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经典《按摩经》,值得珍藏!

合集下载

《养生导引秘籍》——导引按摩篇、御女损益篇 !

《养生导引秘籍》——导引按摩篇、御女损益篇 !

《养生导引秘籍》——导引按摩篇、御女损益篇!胡文焕明公元1368年—1644年导引按摩篇第五《内解》云∶一曰精、二曰唾、三曰泪、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皆所以损人也,但为损者有轻重耳。

人能终日不涕唾,随有,漱满咽之。

若恒含枣核,咽之,令人爱气生津液。

此大要也(谓取津液,非咽核也)。

常每旦啄齿三十六通,能至三百弥佳,令人齿坚不痛。

次则以舌搅漱口中津液,满口咽之,三过止。

次摩指少阳令热,以熨目,满二十七止,令人目明。

每旦初起,以两手叉两耳极,上下热挪之,二七止,令人耳不聋。

次又啄齿漱玉泉,三咽,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复以左手从头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延年不聋。

次又引两鬓发,举之一七,则总取发,两手向上极势抬上一七,令人血气通,头不白。

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

又法,摩手令热,揩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

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干浴,辟风邪。

踞坐,以左手托头,仰右手向头上尽势托,以身并手振动三,右手托头振动亦三,除人睡闷。

平旦,日未出前,面向南踞坐,两手托,尽势,振动三,令人面有光泽。

平旦起,未梳洗前,踞坐,以左手握右手于左上,前却,尽势,左三,又以右手握左手于右上,前却,右亦三。

次又叉两手向前尽势,推三。

旦欲梳洗时,叩齿一百六十,随有津液,便咽之。

讫,以水漱口,又更以盐末揩齿。

即含取微酢、清浆半小合许熟漱,取盐汤洗两目,讫,闭目以冷水洗面,必不得遣冷水入眼中。

此法,齿得坚净,目明无泪,永无落齿。

平旦洗面时,漱口讫,咽一两咽冷水,令人心明净,去胸臆中热。

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

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

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

以常导引体中不快。

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

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思食。

吴晋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

胡秀璋教授所传《按摩经》

胡秀璋教授所传《按摩经》

胡秀璋教授所传《按摩经》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

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

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

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

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面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髃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催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

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

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

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

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

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

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

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

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

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

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

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

脊骨旁边一寸五,此是太阳膀胱经,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

保健按摩手法详解清代按摩经

保健按摩手法详解清代按摩经
经常做保健按摩的人都知道按摩的手法是 非常重要的,你可知道生活中最见保健按摩手法 有哪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保健按摩指南
吧! 1、丹凤展翅
命患者正坐。用右手从左边掐患人水突穴, 有动脉应手,按定觉腋下微痛,膊肘引痛,手指 酸麻。将大指轻轻抬起,觉热气从胳膊手指出。
又用左手从患人右边掐水突穴动脉,按法与上
老师抓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按轻抬,使邪热气行下直至腿足,岂复上攻心膈 哉。经云:脉气和则脏气平,心家自然清凉矣。 8、平土放水 胃家停食在右,停水在左。滞食者沉而不浮,
按之觉痛,从石关穴以手法按摩,慢慢揉之,而 消食水者,动而有声。以上用手法揉之,慢慢而 去。
1cj0f9c7b 海口雨荷/
老师抓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也。重按轻抬慢慢去之,使邪气散而正气强也。 6、烧山火
用右大拇指按动紧处,重重切之,随呼吸二
七数,慢慢抬起,觉两腿麻木,是邪热下降,随
经而发下两腿,犹如火热而行至两足是也,如不 到复按切。 7、透心凉 用手按膈下脉气不和者,或左或右,随气重
老师抓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4、催兵布阵 用两手将其胁下胸骨齐拢,催邪气下降,使 正气相通,随呼吸摇憾十二,轻轻抬起,再以手 法摩病在何处,按之如将擒贼之状,不令冲上焦 是也。
5、遍处寻贼 夫人身之正气,如天下之居民,摇而不动, 自然经营也。邪气(原文此处有一个"和"字)如贼 夺家劫舍,正邪焉得不斗争哉。正邪相间,经络 不和,岂能相安。以手法按之,乱到好几次,身边的那些女孩更是有了很荣幸的机会来羞辱
2、黄蜂出洞 令患人仰卧,以两手大拇指按定云门,有动 脉应手,觉膊手沉紧麻木。将大指轻轻抬起,有 气从膊手出也。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第一卷人体按摩的起源在古代,人们发现按摩可以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等效果。

而《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则成为了最早记载人体按摩的文献之一。

本卷将从人体按摩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按摩文献之一。

它记录了黄帝和歧伯对按摩的认识和应用。

在古代的医学理论中,按摩被认为是一种调理和治疗手段,能够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按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古代人们发现通过对身体的按压、揉捏、推拿等手法,可以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自然材料,如石头、木块等进行按摩。

随着时间的推移,按摩技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卷黄帝歧伯按摩理论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的第二卷主要介绍了按摩的理论基础。

根据古代医学理论,人体是由经络、气血、阴阳等组成的。

按摩的作用就是在按摩过程中调整经络的通畅,调和气血的流动,平衡阴阳的关系。

在按摩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手法的运用和力度的把握。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中提到了许多按摩手法,如搓动、推拿、揉捏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人体不同部位、不同病症,采取不同的按摩手法和力度。

此外,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还介绍了按摩和经络的关系。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通道,负责气血的运行。

通过按摩可以刺激经络的畅通,调调和气血的流动。

因此,按摩被广泛运用于调理人体的健康。

第三卷按摩的应用领域在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的第三卷中,介绍了按摩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按摩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等方面。

按摩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根据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的记载,按摩可以治疗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等常见疾病。

此外,按摩还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吸收、增强免疫力等。

除了医疗领域,按摩还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和美容领域。

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放松,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使皮肤更加健康光滑。

另外,按摩还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达到减肥、塑身的效果。

《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第五

《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第五

《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第五《导引经》云:清旦未起,啄齿二七,闭目握固,漱满唾,三咽气。

寻闭而不息,自极,极乃徐徐出气,满三止。

便起,狼踞鸱顾,左右自摇曳,不息,自极复三,便起下床,握固不息,顿踵三还,上一手,下一手,亦不息,自极三。

又叉手项上,左右自了戾,不息,复三。

又伸两足及叉手前却,自极复三。

皆当朝暮为之,能数尤善。

平旦以两掌相摩令热,熨眼三过;次又以指按[目四](眦),令人目明。

按经云:拘魂门,制魄户,名曰握固,与魂魄安门户也。

此固精明目,留年还魄之法,若能终日握之,邪气百毒不得入(握固法: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左为提手,右为已字]之,积习不止,即眼中亦不复开。

一说云:令人不遭魔魅)。

《内解》云:一曰精,二曰唾,三曰泪,四曰涕,五曰汗,六曰溺,皆所以损人也,但为损者,有轻重耳。

人能终日不涕唾,随有漱满咽之,若恒含枣核咽之,令人爱气生津液,此大要也(谓取津液,非咽核也)。

常每旦啄齿三十六通,能至三百弥佳,令人齿坚不痛。

次则以舌漱漏满口中津液,咽之,三过止。

次摩指少陽令热,以熨目,满二七止,令人目明。

每旦初起,以两手掩两耳极,上下热挼之,二七止,令人耳不聋。

次又啄齿漱玉泉三咽,缩鼻闭气,右手从头上引左耳二七,复以左手从头上引右耳二七止,令人延年不聋。

次又引两鬓发举之一七,则总取发两手向上,极势抬上一七,令人血气通,头不白。

又法摩手令热,以摩面,从上至下,去邪气,令人面上有光彩。

又法摩手令热,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乾浴,令人胜风寒、时气热、头痛、百病皆除。

夜欲卧时,常以两手揩摩身体,名曰乾浴,辟风邪。

峻坐,以左手托头,仰,右手向上尽势托,以身并手振动三,右手托头振动亦三,除人睡闷。

平旦日未出前,面向南峻坐,两手托褷,尽势振动三,令人面有光泽生。

平旦起,未梳洗前,峻坐,以左手握右手于左褷上,前却尽热挼左褷三;又以右手握左手于右褷上,前却挼右褷亦三;次又两手向前,尽势推三;次又叉两手向胸前,以两肘向前,尽势三次;直引左臂,卷曲右臂,如挽一斛五斗弓势,尽力为之,右手挽弓势,亦然。

按摩经

按摩经

按摩经按摩经歌诀三关出汗行经络,发汗行气此为先,倒推大肠到虎口,止泻止痢断根源.脾土曲取直为推,饮食不进此为魁.疟痢疲羸并水泻,心胸痞痛也能祛.掐肺一节与离经,推离往乾中间轻,冒风咳嗽与吐逆,此经神效抵千金.肾水一纹是后溪,推下为补上清之,小便秘涩清之妙,肾虚便补为经奇.六筋专治脾肺热,遍身湿热大便结,人事昏沉总可推,去病浑如汤泼雪.总经天河水除热,口中热气并拉舌,心经积热火眼攻,推之方知真妙诀.四横纹和上下气,吼气腹痛皆可止,五经纹动脏腑气,八封开胸化痰最.阴阳能除寒与热,二便不通并水泻,人事昏沉痢疾攻,救人妙诀须当竭.关门虎口揉斗肘,生血顺气皆妙手,一掐五指爪节时,有风被吓宜须究.小天心能生肾水,肾水虚少须用意,板门专治气促攻,扇门发热汗宣通.一窝风能除肚痛,阳池专一止头痛,精宁穴能治气吼,小肠诸疾快如风.按摩手法歌心有热作痰疾,天河水过作洪池。

肝经有病儿多闷,推动脾土病即除。

脾经有病食不进,推动脾土效必应。

肺经受风咳嗽多,即在肺经久按摩。

肾经有病小便涩,推动肾水即救得。

小肠有病气来攻,板门横门推可通。

用心记此精宁穴,看来危症快如风。

胆经有病口作苦,好将妙法推脾土。

大肠有病泄泻多,脾土大肠久搓摩。

膀胱有病作淋疴,肾水八封运天水河。

胃经有病呕吐多,脾土肺经推即和。

三焦有病寒热魔,天河过水莫蹉跎。

命门有病元气亏,脾土大肠八封推.仙师授我真口诀,愿把婴儿寿命培.五脏六腑受病源,须凭手法推即痊.俱有下数不可乱,肺经病掐肺经边.心经病掐天河水,泻掐大肠脾土全,呕掐肺经推三关,目昏须掐肾水添。

再有横纹数十下,天河兼之功必完。

头痛推取三关穴,再掐横纹天河连,又将天心揉数次,其功效在片刻间。

齿痛须揉肾水穴,颊车推之自然安。

鼻塞伤风天心穴,总筋脾土推七百。

耳聋多因肾水亏,掐取肾水天河穴。

阳池兼行九百功,后掐耳珠旁下侧。

咳嗽频频受风寒,先要汗出沾手边,次掐肺经横纹内,乾位须要运周环。

心经有热运天河,六腑有热推本科。

清代按摩经的24式手法

清代按摩经的24式手法

清代按摩经的24式手法清代按摩经的24式手法清代按摩经的24式手法按轻抬慢慢去之,使邪气散而正气强也。

6、烧山火用右大拇指按动紧处,重重切之,随呼吸二七数,慢慢抬起,觉两腿麻木,是邪热下降,随经而发下两腿,犹如火热而行至两足是也,如不到复按切。

7、透心凉用手按膈下脉气不和者,或左或右,随气重按轻抬,使邪热气行下直至腿足,岂复上攻心膈哉。

经云:脉气和则脏气平,心家自然清凉矣。

8、平土放水胃家停食在右,停水在左。

滞食者沉而不浮,按之觉痛,从石关穴以手法按摩,慢慢揉之,而消食水者,动而有声。

以上用手法揉之,慢慢而去。

9、风卷浮云膈下停气,中满不食,胃胀而闷。

以右手大指、次指按两乳下,以左从膈下按揉无度,气行肠鸣,至下脘有声;右手小拇指按下脘穴,二七呼吸抬指,气下肠鸣,浊气下降,此云散清风也。

10、彻底澄清脐上有痞块,硬而动急,腰府引痛。

左手从左边推按,用右手大指从动硬处按之,即肾俞穴疼痛,觉麻木发热,再将手指轻轻抬起,两气从两足下行,脊胯疏通。

是按上发下之法也。

11、顺水行舟肚脐一旁有肓俞穴,此足少阴经脉。

如内硬而浮动,是肾经有邪,邪冲脾泻,谷不消化。

外肾湿,阳萎,疝气之道路也。

用手大指按切腰肾,屡屡重切轻抬,发觉冷热之气频频下降于足涌泉穴,是水归源。

12、摇动山河人尾闾骨之旁有高骨,骨下有陷穴,是足太阳膀胱经脉所过。

上下有闭塞凝滞,脊强,腰腿痛。

治宜手指从骨下陷穴揉十余次,令血气流通,左右相同。

人病腰、膝、腿、足痛甚,上下走不停,乍寒乍热,阵阵昏迷,善于悲怒。

如脉症(豚疝)相似,发作无时,直中脏腑,其行走肾经根结任脉。

于胃旁有动脉一条,直贯腿足痛、麻木。

将手重按轻抬,拿下有热气下降。

此病为恶疾,缓缓而愈,此为寻根之手法也。

神秘的老子按摩法详细图解

神秘的老子按摩法详细图解

神秘的老子按摩法详细图解老子按摩法始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养性·按摩法》。

孙思邈公元六五二年撰成《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

在该书卷二十七“养性”里,对养生保健颇有研究,他至少活到一百零一岁,有人认为活到一百七十多岁。

他收集了前人养成生经验和方法,包括居处法、按摩法、调气法、服食法、房室术生等,几乎囊括了传统养生学的内容。

并阐述已见,发展了养生学说,他提倡吐故纳新的“静功”与熊经鸱顾的“动功”相结合,注意日常生活规律、适度,认为饮食、起居、情志、房室皆有学问,把养生锻炼与老年病康复相结合,使养生学成为一门有理论、有经验的科学。

图6.1 两手按住大腿,上体向左右扭动二十一遍。

(原文为两手捺髀左右捩身三七遍)。

图6.2 两手按住大腿,向左右扭肩十四次。

图6.3 两手抱住头项,向左右扭腰十四次。

图6.4 向左右摇头十四次。

图6.5 一手抱头,一手托膝弯成三折状,左右相同。

图6.6 两手托头向上三次。

图6.7 一手托住头项,一手托住膝外侧,并由下向上扳三次,左右相同。

图6.8 两手扳头向下俯三次,然后顿足。

图6.9 两手相捉,一手引另一手从头上过,左右各三次。

图6.10 两手相叉,掌心向胸,收回;然后反转向胸,连收回三次。

图6.11 右手曲腕,捶肋,左手挽引右肘,两手交换动作,各做三次。

图6.12 两手先由左右两侧往中间挽引,然后由前后往身体拔牵,各做三次。

图6.13 伸开手指,挽引头项(颈部),向左、右侧各三遍。

图6.14 翻转左手,掌心按右膝上;右手挽引左肘,然后按在左手上,两手相叠。

左右交换动作,各做三次。

(反手着膝手挽肘复手着膝上左右亦三遍)图6.15 左手向上而下按摸右肩,左右相同。

图6.16 两手握虚拳,向前捶击出三次。

(两手空拳筑三遍)图6.17 两手掌心向外振动三次,向内振动三次,向下振亦三次。

图6.18 两手相叉,来回搅动腕关节,左右各七次。

[[18]]图6.19 磨擦、扭动十指三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养生经典《按摩经》背会了让你百病不生!按摩是最古老的医疗方法,同时也是古代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逐渐总结认识和发展起来的,按摩简单易行,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还可代替药物、养生保健。

比如有些病人使用按摩后,可使精神振奋,起到兴奋剂的作用,也可使患者安静下来,起到镇静剂的作用。

而且按摩在伤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保健美容方面都可以适用,尤其是对于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

古人留下按摩经,一般手法人不明,人身经络有十二,三百六十五络通。

周流一日零一夜,气滞血凝病即生。

肿痛有余古来理,酸麻之间气血行。

不用汤药来导引,按摩顺得手法平,手法深浅按住病,重按轻抬要少停。

余今按摩已多载,酿作歌诀传後生,学者如能明此诀,疗病犹如火化冰。

庸医多不明此理,莫把按摩术看轻。

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

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

双目昏暗视不明,按觅睛明运目框。

鼻塞无闻香与臭,通利鼻窍按迎香。

耳聋浑沌不闻声,耳旁各穴均能听。

口眼歪斜而不正,面部诸穴皆可用。

肩臂痿痹不能举,肩禺按之效无疑。

两肘挛痛动艰难,按罢曲池将肘牵。

头面手足诸般症,合谷一按可收功。

按定人迎有动脉,二七呼吸臂上通。

锁骨窝内按缺盆,呼吸二七臂上行。

云门肩头巨骨下,按定动脉在内生。

此乃要摧肺中气,二十一度气要行。

极泉腋窝心脉始,按定此穴心窍清。

乳旁期门是肝脉,重按腹内亦有声。

大包穴在乳筋内,此是脾经脉络通,斜按能调五脏气,心胸之病往下冲。

两手齐拢胸膈骨,大指深按巨阙中,指下气动即是病,随手重切向下攻。

上中下脘俱按到,呼吸二七把手松,两腿宛如火来烤,热气走到两脚中。

左右有动石关穴,此是积聚在内横,一样按法往下送,淤气下降病觉轻。

肓俞穴动肾气走,抬手热气散如风,一样按摩三五次,腹中轻快病无踪。

是寒是火随气降,七疝原来是肾经。

盘脐有块聚是气,按住犹如石块形。

重按轻揉在指下,朝夕按摩要费功,按来按去气血散,脏腑调和病不生。

脐下二指名气海,按之有动气脉横,丹田不通生百病,体衰身懈气力空。

小腹不宜按摩法,曲骨动脉明气冲,一连按动数十次,小腹淤气往下行。

阴股动脉通五里,伸手摩脉抓大筋,能调五脏阴阳气,疼痛难忍方为真。

阴陵穴在麦辅骨,手指振动筋有声,正面按摩通到底,肚腹之中气自通。

胸腹按摩手法尽,再从背後一程行,君若试探劳心记,胸腹疾病定扫清。

平肩大筋真气聚,捏此开通气血行,脊骨旁边一寸
五,此是太阳膀胱经。

两条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声,内连五脏与六腑,风寒暑湿尽皆通。

伸手抓到肾俞穴,按之大痛穴为真,此穴善治下寒病,腰痛之病立见功。

若要不痛拿至痛,此乃仙术定非轻,肾旁左右名带脉,大筋揪起痛更憎。

能降胁下阴阳气,六脉调和甚分明。

胞肓脊骨第十九,去脊三寸在两旁。

伸手连揉数十次,背气相通到腿上。

承扶闭结用脚踩,此穴阴股绾中央。

腿上酸麻气血降,患者不觉细参详。

阳陵泉在膝外侧,振动小筋痛难当。

承山能治五脏病,伸手摸捏痛非常。

踝上大筋著力起,疼痛难言不要忙。

此穴能调周身气,寒火腹痛立消亡。

按摩能调阴阳气,总使气血归位乡。

运妙手功胜良药,著手成春变安康,救灾济世行方便,存仁施德寿延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