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掘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岩巷综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探析

岩巷综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探析

岩巷综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探析岩巷综掘工作面是矿山采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岩巷综掘工作面常伴随着大量粉尘,给矿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保证矿工的健康和生产安全,矿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尘措施。

下面,我们就从如何对粉尘的防治、机电一体化防尘、喷雾降尘、负压除尘、综合管理五个方面来探析岩巷综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

一、如何对粉尘的防治粉尘的防治包括预防措施、工艺措施和工具控制,在岩巷综掘工作面中需要对于各种粉尘来源进行合理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防尘效果。

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气流组织和矿工的作业方式进行设备和工艺的优化改进,尽可能降低粉尘的产生。

工艺措施和工具控制主要通过设计合理的作业手段和控制方法来实现。

二、机电一体化防尘机电一体化防尘是一种先进的数控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相结合的防尘技术。

它主要是通过自动化防尘设备来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和疏散尘源,以实现更高效、更精确的防尘效果。

机电一体化防尘需要先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尘方案,然后根据防尘控制要求,选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尽可能地降低矿工的粉尘暴露量。

三、喷雾降尘喷雾降尘是一种以水为主要介质,运用流体动力学原理,在粉尘产生源、传输源或储存源进行防控的防尘技术。

喷雾降尘设备包括喷雾装置、管道系统、水泵、电源等配套设施。

喷雾装置可以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进行安装。

在使用喷雾降尘技术时需要注意,稳定的水源和适量的用水是保证喷雾降尘效果的前提。

四、负压除尘负压除尘是一种以吸尘器为主要工具,运用负压原理,将室外的清洁空气通过管道输送进矿井内,在原位除尘的技术。

负压除尘可以将岩巷综掘工作面粉尘消除掉,减少人员的暴露接触,从而达到保护矿工健康的目的。

在负压除尘工程实施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消除安全隐患,遵守生态保护要求,并有计划地进行工程施工。

五、综合管理综合管理是指在岩巷综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工程过程中,对所有防尘措施进行综合管理。

实行综合管理,通过合理的安全工程措施和现场管理措施,避免粉尘对矿工的潜在危害。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综掘工作面及煤层注水防尘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综掘工作面及煤层注水防尘

煤矿工人安全知识—综掘工作面及煤层注水防尘综掘工作面的防尘综掘工作面在无防尘措施状况下,粉尘浓度一般为20—30毫克/立方米,各别可达60毫克/立方米,因此必须采用一整套有效的综合防尘措施才干达到规定的同意粉尘浓度。

主要防尘措施有以下几项:①掘进机的内外喷雾。

内喷雾是将压力水通过掘进机内部供水通道送到截割头上的假设干喷嘴上,随截割头的旋转而随刀具喷雾。

外喷雾是在掘进机截割臂上安装环形外喷雾架,架上设假设干喷嘴,使压力水通过环形外喷雾系统形成包络截割头的水幕网,阻止粉尘扩散并使之沉降。

降尘率—般可达50%一70%。

②配备除尘器或除尘风机。

在紧靠工作面的掘进机司机座位前方,设置扁而宽的吸尘罩,将掘进机截割头切削生成的高浓度含尘空气吸入罩内由导风筒引至巷道后方的除尘器净化,净化后的空气排入巷道内。

除尘器(或除尘风机)可分为电动的和水射流的两种,电动除尘器除设有能预防引燃沼气的风机外,还在其前后设置喷雾净化和滤尘网膜装置,净化效果很好,全尘除尘效率达90%以上;水射流除尘器是以压力水高速喷射形成的负压产生风量并使吸入的含尘空气经过雾状水射流的喷淋而净化。

③设置附壁风筒。

将附壁风筒串接在压入式风筒的出风,当除尘器工作时,关闭附壁风筒端头的排风,风流即从其狭缝状的喷高速横向吹出,将原有压入式的轴向风改为沿巷壁的旋转风并在整个巷道断面内以一定速度向工作面推动,在掘进机司机前方,形成阻止粉尘由工作面向外扩散的空气屏幕,净化了巷道内空气,提升了除尘器除尘效率。

煤层注水防尘煤层注水就是通过煤层中的钻孔将水压入尚未采落的煤体中,使水均匀地分布在煤体的无数细小裂隙和孔隙内达到预先湿润的目的,从而减少开采过程的煤尘生成量。

这是回,采工作面积极有效的防尘措施,降尘率一般在60%一90%。

按照注水钻孔的形式,可分为长孔、短孔和深孔三种。

长孔一般平行于走向长壁工作面,由风巷或机巷沿煤层打俯斜或仰斜孔,孔深一般是工作面斜长的1/3—2/3,钻孔走向间距在10一20米。

综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规范

综掘工作面综合防尘技术规范

综掘工作面煤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综掘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治的技术要求,适用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

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试行)》(安监总煤调〔2010〕121号)《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T 24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 1020)《煤矿安全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粉尘煤尘、岩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粉尘的总称。

3.2 粉尘分散度表示粉尘粒径大小的组成情况,反映固体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的指标。

3.3 游离SiO2。

岩石或矿物中没有与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结合而呈游离状态的SiO23.4 综掘工作面转载喷雾系统综掘工作面转载喷雾系统主要包括综掘机、刮板运输机、胶带输送机等煤流系统转载点喷雾设施。

3.5 控风装置控风装置安装在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处,将压入的轴向风改为径向风,在掘进机司机前方形成阻止粉尘由工作面向外扩散的空气幕。

3.6 煤尘堆积井下巷道堆积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煤尘。

4 总体要求4.1煤矿井下所使用的防、降尘装置和设备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的要求,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4.2工作面设置防尘设施管理牌板,标明工作面防尘设施种类、数量等内容。

4.3工作面粉尘检测采样点布置见表1,粉尘浓度计算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规定的方法进行。

4.4 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应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

4.5 矿测尘部门应根据本矿的生产情况配备足够数量且经培训合格的测尘人员,测尘员数量配备标准见表2。

含量每半年测定1次,工作面变动时也要测定1次。

4.6 粉尘分散度和粉尘游离SiO24.7粉尘浓度测定结果按月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4.8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后,降尘效率应符合以下规定:综掘机作业时,掘进机司机处及掘进机回风侧4~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90%;打锚杆眼时,打眼地点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90%;工作面回风巷距工作面10m~1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95%;转载点3~5 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不小于95%。

综掘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治技术

综掘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治技术
提 供 了保 障 。 关键 词 : 综掘 ; 粉尘; 防治 ; 效 果
表 1除 尘风 机 短压 长 抽 附壁 风 筒 调风 装 置 除 尘效 果 一 览表 综掘工作面的除尘一直是煤矿安全 局 扇供风量 迎头供风量 处理风量 除尘风机关时粉尘浓度 除尘风机开时 迎头 供风 量减 少时 m / m 1 n ) ( m / Ⅲ i n ) ( m / m i n ) ( m g / ) 粉尘浓度 ( m g / 珊 。 ) 除尘率 粉 尘浓 度 ( m g / m ) 除尘率 生 产的一 大 问题, 早 期的 除尘是 采用外 喷 ( 8 5 4 1 6 4 0 8 总粉尘浓度 :4 2 2 . 5 总粉尘浓度 :2 4 5 4 2 , . 0 1 % 总粉尘浓度:1 2 3 . 3 7 0 . 8 2 % 雾降尘 , 效果很不理想 , 后来又使用了内 5 呼吸性 粉尘浓度 :2 5 0 呼吸 性粉 尘浓度 :1 4 2 . 5 4 3 . 0 0 % 呼吸陛粉尘浓度 :8 8 . 3 6 4 . 6 8 % 喷雾掘进机 ,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 通过采 的粉 尘或泥 浆 团再 随着 喷雾在振 弦过滤 板上形 成 的水 流 自然下 降流人 用除尘风机短压长抽、 附壁风筒调风、 迎头泡沫除尘 、 回风流防尘水幕 帘以及加强个体防护等多种防尘措施为一体的综合防尘技术 , 改善了 排 污装置 并通过排 污 口排 出除尘风机 。而净 化后 的空气通 过除尘 风机 工 作环境 , 保 护了职工 的身体健 康。 的排 风 口排 人巷 道 中。 2 . 1 . 1 . 2附壁风筒 调风原理 2综 合粉尘 防治技术 产尘是煤炭破碎过程中的固有特胜,掘进机掘进巷道的过程即是 为了防止工作面迎头的粉尘向外扩散 ,通过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 个产尘过程, 它包括煤岩受到截齿的压碎和摩擦产生的粉尘 , 占掘进 的风筒末端安装附壁风筒来改变迎头及巷道 内的风流分布状态 ,促使 当迎头综 工作面粉 尘的 8 0 %以上 。工作 面上沉 积 的粉 尘在掘 进作 业过程 中或通 粉 尘停 留在 迎头 的风 流范 围内。附壁风 筒内安设有调 节挡板 , 掘机割岩时 , 通过调节挡板的角度 , 以减少迎头的供风量 , 增加 附壁风 风过程 中又被扬起 , 形 成次生粉 尘 , 直接威胁 着矿井 的安全生产 。 筒 侧面 的出风量 及 出风压力 ,即风筒 内 的部 分风流 通过 附壁风 筒侧 面 2 . 1防尘技 术及原 理 选取 1 3 槽 底抽 巷 作为 试点 , 巷 道距 1 3 — 1 煤 层 底板 1 5 — 2 0 m, 巷 道 的放风孔 以很 高 的速 度喷 出 。调节 挡板可 以使局部 通 风机 压 ^的轴 向 设 计长 度 2 5 2 7 m, 岩巷 综掘机 掘进 , 主 要岩 『 生 为花斑 泥岩 、 泥岩 、 粉细砂 风流部分改变为朝向巷道帮部并前移的风流。这种风流能有效对迎头 岩、 细砂岩 , 巷 道掘进期 间产尘量 较大 。 产尘区进行隔绝 , 阻止粉尘向巷道后方扩散 , 促使绝大部分粉尘被吸人 除尘器 , 从而大大提高了除尘风机的降尘效率。 2 . 1 . 1除尘风 机短压长抽 附壁风 筒调风装置 工作原理 底抽 巷采 用一 台 2 x 3 O K W 的局扇 正压供 风, 风 筒 出 口风 量 4 1 6 m  ̄ 2 . 1 . 1 _ 3除尘 风机短 压长 抽附壁风 筒调风装 置除尘效果 在迎头综掘机割岩期间 , 通过调节附壁风筒内的挡板 , 使迎头供风 m i n , 迎头 安装一 台 K C S - 4 0 8 Z Z型除尘 风机 , 实际吸 风量 3 8 0 m  ̄ m i n 。为 3 0 m 3 / r n i n , 侧壁出风量为 1 8 6 m 3 / m i n , 在除尘风机出风 口向外 5 m 了使除尘风机能够充分吸取巷道迎头风流中的粉尘,使之除尘效果达 量为 2 分别在除尘风机开、 关时 , 以及迎头风量减少时, 对巷道 内的粉尘进 到最大 化 , 在风筒上安 装 了附壁风简 。 通过 调节 附壁风筒 内的挡板来 降 处, 行 了监测 , 工作 面在 不使用 附避风筒 调节迎 头风 量 , 而仅仅 开启 除尘 风 低迎头的供风量, 使除尘风机吸风量和迎头供风量达到合理匹配。 通 过反 复试 验证 明 , 当除尘 风机 吸风 口距 离迎 头 4 m, 风筒 出风 口 机时全尘的降尘率仅为 4 2 . 0 1 %, 呼尘的降尘率仅为 4 3 %; 一旦使用附避 距离 迎头 l o e, r 风 筒 出 口风量 为 2 3 0 m 3 / m i n 时, 除 尘风 机 的除尘 效率 达 风筒调节好迎头供风量与除尘风机吸风量之间的关系后,巷道 内全尘 0 . 8 2 %, 呼尘的降尘率高达 6 4 . 6 8 %, 效果明显。具体见 到 了最大化 。同时 , 为 了隔绝 巷道迎头 的粉尘 以及 确保巷 道 内的风 量和 的降尘率将高达 7 。 风速 , 通过附壁风筒侧面的排风 口进行导风, 使得在附壁风筒处形成 了 表1 2 . 1 . 2泡沫 除尘 个隔离风幕 , 既对巷道 实行了分段 配风 , 又隔 离了迎头 的风量 。 2 . 1 . 2 . 1 泡 沫除尘原 理 为减少 职工 的劳 动强度 及 工序 , 通 过认 真研 究 、 摸索 , 成功 的将 除 泡沫除尘就是由水和发泡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用 通过泡沫发生器产 尘风机与附壁风筒分别固定在综掘机的二运皮带机框架及综掘机上 , 生 大量泡 沫喷洒 到尘源上 或含尘 空气 中,当泡 沫喷洒 到产尘 点上 时, 就 实 现了装置 自移的效 果。 会使无空隙的泡沫体覆盖和遮断尘源使 粉尘得以湿润和抑制。当泡沫 2 . 1 . 1 . 1除尘风机 工作原理 贝 I J 形 成 大量 的泡沫 群 , 其 总体积 和 总表面 积都 很 采用 的 K C S - 4 O S Z Z型除 尘风机 , 将巷道 迎头 的含尘 空气经 风机动 喷洒 到含 尘空 气 中时 ’ 生 提 高了除尘效率。 力 吸入 除尘器 , 当含尘风 流通过 除尘风 机 内部 设置 的振 弦过滤板 时 , 由 大从 而大大增加与尘粒的接触面和黏附『 2 . 1 . 2 . 2泡沫除尘效 果 水喷雾器不断的向振弦过滤板进行喷雾,含尘风流中的粉尘将会因水 在使用前 后分别 对巷道 迎头产尘 区的产尘量 进行 了测定 。在使用 份 的增加 而导致 自重增 加或粉 尘之 间相互 粘贴形 成泥浆 团 。 自重增 加 泡 沫除尘 前迎头 产尘 区的全尘 浓度 为 4 2 2 5 m ̄ m ,呼尘 浓度 为 2 5 0 a r g / m 3 ; 使用 泡沫 除尘后 , 全 尘浓 度为 2 8 0 m  ̄ m 3 , 呼尘 浓度 为 1 6 2 m  ̄ m 3 , 全尘 降尘率 3 3 . 呼尘降尘率 3 6 %, 效果显著。 2 . 1 - 3防尘水幕帘 降尘系统

2024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三篇)

2024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三篇)

2024年煤矿粉尘防治技术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防降尘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煤层注水、采煤机防尘、液压支护防尘、放煤口防尘及综掘面粉尘高效控制、呼吸性粉尘测试仪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1)煤层预湿注水技术。

煤层注水是煤炭开采中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减尘措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开始采用此法减尘,至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和波兰等主要采煤国家广泛采用的减尘措施。

我国从1956年在本溪彩屯煤矿首次试验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到xx年已有40%的采煤工作面实施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

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已经成为我国综合防尘技术核心,开发了长钻孔、短钻孔和深钻孔等煤层注水的成套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

研制了自动化控制的注水系统。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综放开采的开采厚度大多在5m以上,最大厚度已达10m,而一般煤层在垂直于顶板方向上的渗透性较差,传统的注水工艺不能满足厚煤层开采的需要,九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出适合厚煤层开采的煤层注水技术。

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由流量和压力传感器、比例控制阀、计算机、泵、液压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注水系统。

煤层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装备属于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各子系统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2)采煤机防尘技术。

自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放煤1:3粉尘的高效治理技术的研究,先后研究出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使采煤机司机处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在使用含尘气流控制技术和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后分别下降了60%~70%和82%~93%,液压支架、放煤El自动喷雾降尘技术的使用,使放煤工操作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84.7%和67.5%,使支架移架时下风流7m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74.6%和61.1%,较好地降低了含尘气流的粉尘浓度。

掘进工作面的综合防尘措施

掘进工作面的综合防尘措施

掘进工作面的综合防尘措施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烟尘、噪声等安全环保问题也越来越引人关注。

在煤炭生产过程中,掘进工作面是煤炭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危险系数比较高的环节之一。

如何对掘进工作面进行综合防尘措施,降低煤尘污染和保障工人安全,已经成为煤炭生产环保问题中的关键环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提出综合防尘措施的建议以及一些相关的技术。

一、综合防尘措施建议1.施工策略对于煤层结构较差、透气性较强的地段,可以采用捣固法,以实现掘进工作面的综合防尘措施。

对于煤层裂隙较多的地段,需要采用优质的支护材料进行支护,以提高掘进工作面的稳定性。

2.材料选用在支护材料的选用上,需要优先选择防风、防尘、耐腐蚀性能好的材料。

对于掘进工作面,常用的支护材料有防风防尘网、橡胶支护材料、聚合物凝胶等。

3.通风系统通风系统的设计是保证掘进工作面稳定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煤炭的飞扬和产生煤粉,从而保护矿工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在建造通风系统时,应该遵循设计要求,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系统,以保持合理的气流速度。

4.设备选择在选购工业设备时,要优先选择已通过环保认证的设备,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应选购尽可能自动化的设备,以减少人工操作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5.空气质量管理在保持矿工工作面安全和健康的同时,保持空气质量也应该是工作目标的重要方面。

建立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源问题,从而保障环境和工人的健康。

二、相关技术1.新型支护材料技术:采用新型支护材料技术,如聚合物塑料支护材料,可有效防止振动和煤尘的产生,提高掘进工作面的稳定性。

2.风流场的优化:通风系统的构建应遵循方向清晰、速度适中的原则,以确保灰尘能够有效清除。

3.超声波雾炮技术:通过使用超声波雾炮技术,可将煤尘和其他细小颗粒固定在空气中,并通过过滤网有效地捕捉。

4.电磁脉冲防尘技术:采用电磁脉冲防尘技术,可以将煤尘迅速沉降到地面上,并使煤尘不再产生。

总之,为了降低掘进工作面的煤尘污染,提高工人的安全条件,需要对掘进工作面进行综合防尘措施。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治理措施一、防尘措施我矿主要从事煤炭生产,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尘,在此环境下,作业工人长期接触煤尘,会引起尘肺、煤肺等职业病。

粉尘包括煤尘和岩尘两类,煤尘主要来源于采掘工作面,由于采煤过程中,造成煤炭的裂开和运动以及煤炭装载、转载、卸载、仓储等过程中产生煤尘。

岩尘主要是岩石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

煤矿粉尘产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矿尘防治应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但具体的尘源点应依据粉尘产生的不同缘由实行不同的防治方法。

防尘工作的原则是尽量削减浮游粉尘的产生,将粉尘消灭在尘源地点,防止飞扬和进入风流中,使已经浮游的粉尘降下来,搜集去除,将剩余的粉尘用足够的风量加以稀释,但又要防止因风速过大,使已沉积的粉尘重飞扬。

在每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装、卸、转载点、运输巷道等主要产生粉尘的尘源地点及粉尘集聚点均承受洒水降尘的综合防尘措施。

具体防尘措施如下:1、通风防尘:通风防尘是稀释和排解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累积的有效措施。

通风防尘要有合理的风量和风速,以排解粉尘,最低排尘风速为 0.25-0.5m/s,最优排尘风速为 0.5-2.0m/s。

设计将风速把握在规程允许的范围内,并尽量靠近最优排尘风速。

为把握风速,设计在各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风量变化较大的地方设有风速监测探头,连续检测各巷道的风速和风量,使风量在满足各用风地点所需量的同时,尽量降低风速。

2、冲洗巷壁、清扫和刷白巷道:设计要求在放炮前后对距工作面 30m范围内巷道进展冲洗,冲洗时,对巷帮、顶部、底部及巷道支架均要冲洗干净,水压一般为 300~400KPa。

井下巷道定期进展清扫和刷浆工作,并运出巷道内沉积的粉尘。

井下主要巷道及硐室用石灰水或水泥石灰水,将巷道刷白,以削减煤尘和通风阻力。

其方法为生石灰∶水=1∶2.5或水泥∶石灰∶水=1∶2∶10〔体积比〕,使用时用压气搅拌和加压,喷刷到巷道周壁上,要求浆膜均匀,厚度约 0.2mm,一般刷浆工作每半年一次。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采煤掘进工作面综合防尘管理措施在采煤掘进作业中,产生的煤粉和煤尘会给工人和设备带来严重的威胁,会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和设备损坏。

因此,综合防尘管理措施的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采煤掘进工作面的综合防尘管理措施。

1. 煤粉和煤尘的来源采煤掘进作业中煤粉和煤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采掘工作。

当钻头或镐头捕捉煤层时,煤层中的煤岩和矿物质在采矿开始时就被散开,形成煤粉和煤尘。

•运输工作。

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煤块会剥落,产生大量的煤粉和煤尘。

•碎煤工作。

煤炭需经过粉碎、筛分等工序后才能达到使用标准,这也是煤粉和煤尘产生的主要原因。

2. 管理措施之现场防尘措施在采煤掘进作业现场,施行现场防尘措施是最有效的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1.采矿方式的调整。

采用更加科学的采矿方式,如预裂爆破、细分采煤等,可以减少煤矿的破碎和粉碎,减少煤粉和煤尘的产生。

2.减少露天作业。

露天作业时,煤尘和煤粉容易飘散。

因此,如果可能,应减少露天作业的时间和频率。

3.加强矸石处理。

在运输过程中,采煤机或后装机的矸石也会产生煤粉和煤尘,因此,对矸石进行密闭处理以减少煤粉和煤尘的产生。

4.加强风机排风。

增强排风设备的风量,可以将现场产生的煤粉和煤尘排出车间。

3. 管理措施之设备防尘措施除了现场防尘措施以外,设备防尘措施也非常重要。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设备密封。

对采煤设备进行密封,防止煤粉和煤尘散发至工作环境和周围地区,减少工人的接触。

2.安装喷雾装置。

在煤炭运输过程中,安装喷雾装置对煤进行加湿,减少煤粉和煤尘的散发。

3.装备风分离器。

安装风分离器可以将煤粉和煤尘从车间内的空气中分离出来,减少工人的接触。

4. 管理措施之人员行为规范人员行为规范对于防尘工作同样至关重要。

需要严格执行以下规定:1.在施工现场,员工必须穿着规范的防护装备。

2.严禁私自调整控制阀门、调门等设备,以免损坏设备并影响防尘效果。

3.煤尘和煤粉在车间内、附近的食堂和宿舍区域等地方均不得存放,应及时清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掘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治技术
随着矿井综合机械化设备的普及,粉尘成为了危害职工健康的首要杀手,也威胁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文章介绍了综掘工作面新式综合除尘系统,通过实际应用及考察,总除尘率达到了95%左右,降低了煤尘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标签:综掘;粉尘;防治;效果
1 前言
综掘工作面的除尘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问题,早期的除尘是采用外喷雾降尘,效果很不理想,后来又使用了内喷雾掘进机,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采用除尘风机短压长抽、附壁风筒调风、迎头泡沫除尘、回风流防尘水幕帘以及加强个体防护等多种防尘措施为一体的综合防尘技术,改善了工作环境,保护了职工的身体健康。

2 综合粉尘防治技术
产尘是煤炭破碎过程中的固有特性,掘进机掘进巷道的过程即是一个产尘过程,它包括煤岩受到截齿的压碎和摩擦产生的粉尘,占掘进工作面粉尘的80%以上。

工作面上沉积的粉尘在掘进作业过程中或通风过程中又被扬起,形成次生粉尘,直接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

2.1 防尘技术及原理
选取13槽底抽巷作为试点,巷道距13-1煤层底板15~20m,巷道设计长度2527m,岩巷综掘机掘进,主要岩性为花斑泥岩、泥岩、粉细砂岩、细砂岩,巷道掘进期间产尘量较大。

2.1.1 除尘风机短压长抽附壁风筒调风装置工作原理
底抽巷采用一台2×30KW的局扇正压供风,风筒出口风量416m3/min,迎头安装一台KCS-408ZZ型除尘风机,实际吸风量380m3/min。

为了使除尘风机能够充分吸取巷道迎头风流中的粉尘,使之除尘效果达到最大化,在风筒上安装了附壁风筒。

通过调节附壁风筒内的挡板来降低迎头的供风量,使除尘风机吸风量和迎头供风量达到合理匹配。

通过反复试验证明,当除尘风机吸风口距离迎头4m,风筒出风口距离迎头10m,风筒出口风量为230m3/min时,除尘风机的除尘效率达到了最大化。

同时,为了隔绝巷道迎头的粉尘以及确保巷道内的风量和风速,通过附壁风筒侧面的排风口进行导风,使得在附壁风筒处形成了一个隔离风幕,既对巷道实行了分段配风,又隔离了迎头的风量。

为减少职工的劳动强度及工序,通过认真研究、摸索,成功的将除尘风机与附壁风筒分别固定在综掘机的二运皮带机框架及综掘机上,实现了装置自移的效果。

2.1.1.1 除尘风机工作原理
采用的KCS-408ZZ型除尘风机,将巷道迎头的含尘空气经风机动力吸入除尘器,当含尘风流通过除尘风机内部设置的振弦过滤板时,由水喷雾器不断的向振弦过滤板进行喷雾,含尘风流中的粉尘将会因水份的增加而导致自重增加或粉尘之间相互粘贴形成泥浆团。

自重增加的粉尘或泥浆团再随着喷雾在振弦过滤板上形成的水流自然下降流入排污装置并通过排污口排出除尘风机。

而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除尘风机的排风口排入巷道中。

2.1.1.2 附壁风筒调风原理
为了防止工作面迎头的粉尘向外扩散,通过在压入式局部通风机的风筒末端安装附壁风筒来改变迎头及巷道内的风流分布状态,促使粉尘停留在迎头的风流范围内。

附壁风筒内安设有调节挡板,当迎頭综掘机割岩时,通过调节挡板的角度,以减少迎头的供风量,增加附壁风筒侧面的出风量及出风压力,即风筒内的部分风流通过附壁风筒侧面的放风孔以很高的速度喷出。

调节挡板可以使局部通风机压入的轴向风流部分改变为朝向巷道帮部并前移的风流。

这种风流能有效对迎头产尘区进行隔绝,阻止粉尘向巷道后方扩散,促使绝大部分粉尘被吸入除尘器,从而大大提高了除尘风机的降尘效率。

2.1.1.3 除尘风机短压长抽附壁风筒调风装置除尘效果
在迎头综掘机割岩期间,通过调节附壁风筒内的挡板,使迎头供风量为230m3/min,侧壁出风量为186m3/min,在除尘风机出风口向外5m处,分别在除尘风机开、关时,以及迎头风量减少时,对巷道内的粉尘进行了监测,工作面在不使用附避风筒调节迎头风量,而仅仅开启除尘风机时全尘的降尘率仅为42.01%,呼尘的降尘率仅为43%;一旦使用附避风筒调节好迎头供风量与除尘风机吸风量之间的关系后,巷道内全尘的降尘率将高达70.82%,呼尘的降尘率高达64.68%,效果明显。

具体见表1。

2.1.2 泡沫除尘
2.1.2.1 泡沫除尘原理
泡沫除尘就是由水和发泡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再通过泡沫发生器产生大量泡沫喷洒到尘源上或含尘空气中,当泡沫喷洒到产尘点上时,就会使无空隙的泡沫体覆盖和遮断尘源,使粉尘得以湿润和抑制。

当泡沫喷洒到含尘空气中时,则形成大量的泡沫群,其总体积和总表面积都很大,从而大大增加与尘粒的接触面和黏附性,提高了除尘效率。

2.1.2.2 泡沫除尘效果
在使用前后分别对巷道迎头产尘区的产尘量进行了测定。

在使用泡沫除尘前迎头产尘区的全尘浓度为422.5mg/m3,呼尘浓度为250mg/m3;使用泡沫除尘后,全尘浓度为280mg/m3,呼尘浓度为162mg/m3,全尘降尘率33.6%,呼尘降尘率36%,效果显著。

2.1.3 防尘水幕帘降尘系统
该系统主要是在巷道迎头向后50~150m的范围内安设三道挡尘帘,同时配备自动喷雾及水气两相喷雾降尘装置,以达到捕尘、湿尘、降尘的效果。

系统主要由挡尘帘、粉尘浓度传感器、主控制箱、防爆电磁阀、光控传感器、高压水质过滤器、水气两相喷雾等装置组成。

2.1.
3.1 防尘水幕帘降尘系统工作原理
防尘水幕帘降尘系统主要的除尘原理有两项:第一,是以挡尘帘阻挡、粘滞风流中的粉尘,迫使粉尘滞留在挡尘帘上,再以喷雾装置对挡尘帘进行冲刷,致使挡尘帘上的粉尘自然流向巷道底板,以此循环,从而起到捕尘、湿尘、降尘的目的;第二,是让喷雾所喷出的雾化颗粒悬浮在挡尘帘的上风侧,提前对挡尘帘上风侧风流中的粉尘进行湿润,使其通过挡尘帘时可以有效的粘贴在挡尘帘上,再通过喷雾在挡尘帘上形成的水流自然流向巷道底板。

2.1.3.2 挡尘帘工作原理
挡尘帘由4分镀锌铁管及挡尘纱组成,形状可以根据巷道断面自由设计。

当含尘风流通过挡尘帘时,挡尘纱可以起到一定的阻碍、粘滞粉尘的作用,从而迫使部分粉尘滞留在挡尘帘上,减少后方巷道内风流中的粉尘浓度。

图4 拱形巷道挡尘帘示意图图5 梯形巷道挡尘帘示意图
2.1.
3.3 水气两相喷雾
水气两相喷雾装置是根据压风雾化水的原理而设计,再通过采用水气两相雾化喷嘴,可以使喷嘴喷出的雾化水粒直径达到微米级,从而大大提高了喷雾的雾化效果,对于粉尘尤其是呼吸性粉尘的捕捉效果较一般喷雾头有明显提升。

同时,因其雾化效果好,引入水量较小,对井下环境也有较大的改善。

图6 水气两相雾化喷图7 正压防尘呼吸器原理
2.1.4 个体防护
自主研制了正压防尘呼吸器,该装置成功解决了综掘机司机的防尘问题,有效的保障了涉尘人员的身体健康。

将其安装在附壁风筒内,通过附壁风筒内的空气采集器直接将风筒内的新鲜空气供给人员呼吸。

2.2 效果比较
通过除尘风机短压长抽、附壁风筒调风、迎头泡沫除尘、回风流防尘水幕帘以及加强个体防护等多种防尘措施的应用,在巷道正常进尺、所有防尘措施均使用的情况下,实测巷道回风流中的粉尘浓度由原先的全尘422.5mg/m3降至20.2mg/m3,降塵率95.2%;呼吸性粉尘由原来的250mg/m3降至13.7mg/m3,降尘率94.5%。

降尘效果明显。

3 结束语
综合防尘措施能有效地降低机掘工作面的粉尘浓度,特别是降低呼吸性粉尘的浓度。

在短压长抽的通风系统中,使用附壁风筒及调节板,能有效地控制粉尘向巷道外扩散,使得除尘风机的除尘效果最大化。

利用挡尘帘及水气两项喷雾可以有效净化巷道内的残余粉尘,再配合正压呼吸装置,改善了工作条件,提高了掘进作业环境的能见度,对预防和减少工人尘肺病的发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铁锤. 矿井粉尘防治技术[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张国枢等.通风安全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3] 金龙哲.矿井粉尘防治理论[M]. 科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绚(1984-),女,安徽淮南人,汉族,工程师,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2010年至今,安徽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生,现在淮南市安监局淮南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