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要求,结合当前主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 30页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成果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和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制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其它风电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风能资源测量第三条测风塔位置和数量1 测风塔安装位置应具有代表性1)测风塔安装点应在风电场中有代表性,并且周围开阔;2)测风塔安装点靠近障碍物如树林或建筑物等对分析风况有负面影响,选择安装点时应尽量远离障碍物。
如果没法避开,则要求测风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0倍障碍物的高度。
2 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能资源评估要求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的要求,并依据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
对地形比较平坦的大型风电场,一般在场址中央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安装1 个70m高测风塔。
在测风塔70m和40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40m、50m、60m和70m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在 3m高度附近安装气压计和温度计测量气压和温度。
另外,在70m塔周围应再安装3~4个40m高测风塔,在40m测风塔的40m和25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和40m 高度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
对地形复杂的风电场,测风塔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第四条测量参数1 风速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秒,并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分钟的平均风速,每10分钟的风速标准偏差,每10分钟内极大风速及其对应的时间和方向。
单位为m/s。
2 风向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秒,并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分钟的风向值。
风向采用度来表示;也可以采用区域表示,区域共分为16等分,每个扇形区域含22.5°。
3 温度参数应每10分钟采样一次并记录,单位为℃。
风电场工程中的风能资源评估

风电场工程中的风能资源评估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风能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性较高的清洁能源,并且有着很高的利用潜力。
然而,在建设风电场之前,必须进行风能资源评估,以确保风电场的可行性并提高发电效率。
一、风能资源评估的方法在风能资源评估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方法来确定目标地点的风能潜力。
首先,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测风杆观测。
在选定目标地点后,会安装测风杆并采集一段时间的风速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地点的风速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其风能潜力。
其次,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利用地形、气候和其他相关因素来预测目标地点的风能资源。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传统测风杆观测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另外,卫星遥感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风能资源评估中。
通过对卫星图像的分析,可以获取目标地点的地表特征,并以此来推测该地的风能潜力。
二、风能资源评估的重要性风能资源评估对于风电场工程的成功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评估可以帮助确定最佳的风电机布置和机组容量。
通过充分了解风能资源,可以更好地规划风电机的布局,并选择合适的机组容量,从而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此外,风能资源评估也可以指导风电场的设备选择和维护。
通过评估风能资源,可以选择适合该地区风能特点的风电机,同时,可以根据风能资源的分布,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以提高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最后,风能资源评估还可以为风电场的经济性分析提供基础。
通过评估目标地点的风能潜力,可以预测风电场的发电能力,进而计算出风电场的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帮助投资者做出决策。
三、风能资源评估中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尽管风能资源评估在风电场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风能资源评估的准确性受到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的限制。
由于风能资源评估需要大量的风速数据和复杂的模拟算法,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准确性是评估结果的关键。
其次,风能资源评估还需要考虑地方气候特征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风能选址、观测和评价相关技术规定和要求

二、风能观测和评价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目前风能资源观测和评价所依据的技术规定和方法有: 目前风能资源观测和评价所依据的技术规定和方法有: 国标: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 /T18709—2002) 国标:《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GB /T18709—2002) 国标: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 国标: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 行标: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QX/T74行标:风电场气象观测及资料审核、订正技术规范(QX/T742007,广东省气象局负责起草,2007年发布 年发布) 2007,广东省气象局负责起草,2007年发布) 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 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 主要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包括: 主要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包括: 测量参数和测风数据处理 风能参数计算和分析 测风资料的延长订正 风能资源综合分析
完整性检验 数据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 数量 :数据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 数据数量应等于预期记录的数据数量 时间顺序: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 时间顺序 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结束时间,中间应连 数据的时间顺序应符合预期的开始 续。 合理性检验 范围检验:小时平均风速范围为 范围检验:小时平均风速范围为0m/s~40m/s,小时风向范围为 °~ ~ ,小时风向范围为0° 360°。 ° 相关性检验: 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相关性检验:50m/30m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2.0m/s, 50m/10m高 高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高 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 高度风向差值〈 度小时平均风速差值〈4.0m/s, 50m/30m高度风向差值〈22.5゜ 高度风向差值 ゜ 趋势检验: 小时平均风速变化小于 小时平均风速变化小于6.0m/s,1小时平均温度变化<5℃, 小时平均温度变化< ℃ 趋势检验:1小时平均风速变化小于 , 小时平均温度变化 3小时平均气压变化<1kPa。 小时平均气压变化< 小时平均气压变化 。 对不合理数据或缺测数据可采用同塔或邻塔的同期记录数据经分析处理 后进行插补,进行风能资源评估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达到 以上。 后进行插补,进行风能资源评估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达到90%以上。 以上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03.09.30•【文号】发改能源[2003]1403号•【施行日期】2003.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03年9月30日发布发改能源[2003]140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作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成果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8709-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方法》和GB/T 18710-2002《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制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其它风电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风能资源测量第三条测风塔位置和数量1、测风塔安装位置应具有代表性1)测风塔安装点应在风电场中有代表性,并且周围开阔;2)测风塔安装点靠近障碍物如树林或建筑物等对分析风况有负面影响,选择安装点时应尽量远离障碍物。
如果无法避开,则要求测风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0倍障碍物的高度。
2、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能资源评估要求测风塔数量应满足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价的要求,并依据风场地形复杂程度而定。
对地形比较平坦的大型风电场,一般在场址中央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安装1个70m高测风塔。
在测风塔70m和40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40m、50m、60m和70m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在3m高度附近安装气压计和温度计测量气压和温度。
另外,在70m塔周围应再安装3-4个40m高测风塔,在40m 测风塔的40m和25m高度分别安装风向标测量风向,在10m、25m和40m高度分别安装风速仪测量风速。
对地形复杂的风电场,测风塔的数量应适当增加。
第四条测量参数1、风速参数采样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秒,并自动计算和记录每10分钟的平均风速,每10分钟的风速标准偏差,每10分钟内极大风速及其对应的时间和方向,单位为m/s。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我国风电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风电场的建设也越来越多,风电发电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
然而,风电场的可行性最终将取决于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的水平。
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和制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以确保可靠性和可行性。
一、风能资源测量1、测量范围风能资源测量覆盖了风速、风向和大气压力等三个方面,以及气温、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
2、测量原理有关原理方面,主要是采用由多个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网络对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特征进行实时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实现风能资源测量。
3、测量方法在具体测量方法方面,可采用传统的人工测量法,也可采用连续在线测量法。
人工测量法主要是通过手持式或固定式的仪器对大气中的物理特征进行测量,但是这种方法的效率较低;而连续在线测量法则可以通过安装在现场的传感器来实时测量大气中的物理特征,这种方法的效率相对较高。
二、风能资源评估1、评估方法针对风能资源评估,一般采用风场实测数据分析法或数值模拟法。
前者是通过实测数据分析来得出关于风能资源的详细信息;而后者则是通过对大气中物理特征进行数值模拟,以此来得出关于风能资源的详细信息。
2、评估参数在评估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参数:风速、风向、风力、风速衰减系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可利用功率密度以及其它相关参数。
三、总结随着我国风电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保证风电场可靠性和可行性,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
具体而言,要进行风能资源测量,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物理特征;而在进行风能资源评估时,则要考虑多个参数。
希望通过此文引起对于此问题的重视,以保证我国风电发电行业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风能资源综合分析评价技术规定

《风能资源综合评价技术要求》全国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目次前言 (I)1 范围 (2)2 编制依据 (2)3 观测数据检验 (2)3.1完整性检验 (2)3.2极值范围检查(QX/74-2007) (3)3.3一致性检验(QX/74-2007) (3)3.4趋势性检验(GB/T 18710-2002) (3)3.5相关性检验(QX/74-2007) (3)3.6有效数据完整率(GB/T 18710-2002) (3)4 参证气象台(站)资料收集、整理(QX/74-2007) (3)4.1参证气象台(站)的选定 (3)4.2参证气象台(站)资料收集 (4)4.3参证站资料处理 (4)5 测风数据订正技术 (4)5.1短时段缺测或不真实数据的插补订正 (4)5.2长年代序列延长 (5)6 气温、气压订正 (5)6.1订正项目 (5)6.2缺测插补和长期订正 (5)7 订正后数据的合理性检验 (6)8 风能参数计算方法 (6)8.1空气密度计算方法 (6)8.2风速频率分布统计方法 (6)8.3风向频率分布统计方法 (6)8.4平均风功率密度计算方法 (7)8.5湍流强度计算方法 (7)8.6风切变指数计算方法 (7)9 各类气象风险参数计算和评估 (7)9.1 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估算 (8)9.2极端温度等级及统计方法 (9)10 风能资源综合评估 (9)10.1风能资源等级划分标准 (9)10.2风电场可装机面积 (9)10.3风电场可装机容量 (9)10.4气象风险分析 (10)前言为了满足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风能资源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要求,规范风能资源综合分析和评价的技术方法和要求,在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国外)相关规范为基础,根据项目的需求和我国天气气候特征,细化、补充、修改和完善与风电开发密切相关的内容,编制《风能资源综合评价技术要求》,其补充、修改和完善的内容和方法具备充分的理论依据,具有工程可操作性。
风能资源评估的关键技术及方法

风能资源评估的关键技术及方法哎呀,说起风能资源评估,这可是个相当重要的事儿!你想啊,要是没搞清楚风能的情况,就盲目地建风电场,那得多浪费钱,多不靠谱啊!我先给您讲讲风能资源评估的关键技术吧。
这其中有个特别重要的技术叫做测风塔观测。
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地方立个高高的塔,上面装着各种仪器来测风的速度、方向、温度啥的。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测风塔,那塔可真高,我仰头看都觉得脖子酸。
工作人员爬上去维护仪器的时候,我在下面那个揪心啊,就怕他们出点啥意外。
不过他们都特别熟练,很快就把工作完成了。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测风塔观测这个技术,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背后需要工作人员的专业和勇气。
还有一种技术叫数值模拟。
这就像是在电脑里建一个虚拟的风世界,通过各种复杂的数学模型和算法来预测风能的情况。
我记得有一次,一群研究人员为了让数值模拟更准确,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不断调整参数,眼睛都熬红了。
最后得出的结果让人眼前一亮,对风能资源的评估特别有帮助。
再来说说评估的方法。
统计分析法是常用的一种,就是把收集到的风数据进行各种统计和分析。
比如说算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啥的。
这就好比我们算考试成绩的平均分一样,能大概知道风的“水平”咋样。
另外,还有一种叫风图谱分析法。
这个有点像看地图找宝藏,通过专门的风图谱来找到风能丰富的区域。
有一回,一个团队为了找到一个最适合建风电场的地方,拿着风图谱在野外转了好多天,鞋子都磨破了,最终还真让他们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
在进行风能资源评估的时候,可不能马虎。
得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和方法,反复验证,才能得出靠谱的结果。
就像盖房子,得把地基打牢了,房子才能结实。
总之,风能资源评估的关键技术及方法可真不简单,需要专业的知识、细心的操作,还有不怕吃苦的精神。
希望未来在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帮助下,我们能更好地利用风能,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好处!。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

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全国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风能资源评价主要是以现有气象台站的测风数据为基础,通过整理、分析,对全国风能资源的大小和分布进行评价。
第二条为了统一全国风能资源评价的原则、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在总结风能资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规范,制定《风能资源评价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用于指导开展风能资源评价工作。
第二章基础资料收集第四条气象台站资料一、收集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基本信息,包括气象台站所属省名、站名、区站号、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建站时间、台站周围环境变化情况(包括台站变迁情况)、观测仪器(包括仪器变更)情况。
二、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年极端最高温度、年极端最低温度、年沙尘暴日数、年雷暴日数。
三、收集各气象台站1971~2000年历年逐月平均风速、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水汽压。
四、收集各气象台站1991~1995年逐日日平均风速、气温、气压、水汽压。
五、收集各气象台站“代表年”逐时风速、风向观测记录。
六、“代表年”确定方法:根据全国地面气象资料1971~2000年整编成果,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V 30的年份,定义为平均风速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大值V max 的年份,定义为最大值年;选择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30年年平均风速最小值V min 的年份,定义为最小值年。
若存在多个年平均风速等于或接近V 30(或V max 、V min )的年份,则选择最靠近2000年的年份,下同。
上述三个年份统称为“代表年”,即年平均风速分别等于或接近V 30、V max 、V min 的3个年份,下同。
第五条其它观测资料一、收集已建自动气象站资料,内容参照本规定第四条。
二、收集已建、待建风电场基本信息及前期工作中的测风资料。
三、收集海洋站、船舶、浮标等的测风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国家规范(GB/T18709-2002)和国家发改委下发的《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要求,结合当前主要风电机机型、轮毂高度以及未来风机发展趋势,并考虑各地气候特征和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发展需要,确定各类测风塔仪器观测层次和设置:
1)70m测风塔
——风速传感器安装在10、30、50、70m高度;
——风向传感器安装在10、50、70m高度;
——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10m和70m高度;
——气压传感器安装在8.5m高度;
2)100m测风塔
——风速传感器安装在10、30、50、70、100m高度;
——风向传感器安装在10、50、70、100m高度;
——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10m和70m高度;
——气压传感器安装在8.5m高度;
3)超声测风仪设置
——在需要安装超声风仪的测风塔上,超声风仪安装在70m高度。
贵州省各测风塔设置情况见表1。
表1 贵州省测风塔设置一览表
观测仪器性能
根据相关国家规范提出的要求,确定风能观测仪器技术性能指标见表2。
表2 传感器技术性能表
按照中国气象局的统一部署,贵州省测风塔采用华云公司生产CAWS1000—GSW型风能观测系统。
观测仪器性能见表3~6。
表3 VAISALA公司的HMP45D型温湿度传感器性能一览表
0.2m聚四氟乙烯膜
表4 PTB220型数字气压传感器性能一览表
表5 风向(EL15-2D型)风速(EL15-1型)传感器性能一览表
表6 GILL公司的WindMasterPro型三维超声传感器性能一览表。