质量:减少质量=5.6g:1.6g=7:2,

符合上述推断,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CaO2高温

2CaO+O2↑;

22.为了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一:稀硫酸+过量NaOH溶液+少量镁粉

实验二:NaOH溶液+少量酚酞+过量稀硫酸

实验三:稀硫酸+过量NaOH溶液+一定量溶液

(1)以上三个实验中能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后,先将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废液缸,充分混合后废液澄清。再将实验三的物质倒入后废液浑浊。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红色滤液b。取红色滤液b,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

①白色沉淀a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

②为了确定红色滤液b中可能有的溶质,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

A 石蕊溶液

B 硫酸钠溶液

C 碳酸钠溶液

【答案】实验一和实验二硫酸钡BC

【解析】

【分析】

实验一:稀硫酸+过量NaOH溶液+少量镁粉,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稀硫酸,能够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实验二:NaOH溶液+少量酚酞+过量稀硫酸,酚酞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没有氢氧化钠,能够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三:稀硫酸+过量NaOH溶液+一定量溶液,稀硫酸和硫酸钠都能和氯化钡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说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详解】

(1)以上三个实验中能验证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是实验一和实验二。

(2)实验后,先将实验一剩余物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镁,实验二剩余物质有硫酸钠、稀硫酸、酚酞,倒入同一洁净废液缸,充分混合后废液澄清。说明混合后一定有硫酸钠、酚酞、一定没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镁;实验三剩余物质有氢氧化钠、硫酸钡、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钡。再将实验三的物质倒入后废液浑浊,说明一定有硫酸钡沉淀,滤液红色,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钠;取红色滤液b,加入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红色滤液中没有硫酸钠。由此可知实验三剩余物质中一定有氯化钡,综上所述,实验三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硫酸钡、氯化钠、氯化钡,红色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钠,一定有氢氧化钠、氯化钠、酚酞,不能确定是否有氯化钡。

①白色沉淀a中一定有的物质是硫酸钡;

②为了确定红色滤液b 中是否有氯化钡,可选择的试剂是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钠碳酸钠都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故选B C 。

23.小明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来制取铜,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他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认为该实验中可能会有一氧化碳产生. (查阅资料)一氧化碳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验证:

(1)A 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_______.

(2)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 加热时,B 装置中就立刻产生气泡,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现,原因是______.

(3)C 中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_____气体生成,证明小明的判断是正确的.你觉得实验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______.

(4)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 右侧导管口添加____装置. (5)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______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除B 装置,则会导致________.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操作,将试管中还原出的铜倒出:_________. 【答案】2C+2CuO

2Cu+CO ↑高温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刚加热时,试管内的空气

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 CO 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木炭与反应中生成的CO 2作用生成CO 尾气处理 B 装置内的石灰水会倒吸进试管中 试管中红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先用弹簧夹夹紧A 、B 装置间的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并除去B 、C 装置,待试管冷却后再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高温条件下碳能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2C+2CuO

2Cu+CO ↑高温

;(1)A 装置中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2)刚用酒精灯给试管A 加热时,试管内的空气受热膨胀从导管口逸出,所以B 装置中就立刻产生气泡,但液体并没有浑浊的现象出现;(3)一氧化碳能使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所以C 中湿润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说明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产生该气体的原因可能是

木炭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或木炭与反应中生成的CO2作用生成CO); (4)一氧化碳有毒,逸出会污染空气,所以设计装置时还要考虑环保因素,因此,要在装置C右侧导管口添加尾气处理装置;(5)当反应结束后,小明发现一个问题:若先停止加热,B装置内的石灰水会倒吸进试管中而导致试管炸裂,但若先去除B装置,则会导致试管中红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重新氧化成氧化铜,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将试管中还原出的铜倒出的方法:先用弹簧夹夹紧A、B装置间的橡皮管,再熄灭酒精灯并除去B、C装置,待试管冷却后再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出。

2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小林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 中,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l 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色.

(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3中,小林向两支试管中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中无现象,为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小林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

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和结论)

实验实验现象结论

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

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几滴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

沉淀

溶液呈现

红色

猜想3

成立

(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小林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

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你的改进意见是.

【答案】(1)红(2)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3)Ca (OH )

2+CO 2═

CaCO 3↓+H 2O;将氢氧化钙溶液换成氯化钙溶液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实验2中,若B 盛装的是NaOH 溶液,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 4═Cu (OH )2↓+Na 2SO 4.

(3)实验3中,向两支试管吹气,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 中是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 )2+CO 2═CaCO 3↓+H 2O ;

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2中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这是因为如果溶质只有碳酸钠,则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需更换试剂,将氢氧化钙溶液换成氯化钙溶液,这是因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25.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下列仪器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⑦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组装发生和收集装置时应选择上述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采用_____法。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制备并导出氧气时应选择上述仪器中的_____(填序号),还需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填仪器名称)。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取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

【答案】锥形瓶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①②⑦⑧ 向上排空气 2KClO 3

2 MnO Δ

2KCl+3O 2↑ ③④⑥ 酒精灯 ①⑤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中可知仪器⑦是锥形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