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第一编 第三章 第五节 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与环境

合集下载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 生活在距今大约150 万~20万年间 • 最早用火,并开始 狩猎 • 能像现代人一样奔 跑 • 能按照自己的意愿 制造石器 • 具有语言能力

• 生活在距今大约20 万~1万年间 • 脑容量增大为 1300~1500毫升 • 晚期智人已经身穿 缝制的兽皮衣,手 持标枪和长矛。

——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
本章目标
代表 米 勒 等
……
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 地质学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 46亿 年前形成的,你能描述一下那时地球 的状况吗?
40亿年前的地球
火山频繁爆发 岩浆四处流动 地壳不断运动 天空电闪雷鸣
突然大雨滂沱
原始大气的成分
• • • • • • • 二氧化碳 甲烷 氮 氨 氢 水蒸气 等等
场所 原始海洋 过程 聚合、缩合 第三 场所 原始海洋 阶段 过程 浓缩、凝聚 第四 场所 原始海洋 阶段 长期演变、 过程 相互作用
第二 阶段
谈谈你对生命诞生的认识。


晚古生代孔虫
你相信人是由 神创造的吗?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
• 概念
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 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澄江动物群发现的意义
将脊椎动物地质年代推前到寒武纪早 期,被誉为“人类重塑地球生命史的一项 惊人成就”。
这个黑猩猩和人像吗?
人、猿同祖
• 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为哺乳纲灵 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 • 英国生物学家通过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 出人、猿同祖。
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证据
• 自然条件的演变 • 有机大分子在原始海洋的积累 ,长期相互 作用,做不形成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 原始生命 • 进一步形成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与环境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与环境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生物与环境1、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逐渐演变而成的.2、火山爆发形成原始大气,原始大气有水蒸气(H2O)、氢气(H2)、氨气(NH3)、甲烷(CH4)、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等,与现在大气相比没有氧气。

3、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诞生于原始的海洋。

4、原始地球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场所(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物质(原始大气),能量(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等).5、生命的起源过程是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核苷酸)→有机大分子物质(蛋白质、核酸)→独立的体系→原始的生命。

6、米勒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我国证实了第二阶段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

7、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着被淘汰的过程。

它主要内容包括:A过度繁殖(前提)、B生存斗争(动力,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而进行,包括生物同种个体、不同种个体及生物与环境间的斗争),C遗传与变异(基础)、D适者生存(结果)。

8、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通过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新品种产生的速度要比自然选择快。

9、现在农作物病虫害猖獗,大量使用农药后害虫又产生了抗药性,其原因是农药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10、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蛾浅色深色变迁说明环境影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长颈鹿的长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食物的定向选择。

1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1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4、生态系统中的各成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归纳

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大地二中张清泉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知识点总结归纳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六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1.化学演化学说生命起源过程原始地球火山爆发↓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氨基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注意:没有氧气)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②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③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④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⑤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3.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逐渐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我国辽宁省发现的孔子鸟化石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提供了新证据。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5.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原始大气层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但没有氧气。

2、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地球上最早的生物应当是名为蓝藻的类群,它们进化出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特性。

它们在海底形成巨大薄层,有时也会形成被称作叠层石的层状堆积,它们属于最早的化石,能够追溯到大约35亿年前。

在元古宙初期,地球上的生命仍局限于海洋之内。

但由于藻类及部分细菌不断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氧气,开始出现一些具有真正细胞核的真核生物,例如原始海绵和类水母生物。

3、原始地球的条件: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

美国学者米勒: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氧,左图中的B装置里的液体模拟了原始海洋。

4、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用原始大气合成了氨基酸(简单有机物)。

5、科学推测需要一定的证据做基础,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比较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差异越小,说明两者的亲缘关系越近。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后来才出现了真核生物。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哪项生物的出现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B )A. 细菌B. 蓝藻C. 三叶虫D. 病毒4、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左从图的进化树中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 f (填字母)。

在图1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_近_ (填“近”或“远”)。

人们研究古生物最主要的材料和证据是化石。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古代鱼类。

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生物《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精华识记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科学的推测需要:①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有严密的逻辑;③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2)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生命起源的条件: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生命起源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有机小分子物→有机大分子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2.生物进化的历程(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郑氏始孔子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①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②郑氏始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的过渡类型。

(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③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C的差异则越大。

——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3)植物进化的历程: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4)脊椎动物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动物(5)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生物进化的原因(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第五节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五节 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④模拟降雨过程 气体经冷却后又变 成液体回到原处, 对其进行分析,发 现了组成生命的蛋 白质结构中的几种 氨基酸成分
①模拟原始大气 成分 将组成生物体最基 本的物质,如甲烷 、氨、氢气、水蒸 气等气体泵入一个 密闭的装置内
知识详解
结论: 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 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A.水分 B.无机物 C.氧气 D.环境条件 4.(2016•永州)有关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相关描述错误 的是( D )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B.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人类起源于类人猿
课堂练习
5.(2016•成都)能为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提供 证据的化石是( C ) A.三叶虫 B.恐龙 C.始祖鸟 D.始祖马
实验解析
③“捕食者”迅速从彩布上捡起小纸片。 ④统计“幸存者”中各种颜色小纸片的数目。
⑤在彩布上添加与各个“幸存者”颜色相同的小纸片并充
分混合。
⑥重复上述步骤
⑷实验结论: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动物体色进行选择
的结果。
知识详解 2.自然选择 ⑴达尔文
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 》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 说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进化 理论。
知识详解
⑵原始地球
①地球的年龄:46亿年。 ②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高温、闪电、紫外线 、火山喷发。
⑶原始大气
①来源:原始地球从火山喷出的气体 。
②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 ③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没有氧气。
知识详解 ⑷形成过程——化学起源说
知识详解 ⑸米勒实验
②模拟原始海洋 给瓶内混合物加热 ,使之不断沸腾 ③模拟闪电 气体经过装有两个 电极的小室,室内 进行火花放电

7.3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7.3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 通过比较,推测鸟类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
它们可能是由 共同的祖先进 化而来的。
形态差异大,但骨骼排列相似



行 类
哺 乳

讨论:
上述3个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共 同之处?
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 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他们的相同 和不同之处。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4、海洋化学起源学说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在 地球降温后,在极其漫 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 物质经过复杂的化学变 化,逐步演变而成的。
原始地球概况(条件和大气成分)
1、场所:原始大气和原始海洋
2、物质: 甲烷、氨、水、氢气、硫化氢、 二氧化碳等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能量: 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火山喷发释放的能量
由于岛上经常刮大风, 那些有翅能飞但不 够强大的昆虫, 就常常被吹到海里, 因而生存和 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 于不能飞,就不容易被吹到海里,生存和繁殖后 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岛上无翅或 残翅的昆虫当然就会特别多。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实例分析
微网虫化石 该化石是生
物进化的证据之一。生活在5.3 亿年前的微网虫化石是“20世 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 科学家在比较不同地 层的化石发现,鱼类化 石在较古老的地层出 现,两栖类、爬行类和 哺乳类依次在越来越 晚的地层出现。
• 证明进化历程:
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哺乳类
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 资料二
一些生向日葵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 12 27 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与环境一、知识结构这部分包括生命起源、生物进化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四个方面的内容。

1.联系生物的组成物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和生物进化的证据。

2.掌握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生物进化规律,并能应用正确的理论去解释说明生物进化的现象。

3.掌握有关生物与环境统一的理论、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并能据此对一些环保的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描述。

二、例题解析例1 分析内蒙草原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草原上大量的蝗虫与羊的关系是 ( )(2)狼与羊的关系是 ( )(3)无计划繁殖羊群反而减产,其原因是 ( )(4)羊瘤胃中的微生物和羊的关系是 ( )A.种内竞争B.寄生C.共生D.种间斗争E.捕食F.防御【解析】要解答本题需理解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中的有关概念,再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即可推导出答案为(1)D (2)E (3)A (4)C例2 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数量B.人口密度C.性别比例D.年龄结构【解析】这是一道密切联系现实的题目,以人口问题为切入点考查对种群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D例3 右图是以1900~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污染变化量为依据绘制的曲线,请回答:(1)导致自然资源迅速趋于枯竭的主要的原因是。

(2)造成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3)导致一定时间内人均粮食迅速减少的原因是。

(4)人口到一定时间也会减少,是由于。

【解析】本题要求根据环保的图表,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判断。

旨在考查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答案:(1)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3)人口剧增,耕地减少,环境恶化 (4)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不足。

例4 如图是测定某湖泊的能量流动的情况图解(单位:J·cm-2·a-1),请根据图解回答以下问题。

例4图(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2)从第一到第二,从第二到第三营养级,能量传递率依次是,其余的能量最终通过生物的散失。

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3)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D属于,其分解方式是。

(4)假如A为一片草原,那么,最好使能量流向下列4种动物中的哪一种? 。

A.狼B.羊C.黄鼬D.虎(5)若A产生了60mol氧气,则其所固定的太阳能中,流入B体并可被利用的能量最多只有。

A.1255kJB.2510kJC.2870kJD.5740kJ(6)若从生态因素角度考虑,存在于无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经渠道,逐级浓缩。

因此,营养级越高,生物个体数,受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图像的判读、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还涉及到简单的化学计算。

答案:(1)464.6kJ.(2)13.5%、20%;呼吸作用;热能逐级递减单向的和不循环的。

(3)分解者;有氧呼吸和发酵。

(4)B (5)B (6)食物链;越少;越大(越严重)。

三、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据推测,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的代谢类型应是 ( )A.自养厌氧型B.自养需氧型C.异养厌氧型D.异养需氧型2.胚胎学上的证据,不能解释的是 ( )A.高等生物起源于单细胞生物B.脊椎动物和人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C.人是从有尾的动物进化来的D.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3.同一生态系统中,竞争最激烈的是 ( )A.蛙与昆虫B.狼与兔C.狮子和斑马D.野兔与田鼠4.多种海鱼一次产卵可达到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的现象是 ( )A.长期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B.一种适应C.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D.适应的相对性5.单孔类动物只分布在澳洲,这是由于 ( )A.单孔类动物起源于澳洲B.单孔类动物适于在南半球生活C.除澳洲外,其他地区的气候对单孔类动物生存不利D.澳洲很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单孔类动物没有受到其他高等哺乳动物的排斥而得以保存6.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

虫草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的小草。

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7.从天上飞来的吉林陨石中,我国学者分析找到氨基酸、核苷酸、卟啉等多种小分子有机物,并测知该陨石年龄约为46亿年,这项研究成果可以间接证实 ( )A.原始生命来自于宇宙其他星球B.原始地球上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C.有机小分子生成于46亿年前后D.由有机小分子生成有机高分子是可能的8.鲸和鱼是不同纲的动物,但它们具有相似的体型,鲸与蝙蝠同一个纲的动物,但它们却具有一相似的体型,这是由于 ( )A.体型相似或相异,只有一种偶然巧合B.相同或不同生活环境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鲸和鱼亲缘关系较近,与蝙蝠较远D.鲸和鱼用鳃呼吸,而蝙蝠用肺呼吸9.在远离大陆,风暴频繁的海岛上,生活的昆虫多是无翅或翅膀发达的类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原有类群繁衍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基因突变的结果10.下图中,某种生物个体数量的理论值与实际生存数值差别很大,其原因可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解释?()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和变异D.适者生存11.有一种牧草能够产生某些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够阻止取食这种牧草的鳞翅目的昆虫分泌保幼激素,其结果使嗜食的幼虫迅速变为成虫,从而减少了对牧草的危害,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A.种内互助B.生存斗争C.种内斗争D.共生12.如果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下列几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甲A.甲→乙→丙→丁B.甲→乙丁乙甲C.甲→丙D. 丙→丁丁乙答案:D(二)填空和简答1.下面为四种生物,A.地衣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

请据图回答1题图(1)判断A—D四组生物对曲线:A B C D 。

(2)造成[②]现象由于。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2.按题意和下列动物的编号将有关的过程表示出来或填空回答:①家鸭②野鸭③肉鸭④始祖鸟⑤蛋鸭(1)自然选择过程是。

(2)人工选择过程是。

(3)培育新品种的基础是。

(4)培育是否成功的关键是。

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收支情况,椐图解回答问题:3题图(1)用简短文字说明A、B、C、D的含义(2)D=A-B-C是否成立,说明理由4.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引进大量黄牛,几年后4万头牛的粪便覆盖了草场,已经威胁牧草的生长,以后又从亚洲引进了蜣螂,它们把牛粪滚成团推运到地下,既清除牛粪又肥沃土壤,重新促进牧草生长。

(1)上述事实表明,在引进黄牛前,各种生物之间关系呈现状态。

(2)导致又引进蜣螂的起因是。

(3)蜣螂已成为这个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类群的重要成分。

(4)一个成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要保持,在生态功能上需具有,并通过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5)上述事实给人们的启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要。

5题图5.据图作答:(1)从图中可以说明A、B、C、D、E等不同的动物具有。

(2)说明由于的逐渐改变,通过使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

(3)说明生物种类数量的发展是由进化发展。

(4)从(2)(3)两条我们可以解释生物的和。

(5)从A、B、C、D、E等不同的哺乳动物中,我们可以找到器官。

6.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

请据图回答:(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来源,各类生物要。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

蚕粪中的氨经过作用,形成,被植物吸收。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

能力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D4.B5.D6.B7.B8.B9.C 10.A 11.B 12.D(二)填空和简答1.(1)③②①④(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之(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全部死亡。

(4)曲线①中b(兔)死亡,对a(狐)无利;曲线②中b(小草履虫)死亡,对a(大草履虫)有利;曲线③b(真菌)死亡,对a(藻类)有害,曲线④b(噬菌体)死亡,对a(细菌)有利。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

③2.(1)④→② (2)②→① (3)变异 (4)人工选择3.(1)A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量;B表示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表示落入土壤或水域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参与流动的能量 2.能成立,因为A—B—C的剩余能量,就是流入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

4.(1)功能上动态平衡 (2)引进黄牛干扰和破坏了原有生态平衡 (3)分解者 (4)相对稳定动态的平衡性自我调解能力 (5)遵循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5.(1)比较原始的共同祖先。

(2)生活环境;自然选择。

(3)少数种向多数种。

(4)多样性;适应性。

(5)同源。

6.(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短。

(3)分解者;硝化细菌;亚硝酸盐、硝酸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生物学科内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假定某生态系统中有绿色植物、蛙、蛇、鹰、昆虫和食虫鸟等生物。

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24000kJ。

如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为15%,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所利用的能量分别是 ( )A.540kJ和81kJB.36000kJ和960kJC.24000kJ和960kJD.960kJ和192kJ2.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原肠胚的形成,其主要特点是 ( )A.有囊胚腔、原肠腔和神经板B.有囊胚腔、原肠腔和神经管C.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和肠腔D.有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和原肠腔3.基因型为AaBb 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Aa 分开发生在 ( )A.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中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时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4.五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自交(基因间关系为完全显性、不连锁),在自交后代中5个位点均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机率是 ( )A.243/1024B.81/1024C.1/1024D.32/10245.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个四分体,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 )A.二倍体B.三倍体C.四倍体D.六倍体6.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 )A.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不断交换B.外呼吸、内呼吸以及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C.外呼吸、内呼吸以及细胞呼吸D.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和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7.嗜中性白细胞伸出伪足,将病原体纳入细胞质内形成吞噬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